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最主要的是有冉佳怡提前给他们画好的大饼在前面吊着,那就是扩大养鸡场的规模。
  这一年间大家都能看见最后赚的利润,心动是一直都有的,只也知道冉佳仪说的都是实话,不能因为未知的利益就看不见眼前的风险,故而只能将心动按捺下来。
  但就是在他们的不断怂恿下,冉佳仪萌发了一个新的主意。
  既然一次养一百只鸡是合适的,规模不适合一再扩大,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从养鸡场的数量上来下手。
  也就是说一次性养两百只不可行,但是在两片不同的地方隔上一定的距离,同样养上两批的一百只鸡。是完全可行的。
  只是甄家现在所拥有的宅基地和自留地位置都太小了,这么短的距离并不足以分散风险。
  最后他们把主意打到了村子的那片后山上,说是山,其实用山丘称呼或许更为恰当,这样的土地并不适合种粮食,但是如果圈出一块用来养鸡的话,貌似是可行的。
  山是有主的,如果他们个人想要用的话,要给村子里交上一笔租金,这就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甄家也是存够了足够的银子,才敢把主意打到这上面的。
  这一次合伙依旧跟上次一样是三家一起的,不得不说,在这落后的古代,一家人凝聚在一起才是最为团结有效的方式。
  有钱、有人,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甄家包了村头的一片山地,用来养鸡。
  其实单是看着村人们也是十分羡慕,不用细算光看其表面过的如何就知道了,一家子上下都做了新衣服,家里的伙食天天有蛋,是不是就会有肉香传出,一看就知道甄家是肯定赚了不少钱。
  人家能赚钱自有人家的诀窍,他们羡慕不来,但平日里到底有一份酸气。
  如今甄家包了一小片山头,村民们都能从中拿到一小笔银钱,不多,可到底白来的,吃人嘴软,村人反应顿时就和缓了。
  有了两片区域,冉佳怡便重新规划了一下其用途,自留地那一片的鸡还是留下来下蛋用,而山里圈出来的一大片地则用来养肉鸡用,常跑的鸡肉质会更劲道些。
  只要他们只需要照顾一百只鸡的时候尚且累的够呛,等到如今两百只则是完全忙不过来了。
  有心无力之下,甄家为此还不得不花钱在村里雇了两个帮忙的妇人,这两人都是村里情况比较严重的,一个是带着小孙子的孤寡老人,还有一个是有七个孩子的亲戚家。
  请他们过来帮忙,也算是给一些帮他们减轻一点负担,为此还在村子里赢得了不少好评。
  之前村里经常会有人说些羡慕嫉妒的话,一般人听一句就算了,但是在村里雇人的事情出了之后,就突然冒出来了很多指责那些阴阳怪气的人,仿佛一下子甄家在村子里的人缘就好了起来。
  原本也就是在家门口的小打小闹,仅村里人和一些亲近的人家知道。等到包了山头就彻底不瞒不住了。
  至少原主所在的崔家村几乎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很快一向不搭理外事的崔大有也知道了。
  霎时,他仿佛明白了妻子老是一年多老往娘家跑的原因,想必就是为了甄家养鸡的事情,只他以为妻子纯粹过去帮忙的,内心还有些不忿,好好的家都不顾了、去帮娘家干活,自己这是娶了一个什么样的妻子啊。
  不过很快,甄家的行为就直接打脸了。
  --------------------
  第270章 第十六个世界
  小柱子这几年一直跟在娘亲身边跑前跑后, 因为吃得饱、干的活儿也不少,原先瘦弱的身子骨倒是好了不少,至少看起来不再是原先那股弱不禁风的味道了。
  崔大有心思不放在家里, 对家中的妻儿关注也少, 妻子的变化也就罢了, 儿子变化这般大,崔大有还是看的见的。
  儿子长得好,他自然高兴, 只是想到这些都是因为妻子娘家的帮助,他心里就颇有些不得劲儿。
  或许是幼年时受过他人的帮助太过,尽管他对此心怀感恩, 但从内心来讲,他并不喜欢这种感觉。
  那种他人对你有恩, 所以你就欠了人的, 以后必须报答人家的感觉实在叫人觉得羞耻,这与人是否善良无关,而是为人那微薄的尊严在作祟。
  他一直尽力帮助别人也有这种心理的缘故,欠了人家的就得还,且还多少都嫌不够, 以免被人骂一句白眼狼。
