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在媳妇离开的半年内,宋大郎也暗戳戳的希望再娶一个,但一切都败在宋母的强力镇压下,按照宋母的话来说,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了,娃都有了三个,还娶个什么劲,没见老四至今还在打光棍嘛。
  对此,宋四郎很有些话说,家里粮食不够吃,看着上面三个哥哥时不时要把自己的吃食分给媳妇孩子,他短时间内都不想娶妻生子。
  宋家的鸡飞狗跳每日都在以不同的角度上演着,但其实情况也在一点点地好转,田地里的水渐渐退下去,露出被水泡发的河床来,想来再过一阵子也许就可以完全露出水面,恢复耕种,到时候即使产量差点,也总比现在没地种要好得多。
  -----
  冉佳怡这一次依旧只是在宋家呆几天就离开了,但同时她的事迹也在整个宋家村传播了开来。
  眼见着冉佳怡大包小包往回提的人不在少数,一个个都以为带回来什么好东西,宋家人才是真正的有苦难言,那些书不当吃不当喝的,贼贵又不能卖了换银子,纯粹整个面上光。
  至于指望着学堂的孙子们读书考科举,宋家人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
  读书这种事情距离他们太过遥远,遥远到压根不敢去想,祖上八辈子没出过一个读书人,不说银子,就说人脉关系也不是他们能提供的。更何况在宋家人看来,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卖身为奴的亲娘,这样的身份是不允许参加科考的。
  虽然有着种种不甘,但架不住儿媳妇防备他们、将一切料理得妥妥当当,他们没能力更改什么,只能安慰自己,好歹省了两份粮食。
  接下来的时间,冉佳怡大概都维持着这样的频率,每隔三两个月就回去一趟呆几天,并且极力贯彻从始至终不带银子回去,要么就是给三个孩子带些吃的用的,要么就是带笔墨纸砚,总之尽可能的不让宋家人沾到自己的便宜。
  几年时间下来,宋家人看明白也就死心了。
  但也正如他们所猜测的,俩个大的孩子并没有读太长时间的书,略读了两本启蒙书籍,认识了常见的字,就再也不念不下去。
  私塾里的老师也说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冉佳怡也不勉强,在镇上找了学徒工的活儿,以后有个一技之长也能养活自己,老三不久之后也步了两个哥哥的老路。
  眼见着几个孩子都大了,冉佳怡这才恍然发现,时间竟然一眨眼过去了五年。
  五年时间,足够三个孩子长大知事,明白自己的亲娘为什么不能陪伴在身边,也足够冉佳怡在府城有了自己的一片落脚地,只是,这一切依旧瞒着宋家人,她过不去自己的那道坎。
  至于最后到底会不会揭露真相,抑或者将这一切圆满得圆回去,就得看委托回归之后的选择了。
  这一切也并没有来的太晚,大约在冉佳怡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年,突兀的一天早上,看着天上明媚的阳光,冉佳怡突的就回到了系统空间。
  这是她没有想到的,但这般的回归,她已经经历了太多次,倒也并不过分意外。
  在熟悉的系统空间内好好休息了一番,冉佳怡这才起身,观看起任务时间的后续发展。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72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序幕揭开, 是冉佳怡熟悉万分的府城面铺。
  几年的时间里,冉佳怡已在府城开了两家分店,三家店的生意都不错, 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 虽然花销大了点, 可也能存下不少。
  具体原因,冉佳怡铺子里的面的水平其实只能算中等,她凭借的就是自己极其鲜美的调味料。
  这是她根据现代吃惯了的美食, 亲自尝试出来的配方,一碗面里只需要放一点点,浓郁的香味就会引得人垂涎欲滴, 给人带来的享受远大于一碗素面。也是凭借着这个秘方,冉佳怡的面铺初来乍到, 作为新店短时间内在府城站稳脚跟, 并迅速衍生出两家分店。
  于是,其中第一家主店依旧是原主亲自照看,另请了两个跑堂的,她每日只需要算算账,招待一下客人倒也轻松, 另外两家分店则分别交给了当年的两兄妹。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两个瘦骨嶙峋的兄妹俩如今都长成了俊男靓女, 并且因为跟在冉佳怡身边多年,见惯了铺子里发生的各种事情,在被派出去掌管一家店面时也表现得游刃有余。
  当年冉佳怡承诺的话, 她没有忘记, 在确定两兄妹能独当一面, 照顾好自己以后, 冉佳怡就亲自带着他们去府衙消除了奴籍,自此后他们也是自由身,赚下的钱都是自己的,身家自由也都是自己的。
