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冉佳怡先回的宋家,主要是急着去看看原主的几个孩子,宋家的情况比她走的时候并没有好多少,宋母依旧抠抠嗦嗦的,一家子仍旧吃不饱的样子。
  重新合到一起的几房人,也让冉佳怡带回来的小袋粮食全归了公中,只有一小包糕点被她强硬的留在了屋子里,给几个小的打打牙祭。
  因着之前那一出的事情,宋父宋母对她的归来并不抱多少欢喜,倒是宋大郎与媳媳妇了,过去的简单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麻烦。对这个离开的媳妇,多了几分好印象,冉佳怡不搭理他,在宋家呆了三天就是为了陪三个孩子,就算这样,宋母还嫌弃她待在家里浪费粮食。
  任宋母怎么说冉佳怡都是不心虚的,横竖她带了粮食回来,够自己吃几天是绝对够的。
  三天之后,冉佳怡也不再多呆,离开前,她跟宋家人说明了自己要离开的事情,卖身的人,自然是要跟着主子跑的,但这消息对于宋家人的打击可不小。
  本来嘛,他们觉得这个儿媳即使去了镇上,也还是他们宋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什么事情也好商量。
  不说别的,冉佳怡要是有了月钱啥的,便是为了几个孩子,也得把钱或者东西送回来,但如果人走远了就不一样了,且不说隔得远了还有没有那份心,就是有心把银子送回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在这个大儿媳被卖后,他们管不了那么多,便是有什么不满,也只能压着,为此,宋大郎可是难得对宋父宋母生了点怨气。
  不只是因为这个媳妇走了,还因为他看明白,家里压根不会出钱给他娶个新媳妇,没钱还带着三个孩子,怕是村里的寡妇都得嫌弃他,对此,冉佳怡乐见其成。
  她就不是个善心人,不喜欢看前世那种宋家圆满的结局,要是能吵起来才好呢。
  离开宋家,冉佳怡又去了乔家一趟。
  乔家的态度,可就比宋家人好上不少,当然,这也看在她带回去的银子面儿上。
  面对乔家人的询问,她给出的说辞跟在宋家时一样,只是多了一项嘱托,请他们帮忙照看三个外孙,乔父乔母对女儿正是愧疚心疼的时候,对女儿所说的就没有不应的,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纵使弟弟弟媳不乐意,在冉佳怡给出一两银子的诱惑后,这点不乐意也很快销声匿迹。
  当然一两银子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她还给了乔父乔母二两银子傍身,算给他们的养老钱,也是希望他们用心照看几个外孙,不至于让他们吃不上饭。
  这些乔父乔母自是都应了,不止如此,他们还想给冉佳怡准备点东西带上,出门在外多做些准备总是没错。
  这些都被冉佳怡拒绝了,对于本就穷困的乔家来说,这点东西就是乔父乔母能给出的所有,她身上有银子不缺这点。
  乔父乔母的作为,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很合格了,至少他们是真心心疼这个女儿的,只是他们能力有限,为这个女儿做的也有限。
  告别了乔家人,冉佳怡这一趟行程也就算彻底结束,虽然依旧有点不放心,但她暂时能做的也就这样。
  等她到外边站稳脚跟,有了赚钱的门道,时常回来看看也是可以的,在此之前,冉佳怡得先壮大自身的能力。
  --------------------
  第371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离开了熟悉的小镇, 冉佳怡带着两兄妹在外面寻摸了很长一段时间,先是到了县里,县里的情况比镇上要好上些许, 可到底不如期望, 于是又从县里去了其他地方。
  这般兜兜转转了一圈, 最后到了府城,冉佳怡才终于选择正式定居下来。
  偌大的府城人来人往,作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即使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也颇显几分繁华。
  这时候,冉佳怡身上银子只剩下了五十两, 这点银子在堪称寸土寸金的府城来说,自然算不上什么, 至少, 买一处安身立命的宅子是不够的,无奈,冉佳怡三人依旧只能选择租房。
  府城虽好,可花销比起小地方要贵上不少,衣食住行样样要钱, 感受着日益缩水的荷包,冉佳怡陡生一股奋斗的豪情壮志。
  只是初来乍到, 又没有足够的本钱,冉佳怡只得从小处做起,力求不亏本。
  带着两兄妹在辅城转了一圈, 冉佳怡后还是把主意打到了吃食, 无他, 这是成本最小的一项买卖了。
  租了一家临街带后院的商铺, 在繁华的街道上,只有小小的一间铺面,冉佳怡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小买卖。
