第344章
只是即使恢复了正常的工资,也挽回不了汪巧儿放飞的心了。
或许是事业上的成功让她有了成就感,她不再满足于家里这一亩三分地的家务活。
最后,因为女儿的回家闹腾,他一气之下说出离婚的话,两人彻底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这个婚当初结的有多么仓促、这几年过得有多么混沌,这个婚离的就有多么糊涂。
反正从头到尾就跟一场梦一样,不管梦里发生了什么,梦醒后一切如旧。
钱家恢复了只有他们三个人的日子。
说实话开始的很艰难,父母早已年迈、根本帮不上忙,大哥家也不会愿意,索性只能让才初中的女儿顶上。
不是不知道女儿的不满,可这没用,他要工作、老大鹏飞高中正在备战高考,也只有初中的女儿能帮忙,且哪家的女儿不是从小就帮着干这些。
女儿本就中等的学习成绩就此一落千丈,他也无暇顾及,好在最后儿子考上了京市的大学,让他很是扬眉吐气。
至于女儿,没考上就出去工作,过了几年等儿子毕业后嫁人,联系淡了。
他这一生,虽然中途经历过不少磨难,可光看结果还是不错的,只是,如果没有那对母女耀眼的存在的话。
好像冤家一般,在自家走下坡路的时候,对方反而一点点耀眼起来。
在自己进了新厂子重新开始的时候,汪巧儿在店里扎稳了脚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服装店店长。
在自己女儿只能回家帮忙最后辍学的时候,对方的女儿顺利考上省城大学。
在自己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京市的时候,对方的女儿回来创业并最终成功,成为了名扬整个省、乃至整个华国的零食大王。
这种对比是巨大乃至悬殊的,并且带来了无数的非议。
无数人说他有眼不识金镶玉,也有人说他对人太狠活该有今天,可这一切的发生他也从来没想到过啊。
偶尔他也回想,若是当初自己选择善待这对母女,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他的后半生注定要一直活在这种对比和非议中。
郁结于心,退休后他也没有多活几年,临终前,他仿佛能看到另外一种结局,那样该有多好。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冉佳怡一觉醒来,抛却无用的烦恼,将全幅精力投入到新的任务中。
这一次上门的是一位年纪格外大的老太太,还一副病重的模样,让人一看久知道情况不妙,冉佳怡也为自己的未来提起了一颗心。
阿姨,你,你来这里是有什么愿望吗?冉佳怡问的忐忑,实在是对方这么大了,按道理能活这么长生活不至于太艰难才对。
闺女,你这里真的帮帮我吗?老太太同样心悬着呢,她就是不甘心,没想到最后到了这样的一处地方,看着也不像阴曹地府啊。
阿姨,什么愿望你说了我们一定会帮你的,只是,这个代价你知道的吧。
奶奶模样的人小心翼翼问:灵魂是吗,你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冉佳怡见她清楚稍微放了点心,解释道:我这里就是替你们完成任务收取报酬的地方,您要是愿意我们就签订合同,您要是不愿意也可以选择回去。
您活这般年纪了,现在交换灵魂就没了来世,不值当啊。
这还是第一次冉佳怡真心往外推客呢,她也是真如说的那般想的,老来艰难,可再艰难也就咬咬牙的事情,灵魂那可关系以后的无数辈子。
老太太坦然笑了笑:闺女,谢谢你了,只是我都想过后果了,要不是太不甘心,我也不至于到这里来不是。
冉佳怡见老太太想的清楚,也就不再劝,有时候,人争一口气,跟年纪多大没关系,刚才也只是怕对方后悔罢了。
那阿姨,你说话你的愿望吧。
老太太眼中升起一片追忆之色,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我不甘心啊,我自己赚的钱,他们凭什么不给我治病用?
冉佳怡只听这一句就大概明白了,感情是又有不孝子啊,而且其中还涉及到钱的问题。
钱可是个好东西,古往今来,只要涉及到钱,再深的感情都能磨没了。
那您能给我说说您具体的经历吗?
