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所有知青们都没有主动与李家村人留下联系的方式,这也意味着,以后除非他们主动,否则李家村人是无法联系到他们的。
  或许这也是他们内心想要摆脱知青身份与过去的最有利的证明,幸而他们也成功了。
  从泥沼里挣扎出来的人,又怎么会想要回到那暗无天日的泥沼里呢。
  他们谁也不会想到,留在村中的除了他们的过去外,还有一个稚嫩的、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和失去了伴侣独自抚养孩子的母亲。
  冉佳怡也不知道,她抱着同样的兴奋来到了录取通知书上的海市大学。
  这所大学并不如何气派,反而颇有几分破旧,似乎证明了它在过去十年里所遭遇的冷遇。
  可是现在,人来人往的人流似乎又即将见证它的再次崛起。
  冉佳怡来的时间不早不晚,恰在开学报名的第二天。
  因着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学生又得从天南海北的赶过来,所以开学时间放到了五天,这足以让偏远地区的学生赶来学校了。
  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学长学姐,或者说,有,但都是所谓的举荐,凭着成分和家世,与这一届正儿八经高考上来的完全不同。
  他们注定是落寞的一届,比不上前一届已经进入了体制内工作,更与后面一届的所谓大学生没法儿比。
  冉佳怡是由前一天来报到的大一生带领,逛遍了整个校园后,安顿在了宿舍楼。
  宿舍楼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脱落的墙面、和并不怎么平整的土地,攒了几层灰尘的床和桌椅,让冉佳怡对未来几年的生活品质产生了一点担忧。
  不过这还不是现在的她能解决的,将为数不多的行李放在了宿舍,跟舍友打过招呼,冉佳怡决定先回家看看。
  原主的家就在海市,距离海市大学并不远,大概一个小时车程。
  挑拣了一些自己特意带回来的礼物,冉佳怡在进入这个身体后,即将第一次与原主的家人见面。
  一个小时,冉佳怡跟随晃晃荡荡的车看遍了海市的大街小巷。
  这无疑是当下最为先进繁华的城市,街上自行车随处可见,小汽车也偶有一辆,街头的人们更是打扮鲜活,红黄蓝的颜色亮眼极了,丝毫不似灰扑扑的乡下。
  直到这时,冉佳怡才终于有了一种自己彻底离开李家村的感觉。
  只是,已经完成了原主离开的愿望,原主却依旧没回来,这叫冉佳怡有些疑惑,不过她已经习惯了顺其自然,也不如何着急。
  在腹中颠三倒四差点翻江倒海前,冉佳怡终于下了汽车,再走一段距离就到了原身父母所在的筒子楼。
  这是原身父亲所在厂子的家属楼,作为这年代最为光鲜的职业,筒子楼颇有几分气派,待到进入内里,才发现颇有几分紧迫。
  虽则冉佳怡没有来过这里,可到底是原主记忆里的家,冉佳怡按照原主记忆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原主所在的穆家。
  这是位于筒子楼三楼拐角的一间屋子,房间并不大,大概只有六十平,却居住着原身父母、哥嫂和两个孩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到六十平的房子被切割成了三室一厅一卫一厨。
  在几年前原主的记忆里,这里还是有她一间小小的卧室,不足十个平米,可到底是原主的家,但是现在,恐怕早已没有了。
  想到两个小侄子,冉佳怡心头冒出了一股难言的滋味,好似酸涩,让人直想落泪。
  敲了敲门,里面是有人的。
  冉佳怡认得,这位面容已经有几分苍老的妇人是原主的母亲,几年不见,她苍老了很多,可眼神依旧明亮。
  妈。几乎是脱口而出的称呼,然后冉佳怡红了眼眶。
  上辈子,原主因为高考失利丧失了上大学的资格,后来又因为怀孕选择留在了李家村,便永远与这个家隔开了一层。
  这也是必然的,选择一方,就必然要失去一方,成年人的选择而已。
  但现在,看着久违的母亲,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心底若隐若现的那股不安渐渐散去。
  哎,思恬,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快进来。
  说着让开了位置,冉佳怡进了门,打量起这座小房子来,,拥挤中又有着几分井然有序,显然,这个家的女主人收拾的极好。