  对此,冉佳怡并不觉得自己亏了或者怎么样,当初的承诺是她自己亲自许下的,并且因这个承诺,两兄妹在这几年间可以说是对她真心以待,帮助她良多。
  如今,冉佳怡不过投桃报李罢了,更何况两兄妹恢复了自由身之后,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帮着她管理两家店面,比起过去非主非仆的样子,还是如今如上下级、又如朋友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
  冉佳怡当初在的时候,因为三个孩子年纪都不大,她不放心,每隔两个月总是要回去瞧瞧,担心孩子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受到了委屈、或者遇到了困难。
  但是随着冉佳怡离开、原主归来,三个孩子也在慢慢长大,直到年长到能照顾好自己。
  一如冉佳怡当初所预料的一般,三个孩子在读书上没有大的进益,不是不够努力、不够用心,只是天然的、仿佛缺了读书的那根弦一般。
  冉佳怡当初在的时候没有强求,原主回归后更是放任自流,总归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个孩子在读书一道上没有成功,也不代表在其他的领域不能有所成就。
  老大学了几年读书,只认识了基本的字,四书五经一窍不通,但是于算学上去颇有自己的见解,一手算盘打得贼溜,便是有经验的老掌柜也算不过他。
  有着这门强大的技艺,老大成功在一家客栈找到了谋生,短短几年硬是从一个小伙计上升到了铺子里的小管事,眼瞅着还有继续往上升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的日子不会差了去。
  -----
  老二没有老大的好头脑,当时冉佳怡给他找的是木工学徒,他一门心思憨厚,被送到师傅手下后,就跟着师傅一个劲练习,因为性子过于憨厚,倒是被同样沉默寡言的师傅看重,学到了不少不外传的独家手艺,慢慢的也能自己打些家具。
  一开始只能打出最简单的,但老二一门心思尽花在了木匠活上,几年下来倒颇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那一手经雕细琢的好手艺在十里八村都是出了名的,不少人家会主动找上门。
  前面两个孩子小时候受过不少苦,因为过过苦日子,才更为珍惜后面能自己奔出路的日子,靠着那一点点的天分、加上九分的勤奋苦干,才有了好的去向,比起两位兄长,老三就远远不如了。
  同样是读书,同样是天分不好读不进去,但前面两个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即使听不懂也会打起精神听夫子讲课,四书五经没学会,可三字经、百家姓里面这些常见字都是认得的,基本的道理也都知道,但老三就不一样了。
  他也就在刚出生后过了两年苦日子,偏偏这两年的时候他没什么记忆,等到后来长大了,便是一家子都捧着他的时候,缺少对贫苦生活的担忧和敬畏,对自己的要求就放松的多,不过读了一年书,常见字都没认全,就吵着闹着要回家。
  如此这般,没有人在后面哄着劝着,冉佳怡在的时候什么样、原主回归后还是什么样,基本由着三个孩子的性格发展,读不来书就送去学手艺,只要不长歪了就行。
  偏偏这孩子学手艺,也不是个能苦下心来的。
  当下的师徒关系,不如后世大班老师那般随意,其实颇有一些严谨,当了正经的学徒,那可是学了人家吃饭的手艺,不管是不是祖传吧,日后都是要给人养老送终的,因此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也是因此,没有血缘的关系、却有着血缘的要求,有些师傅对学徒的态度就十分恶劣,几乎是当做免费的打下手,不仅要伺候衣食住行,日常打杂孝敬的要求着实不低。
  老三偏偏是个在家被宠惯了的、受不得气,从私塾出来后接连换了两家做学徒学手艺,都没处好关系。
  第一位师傅那还可以说,师父过于严苛受不住,等到第二位性子温和些的师傅,就看得出来,这三儿子是个不服管的。
  只是这么两位师傅那儿光顾一圈,老三在镇子上的名声也坏了,没有师傅再愿意收下这样的学徒。
  宋家人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可能是不在乎,也可能是打着别样的小算盘,竟然打起了冉佳怡这边的主意。
  他们极力怂恿,硬是将老三送到冉佳怡面馆这边来帮忙,打的什么主意不言而喻。
  原主经历过之前那么一遭,心早就又冷又硬,不是小儿子在跟前说说好话、尽尽所谓不值钱的孝心就能被打动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