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他踟蹰:家里哪有那么多银子啊,我也挣不到那么多。
冉佳怡见他还想要退缩,也不给他机会,我大哥说了,开始一年学堂的束脩帮我们出了,但其他的就得看我们有多大本事了。
今年秋天就要送柱子去私塾,我明儿去镇上看一下,配些纸笔需要多少钱,这钱你总得出吧。
崔大有更郁闷:可我身上没有钱啊。
冉佳怡理所应当道:你身上是没有钱,可你之前不是借出去那么多钱,以前咱们家用不上就罢了,如今事关儿子的前程,当然是要收回来了。
崔大有听这话有点道理,可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很快就被冉佳怡忽悠住了。
-----
经过之前那一番这趟,冉佳怡也是明白了,对付崔大有这样的人就得教会他面对现实。
他不是总觉得自己是在做善事,帮助的也是需要帮助的人嘛,那她偏要打破这层假象,让他看清楚自己帮助的都是一群什么人,省的以后再叽叽歪歪。
说要讨债,冉佳怡也不是说着万万,不管是原主还是她到来后,其实都知道崔大有的钱都去了哪里,帮助外人的都是小钱,大钱其实还是花在村子里人身上了。
冉佳怡也打算就近算账,论起村子里接受过他们帮助的,其实还不是崔大有那群杂七杂八的亲戚,而是何秀才一家子。
有个读书人的花费是巨大的,何秀才早两年去了后,家中只剩下孤儿寡母,何母一个人供一个读书人银钱不够少不得四处借银子,其中崔大有就是最大的冤大头。
冉佳怡粗略算了下,崔大有借给何家的银子加起来至少也有五六两,她干脆取大的六两,也不要崔大有一起,她收拾好穿着,确保自己穿的朴素干净,就出门了。
来到了何家门口,只有何娘子在家,冉佳怡也不怵,带着笑进了院。
何娘子,在家呢?
何娘子见是崔家媳妇,也同样扬起一个笑来:嗯,怎么今天有空过来?
冉佳怡脸上便布满了愁绪:何娘子,我娘家大哥愿意送我孩子去的事情,想必你也听说了。
何娘子心里一个咯噔,直觉对面人来的不善,她小心翼翼回:知道的,这也是好。
闻言冉佳怡脸上的愁绪更深了几分:本也是好事,可家中男人好心,好不容易赚的钱都借了出去,如今家中身无分文,上学的书本纸墨都没钱添置,我也是愁啊。
何娘子预感成真,已经笑不出来了,她试探问:那梅花你今天来是为了?
冉佳怡假做不好意思:何娘子,我也是没办法了,我家那口子说借给了你家六两银子,以前不急着用就算了,如今是在是缺钱,还望你能把这笔钱给还了。
何娘子现在就是后悔,后悔自己今天为什么要在家,为什么要给她开门。
梅花妹子,也不是我不想还,实在是家里没有多余的银钱,还不起啊。知道了来意,何娘子开始哭穷。
哭穷这种事从丈夫去世、她决定继续供儿子读书就了,一开始还放不下面子,可真没了银子,面子又值几个钱,时间长了她倒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原来清高的秀才娘子模样,只希望儿子以后能跟他父亲一样,起码靠考个秀才功名回来,她也算值了。
冉佳怡要债的举动被何娘子哭穷打断,索性她早就知道借出去的钱没这么容易收回来,也不在意,何姐姐家困难我也是知道的,但以后我家小柱子也要读书了,这银子恐怕是不能再往外借了。
何娘子见她不再追着要钱,心里松了一口气,梅花,我也是没办法了,这银子我们一定会尽快还上的。
冉佳怡得了保证利索离开,是的,冉佳怡今天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收回借出去的银钱,反正估计怎么逼也是收不回来的,所以她的本意是为了不再往外借钱。
接下来如法炮制,冉佳怡几乎跑遍了整个村子,将所有借过钱的人家都跑了一遍,只有几家并不缺钱的人家受不住她的嘲讽,拢共还了一两银子,其余人家也不知是真还不起、还是脸皮厚,单证就是不还,冉佳怡无法,但日后也不会让他们再来借钱。
-----
冉佳怡这番骚操作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他,崔大有借钱的人家实在不少,况且本来以为不用还,突然被人追上门来讨债,谁心里都不是滋味,难免就想起了以前帮过崔家小子的事情来。
这心里不平,嘀咕的就多了,村里一个两个聚成堆,专门讨论这事儿,仿佛冉佳怡上门催债一件多么不近人情、没情理的事情。
