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兄妹俩观察片刻凑到一边小声讨论起来,冉佳怡听不见他们说了什么,但很快两人回来,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我们愿意,但你保证的得做到,不然到时候我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还有,你不能让我们做坏事。
冉佳怡点头,这些我都能保证。
兄妹俩这才放心,行,那这段时间我们就听你的了。
就像是两只以为足够凶狠吓人的狼崽子,却不知道没有足够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不过空架子罢了。
既然已经确定好了归属,冉佳怡也就继续接下来的计划。
让两人先离开去到中央位置,冉佳怡则是绕路又来到宋父所在的地方,照例将人唤醒,不等说话就将剩下的饼子一股脑塞了过去,然后马上离开,连反驳的机会都没留,原地反应不及的宋父看着塞过来的饼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好气是大儿媳做事不讲究,哪有那样塞了就跑的,好笑则是欣慰于大儿媳惦记着自己,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家里的老婆子怎么吩咐的宋父不用猜都知道,可大儿媳还是这么做了,回去免不了一顿臭骂。
理智上知道老婆子做的是对的,可心里暖暖的是怎么回事,宋父将两个饼子塞到怀中,紧紧抱住,这才再次眯上眼,只是这一次,他的嘴角不见了愁苦,反倒带上几分笑意。
-----
再次离开宋父那,冉佳怡的脚步更是快了几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就多了,她得先带两人去上了奴籍,再找一处租赁的房屋,然后在天黑前返回宋家,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上奴籍这事也简单,塞了一两银子,衙门的衙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给办了。
至于租赁屋子,倒是一时间没有着落,因为很多人外出避难镇上的房屋空置了不少,但租房总要跟主人家打交道,一时半会儿的没那个时间,冉佳怡的身份也着实不合适。
最后赶时间,冉佳怡只得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兄妹俩,又留下几个铜板,叫他们不至于饿死,至于来不及的,只能看下次有机会再来镇上。
急匆匆安排好一切,冉佳怡提着空蓝子就往上河村赶去,最后终于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宋家。
与前几次家中都没声响不同,这次一听到她回来,宋母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就连两个弟妹也都急切的凑上前询问情况。
冉佳怡腹诽要出力的时候怎么不知道着急,现在倒急了,却也还是将情况给他们讲了清楚。
得知家中四个儿子都得了活儿,宋母高兴的原地转圈,很是欣慰,两个弟媳也俱是一幅高兴模样。
四个男人有了活无论如何至少饿不死,家里四个女人又能多撑一阵子。
高兴过后,宋母又记起讨要剩下的饼子,然后,冉佳怡便将空了的篮子递了过去,一瞬间宋母瞪大了眼睛,神情都不善起来。
娘,我本来是要按照您的吩咐把饼子带回来的,可我回来的路上想起爹躺在那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就又把饼子送了回去,所以才回来得晚了,娘你要骂就骂吧,我都准备好了。
宋母开口就想骂,可顿了顿,到底没有骂出口,只是依旧骂骂咧咧:我就知道,一个个都是靠不住的,浪费老娘的粮食。骂着骂着又回屋躺着去了。
冉佳怡便知道,宋母肯定没有真的怪责自己,这也是人之常情。
道理是道理,感情是感情,宋父那样,儿女不一定能体谅,可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宋母肯定是心疼的,不得不说,冉佳怡虽是一时情急做下的决定,却恰好撞到了宋母的心口上。
这一点从第二天,宋母分早饭时,冉佳怡的分量比起前两日略微多了一点点就可以看出。
其实多出的分量只有一丁点,但在一粒米都颇为珍贵的现在,冉佳怡练就了极细微的观察能力,又如何会看不出来呢。
冉佳怡就不禁感慨,其实条件允许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当一个善人,可若是条件不允许了,人人又都能做恶人,这就是复杂的人性。
原主前世发生的一切,固然该怨恨宋家人的狠心,可要说到报复似乎又显得没什么必要,毕竟,没有了她典妻的那大笔银子,对于宋家来说本就是最大的损失。
--------------------
第356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那天从镇上回来后, 冉佳怡就没有了往镇上去的机会,主要是没有合适的借口,眼看距离原主前世被卖的日子越来越近, 饶是一向淡定的她也不禁慌了神。
就在这时, 宋父却带着四个儿子回来了, 五人俱是鼻青脸肿的样子,看起来好不狼狈,将宋家一众妇人吓了一跳。
老头子, 你们这是怎么了。
当家的,谁打你了?
