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宋母简直不忍心去想这是怎么来的,算下来自己白白倒贴了一个儿媳妇,一分银子都没赚着,简直是欲哭无泪。
赵家下人们可不管这么多,虽然没见到人,但拿回银子也算完成主子交办的任务,便喜滋滋回去交差了。
目送赵家人离去,想着对方带走的五两银子,宋母简直恨不得魂儿跟他们一起去了才好。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等送走人,宋母强打起精神,她可没有忘记在董家的那二两银子。
为着银子,宋母顿时浑身来了劲,大踏步就往董家而去,气势汹汹的模样,像是要找人算账,也确实是去找人算账。
-----
本以为到了董家,董娘子会赖账,却不料董娘子竟然和和气气的把银子还了,让以为自己要上门干一仗的宋母颇为意外。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董娘子只是想戏耍宋母一番,又不是真的想骗宋家的银子,如果真的骗银子,二两银子足够宋家上下劈死她一家老小,董娘子没傻到豁出身家性命、去挣这有命赚没钱花的银子。
董娘子不仅没有拖欠还钱,反而还和和气气的跟宋母解释,说自己昨晚一晚没睡,最后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做法,只是她家里穷、没粮食,银子也不能动,实在支撑不到走到宋家,故而这才请同村的人顺路带个话。
至于为什么没有当场就把银子一起送去,则是因为不敢相信同村人在二两银子面前,还能顾忌村人之间那点微薄的情谊。
这解释虽然有些牵强,可事情的发展又摆在这里,宋母不相信也得信。
拿回了心心念念的二两银子,宋母心中却没有太多高兴的想法,这也怪不得她,虽说银钱上没有真正的损失,可她来来回回跑这几趟,费的粮食力气就不用多说,光是这阵子提心吊胆的,她就觉得自己亏大了。
有心想从董家找补回来一点,看着董家空空荡荡、没啥家底的样子,也知道自己想从董家占点便宜的想法是打不成的。
无奈随后宋母还是怏怏不乐地回去,事情结束,宋某只觉得浑身积攒的觉都彻底的烟消云散,带着二两银子,只感觉自己损失了一个亿。
只是因着预想中的进项没了,宋母前几天的大方劲儿不见,宋家有过上了一天一顿,几粒米配一锅野菜粥的艰苦生活,弄得胃口被养大不少的宋家人天天唉声叹气,宋母更是心烦不已。
五两银子的区别还是十分之巨大的,宋家小辈有心抗议,可宋母为自己攒点养老钱的小心思作祟,宋家的伙食就这般维持下来,与此同时,在镇上的冉佳怡可谓称得上大吃大喝。
冉佳怡这段时间在镇上的生活简直称得上享受,没有娘家和夫家的束缚,她一人在镇上又有两兄妹伺候,小日子可谓美妙极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身上的钱在不断的减少。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光进不出,可不就是这样吗?
在这期间,冉佳怡也想过有什么法子能挣钱的,但在大家普遍饿肚子的如今,脑海里有的赚钱法子,基本都使不出来。
就比如说做吃喝吧,且不说粮食贵,大家对吃的要求已经降到了能吃八分饱就满足,压根没有发挥余地。
又因为吃不饱没力气,其他的娱乐活动也被迫暂停,于是玩乐一项便也就泡汤了,至于到未受过灾荒的地方去,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可冉佳怡要门路没门路、要人脉没人脉,老实缩着不被人找麻烦,就是好的。
但事情的转机还是很快来了。
--------------------
第370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说来也是缘分, 还是之前客栈老板那边的门路。
单看着客栈如此还能继续支撑,就知道定然是背后有人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客栈掌柜从冉佳怡这里买了方子后, 自己又试验了几次, 确定方子无误才敢往上传。
客栈老板的心思也很简单, 一来他只是个小掌柜的,连客栈都不是自己的,这么一个方子根本保不住, 二来,就是想在东家那边露个脸,有个往上爬的机会。
这位掌柜的只是这家客栈的一个小管事, 在大东家的整个商业体系里只算九牛一毛,小到什么程度呢, 大概就是东家都不会亲自来视察, 只每年上面的二管事会来盘一次帐,也得亏是掌柜的有点操守、也有点上进心想往上爬,否则指不定中间得昧下多少呢。
往常他总被自家婆娘说是傻,掌柜的只想,傻就傻了, 起码能睡个安稳觉,可也许是傻人有傻福, 竟然让他等到这样的机会。
想到自己手上干干净净,等到上面来人,要是有心提拔自己, 就能借着这股东风往上爬一爬, 哪怕是从镇上到县里, 那也称得上是一步登天了。