冉佳怡面对大半个村子的攻讦并不在意,她总归不是理亏的人,况且借出去的银子总共有十几两,如今才收回来一两,谁比谁不要脸,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嘛。
冉佳怡不觉得羞愧,可崔大有这个当事人就显得不自在多了,听着那些人的话他都感觉那一口口唾液像是喷在自己的脸上,叫自己无脸见人。
原本喜欢出门,东家帮一手,西家唠两句的崔大有很快就不再爱出门,冉佳怡见了可乐,赶紧将家里一堆活儿都甩给了他,忙起来就没那么多烦心事了。
在崔大有吭哧吭哧干活的时候,冉佳怡也紧锣密鼓的准备起了送儿子去上学的事情。
找合适的私塾、准备拜师礼,还有添置笔墨纸砚,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事儿,冉佳怡忙的不可开交,最后选定了镇上一家老秀才开的私塾,趁秋收前将人送进了私塾,冉佳怡方才松了一口气。
好在镇上距离村子里就半个时辰的路程,小柱子虽然小,可跟着甄家去卖鸡蛋的空儿也是可以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柱子进了学堂,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名,是老秀才取得,叫学文,崔学文,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冉佳怡挺满意,小柱子更加高兴。
就此,小柱子的名号不再提起,冉佳怡家里家外喊得都是学文的大名,渐渐的周围人也都被她带的改了称呼。
但读书确实费钱,如今人还刚进去,就花了不下五两银子,要知道,冉佳怡这一年累死累活其实也就赚了十几两银子,这已经是一般农家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了,冉佳怡原本还以为能松一口气,可现在为了一双儿女,只得继续努力了。
如今甄家养鸡事业已经迈入了正轨,不需要冉佳怡再插手什么,可喂养的鸡长势到底太慢了,她又开始思考,研究鸡饲料的可行性。
后世的养殖鸡可都是吃鸡饲料长大的,长大的速度确实很快。
虽然吧,吃鸡饲料养大的鸡肉质不如散养的,可那是在后世人们不缺吃喝下的比较,就如今这缺衣少食的情况,冉佳怡觉得鸡饲料实乃造福养殖业的一大利器,数量都不能保证,怎么能强求质量呢。
冉佳怡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之后,具体事务扔给了甄家众人,自己则风风火火的研究岗萌芽出的鸡饲料来。
她觉得要是多来几个世界,她绝对可以成为十项全能,啥都能干一点、啥也都会一点。
-----
鸡饲料的搭配冉佳怡大概猜的出来,无非就是各种元素的混合,当然,激素这种坏东西冉佳怡是不准备掺和的。
准备一定量的玉米、高粱、麦麸、豆饼、贝壳粉、鱼粉、骨粉和小的碎石子,再掺上粗盐等,粗略的鸡饲料就算出来的。
用粮食来制作鸡饲料实在是一件很让农家人心痛的事情,冉佳怡没敢多做,做出了大概10只鸡一个月的量,就暂时收手了。
然后冉佳怡又去挑了十只小鸡,预备从小用鸡饲料养,看会有什么区别。
鸡饲料的配比完全是按照鸡成长过程需要的元素来配的,自然有利于鸡的长大,一个月下来,两拨鸡的对比就很鲜明了。
冉佳怡做的实验基本可以算是成功了,甄家人知道他这一个月是做什么实验去了,见到成果也很是欢喜。
甄家大儿媳欢喜道:这下可好了,这么养鸡长大起码能少有一个月呢。五个月减到四个月,可不是快了不少嘛。
甄家二儿媳也高兴,可小心思更多,大姐,你说的饲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冉佳怡觑她一眼,并没说话,打的什么主意实在太明显了吧,她本没打算藏着掖着,可她自愿拿出来跟被人逼着说出来是不一样的。
这会儿她偏就拿起了架子:哦,我随意配的,能让鸡长得更快一点罢了。
甄家二儿媳有些讪讪,她确实有点小心思,可这也不是没办法了嘛,家里爹娘和老大一家都没甚心思,这个坏人可不就得她来做。
这大姑姐人好是真好,可以说一大家子都是她带着起来的,他们都该谢谢她,可有时候吧,她又难免觉得没有保障,要知道,他们不过是娘家,大姑姐自然有自己的家,若是不把好东西握在自己的手里,要是日后散伙不带他们了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