......
宋家院子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安静后,终于再次鸡飞狗跳。
好一阵叽叽喳喳后, 宋父不耐烦了,你们安静下, 听我说行不行。
家主的权威没人想要挑战, 很快院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宋父身上,期待他给出一个答案。
宋父清了清嗓子,却不小心勾动了脸上的伤,疼得龇牙咧嘴, 顾及形象才隐忍住,缓慢道:也不是什么大伤, 老大家的来第二天,我们五个人一起被一户人家选中做活,修那人家的花园, 都是力气活, 还有假石头之类的, 费力气, 可也能吃饱了。
但干了五天也就完事了,我们只能去北边那条街继续等着,可没想到刚有管事的来挑人,我们五个就被一群人拦住,说这些活他们包了,我们不能再干。
等着吃饭呢,这哪行啊,我们就跟人家干了起来,结果那边愣是出了十几个人,我们才挂了彩,活也干不下去,索性回来养养伤。
宋父说的轻描淡写,但一干听众可不这么认为,好好的干活,被拦了财路不说,还白白被打一顿,真是没处说理去。
宋母被气得张口大骂:黑心肝烂肚肠的,生孩子没**,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下次遇上老娘一定撕了他们.......
一连串祖安话喷薄而出,听得人解气不已,冉佳怡再次感叹,看来宋母平时训她们还是留了几分功夫的。
几个儿媳妇也不遑多让,尤其三房的,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三弟媳心疼的连声道好好养伤,可吃饭的钱尚且没有,更何况买药,也只能熬着了。
可宋家人能做的也就是骂几句,打又打不过,能怎么办,只能咬碎牙齿和血吞,老百姓最擅长的就是忍了。
这一番折腾下来,一家子气也散了,宋父几人带着伤从镇上回来,也着实累的不轻,当即就要回屋休息。
各回各屋后,冉佳怡也跟着宋大郎进了大房的屋子,正要搀着人休息,就见宋大郎从怀里掏出了两个饼子:诺,这饼子是这几天做活挣来的,你收起来,干粮能存几天呢。
冉佳怡见了粮食,不见惊喜,反而多了几分齿寒,她几乎是瞪着宋大郎问:这是你省下来的吧,你们都有吗?
宋大郎没多想,高高兴兴道:对啊,我们没敢全吃,每人省了两个下来,爹让我们自己留下呢。
冉佳怡见对方傻乐的样子,真不知道是骂对方缺心眼,还是叹傻人有傻福。
原本宋家的所有财产都是归宋父宋母所管辖的,这既是为了维护大家长的权威,也是为了一个大家庭的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大的能带带小的,压力小的能带带压力轻的,走出去还是团结的一家子。
可现在呢,这么关键的时刻,宋父竟然把几房得的粮食都给了各人,而没有收上去统一分配。
这代表什么不言而喻,也许等公中的粮食吃完后,几房人就要各自负责各自的粮食。
-----
这样看起来公平,其实对大房来说又是最不公平的,不说别的,宋父宋母肯定是带着四郎一起过的,二房两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三房更是只有两个大人。
反观大房呢,两个大人带着三个孩子,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在没有粮食的现在,无异于叫他们等死。
冉佳怡深深叹气,好在她从来没有将希望放在宋家人身上,而是提前准备了后路,看来她的计划也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果不其然,一家团聚的第二天,宋家不仅没有一点团聚的喜悦,反而满是沉重,想来聪明人也不止冉佳怡一个。
冉佳怡昨天说的大房最难是相较而言,但其实其他两房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大早上,一家人刚围坐在一起吃完早饭,宋父就一脸严肃的宣布了一个消息,分家。
说是分家,其实就是内部粮食分开,户籍什么的照旧不动,这也是乡下的常态,官府很多税收包括征丁等等都是按照户来的,一个大户能省不少事儿。
说分家,那最重要的无疑是能救命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