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眼神放空,冉佳怡最后还是想到了手中仅有的糖块。
  这是当下最为普通的糖,全称饴糖,大概类似于后世的麦芽糖吧,这种糖的珍贵在于其是用粮食制造。
  在粮食产量低的年代,糖这种稀缺品在能给予人能量和甜蜜的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专属于上层贵族的奢侈品,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不过逢年过节才能品到些最简单的。
  但其实搁在现代,白糖也不过廉价物品,等等,白糖,冉佳怡顿时眼神一亮。
  对啊,白糖,看着手中土黄色、品相并不如何的糖块,她似乎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了。
  想到后世常见的绵软白糖,冉佳怡知道,自己的主意肯定能成,想想,将常见的棕黄色糖给洗成白色,那该有多么喜人。
  真正做糖的法子,不外乎黄泥水淋糖法,这法子好归好,可却不是冉佳怡这一般妇人能想出来的,而实际适合她身份的,活性炭脱色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便是稍微学过点物理知识的大概都知道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而在实际操作中,也不需要什么完全的活性炭,就是一般的木炭也是可以起作用的。
  有了主意,冉佳怡还得为自己的新发现编一个故事,这故事也简单,只说在厨房喝糖水的时候不小心洒在了木炭上就是。
  已经走到了村子中央位置,看着被水包围了的田地,深深谈了口气复又往回走。
  这一趟乱逛也不过花费了半个时辰,回到宋家时院子依旧没人,冉佳怡径自去了厨房,舀了点水将其中一块糖冲开。
  因着用的是凉水,糖块花开的有点慢,冉佳怡耐心等待了会儿,等彻底化开,闻着那甜滋滋的味道还有些舍不得,但到底到底知道轻重,将灶台边放着的瓮盖挪开,手一抖,糖水就撒了大半。
  想到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索性将剩下半碗糖水一骨碌灌进了肚子里,补充些气力。
  将碗清洗干净,冉佳怡取出碳瓮中的湿透了的碳,总算多了几分欢喜,这大概算是成了。
  说来也是古人的智慧,这时候没有发达的科技,既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夏日炎热忍忍也就罢了,可冬天里的寒冷可不是说一句忍就能忍过去的。
  没有足够保暖的衣物,古人就学会了冬日里用木炭取暖,穷人也不似富人那般还有专门的烧炭,就是一年到头烧的柴火趁着未燃尽时收拢在瓮里,盖上盖子,等彻底熄灭就成了碳,到了冬天,就是现成的取暖炭火。
  现在,这种取巧法子也成了冉佳怡最好的借口。
  将碳统统倒出来,用一个木盆将所有的东西归拢起来,冉佳怡小心放回房间收好,这可是她赚钱的行当。
  至于什么时候送去城里,起码也得是明天了,今儿这天也不早,想必外出的另外两房人也要回来了。
  果然,不等天黑,大概是太阳将将落幕,拖家带口的人就回来了。
  冉佳怡瞧着,二房的如她所言,并没带回什么东西,若非要说的话,对方手上用草绳提着的一小捆野菜勉强也算是礼了吧,只是这种野菜实在普通,只要不是懒到家的,外出一圈总能拽到一小把。
  没有底气的二房人如同冉佳怡回来时那般,并没受到宋父宋母的重视,灰溜溜回房了。
  倒是三房人,单看那回来时候的趾高气昂,就可知定然不是全无收获了。
  --------------------
  第352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冉佳怡也不知道这三房真傻还是假傻, 但总归家里粮食宽松些对他们都有好处。
  见终于有了粮食,宋家老两口这才从房间里爬出来,笑眯眯的将粮食一股脑收了过去, 那谄媚得可不像往常公婆对待儿媳妇的模样。
  三儿真能干, 比你两个哥嫂都好。这粮食娘帮你们收着, 到时候你们可得多吃点。
  老三媳妇手紧握裹着粮食的布兜不想给,回来的时候爹娘可都说了,家里也不富裕, 这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要她自己好好收着。
