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言语间还颇有些疑惑,叫艾香如一听就笑乐,眼高手低的人,哪里愿意去干力气活。
  不愿意就算了,对了,你也别往里垫钱,等他们身上钱花光了,自然就回去了。
  薛茂也觉得有道理,点点头表示同意:嗯,我不给他们钱,到时候打给爹娘就行。
  虽觉得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总归有点恶心人,艾香如被搅得不太高兴,便也想着给他们添添堵,省得有那么多时间找自己麻烦。
  对了,梅花说想要学画画,我这个月要给她买点画笔和素描纸,到时候这部分要扣下来。
  薛茂没有意见:嗯,你算好账就行。
  见他没有二话,艾香如顿时又多了几个主意,说起来,三姐妹俩一直没有什么玩具,现在也可以去买一点回来,还是那句话,这钱与其给别人,还不如自己先用了。
  不过这都要循序渐进,薛茂也不是傻子,总有几分孝心在的,不行到时候喊姐妹几个跟人撒撒娇,她可是发觉了,薛茂就是吃软不吃硬。
  话说完,早饭也用罢,薛茂出去上班,她也将店开了。
  这一天早上,或许是连续受挫,薛盛没有再过来,艾香如得以清静了一上午,到了下午,就见两人洋洋得意过来,手上还挥舞着一张纸。
  大嫂,昨天我说你不相信,爹娘写信过来喊你们回去呢,这下你们该老实了吧。
  艾香如烦躁的同时也有点想为他们的愚蠢扶额,她是不相信吗,她是压根不愿意听薛家人的那些鬼话。
  行了,我知道了,你们没事可以走了。
  大嫂,你不回去吗?这反应不对啊。
  不回去,但你们可以回去了,你们大哥也不会回去的。
  薛盛无力挥挥手中的信,上面是薛父薛母特意花钱请人写的,如今看来,也没用了。
  这下,薛盛后知后觉意识到,貌似他真的拿大哥大嫂没有办法。
  --------------------
  第418章 第二十七个故事
  薛盛和妻子前后一共在津门待了十天, 钱花了不少,却一丝成效皆无,挫败感满满, 眼见带来的钱逐渐见底, 忍不住慌了。
  不慌不行啊, 人在外地,钱就是他们的胆子,更是支撑他们在津门待下去的勇气, 钱没了,这股子勇气也就散了。
  这一散,人就想着回家, 毕竟家是永远的港湾,至于来时的雄心壮志, 他也想明白了, 都是爹娘所谓臆想,压根不可能实现,以己度人,自己手上的钱也不能甘心给别人啊,所以说, 白瞎。
  薛盛有点可惜一路过来花费的钱,打定主意回去找爹娘报销, 这可是他们喊他来的。
  人回去,艾香如两口子顿觉松了一口气,起码不比连吃饭都跟防贼一样, 其实要是他们不一来就得意洋洋说那些不讨喜的话, 她可能还会好好招待几天, 但谁叫人一上来, 开口就是要她辛苦开起来的店。
  好在这一来一回的花费不低,她的态度也很明显,两人吃足了教训,想必以后轻易不会再来,也算暂时去了一桩麻烦事。
  果不其然,又过一个月,老家那边只是来了一封信,信里将他们骂得狗血淋头,显然是老二两口子回去添油加醋没说他们好话,可一封无关紧要的信而已,天高皇帝远的,无能狂怒而已,也不能真拿他们怎么办,骂也就骂了。
  时间渐渐过去,艾香如努力学习,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本地的一所普通专科学校,即使只是大专,她也已经很庆幸了,虽然在那人占据这具身体学习的时候,她也在努力跟进,可到底一切从头学起,其中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绝对不少。
  幸好努力总是有收获的,看着手中带着墨香味的通知书,她只觉得一切都值了。
  考上大学是一件好事,薛茂也为媳妇感到高兴,大学是肯定要上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最严重的,就是家里的服装店怎么办。
  可以说,薛茂的搬货工作只能维持一家三口在津门过着最普通的日子,顶多吃喝够用,但真想要过得好,还是要靠这家店铺,尤其对于想要在津门买房扎根的两人而言,服装店是唯一的途径。
  艾香如进了大学肯定不能时时刻刻看着点,而薛茂又明显不是这块料子,所以,招人势在必行。
  艾香如每个月都有记账,去掉各项开支外,店里每个月的收入基本收入在五百左右,旺季甚至有到一千多的,这些钱她基本没用,都存着准备买房呢。
  津门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发达城市,靠着港口,经济贸易发达,引来了不少前来招商引资的投资商、更有着无数闻风而动的生意人和打工人,是一座人口流入颇大的城市。