老太太浑浊的眼中浮现泪水,很快被自己擦干,讲述起了发生的一切。
--------------------
竹子:其实新的故事是看到那些活埋重病老母亲的新闻之后有的想法。
蠢作者不想去谴责那些经济确实有困难的人无奈做出这样的选择,可有时候人心坏了,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也敌不过钱的诱惑,就实在可悲了。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51章 第十五个世界
我叫段桂月, 68年生人,我的一生很简单,被父母养大, 到了合适的年龄嫁人生子, 有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伴年纪大先走了,我也逐渐老了,人老了那就什么都不是了啊!
\19年底我51岁, 去医院体检时候检测出了癌症中期,才中期,医生说积极配合医院治疗, 还是可以多活几年的,可我儿子儿媳不愿意, 嫌费钱, 后来我就回家等死,没半年我就走了。\
冉佳怡听得出来,老太太怨气挺大,\那您是想继续治病?\
老太太一听到治病两个字,咬牙切齿:对, 我要治病,我辛苦了一辈子, 也没少赚钱,凭什么不让我治病,我用我自己赚的钱治病, 我还有医保呢, 医院说还能报销一大半。
冉佳怡点点头, 其实癌症很多特效药并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费钱程度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吧,是人谁不想活着啊。都说死了一了百了,可人活着,一切才有意义,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再多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有什么意义。
为儿女辛苦一辈子,其实遇上癌症这样的重病,很多老人也未必舍得花那么多钱,怕的就是耗光积蓄还治不好,更怕拖累儿女。
可自己不愿意是一回事,儿女都不愿意给自己治,那也未免太让人寒心了,眼前这位就是被儿女激起了逆反心理。
只是冉佳怡有一点疑惑:您想治可以自己去治啊,为什么非要您儿子同意呢?
老太太苦笑:是啊,谁都知道,我那儿子儿媳不知道吗,也不知道,所以一开始他们就防着我呢。
我诊断结果确定之后,被他们先忽悠回了家,结果家里的户口本、身份证、存折、房产证,这些统统都没了,我一个生病的老太太能怎么办。
冉佳怡瞠目结舌:这也太狠了吧。
不谈感情,只谈金钱归属,老太太有对自己财产的归属权,自己的钱是用来治病、还是留着给儿孙,那都是自己的自由,当儿子的有什么权利。
光是听着,冉佳怡就感觉胸腔冒出了一股怒气,这儿子简直不配当人。
父母养你幼,你养父母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华国区别于西方那个国家的原因,规矩、礼仪、习俗根治在华国人的骨子里,一代代传承才有了中华民族的几年前历史文化传承。
这些美好的东西本不应社会的发展而丧失,可偏偏有的人,在追求金钱利益的时候,连基本的人伦、道德乃至法律义务都不顾了。
我是可以帮您,但是,不知道您对一双儿女是怎么想的。
冉佳怡补充问了一句,这种事情只要当妈的心狠下来,有什么病不能治,可有时候,人的心就是狠不下来。
老太太瞄了眼对面姑娘的眼色,试探开口:姑娘,我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办,也不知道这病还能不能治好,可是我就想把我自己应得的那一份拿来治病,这份钱花完治不治得好我都忍了。至于儿女,我也不想拖累他们,他们也不容易,我都知道。
冉佳怡哑然,随后就是良久的沉默。
------
那一瞬间,冉佳怡想了很多很多。
生存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本能,有的父母能为了儿女放弃生的希望,这种伟大感人吗?
当然感人,简直称得上是感天动地,可感动之余,难道不会有一丝心凉吗。
当父母一心为子女着想,不想给他们增添负担的时候,又有谁想过,父母也是父母的子女呢,他们也曾被人呵护在羽翼下。
人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可大多数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好的给孩子,且不求回报。
但当有一天你老了,遭遇的却是无情的抛弃,这该有多么可悲。
华国教育历来讲究言传深教,有这样放弃亲生父母的子女做榜样,下一代孩子又会成长成什么模样。
母亲在孕育孩子的同时,就做好为这个孩子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准备。
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本就意味着其母亲在生与死之间要走上一个来回,做到这样难道还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