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这时才刚刚八点钟,县里已经很热闹了,几人问路去了教育局,还没进去就在门口被人拦下。
等等,你们这是干什么的?看门的老大爷近期可是见多了来教育局哭闹的,此时见这么多人唯恐又要捣乱。
冉佳怡作为当事人上前回话:大爷,我是来问问我高考成绩的,我算着我应该能考上,可没收到通知书,就想过来看看。
老大爷也不说自己信不信,重复着自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回答:过来的录取通知书已经都派下去了,没收到就是没考上,不用看,看也一样。
冉佳怡依旧不放弃:大爷,你就让我们进去问问行吗,我们保证不闹事。
老大爷怀疑的看着眼前的一二三......足足十个人,眼神明晃晃的写着不信。
冉佳怡不好意思瞧瞧身后,这阵势看着还真像是来捣乱的:不是,他们就是来陪我过来的,不行他们都在外面等,我一个人进去您看成不。
老大爷闻言又仔细瞅了瞅,仿佛是衡量她到底有没有威胁一般,半晌才不甘不愿道:行吧,就你一个人进去,进去不准闹事,问完就出来,其他人留在这不准进去。
几个知青见状有点不放心:要不还是我们出一个人陪你进去吧。
冉佳怡见老大爷的目光一直关注着这边,连忙道:不用,我一个人可以的。
说着越过几人直接进入教育局,有人想跟着进来被眼疾手快的老大爷拦住。
冉佳怡循着老大爷说的地方找到了查分的地方,里面正忙的热火朝天,显然这段时间工作量不小。
您好,请问,我想要查分是在这边吗?问第一遍没人回应,直到问了三遍,才终于有一个大姐过来,查分是吧,自己的还是替别人查?
查我自己的。
哪个镇哪个村的?
冉佳怡报出了李家村的名号,还有自己的名字等信息,大姐在一本厚厚的本子上翻找起了记录本。
那厚厚的一沓想必都是参加高考的人员名单,这不过一个小县城,人数不少了。
很快,大姐就有了成果,是叫穆思恬是吧?
冉佳怡连忙点头。
大姐奇怪道:你考上了海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已经发下去了,你没收到吗?
冉佳怡:没收到,我们一个村子的人都有,就我的没收到。
大姐顿时不言语了,很明显其中有猫腻,不愿意掺和这摊浑水。
只是冉佳怡势必要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通知书,当即追着要一个答案。
--------------------
第335章 第二十三个故事
教育局工作的大姐这时就颇为苦恼了, 她本是好心帮人查一查,谁知这就查出问题来了,身处教育系统, 她听闻的内幕可不少, 这姑娘的通知书现在指不定在谁手上呢, 一滩浑水她插进去指不定惹一身腥。
一时间,她的脸色竟是比冉佳怡这个当事人的脸色还要臭。
冉佳怡的心情自然也不好,顾不得对面人的为难, 诘问:我的通知书没到我的手上,这肯定是你们工作的失误,你们可得负责。
大姐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她一个小员工能负什么责,这位姑娘, 你先别着急, 指不定其中有什么误会,我先给你问一问,看看能不能解决。
冉佳怡也无意为难人,行,你带我去见你们领导吧, 高考通知书多重要不用我多说,是肯定要追究个清楚的。
大冬天的, 大姐额头上愣是冒出了一层薄汗,虽说这事跟她没什么关系,可作为给领导带来麻烦的人, 她肯定也没好果子吃, 于是她的整张脸都皱巴了起来。
行, 你跟我后面吧。说着就领着冉佳怡去找人。
教育局本就不大, 几步路的功夫也就到了一间办公室,门牌上写着局长办公室,冉佳怡知道,找到能做主的地方了。
姑娘,我带你进去见我们领导,可你千万不能闹事,不然谁也讨不了好。
她们这位局长哪都好,唯独一点,官架子大,只要下属到了他面前都得老实趴着,不敢多活跃半分。
笃笃几声有节奏的敲门声后,冉佳怡跟着人进去了这间办公室,虽说是大领导办公室可风格却与颇为穷酸的教育局外观一样,艰苦朴素的很。
冉佳怡一想也就明白了,与后世最受欢迎的教育局不同,刚从过去十年风雨飘摇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教育行业,刚刚开始它迈向辉煌的起点。
