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以前原主知道说也无用,索性不再多说,但冉佳怡却要弄个明白。
你四个月就带回来这么几个铜板?冉佳怡掂量着手里的铜板,语气不善问。
崔大有拿起布料:不还有布料吗?
冉佳怡冷呵了两声,尽是不屑。
崔大有出去冷静了几个月,实在不想再有争吵,难得开口解释了两句:有一个工友家里有人生病,找我借了一两,我看他可怜就借了。
冉佳怡笑的更渗人了:借钱,那借据呢?
崔大有莫名其妙:还能不还我不成,要什么借据。
冉佳怡都要无语了,借钱要借据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嘛,只是工友而已就这么轻易借了,无凭无据人家凭什么还你。
不过跟这人说再多也无用,她继续问:那还有一两呢?
崔大有终于有了点不好意思:何秀才家粮食不够了,我给他们买了些,还有二大爷家我买了几贴膏药,三姑家大孙女几年不是定亲了,我送了一匹红布,就这些了。
冉佳怡简直为这人的穷大方感到吃惊,一家子人要吃饭穿衣,没有一点存款,也就是现在年成好才没有饥荒,要是有个万一,一家子都得去喝西北风。
她现在唯一庆幸的是,自己没有将希望寄托在这不靠谱的人身上,而是选择自己努力。
她已经在甄家存了一小笔银钱,有个什么不时之需也可以应应急,至于更多的还得继续努力。
所以,你带回来就这几个铜板和几尺粗布?冉佳怡最后嘲讽问道,没等回话就扔下东西离开了。
她简直是吃饱了撑的和这人理论,纯属对牛弹琴。
比起冉佳怡的淡定,崔大有回家看了一番田地就要震惊的多了。
怎么地里没什么菜?
冉佳怡答:我一个人在家种那么多菜干嘛?
崔大有直觉想说吃不完可以送人,待看到对面妻子不善的神色到底憋住了。
那家里也没养点鸡鸭什么的?
冉佳怡答:你不是嫌弃我吃的多嘛,我以后都不吃了,也不用养,省事。
崔大有脱口而出一句懒婆娘,没引来冉佳怡的半点目光。
接二连三碰壁,等发现自留地已经长满了杂草、饭菜依旧不如意时,崔大有已经学会了沉默。
他大概清楚,自己又惹恼了妻子,因为他带回家的那几个铜板,妻子甚至没有如以往一般小心收起来,就连那几尺粗布买回来几天也依旧在那放着。
这叫他难得觉得挫败,只是他的钱也不是被他浪费了,而是用在需要的地方,怎么妻子就是不能理解呢。
--------------------
第269章 第十六个世界
家里的变化是大, 可人的变化更大。
不过几个月没见,崔大有快要不认识自己的妻子了,他第一次认识到家不成家的滋味, 回到家的日子竟然跟以前在外面没有什么区别。
不, 区别还是有的, 至少在外面没有人会给他脸色看,自己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地里的农活说多不多,崔大有昏头昏脑忙完地里的活, 又去帮村里几家长辈干完了地里的活,这一次回来才暂时告一段落。
这几天崔大有在家里也是受够了,每天家里就两个蔬菜, 油星子都看不到一点,问就是家里没钱了, 没钱买肉可不就得吃素了嘛。
气得崔大有又想要问问, 为什么家里不养鸡,只上次被怼了之后他说话就多了几分顾忌,最后到底没有问出口。
索性上次带回来的十几个铜板还在手里,崔大有直接拿去换了两斤猪肉回来改善伙食。
冉佳怡倒是不嫌弃肉,但几天看下来, 这崔大有是真的没有自己已经成亲生子的觉悟,没有攒钱的意识就算了, 更不愿意交钱。
有时候她就会想,等日后有一天这人病了老了,外人又会有谁愿意花钱给他治病养老呢。
没有的吧, 其他人也不是傻子, 为了点小恩小惠就卖了自个儿, 崔大有只能说是一个异类, 这么伟大的人可难见了。
一顿肉吃下来,家里三人舒爽了,可家里的银钱也彻底告罄。
不提冉佳怡存在甄家的那些,崔家上下是真的没有一文钱,只等秋收后粮食要有多的可以卖掉一些还钱,然而这是下下策,崔家没有多少存粮,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愿意卖地里粮食的。
在家呆的不舒服,崔大有难免想要再次出门,那副模样仿佛不是离开家,而是逃离什么噩梦一般。
冉佳怡是懒得管他的,只是见不得崔大有这样明明有妻有子却一点不打算付出的模样。
你出去我没有意见,可这一次出去再回来就过年了,今年年夜饭你要是想继续吃素,那就什么都别带回来。语气平平淡淡,就像在阐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冉佳怡说的可是真心话,如今她全幅心力都铺在了甄家的养鸡大业上,对崔家不管多少最终都会落到别人手中的东西没什么兴趣。
可,有是一回事,没有又是一回事。
说的难听点,要是崔大有完全不能为养家做出点贡献,那原主母子要这个丈夫和爹干嘛,自己带着孩子过不是更香?