  本来她也是这么准备的,但公婆这般作为, 她顿时没了主意,出嫁从夫她不由得将视线转向了丈夫。
  宋三郎接收到媳妇娇滴滴的眼神, 再一想粮食十人分和两个人分的差距, 也不由心动。
  娘,他谄笑看向亲娘:这粮食要不我们先收着。
  可惜宋母完全没他选择的机会,刚还和颜悦色的宋母霎时变了态度,她用力扯过布兜,神色不善道:什么你们, 都是家里的粮食,要是不想过就给老娘滚出去。
  宋三郎也就是一时心动, 这关头真要被赶出去了怕是活不过一个月,娘,我就是说说, 不当真。
  宋母目的达成也不再纠缠, 轻哼了一声带着粮食回屋, 留下宋三郎在宋母身后偷偷翻了个白眼。
  这一出闹剧很快结束, 即使有了粮食,宋母也仍然没有让大家伙再吃一顿的打算,不过,冉佳怡有注意到,这一晚,三房两人和四房悄悄进了宋父宋母的房间。
  这般偷偷摸摸做何,冉佳怡不动脑子想也知道,肯定是偷偷给开小灶了。
  冉佳怡看着饿的两眼发昏的三个孩子,心头憋屈至极,想去闹一场吧,费力气不说,也有不一定有效果,毕竟现在的问题是粮食危机,不是宋父宋母偏心。
  一天就吃了那么一顿,又跑了那么远的距离,就是铁打的人也得饿,冉佳怡的肚子开始咕噜噜叫唤,在寂静的屋里显得格外响亮,然后,整间屋里似开启了多重奏。
  人饿得狠了那是抓心挠肝的难受,还伴随着一股眩晕感,喝水却是越喝越饿,冉佳怡狠狠心将一把干枣给两个大点的孩子每人塞了两个,剩下的她准备留到明天,否则指不定明儿都没力气起来。
  这一晚上,冉佳怡都没怎么睡好,第二天早早醒了,不过醒得早也没用,依旧得躺在床上省力气。
  按照宋母的安排,如今家里每日唯一的一餐定在巳时,也就是上午10点,既省了一大早起来白费力气,又勉强撑到晚上睡觉。
  这一天也是这样,且因为昨天那小袋粮食的缘故,宋母大方免了三房做饭,于是厨房里的活儿便又轮到了冉佳怡的头上。
  -----
  于是大概九点,她挣扎着起床,支着有气无力、没有灵魂的躯壳去宋母那取粮食。
  今儿宋母比昨天大方了一点,不仅是因为有进账,还因为家里几个男人今天要去镇上找活干,只进不出总不是长久之计。
  冉佳怡全程在宋母的监督下做好了早午饭,依旧是半稀的野菜粥,好歹吃了肚子不叫,发后的碗筷干净到不用洗。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她一个人去镇上的主意要落空,最后是她硬要跟着一起走的,理由也很充分,三个孩子长嘴喊饿,她当娘的看不过也去找点活干。
  不得不说,身边跟着四个高大壮硕的汉子还挺有安全感。
  上河村距离镇上并不远,一路还算顺利,等到了镇上,宋父领着四个儿子就要往北边去,那里是镇上招工的聚集地,而冉佳怡则是选择去了南城,富贵人家指不定就有那招短工的,实在不行要是能捡到点剩饭剩菜也是好的。
  等脱离了宋家人的队伍,冉佳怡便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行动。
  提纯糖的方子肯定多的是人想要,可冉佳怡没有好的渠道,便只能用笨法子,看哪家铺子里可能收的。
  灾荒年,镇上的景象也不是很好,街道上人员萧条,若说有哪里热闹的,那便只有粮铺和当铺了,粮食是买粮,再高价都得买,当铺则是当物件儿换钱买粮食。
  总之,除了顶层少数人外,大部分人活的都不太容易。
  冉佳怡在一条街上来回走了两趟,发现最可能收的有三间铺子。
  一间是粮铺,说是粮铺,其实兼带买些豆子、盐、调料之类的,糖自然也在其中。
  第二间是一间客栈,卖吃食的地方自然也需要用上糖。
  第三间则是一件杂货铺,内里五花八门基本什么都卖。
  冉佳怡最看好的是第一家,粮铺背后有背景,不至于给不出她想要的粮食,但也不至于小气到因为一个半成品的方子对人动手。
  可事实偏偏与预想相悖,冉佳怡在粮铺门口观察了一刻钟,发现铺子伙计掌柜皆十分蛮横,几乎没有穷人敢靠近,顿时歇了卖方子的心,转而来到客栈门前。
  整个客栈里也就一桌吃饭的人,不过她饶了一圈,发现客栈后门处一群乞丐凑在一起,看着像是在等客栈客人没吃完的剩饭剩菜。
  等到那桌人吃罢,果然客栈的小伙计提了一个篮子出来,里面大概两小碗饭菜,乞丐们一拥而上狼吞虎咽起来。
  看到这一幕,冉佳怡基本就确定了,客栈是可以交易的一方,良善却也有底线。
  只是,怎么搭上对方还是个问题,看着自己一身穷酸样,冉佳怡可不确定,客栈的人愿意让自己进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