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大约十平米的房间,逼仄窄小,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好在阳台、厨房和客厅都是公用的,门锁看着也结实,冉佳怡最后只得掏了这份钱,足足三十五元,三个月的房租连带五块钱的押金。
-
房租一付,身上的钱也去了大半,但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也就有了安稳感,只是身上剩下来的钱实在不多,大城市里做啥都要钱,紧要的还是先找个能赚钱的工作。
原主和薛茂的学历都不高,薛茂好歹是初中毕业,原主则勉强混了个小学文凭,记忆里四、五年级都是半上半不上的,肚子里实在没多少墨水可言。
这般情况,他们能找的工作也就只能是底层的劳务了,冉佳怡还是希望能做点小生意,鉴于本钱不足、也只能先按下不表。
接下来几天,两人便满城的开始找工作,期间,冉佳怡也没忘给薛家去一封信,信里除说明他们的情况外,还着重提了如今刚落脚,没有工钱,等过几个月再补上给他们的那一份。
这年头,男人有一把力气总好找些,不过几天,薛茂就寻摸到码头那边,找到一份搬货的活计,虽说纯体力活累了点,可乡下人累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相反薛茂很高兴能赚到钱。
按照他的说法,在乡下种田也不比这轻松到哪里去,但也就挣一口吃食,钱是看不到的,如今这样已经很好了。
薛茂给力,冉佳怡也没浪费太久, 大约一周之后,冉佳怡就在隔两条街的饭店找了一份端菜的活,活不重,但耗费的时间长,上午十点钟到晚上八点都离不开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包吃,有剩饭剩菜也能带点回去,节省了不少花销。
冉佳怡倒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样的事,她每次到任务世界都会想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但如果没有办法,也是能安之若素的,到底她在过别人的人生。
不过,冉佳怡选择这份工作也不是为了这点,而是她想要近距离参观一下,如今的物价、吃食种类以及顾客的口味,等攒下本钱她还是要去做生意的。
小本生意,最容易开张的就是吃食生意,有一副行头、再会点手艺,基本都亏不着。
两人都是能吃苦的,异地他乡的,彼此互相照顾,累是累,可钱却也在一点点攒着,家里的钱如今都由冉佳怡管着,她看得仔细,不必要的钱是一点不肯花的,两人最幸福的便是晚上一起在家里数钱的时刻。
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时间过去三个月,足足拿到了两个月工资的冉佳怡,手头也有了点积蓄。
将薛茂那份工钱单独放置,冉佳怡则是辞了饭店那份工作,打算自己先干着试试。
她会的手艺不少,光是吃食,米面饭菜多少都会一点,却不是样样都适合的。
津门地处北方,这边的人偏好面食,便是中午也多是馒头面条,想到最后,定下了烙饼。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06章 第二十七个故事
冉佳怡想要做的也不是最常见的烙饼, 而是多种口味的,最简单的原味,就是撒点小葱芝麻之类的, 吃的就是个盐津津的味道, 除此之外, 还有甜的,梅干菜的和梅干菜肉的。
她自己会做梅干菜,那方子做出来的比一般的要香上不少, 但如今时间紧也顾不得许多,只管买了别人的先凑合。
冉佳怡的准备工作干得风风火火,架不住薛茂一直给她泼冷水。
做烙饼, 成本大都在那烙饼的炉子和碳上,这两项几乎就去了冉佳怡全部两个月的工资, 这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两人的生活将全部由薛茂的收入来支撑。
薛茂对养家这事儿没什么意见, 在乡下男人也得养老婆孩子,可他更惦记要往家里寄钱,出来的时候说好给钱,要是过几个月给不了,薛母可不是好对付的。
这些话冉佳怡也就听听, 当做耳旁风听过就忘,左右等她赚钱了, 对方也就没话说了。
薛茂无奈,既反抗不了薛母,也说服不了妻子, 只能更加努力的搬货多赚点钱, 他隐隐察觉到妻子有些不一样了, 可到底哪里不一样说不出来, 只是那么一种隐隐的感觉,比以前更有自己的主意了。
但薛茂也没往那些灵异鬼怪上想,只当她是到了外面见识多了。