当然,这话冉佳怡不会说出口,在古代一个男子就是家里最大的依仗,哪怕这男人是个废物,可有总比没有好。
崔大有被气的说不出话来:你,你说的都是什么话,我在外面辛苦赚钱你就说这风凉话。
冉佳怡斜斜瞥他一眼,你赚多少、花多少我都不管,我只看你带回来的。简言之,只要他有本事,花再多都没问题,可要是赚不到多少,还大手大脚当散财童子,那日子也干脆别过了。
没了男人的日子可能会暂时辛苦点,但她还有娘家两个兄弟做依仗,也不是完全过不下去了。
崔大有争辩不过,也不知道有没有反省自己做错了没有,落荒而逃。
-----
不欢而散,崔大有再次出去打零工,冉佳怡又恢复了在甄家忙活的日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维系,甄家的鸡数量始终维持在100上下,不是冉佳怡不想扩大规模,可这点生意寄托了甄家全部的希望,人人都是希望它好的。
而自从鸡蛋有了固定的销路,银钱滚滚来,便壮大了甄家人的胆子。
甄家大弟和弟媳是稳妥的性子,一向听人吩咐老实干活的,以前听甄家二老的,现在就听有主意的大姑子的,是冉佳怡认为比较靠谱的亲人。
同是兄弟,老二家的两口子心眼就多的多了,在赚钱后就一个劲怂恿冉佳怡扩大规模,叫冉佳怡哭笑不得。
不过三家算是合伙人的关系,又是亲兄弟姐妹,处理起来就不能太过生硬。
冉佳怡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主要还是担心疫病的风险,地方就这么点大,要真是出了什么事情,那可就真的师全军覆没了,周围其他村子不是没有人尝试过养鸡喂鸭,可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防范措施不到位,时日一长总会被疫病毁个一干二净。
所以即使为了家里一百只鸡的安全,冉佳怡内心并不愿意在此时扩大规模。
况且如今甄家养的一百只鸡所需要的伙食和打扫就足以累的一家人无法脱身,不喂饱了就没办法下蛋,不打扫干净就容易滋生细菌和疫病,总而言之,就没有一天是轻松的。
二弟媳两口子虽说有小心思,可对于冉佳仪这个最开始出主意的大姑子还是十分敬重的,主要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听了她的话后虽然心中还有些许疑惑但是也照样听从了,没再有什么异议。
不过他们提出来的也确实提醒了冉佳仪,贸然扩大养鸡的数量并不可取,因为他们现在人手和条件都不够。
养鸡的总数控制在一百只以内才是他们目前可控的范围内,但是并不一定这一百只鸡都要用来下蛋才对。
一百只鸡下蛋确实不少,但鸡蛋的单价并不高,如果单纯靠鸡蛋来赚钱,这辈子都不要想什么大富大贵了。
相比较而言,鸡本身就值钱的多了。
只是这时候鸡的成长期特别慢,没有后世那种三个月速成的肉鸡,这也意味着他们鸡的出产是有限的。
思来想去,冉佳怡最终还是从一百只鸡里面播出了四十只的数量。专门用来做整只鸡的买卖。
如此每天剩下的鸡蛋就只有六十个,刚好够镇上两家早点铺子的需求。
----
从小一点点做起,看着不起眼的生意,其实赚起来的利润也并不少。
短短一年下来,甄家众人就积攒了一笔不菲的银钱,与镇上的富户不能比,但在村子里已经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
只甄家人的性子一如往前,他们并没有因为手头上突然有了钱就开始大肆挥霍,而是十分小心谨慎地规划着一点点钱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