小张,这是有什么事情吗?冉佳怡于是才知道这位大姐的姓。
只听这位张大姐将刚才发生的一切都重复了一边,听的局长的眉头也一直攒动。
您好,刚刚事情小张都跟我说过了,不管怎么样录取通知书没到您的手上,那都是我们的错,可通知书这种东西不比其他,都是有专门的快递员来送的。既然没送到,其中肯定有什么误会,这样,你给我点时间,我肯定给你个交代,你看行不行。
那就麻烦邱局长了。冉佳怡笑着回应,她也没今天就要个结果的意思,而且,教育局的人不知道,但她清楚问题其实出在李家人身上,这并不是教育局的错误,对方愿意帮忙调查已经很好了。
如此,这件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冉佳怡被张大姐送出了教育局,才见对方狠狠松了一口气。
思恬,怎么样,有查到什么吗?一直在外面等候的知青们一见到人出来,立马七嘴八舌的开始询问。
冉佳怡进去前后差不多有一个小时,此时正是冬天,即使一个个裹着棉衣棉裤,可也挡不住外面凌冽的寒风,此时一个个被冻的僵硬,搓手跺脚,看着叫人又感动又好笑。
冻坏了吧,我们去国营饭店边吃边说吧。投桃报李,这群人愿意为了她忍受寒冬,可她也不能真让人白忙活,将人请到国营饭店,暖和是其一,吃一顿好的是其二。
知道她不差钱,几个知青也没客气,到隔壁的国营饭店前后也不过几分钟的路。
冉佳怡不差钱的原因可不是因为李家,而是因为原主娘家穆家,事实上,李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填饱肚子已是艰难,更说来国营饭店奢侈了。
-----
进了国营饭店,紧闭的大门隔绝了外面的呼啸寒风,被温热的空气包裹着,众人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冉佳怡一行人早上6点多出门,如今一上午过去,天寒地冻的,早就已经饿得受不了,冉佳怡丝毫没吝啬点了一桌菜上来,几人边吃边聊。
你这成绩查到了吗,应该考上了吧。有人问道。
冉佳怡点头:嗯,考上了,而且他们说通知书都寄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收到。
这话一出,知青们顿时阴谋论起来,冉佳怡没收到录取通知书是事实,这问题要么出在教育局身上,要么出在送通知书的邮递员手上,不管怎么样,至少有个方向,不至于像之前没头苍蝇似的瞎猜。
那接下来就是等消息了?有人问道,报名的时间可不近了,你可得抓紧点,不然到时候即使找到了也于事无补。
冉佳怡点头:嗯,我过几天再来一趟。见冉佳怡这么说,其他人才放心下来,转而讨论去新学校报到的事情。
他们敢这么讨论也是因为确定了冉佳怡已经考上、只不过暂时没拿到录取通知书罢了。
阔别学校多年,大学更是断层了十年,大家对回城、对大学都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就像幻想了多年的美梦终于成真,一个个兴致勃勃谈论起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来。
冉佳怡也陪着他们一起高兴,她比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场高考的大学生作为十年后的第一批正经大学生,会收到怎样专业的教育、有着怎样前途光明的未来。
他们将在的若干年后分散到各行各业,撑起华国的一片天,而现在,他们不过一群无拘无束的青年男女。
酒足饭饱,顾不得在县城里多逛,几人就赶着公交回去、又到镇上转牛车,才终于在半下午回到村里。
其余几人都是回知青点,而冉佳怡与几人告别后,依旧是回李家。
-----
在李家,男人们是都要下地干活的,女人还好,只要不是农忙几乎不用下田,原主作为知青嫁到李家后,也没下过田,可这并不代表原主就轻松了。
地里轻省的活上工和家里的家务,原主也没少干,将家里琐事料理的干净妥当,加上 城里父母寄来的补贴,可以说养活自己绰绰有余,当初选择嫁给村里人也不过是因为对回城不抱什么希望了。
但那么勤劳的原主都是在高考之前的事,自从确定参加高考,冉佳怡完全放弃了家里一摊子事儿,早晚泡在知青点,早已引起了李家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