  房子是国人的根,人多地少,本地的房子就成了稀缺物,还没到炒房时期的如今,津门的房价也已经高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艾香如计算着存款,起码还要半年时间,才能凑出勉强买一间小套房的钱,至于他们住的这种小二层,即使有钱也不定有人愿意卖。
  想到又要花钱请人,艾香如有些感叹钱真难攒,却也没有动摇去上大学的主意,那位都说了,知识就是力量,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于人后,她深信不疑。
  她一直在努力紧跟时尚,津门或者沪市那边有什么最新流行的服装款式,都会亲自去工厂看看货,觉得好的多少进一些到店里,时间久了,店铺的口碑招牌就这么上来了,才能越做越好,可见还是有道理的。
  -
  也是因此,再舍不得,接到通知书的第二天,艾香如还是在店门口贴了一行招工告示,写了基本的要求和待遇,然后,等人上门自荐。
  没办法,这时候可没有后世的所谓招聘会,包分配取消后,找工作全靠个人自己找,也有了点后世找工作的雏形。
  或许是因为她给出的待遇不错,短短一天就有几波人上门,最后她挑中的有两人,一男一女,说起来男的条件要稍微好点,但毕竟卖的女性服装,考虑有一个女的营业员肯定会更方便。
  思来想去定不下来,最后艾香如决定,两个人都要了,大不了少挣点就是,这段时间让店安稳过度才是正经。
  于是,通知书到了手上还没热乎,店里就新增了一男一女两位营业员,两人的面貌都颇为清正,男的口才好些,女的亲和力强一点,也算互相配合,勉强应付得了店里的客人。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艾香如带着两人熟悉店铺,教导一些服装的基本常识和技巧,顺带看看两人的品性,暂时看来还不错。
  因着有了外人,二楼一家人住起来就不太方便,艾香如只得请人在二楼又加了一道门,也不是说防着谁,主要是怕以后有事说不清,谁家也没有把门对着外人开的道理。
  一眨眼时间到了九月,艾香如先是给三个孩子报了名,将人送进了学校,这才急匆匆带着材料赶往自己的学校。
  说普通学校就真的普通,在津门当地毫不起眼,艾香如又是参加成人高考进来的,跟班里同学老师关系都一般,艾香如也不以为意,她来大学是学知识的,可不是为了交朋友。
  要说她最喜欢的,还是大学开放的环境,一般每天的课程并不会安排满,多余的时间,艾香如还能去蹭蹭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者泡在图书馆里看书,每日里都感觉自己接收到了新的只是,总归没有虚度。
  店里生意因为没了她的存在,肉眼可见的萧条了几分,大多靠老顾客支持,可能是因为两个年轻人还并不太下得了面子、达不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缘故,很难吸引新顾客留存。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起码她学习到了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薛茂在码头终于升职了,说升职其实有点夸张,但却是从一个单纯搬货的,成了一个管着十人队伍的小队长,工资也上涨了一截。
  薛茂对此很是高兴,这几年媳妇越来越有本事,他不是不着急,可自己没能耐,总不能去怪媳妇太能干不是,如今,这份工资算起来也能养得起一家四口,他顿觉压力少了很多。
  至于家里的铺子,苍天可鉴,他是真没打过一点主意,他纯粹一锯嘴葫芦,熟悉的人面前尚且没有几句话,对着陌生的顾客更是手足无措,衣服的什么材质款式更是一窍不通,还不如老实在码头搬货,累是累了点,可安心呐。
  -
  薛茂的工资虽然多了,但寄给老家的钱并没有多,反而还有所减少,因为艾香如见三个女儿大了,一口气给她们添置了几身新衣服,顺带参加了几个兴趣班,要不是她心慈手软,保准一分钱都不剩给老薛家。
  在老家的薛父薛母是着急又无奈,原先他们没让人去闹的时候,基本一个月的钱都是有保障的,就是少了几块也都会说明缘由,但自从二儿子一家去过后,大房的态度明显敷衍起来,几乎每个月的钱都不足,问就是说用光了,再怎么骂都没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