消息下来的也快, 大概在掌柜亲自禀告了县里常驻的管事后,不到半个月时间,上面的人就亲自下来查看了。
掌柜说傻也不是全傻,留了个心眼,没有将方子直接告诉上面的人,也是怕中间漏说漏了嘴,方子值钱就值钱在他一人独享,要是都知道这个方子,可就不值钱了,一想到这是花了一百两买下的方子,几乎是他店里一年的进项,掌柜的就珍视万分。
有了方子这个大工利器,掌柜的跟上面管事相谈甚欢。
当然,掌柜的心知肚明自己过往功绩一般,唯一的价值就是老实肯干,苦劳或许有,、但功劳绝对称不上。所以说他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花一百两巨资买下方子,绝对是物超所值。
有了方子的滤镜加持,掌柜对冉佳怡这个贵人也就有了十二万分的好感,在冉佳怡上门打听想办路引外出的时候,掌柜丝毫不吝惜介绍了一条路子。
这个年代可不比后代户籍信息全国联网,这里的信息传播十分缓慢,对于真伪的辨别能力也有有待考察。
也就是说只要冉佳怡能在这里办到合适的路引,有了官方盖章,那么她后面到这个朝代的哪个地方,官府都是需要认可的。
冉佳怡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请掌柜的陪客,请了县衙里的文书吃了一顿饭,塞了十两银子,她和两兄妹的路引就办了下来,不过薄薄一张纸、却值十两银子,冉佳怡拿在手里的时候都觉得沉甸甸的、颠得慌。
但这都是值得的,有了这张路引,冉佳怡就可以前往其他地方,而不是非得蹲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小镇,常年见不到外人、更别提做生意赚钱了。
冉佳怡搬到镇上也不过一小段时间,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也没有添置太多的行李,要搬家,基本上租一辆马车就够了,让两兄妹在家里收拾东西,冉佳怡盘算,这次离开,还是要给宋家和乔家打一声招呼,毕竟这一走再见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
要离开,冉佳怡最担心的自然还是原主的三个孩子,也是原主最后的牵挂,是跟原主自己过得好一样重要的存在。
要说把三个孩子都带着,宋家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毕竟都是宋家的孙子,宋父宋母也没丧心病狂到这个地步。
但如果不带走,留在宋家,冉佳怡也是担心的,一来不知道他们在宋家过得好不好,二来嘛,还是担心两个孩子在乡下被教坏了,不只是品行,还有亲情方面。
前世不就是这样吗,原主去赵家做了让人不齿的典妻,养活了一家人,最后却让外人占了便宜,几个孩子也认对方做亲娘,牺牲最多的原主孑然一身、无依无靠。
冉佳怡也没有心大到替原主养三个孩子,尤其这三个孩子在上一世还伤了原主的心,这一次原主希望他们能过的好,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盼,但另外一方面,她也希望在庇护这些孩子的同时,几个孩子也能始终认清自己的亲娘是谁。
如此这般,冉佳怡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三个孩子留在宋家,同时嘱咐乔父乔母那边帮忙照看,要是偶尔能带过去住一阵子,加深他们对亲娘的印象,这就更好了。
这样一来,宋家那边还好办,乔家这边确实却是真金白银打点的,这个年代可没有花钱养外孙的。
偏偏乔家那么个情况,冉佳怡不放心乔父乔母,唯恐他们被儿孙欺负了去,到时候银子没了、照顾不到几个外孙,是小事,伤了自己,那才是大事。
无奈,最后冉佳怡还是求到了客栈掌柜这,在掌柜眼瞅着就可以往上升一升,作为大本营的客栈,他是可以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顶替自己的。
不同于原主是个彻底的乡下人,亲戚没一个靠谱的,掌柜在镇上可谓是人脉深厚,宋家这点小事,他随便请谁帮忙照看一下都是很管用的。
镇上人的的身份对乡下人来说,就是一个天然的威慑,近有乔家照顾,远有镇上人照看,哪怕是一年一两次,也足以给宋家和乔家一个威慑。
只是让掌柜的搭上了人情,那么之前就一定得冉佳怡自己出了。
让冉佳怡心痛的是,不过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她兜里满满当当的一百两银子,就去了几乎小三十,还都是花出去见不到回本的赔本买卖,剩下七十两银子,她可不得看得跟眼珠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