  冉佳怡开的是一家面馆,除了卖面外,还兼带卖一些卤制品,两厢搭配,生意倒也不错。
  新店开张,事事需要亲力亲为,店里生意好、人也忙得团团转,时间便过得格外快起来,一眨眼过去小半年,店里逐渐安稳起来,冉佳怡开始逐渐脱手,这才好了一点。
  忙起来的时候还好,一旦闲了下来,想的事儿就多了,她就难免想到被留在宋家的那三个孩子。
  回想起半年前将三个孩子留在宋家的决定,其实冉佳怡也很难说清自己那时候是什么心情,可能是受了原主的心绪影响,她那时候总惦记着让三个孩子吃点苦头,这么做是有点狠心,可或许也有带着那么点,本质上想要三个孩子知道,如果没有了亲娘的牺牲,他们会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原主上辈子最大的怒气还不是在于宋家人对她的舍弃,她的公婆丈夫选择不接纳她,她虽然伤心可多少也能理解,可她的三个孩子,因为觉得她丢脸而认了其他女人做母亲,甚至于那个女人是站在她的血泪之上坐享其成,更令原主觉得难堪。
  但或许是这半年时间沉淀下来,她平心静气很多,也想明白自己实在不该。
  原主的三个孩子不是一开始就不亲近原主,一开始的记忆里,这三个孩子是很乖的,也十分亲近原主,但时光易逝、人心易变,总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去衡量清楚。
  一味的怨怪总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尚未形成自己独立三观的孩子们而言,周围的环境、亲人邻居的言语,才是造成他们错误思维方式的罪魁祸首。
  再如何对孩子们而言这半年也定是不好过的,也足够了,原主从内心深处希望三个孩子能好好的,因此教导好三个孩子,也是冉佳怡这一趟任务必须做到的。
  -----
  但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好,冉佳怡始终没确定好。
  即使他愿意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亲自照顾,但宋家那边还有孩子的父亲和爷奶亲人,会不会愿意她摸不准,再者孩子总会慢慢懂事,届时她该如何解释自己当年造的一系列的谎言,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最后,冉佳怡还是决定,定时回去看看孩子,就跟后世父母在外打工一般,如此麻烦了点,可也确实能避免很多麻烦。
  确定下来后,冉佳怡准备了一些东西,少数是吃食,大头还是几本启蒙书和笔墨纸砚之类的,是的,冉佳怡准备送他们去读书认字,不求能考科举,但求能认得几个字、懂得些道理。
  这一趟回去,不是很顺利,是冉佳怡早已预料到来的,她也做好了准备,可真正面对时还是很心寒。
  一去半年多时间,宋家人没有一个关心她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有没有吃苦受累,关心的都是她一个月月钱多少、有没有攒下钱来,甚至宋母看见了她看回来的书本,还嫌弃她瞎浪费,说些不如把钱都给她之类的话。
  冉佳怡知道宋家的德行,一概没搭理,只是态度坚决地将两个大的送去了镇上的私塾,远离宋家,多费些钱包吃包住也是值得的。
  至于小的,年纪小不记事,半年不见连冉佳怡这个亲娘都不认得了,还是冉佳怡带了几天才重新认识。
  因着有乔家这个外家的照看,三个孩子的日子不算太难熬,多好说不上,但宋家人有的三个孩子都会有,并没有因为冉佳怡这个亲娘不在而受到区别待遇。
  与之相比,宋大郎的日子就堪称水深火热了。
  怎么说呢,冉佳怡的离开对于这个家里其他人来说,其实并没有重要到不可或缺。
  就比如说对宋父宋母而言,三个儿媳少了一个,家里的活计依旧有人干。对于其他兄弟妯娌而言,除了要干的活多了一点外,也并没有什么影响,至于三个孩子虽然没了亲娘的照看,可有宋母是不是照应,兼之乔家外祖父母的照看,影响也有限得很。
  但对宋大郎而言,自从媳妇离开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他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还是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孤家寡人,且不说单身父亲带孩子的各种艰辛,他现在是
  的状态是衣服破了没人补,晚上一个人带三孩子睡觉,有了烦心事都没个说话的人,是真憋屈。
  但再憋屈也得忍着,宋大郎委屈没用,他倒不是真的对前媳妇儿有多深感情,但有个人搭伙过日子总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