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至于为什么一个前一段时间还在与自己同样穷困潦倒的夫人,如今却有了帮助自己的资本,董娘子并不想去深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
所以您刚才说的二两银子是真的吗?董娘子忍不住再次确认,虽然这举动看起来实在太过贪财了点,可这银子至关重要,所谓面子也就不算什么了。
冉佳怡点头:当然,我也没必要骗你们不是。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了二两的碎银,其实这一趟为了保险起见,她是带了五两银子的,但既然二两银子足够,她也没必要当一个冤大头,毕竟斗米恩升米仇的事情也不少见。
尽管有意遮掩,但董娘子见到银子的那一瞬间,还是不可避免的眼睛亮了一下。
冉佳怡笑着把银子递过去,现在这银子是你们的了。
董娘子几乎是手忙脚乱的接了银子,不过二两重的银子,此刻在她眼里简直重若千钧,沉甸甸的压在心头,既是欢喜、也是厚重。
董娘子眼角略微有些发红,这是激动的,她刚才没有说的是,家里已经差不多断顿了。
就是她这么会儿,都是强撑着的,伴随着头一阵阵的发晕,她预感自己随时会倒下。
但此时,看见这二两银子,董娘子顿时觉得自己浑身都精神了,甚至去遥远的镇上买点东西,也不在话下,有了这二两银子,她就完全不需要担心家里人会被饿死了。
真的是太感谢您了,我、我给你磕个头吧。似乎过于激动,无法言表,董娘子说着就要给人跪下,这是她能表达的最诚挚的谢意了。
冉佳怡确实被这下跪唬了一跳,连忙拦住将人搀起:不用不用,这银子我也就是暂时借给你,又不是真的给你,你还要给我打欠条呢。
董娘子见她不让、也没有非要强硬的跪下去,听见欠条两个字,连忙点头应是:欠条是应该的,你放心,我们不会赖账,肯定会还的,等我们有了银子立马就还。
其实这话说的董娘子自己都有点心虚,毕竟在这之前,即使一家人省吃俭用,几年存下来的银子可能也就二两银子,就这还得家里人没病没灾才存得下来。
如今借了二两,要想还钱,谈何容易。
但她心里清楚,这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或许省着点儿,压根花不到二两银子。她的几个儿子也在慢慢长大,家里的地等到情况好了就可以重新开垦,有了地也就有了收成,欠债总能一点点还清。
董娘子思忖间,冉佳怡将早前准备好的欠条,从袖中抽出来,这份欠条是她在镇上请识字的书生写的,字不算很好看,但也写得清楚明白。
当然,以现在冉佳怡的身份来说,她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但她依旧拿出欠条,指出其中显示二两银子的地方,给董娘子看过、确认无疑后,才让董娘子签字画押。
欠条上只说了,等董家情况好了之后慢慢还,既没有要求利息,也没有规定归还的时间,董娘子心知肚明是对方的好心,更加坚定了要趁早把钱还上的想法。
作为一个淳朴的乡下老实人,她可从来没有过借钱不还的想法。
最后,董娘子拿到二两银子,冉佳怡收到了一份欠条,外带董娘子不会去做典妻的承诺,这才放心离开。
等被董娘子目送离开,一直沉默不说话的两兄妹这才忍不住叽叽喳喳问了起来,活似十万个为什么。
--------------------
第366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两小只很明显不能理解她为什么要上门给人送银子, 问题便都围绕着这个来的。
冉佳怡有心教导两个小孩子,细细将原因道来,两兄妹虽然依旧不能理解, 可知道主子是个善心人, 这就对了, 总归他们也是受益人。
回到镇上,冉佳怡没再看见宋家人上门,想来是暂时放弃了。
也对, 宋家人说白了对现在的她根本没有任何支配权,只要她自己不愿意,宋家人再多心思也没辙。
这要她还是宋家的儿媳, 情形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夫家对女子是有完全支配权的, 不管她愿不愿意, 就跟父母卖孩子一样,从来也不会考虑孩子愿不愿意。
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董家。
宋家人很着急,这里的宋母尤其要划重点,眼看着赵家就要上门来要人,然而她能去哪里变个活人出来。
为了打听清楚董家的情况, 宋母还搭了不少小口粮去几个妇人家打听,确定董娘子真的足足生了四个儿子, 这才满意得准备动身。
董家距离宋家的距离并不近,为了赶路,宋母还往常多吃了一份事物, 以保证自己能撑到去往董家, 至于回来的力气, 在宋母想来, 她给介绍了这么好的活计,那董家不得请自己吃一顿饭表示感谢。
如同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般,宋母一人独自出门,按照打听好的路线行进。
从宋家去往董家的路线着实不短,宋母几乎是在天刚亮,四周一片静悄悄的时候就出了门,但即使这样,也几乎是走到了日上三竿才到了董家所在的村子。
等到进入了村子,看到独属于董娘子家那一栋小小的破房子时,宋母心中的笃定更甚,就这样的穷酸人家,能够拒绝她带来的这一笔好买卖吗?