冉佳怡将摊子选在离他们住所几条街的一处小商圈,街道两侧商铺林立,另有各种小摊子,卖菜、卖吃食的,小首饰的,衣服鞋袜的,应有尽有,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正式开业那天,薛茂不放心,特意没去上工,而是帮着一起将东西推到了目的地。
这条街上的摊位分两段,前半段客流量好,都是交了摊位费固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后半段人流量差些,就没收摊位费,先到先得,只是也要收两毛钱的管理费,如果不想交,在管理员过来前收摊离开就行。
冉佳怡到得早,矮子里拔将军,占据了路口一个位置,算是不错。
到了第二,冉佳怡的炉子就先开始烧了起来,等炉子烧红了,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面团揉搓起来。
烙饼别看大大一张,其实需要的面团很小,这也意味着成本低,一快快小小的面团被拉扯成两张巴掌大的面壁,然后放进炉子里边煅烧,待得再出来是就是滚烫热乎、冒着香气的烙饼。
烙饼这东西跟包子一样,就吃个热乎,尤其刚出炉的,那香味格外吸引人,冉佳怡拿出两个梅干菜的,两人出门得早,自己又是做吃食生意的,就没去买早饭。
天色还早,冉佳怡也没有多做,耐心十足的继续揉搓面团,很快,摊子上摆满了一张张面饼,白色的面粉,中间夹杂着各色馅料。
梅干菜饼的美味在于其独特的想起,烙饼酥脆有嚼劲,梅干菜香气扑鼻引人遐想,原本还担心生意的薛茂啃了一口就放不下,亦庄面积普为可干的涝,比比他散两口就吃了个干净。
男人的饭量大,尤其薛茂干重体力活的,平常吃米饭都得两碗起步,如今一个小小的烙饼自然是吃不饱的,冉佳怡让他再拿一个,他却死活不愿意了,卖钱的饼呢。试一个尝尝味道就算了,怎么能一直吃。
冉佳怡也不勉强,人穷、顾虑就多,也不是她三言两语能解决的。
-
因着是新店开张,短时间也没有什么人来买,眼看着周围的摊子都陆陆续续开张,薛茂顿时就着急了,怎么怎么没有人来呀?
冉佳怡瞅了瞅周围,人不多,便说道,再等等吧。
薛茂却是没有那个耐心等,眼看周围的摊子多多少少在吆喝,他便也跟着吆喝起来,平常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的男人,为了赚钱硬是憋红了脸。
只是这吆喝的作用实在不大,本来这些赶早的人就是为家里要上班的准备,没有闲心闲逛,自然买的都是之前熟识的那些,偶尔有一两个过来买上一两个,好歹算是开了张。
当收到第一张钱的时候,薛茂激动得脸都红了,给人找零的手都在抖。
这些找零的钱,还是冉佳怡拿薛茂的工资去兑的散钱,说好了今天晚上还给他。
随着天色渐渐由暗转明,街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比起之前匆忙间出来买菜的家庭主妇们而言,这会儿出来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他们的表现相当悠闲,东逛逛、西瞅瞅,不像买东西,更像凑个热闹。
路过冉佳怡摊子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冉佳怡这时候就不得不庆幸梅干菜味道之霸道,干瘪的梅干菜与面团相和、在炉火的炙烤下散发出一股强势而霸道香味,席卷了街边一两米的距离,很快吸引了不少的客人前来
东西不贵,津门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来钱渠道,不差这仨瓜俩枣,少则一张、多则五六张,甚至有一户人家,见一路子的烙饼都给包圆了,一团团面饼陆续进了炉子、又很快出锅,换成了一捧捧的钱。
冉佳怡手下不停的揉面,还得照看火候,忙得不可开交,压根没有心思东想西想,薛茂手忙脚乱的收着钱,仔细去看,他的眼睛却是微微呆滞的,像是神游天外,又像是不可置信。
他实在没有想到第一天开店的生意竟然能这么受欢迎。
在他的设想里,今天若是能卖掉一半,就算是生意挺好的开门红了,但如今昨晚准备好的一盆子面团都不够用,还是现场着急忙慌的拿了面粉出来活,因为耽误的时间长,还损失了不少顾客,叫薛茂心疼得紧,忍不住嘟囔,明天一定要多准备点儿。
冉佳怡没忍心提醒他,今天早上他还嫌她面团准备得多呢,更何况第一天吃个新鲜,这东西也不能天天吃,明天未必还有这么多人,所以保守起见还是准备一盆面团比较靠谱,大不了现场和。
高峰期一直从早上七点持续到了早上九点,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冉佳怡数不清自己烙了多少张饼,又卖了多少人、收了多少钱,只见得饼子一张张进去、又一张张出来,反正手底下就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