  故而崔大有看着如今儿子的模样,反倒不是那么高兴, 却又说不出什么,之前儿子瘦弱的模样他也看的见,他这些年往家里带了多少东西自己心里清楚。
  只受人恩惠就要还, 甄家给了娘几个好日子过, 那么妻子自是要回报, 之前一次次往娘家跑怕就是为了这个。
  崔大有心中不上不下, 哽着一口气,想着下次出门一定要挣得银钱回来,总不能一家子都欠着别人的。
  但他的这个愿望注定实现不了了,因为,甄家出钱将自己的儿子送去了学堂,这一下子欠的可就大了去了,崔大有真是想想就心慌不已,学堂的束脩就不便宜,加上后面的书本纸笔花费,对如今的崔家来说是一笔堪比天价的高额支出。
  其实如今小柱子也不过才五岁的年纪,虚岁说起来倒是有七岁了,勉强也能进学堂。
  可这村子里又有谁家舍得送孩子真去进学的,便是那有些小钱的村人家,能在孩子十岁左右送去学堂念两年书、长大了能在镇上当个活计、账房就是顶好的了。
  换言之,在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送去学堂,说不得其中就有几分天大的期望呢。
  冉佳怡自然是有期望的,这年头士农工商阶级分明,且不说对不对,事实就是如此,想要让自己过得好,就得努力往上爬。
  她先前努力赚银子就是为了送儿子去学堂、让女儿过的好,如今手头有了钱自是第一时间送儿子学堂,十年寒窗苦读,可不是说着玩的,早点进学才多一分希望。
  只她的银子不能过明路,只能借着甄家的名头,少不得面上再多做几分戏,这样虽然费事了些,可到底安心不是,她可不敢赌,要是拿了银子回去,在她手上捂热钱会不会就被哪个脸大的借了去。
  辛苦赚来的钱,这东西用在自己身上叫舒爽,用在别人身上就叫憋屈了。
  -----
  总之,小柱子不能去学堂。崔大有这句话给冉佳怡的筹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叉。
  遭到了崔大有的反对实在叫冉佳怡实在想不明白,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对儿子好的事情啊。
  为什么,小柱子身体不好,以后下地也够呛,不读书还能干什么?冉佳怡道出现实。
  崔大有支支吾吾:你怎么能接受娘家这么大的恩惠,你以后拿什么来还?
  冉佳怡好笑:\那是我娘家,有钱愿意帮我,说什么还不还的,我不也一直去帮忙嘛。\
  崔大有急了:这怎么一样,平常去他们家吃饭就算了,上学堂这样大的事情是肯定不行的,咱们可还不起。
  冉佳怡扶额,要我怎么说你才听得明白,我娘家帮我的,不用还,也不会叫你去还,懂了吗?
  崔大有始终听不进去,上学堂那得多少钱,就是他自己干一辈子也不一定挣得到这么多。
  冉佳怡见说不通也就不再多说,将小柱子喊过来,当着亲爹的面问他:小柱子,你想去上学吗?
  小柱子眼睛亮闪闪的点着头,面上满是欢喜:娘,我想去的。
  冉佳怡示意崔大有看,直教崔大有更加心烦气躁:小柱子,咱们家没钱供你去上学,懂吗?
  小柱子摇摇头,又点点头,犹豫半晌才开口:爹,我知道,可舅舅他们愿意送我去,不用家里出钱的。
  崔大有被儿子的言语哽住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他的儿子要接受妻子娘家的帮助去上学堂,这意味着他欠甄家的一辈子都还不清了。
  小柱子看着亲爹的神色,总觉得这样的爹有些陌生,但又仿佛还是原来那样,他小心试探问:爹,你不想我去吗?
  对着儿子期望的眼神,崔大有说不出拒绝的话,违心的说了句没有,就将人打发走,打算继续跟妻子理论一番。
  \咱们家供不起,要我怎么说才明白,总不能以后都伸手找大哥他们要钱吧。\
  虽然冉佳怡是几乎明面上就这么干,可对着崔大有自是不能这么说:怎么可能,大哥他们就是帮我们一时,以后小柱子的花用还不得靠你这个爹。
  崔大有乍一听觉得心里好受了一点,可转而又压力倍增,这得花多少钱啊。
  他在外面打零工也偶尔听人说过一嘴,私塾一年的束脩就得二两银子,加上三节两寿给夫子的节礼,起码得三两银子起步。
  除此之外,还要买笔墨纸砚,听说一本基本的启蒙书就要一两银子,到了后面只会更贵,崔大有只感觉有一座大山顷刻间压了下来,压得他喘不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