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而没了这份光环的叶萱,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
十九岁的年纪,即使在镇上,也是一个大龄姑娘,便是再不着急的叶家人也开始着急了起来。
可他们着急也无用,女儿在镇上有工作,他们总不能再把女儿许给乡下泥腿子,可不得找个镇上有工作的,可这人哪里是那么好找的,陆陆续续介绍了几个,全折戟在冉佳怡的不冷不淡中。
偏偏又拿这个翅膀已经硬了的女儿毫无办法,女儿一个人赚的比他们一家都多,可不只能供着。
可再供着也有忍不下去的一天,叶家几个哥嫂看着小姑子是一天比一天着急。
原因无他,主要是家里的房子不够用了。
-
因着原主以前在家中受宠,她占据了叶家除主屋外最好的一间,面积宽敞不说,收拾的干净漂亮,很是引人羡慕,这些年,即使她不常住在家中,屋子也是给她保留着的。
可随着上面四个哥哥家的孩子陆续出生长大,屋子明显不够用,难免打起了冉佳怡屋子的主意。
于是乎,冉佳怡在家中就被嫌弃了,偏人家也不直接说,天天指桑骂槐、催嫁催婚,叫人连去责怪都无从下手。
知晓几个嫂子的小心思后,冉佳怡略微回忆了下原主的上辈子,就发现了不同。
与她的遮遮掩掩不同,原主的好运气是瞒也瞒不住的,可谓远近闻名,给家里带来不少好处。
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叶家全体对原主的态度也很是疼爱,称得上是家中的团宠了,如此这般,原主对家里人自然也是掏心掏肺,但凡有什么好的都直接往家里带,没有丝毫隐瞒。
而原主好运带来的金钱财物上,只有小部分用在自己身上,更多则是用在其他叶家人的身上。
譬如前世,原主根本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不过是因为那时叶家早已借着原主的好运道,成功将家里翻修了一遍、还新建了几间屋子,完全能满足叶家人的居住需求。
如今么,僧多肉少,可不得争上一争。
冉佳怡自然是不愿意让的,叶家也是她的家,如今出头看她不顺眼的也就几个嫂子,家里爹娘和几个哥哥还没开口,她自然没有主动退缩的道理。
更何况,她住家里也不是白住,哪一次从厂里回来不得带上点好东西,权当做住宿费和孝敬父母的,要是连自己的屋子都住不得,这个家还有回来的必要吗。
冉佳怡不愿意让步,心有怨气的嫂子们愈加不满,指桑骂槐的话多了,她也不是没有脾气的。
原先,她经常给几个侄子买些小吃食或物件,如糖果、饼干、头绳、书本文具之类的,费不了大钱,可好歹是个心意。
如今被人骂到跟前,万没有继续忍着的道理,索性顺势停了这些,总归她还省一笔呢。
几个嫂子见状更是憋屈,她们还只是小媳妇,媳妇熬成婆还不知道要多久,在此之前,公婆丈夫不说话,他们是没办法动这个小姑子的。
尽管如此,冉佳怡和家里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差,往日里备受宠爱的小闺女、妹妹慢慢成为被嫌弃的存在。
在一次她从厂里回来,发现自己屋里多了两张小床后,这股矛盾彻底爆发。
其实若是好好说,冉佳怡也不是不能退步,她的屋子大,完全可以和几个侄子侄女换一间,但她们一直阴阳怪气,她愿意退让才怪,如今更是直接未经允许直接搬了进来,还有何隐私可言。
冉佳怡被气得直接撂挑子,收捡了重要的东西,索性彻底搬去了宿舍。
这下子,叶家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叶家大哥忍不住埋怨爹娘:小妹这脾气,都是你们惯的。
顾大妞这火爆脾气当时就没忍住,给了大儿子一个爆栗,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那是你亲妹妹,招呼都不打一声,你做的还有理了。
叶家大哥遂嘀嘀咕咕不敢说话,没敢反驳这其实也是他们默认的。
夜深人静时,顾大妞忍不住朝老伴道:这可怎么办呐,萱萱气成那样。
叶父也无奈:算了,已经这样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等她气消了就自己回来了。
--------------------
竹里:本章已修,今天应该不更新了
第467章 第三十二个故事
叶家人口中的小事, 到了冉佳怡眼中可不是小事。
等到搬回宿舍,她其实也不那么气愤了,可到底短时间内也不愿意再回去。
跟几个侄子侄女一起住, 没有了自己的空间不说, 保不齐还要帮着带孩子, 她上一周的班已经够累,不想回到家还要吵吵嚷嚷。
而且,最重要的是, 她搬出来也不全是一时意气,而是有自己的盘算。
她刚来时是1973年,如今四年过去正值1977年, 冉佳怡清楚记得,恢复高考的时间就在年底, 而她想要拼一把。