  冉佳怡将东西放下,也无需再去赘言最近的遭遇,发生的一切在之前寄回来的信中早有说明,久别重逢,谁也不想去提及那并不高兴的事。
  思恬,你去过学校了吗,学校怎么样。
  很好。冉佳怡回答。
  多年不见,即使亲密无间的母女到底也多了几分隔阂,可到底是彼此关心的。
  冉佳怡关心了下家里的近况,得知穆母的工作已经给了大嫂,现在在家里带孩子,穆母也特意避开李家村问了学校里的事情,交谈还算顺利。
  李家的经济情况不错,李母已经又退休金,家里还有三个工人,下面只有两个小孩,可以说是条件很好的了,这也是为什么能一直支援原主的原因。
  但在房子这件事上显然也无能为力。
  住房紧张,分房太难了,他们一家好歹有一处六十平的房子,人口也并不太多,多的是一家十几口挤在五十平的房子里呢。
  提及房子,穆母颇有几分尴尬:你之前的房子,给了你两个侄子住,待会我收拾收拾,让他们搬回你哥房间去,你还是在那里住着。
  冉佳怡刚刚回来,暂时住几天还行,要是真抢了小侄子已经住好几年的房子,人家可不会觉得她是拿回自己原本的东西,而只会埋怨责怪她不该回来。
  冉佳怡几乎可以想象到,嫂子到时不痛快的神情和小侄子的怨怪了,说不定连原本疼爱她的大哥也会觉得她实在多余。
  她不想去考验家人对自己有几分真心,索性直接拒绝了,也没多说其他的,而是道:我在学校里有宿舍,再说了也不给住外面,还是别折腾了。
  穆母刚才也就是女儿回来一时激动,现在被拒绝了顿觉不妥,有些讪讪低了头,她到底也要顾及儿子儿媳的心情。
  说起来,自家儿媳已经算做的不错的了,过去几年自己老两口补贴女儿,从来没有二话,但这也是因为他们自己工资够用的情况下,不涉及自身利益时候人们总是大方的。
  可要是波及到儿媳最看重的两个儿子,穆母也不确定儿媳会不会翻脸。
  思及此,她又有了几分愧疚,是对女儿的,当年下乡也是他们选择了女儿、而不是儿子。
  如今苦了几年好不容易回来,结果家里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还要自己提出谦让,也不知道到底吃了多少苦,才会这么懂得看人眼色。
  房子看样子是不能让了,心疼女儿的穆母顿时想到,女儿初回城,身上肯定没什么钱,当即决定再多给女儿一点补贴,让女儿的日子好过点,这点她现在就能做到,至于其他的,以后再慢慢琢磨就是了。
  --------------------
  第345章 第二十三个故事
  冉佳怡这么说了, 也就没打算晚上继续留在李家。
  等到晚上,李家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了一起,久别重逢, 女儿又是考上大学回来的, 没叫自己多操心, 李父李母还是挺高兴的,但要说遗憾也是有的,那就是女儿在乡下结过婚。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早几年要是知道能回城,再如何他们也会拦着女儿不要结婚,好在女儿把婚离了, 等大学毕业了再找一个也可以。
  冉佳怡并没有告诉他们在乡下发生的那些事,就让原主彻底摆脱过去那些把。
  吃过饭, 冉佳怡将自己带给家人的礼物一一拿出来送了人, 一家人围坐桌旁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各自去休息。
  至于冉佳怡,则被李母拉着去房间里说些悄悄话,李父虽然沉默寡言,可也一直在一旁听着, 十足守护的样子。
  这副场景,让冉佳怡看着看着就记起了原主记忆里李家的模样, 那时候她还是李家娇憨的小女儿,每日里最愁的事就是什么时候能攒足钱买到自己喜欢的头花。
  但是下乡这件事来的急促而又突然,兄妹两人相差不多, 但男丁和女孩到底不一样, 父母虽则同样疼爱, 可最后到底选择了自己去下乡。
  这样就能说父母对自己不疼爱了嘛, 不是的,在自己下乡之后,李父李母给了她不少钱票,又一直给她寄东西,除去想要她过得好点外,也是为了心中的那抹愧疚吧。
  其实谁都知道男女下乡的差别,有的乡下地方保不齐就会有些什么污糟事儿,男孩还好,女孩有的是避也避不过,这些年听到认识的女孩在乡下出了事的还少吗?
  可是李父李母当初还是那么选择了,不过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有比原主更重要的,但这也不能否认这对父母眼下的真心,只是,她知道,再也不能全然相信他们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