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冉佳怡:嗯,前几天已经有点见红了,要是再不吃点好的,我担心......
  甄姥姥更加心疼,也不见了刚才的犹豫不决,接过东西信誓旦旦道:东西我给你收着,你放心,只给你吃。这是在保证不会给两个儿媳吃了去。
  甄姥爷也连忙帮衬:我看着,谁也动不了。
  冉佳怡暖心,爹娘,我还不信你们嘛。
  -----
  三人又继续说了些贴心话,门外已经传来一股鸡毛的味道。
  冉佳怡带着人出来,两个弟媳已经动手收拾了,看着白花花的鸡身子,她都有点迫不及待。
  好在都是干惯了活的,很快整只鸡就收拾好下水了。
  冉佳怡见状也不嫌弃,就在一旁看着。
  农家虽然家家户户都养鸡,可除非逢年过节,不然是别想在饭桌上看到鸡的影子的,就连鸡蛋,都是要拿去换些油盐的。
  有了鸡作为主菜,其他菜就好办了,两个弟媳合作,炒了一个鸡蛋,两个蔬菜,加一道咸菜,就算齐活了。
  菜种类不多,可分量足,盘子都是大盘,足够七八口人吃的了。
  正好往常吃饭的点,锅里焖着的饭也好了,甄家两个儿子也从地里回来。
  冉佳怡第一次见这两个弟弟,见果真如原主脑海里一样憨厚的农家汉子,也没有多说话。
  一家七大一小就着一整盘鸡吃了个肚儿圆,其中尤以占据了两只鸡腿的冉佳怡和小柱子为最。
  冉佳怡吃饱喝足,满意的打了个嗝儿,长吁口气,声音里尽是心满意足。
  不只是她,饭桌上的人都很是满足,一只公鸡肉都不多,可每人都能分到几块,对难得吃肉的他们来说可谓十分珍贵了。
  吃人嘴软,两个弟媳这下子对冉佳怡的态度就是欢迎了,不过这种欢迎大概也就局限于,欢迎下次再带鸡一起来吃。
  冉佳怡倒不介意,不是真正的亲人,谁能真心待你。
  吃完饭,冉佳怡也没有立即回去的意思,在一间空房休息了一下午,等到半下午天都要黑了才施施然带着儿子回去。
  叫一直盯着、生怕他们留下来再吃一顿的两个甄家儿媳很是松了口气,再吃可就要亏本了。
  昨天冉佳怡来到这个世界,原主的丈夫就不在家,直到今早出门也没见到人,这会儿回去才终于见到了。
  院子里没有人收拾,还是昨天她刚来的那副模样,就连木盆里还有她昨天未洗完的衣服。
  你干嘛去了,怎么才回来?
  冉佳怡刚进门,对上的就是崔大有的质问。
  她细细观察面前的人,崔大有是个高大的汉子,在人均不到一米六五的身高里,他足足有一米七五,这就算了,一身肌肉虬结,看着很是壮实。
  冉佳怡见状也没有跟他争辩昨晚他人都没有回来的事情,淡淡道:我二弟媳怀孕了,我回去看看她。
  崔大有皱眉看着院子:我就两天没回来,家里怎么就这么乱了,你怎么收拾的。
  冉佳怡瞄了一眼木盆里的衣服和乱糟糟的院子,依旧淡淡:我昨天洗衣服见红,不敢再洗,就放在那了。
  这话自然是假的,可见红是真的,就在冉佳怡穿来前,原主已经见红了两次,要是再来,孩子就真保不住了。
  崔大有听了也有些慌,他是个真的大善人,原主自然也是他眼里的人,关切道:那怎么办,你别洗了,待会我来。
  冉佳怡听了这话对他大为改观,她只以为这男人就是个极品,可没想到他竟然愿意洗衣服。
  -----
  现代尚有一堆大男子主义认为洗衣做饭是女子该做的事,古代就更夸张了,会洗衣做饭的几乎没有,崔大有这样绝对是异类了。
  冉佳怡仔细回忆了下原主的记忆,这才找到了答案。
  一个人的性子是从小到大的经历一点点形成的,崔大有如今的性子自然也是。
  崔大有所在的村子叫崔家村,村子里大部分都是崔家本家。
  崔大有一开始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三口生活的幸福美满,可意外发生在他七岁的时候。
  那一年崔大有的父亲在冬天意外失足摔了一觉,脑袋磕到石头上当场去世,没多久,崔大有的娘也跟着一根绳子吊死在了家里,死前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将儿子托付给了村里人。
  都是本家,崔家的孩子他们也没有太抗拒,主要崔家自己就有七八亩地,这些地,足够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嚼用了。