平心而论, 如今化工厂的工作算不错了,可到底一来工资不高,发展有限,国营厂未来际遇不好说;二来,厂里有章远那么个叉烧在, 以后的烦心事可想而知。
是的,章远在大学毕业后, 到底没能留在省城,早两年就回了厂子工作,好在两人接触不多。
当然, 最重要的是, 距离叶家太近, 总归不那么顺心, 倒不如趁这机会出去闯荡一番,闯见见世面。
叶家这群人,有利可图时是亲亲家人,没了利益则无异于豺狼虎豹,保不准什么时候就在身后插上一刀,还是远着点好。
说要参加高考,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她的工作是万万不能丢的,否则擎等着回叶家被嫁出去,工作占据了时间,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好在原主也是正经高中毕业的,课本知识都学过,四年时间过去,也不过花费些时间重新捡起来,她又费心去找了些丛书和习题回来,便有条不紊地复习起来。
冉佳怡看书的动作也没有避着人,如今高考恢复的消息还没有确定,旁人问起来,她就说是想争取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
十年前高考中断,无数学生断绝了大学生的梦想,随着知识青年下乡的口号愈发响亮,大学梦也成了遥不可及的存在。
而前些年,为了弥补高考的缺失,又弄出了一个什么工农兵大学生,改为举荐上大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工人和学生阶级选拔推荐优秀的初中以上学历人员保送大学,甚至下乡知青也可以争取。
当然,事实上名额有限,保送名额更多优先给了本地的优秀工农子弟,知青团体几乎争取不到。即使这样,对冉佳怡这些没有根基的普通工人来说,争取工农兵大学生仍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冉佳怡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个笑话,不过她也就是要一个挡箭牌,倒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而在同年,一个消息的到来震惊所有人,也改变了众人对冉佳怡行为的看法,这简直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10月21日,这是一个所有读书人值得铭记一生的日子,报纸上宣布高考恢复的消息,惊动了整个华国。
断绝十年之久的高考恢复,最高兴的莫过于无数下乡知青们,这是他们唯一能返城的途径。
除此外,还有无数如同冉佳怡一般,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就进厂工作、或者回家务农,却又对学习心有牵挂的人,亦是心潮澎湃、激动难眠。
一场狂欢后,醒过神的他们便明白,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复习备考,万人挤过独木桥,并非易事。
从消息正式公布,到高考的日子不过短短两个月,如今机会摆在眼前,全看自己学习,能否顺利登上大学的殿堂,就看这两个月的努力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是幸运的那个。
高考荒废已久,不论是正值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团体,还是早已脱离学生角色多年的工农知青们,对所谓知识的把握程度都有限得很,有的是压根没学透、更多则是在漫长的时间中已然遗忘。
而此时,冉佳怡早已复习了小半年的时间,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已经熟记于心,自认能够游刃有余,当然,最后两个月的宝贵时间也不能浪费。
她虽说并不高调,可知晓她一直在看书的也不少,以前嘲笑她傻的,现在一片夸赞,并没有人怀疑她事先知道消息,毕竟,高考恢复的决定也才刚刚确定,
乡下的情况冉佳怡并不清楚,但厂里也有不少适龄的男女青年们,同样想要努力争取一把。
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遇到不懂的难免互相请教一番,一来二去,冉佳怡也和其中几个混熟,甚至于大家还一起组建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在晚上工作之后继续学习。
厂子里散漫的气氛悄然改变,大家不再一心想着搞建设,就连干活都忍不住心中默背课本,这一举动引起了厂里领导的极大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