咚咚咚宋母充满底气地上前敲门,感觉到木门的摇摇欲坠,心中得意更深了几分。
只是一下两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任由宋母怎么敲门里面就是没有反应。
这下宋母就奇怪了,理论上现在大家没事做都只会待在家里,就她今儿要不是为了赚银子也不会走这么远的路,多费力气费粮食啊。
可是现在都到了董家门前,要她无功而返,宋母心里是不大乐意的,抱着来都来了,不能白走一趟的想法,宋母看着脆弱的门扉,顿时萌生了一个想法。
手下特意加大了敲门的声音,这下不止声音大了几分,就连门晃动的幅度也更大了,看着不像是敲门,更像是用力地锤打。
这股力道之下,很快脆弱的木门就坚持不住,缓缓得打开了一道口子,吱呀一声,院子里的情形就落入了宋母的眼帘。
一般而言,这么大的动静,里面的人肯定能听见,但到了现在依旧没有一个人露面,明显很不正常,甚至宋母心中浮上了一个可怕的猜想,不会这董家人撑不住,一起饿死了吧?
想到这里,本来还不太着急的宋母顿时急了,匆匆用暴力推开门冲了进去,这人可不能死死了,死了、她的银子就打水漂了,想到自己花出去的粮食,她的心拔凉拔凉,不会钱没赚到还得倒贴吧。
------
这么想着,宋母顾不得这是别人的宅院,径自冲着主卧的方向,竟是直接进了房间。
出乎意料的是,明显是主卧的房间并没有见到人影,宋母稍微松了一口气,人不在家那应该是出门了。
但与此同时,她听到隔壁的小房间里传来了不容忽视的小孩子说话声,想到这董家除董娘子外,还有五个孩子,这配置几乎抵得上他们老宋家的孙子,自己好几个大人养孩子都那么艰难,这董家一个寡妇至于更困难的。
思及董娘子特别疼爱几个孩子的传言,宋母的眼睛转了转,不由得滋生了几分小心思。
从自家儿媳那里,她算是吸取了一点经验。
这女人啊,如果要她自己愿意去当典妻,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显示逼得她非去不可,事情就好办了。
自家儿媳妇就是想着他们老宋家不能拿亲儿孙如何,这才有恃无恐,事实上,他们也确实不能把三个孙子都给卖了,毕竟都是老宋家的子孙,又不是赔钱货的女儿。
孩子们,你们不要害怕,我是你们隔壁村子的宋奶奶,找你们娘有事,你们娘亲是出去做什么了吗?宋母露出宛如狼外婆一样的和善表情。
五个孩子有点害怕,今儿一早娘就出门了,临出门前还嘱咐他们,要是有人上门,千万不要开门,他们也老老实实的听了,尽管外面敲得特别凶,但是他们依旧忍住害怕没有发出声音,更没有出去开门。
可是他们都听话了,为什么还是有人进来呢,不请自入的宋母此时在一群孩子眼里宛如恶魔无异。
娘她出去了,你先回去吧,有什么事等娘回来你再过来吧。五个孩子中最大的那个男孩站了出来,将几个弟妹小心地护在身后。
宋母一想到这么远的路,顿时就没有了再来一趟的心思,你娘可有说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要是快的话,我在这儿等也一样,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耽误不得。
男孩皱了皱眉,想到娘亲走前说的话,可不觉得这会是什么好人,否则娘亲怎么会让他们小心。
我们不知道娘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还是先出去吧。你是自己闯进来的,要再不出去我们可就喊人了。男孩鼓起勇气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