  但七岁的小孩子是不会种地的,于是有崔家的族老安排,八亩地被分给了四户人家租中,而他们需要付出的就是将这个孩子好好养大。
  因此,崔大有虽然幼年失去了父母,可还是不缺吃不缺喝的长大了。
  原主嫁进来后,了解的多了,也就知道,崔大有小时候在村子里,受过不少村人的恩惠,或者说,他的生活都是被村人承包的。
  衣服是村里的婶子帮忙裁的,饭菜是去那四户人家吃的,知道他长大了,可以自己下地、洗衣做饭,这样的日子才算结束。
  可以说,村里人对崔大有大恩,不然一个七岁的孩子,病了死了还是很容易的。
  这之后,就是崔大有报恩的时候了,这家娶媳妇缺银子,没关系,崔大有借,那家孩子多吃不饱饭,没关系,崔大有家有粮食,那户人家里没有劳力下地干活,没关系,崔大有有的是一身力气。
  如果没有原主的出现,这会是一个十分感动人的故事,村里百家养孤儿,孤儿长大回馈乡里。
  可惜的是,原主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崔大有长大了也是要娶妻生子的,还是在村子婶子的操持下,崔大有娶了原主进门,小夫妻成婚,如果没有异常意外两人也能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
  但,崔大有本身就是最大的意外。
  不拘是报恩,还是天生性子如此,崔大有的性子就跟一般人不一样。
  正常人只会想法设法往自家捞好处,但崔大有不一样,他是想法设法将自家东西往外送,对象并不局限村里人,就是路边随便遇见什么需要帮助的人、甚至乞丐,他都会伸手帮一把。
  这样的人,说好人自然是好人,却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原主嫁进来后的遭遇说明了一切,这个男人只会将妻子孩子乃至自己都放在需要帮助的人后面,先人后己,着实伟大,可却苦了原主和她的孩子。
  善良不是不对,帮助人更不是错误,可天底下可怜的人那么多,崔大有也不是神仙,怎么帮助的过来。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崔大有的境况跟达显然没多大关系的,如果说为报答村里人的恩情,在村人有困难时候伸手帮一把,原主也不是不同意,可但凡谁家缺了什么少了什么,崔大有就一定会拿自家东西去填补。
  在冉佳怡看来,这不是报恩、不是善良,这是性子畸形了。
  -----
  冉佳怡不觉得这样畸形的性子还有改正的可能,要是个正常人,再不济在原主第二个孩子胎死腹中的时候就该认识到错误,可崔大有没有。
  家破人亡这样的遭遇,是崔大有应得的,可却不是原主应该遭受的,她唯一做错的就是在媒婆的牵线下错误的嫁给了这个男人。
  见他愿意干活,冉佳怡也不推辞,自己带着孩子进去了,进屋前,似是想起来什么般,回头说了句:对了,我今天去带了只公鸡和一点细面,二弟妹这一胎情况不好,家里也不富裕,我就多拿了点。
  崔大有听见一只鸡,本想说什么,可听见不富裕三个字,到底咽下了责备的话。
  这村子里,又有谁家日子好过的呢,罢了,给就给了吧,这时的他还不知道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天黑了,冉佳怡不愿意洗衣,但饭还是要做的。
  家里唯一的细面被冉佳怡送到了娘家,家里剩下的也就些糙米,冉佳怡也不嫌弃,利索做了两菜一汤出来。
  饭桌上,冉佳怡两人因为中午吃撑了不太饿,显得很是没胃口,倒是崔大有也不知道出去干了什么,吃的起劲。
  饭好后,崔大有才有空吩咐一句:衣服我洗好了,你明天有空晾起来吧。
  冉佳怡低声应了,她发现,从头到尾,这人就没有关心过自己的身子一句,哪怕她方才才说过,她见红两次了。
  别人不心疼,冉佳怡自己心疼自己,腹中这个孩子是原主提出的任务,不管是看在任务对的份上,还是看在这是一个小生命的份上,冉佳怡都必须得保住她。
  保住孩子就得养好身体,说白了就是吃好喝好少劳累,后者倒是简单,但家里条件就这样,吃好实在太难了。
  就算她使小心机把家里的好东西送去娘家了,可那点东西也不值当什么,她还得另想办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