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按照伍老爹的话,早晚都是上战场的命,保不齐哪天就死在敌人刀下,多几个兄弟指不定将来还能过继个子嗣,将来不至于无人供奉香火。
伍家男子受此教导,一贯不觉得有什么,几兄弟并非一母同胞,可一起吃饭睡觉、一同练武、上战场的情谊,远非嫡庶二字可以分割。
整个伍家,也就原主这个嫡女待遇比几个庶妹要好上一些。
真是欺人太甚,当谁不知道他的心思。
老三脾气最是暴躁,险些祸从口出,被老四拦下,三哥,不可多言。
老三还要再说,到底憋住了,刚才那番话是会给家里招祸的。
盈盈,你放心,三哥一定不会让你受欺负的。
便是沉稳的四哥此时也保证:盈盈,你放心,爹和兄长永远是你的依靠。
冉佳怡看着尚显稚嫩的两位兄长,很难不相信此时他们的真心,只是人总是会变的,尤其在面前吊着皇位这跟胡萝卜的时候,既如此,就叫他们做一辈子的好兄长,好臣子吧。
嗯,我不怕的。
屋子人勉强挂起了笑脸,只是比起笑,却比哭更难看。
皇帝大婚,当然不同常人,婚期定在一年后,但从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起来。
寻常妃子的嫁妆只得六十四台,可她作为中宫皇后,自家备的不算,内务府还得额外添置,凑齐一百零八台,才能配上皇后的身份。
这也给她留下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也好在如今她的身份不同以往,不用事事跟伍家大家长报备,如此也能暂时瞒住。
--------------------
第472章 第三十三个故事
作为伍家最受宠的嫡小姐, 伍盈盈身份高贵,府中伺候的下人也十分听话顺从,可这也只是因为她的身份, 若她真做了出格的事情, 下人定会悄摸通报给上面。
若论起真正忠心于她本人的可能也就自小与她一起长大的两个丫鬟, 三人打小一起长大的情分非比寻常。
前面两世,两人陪着原主进宫,风风雨雨, 一路同行,心中只有一个主子,自是信得过的, 当然,前提是她得扮演好原主的身份性格。
与一众伍家人分开, 冉佳怡回到原主的闺房, 遣散下人,只留知秋、梅香两丫鬟在一旁伺候,并不显异常。
她人坐下刚露出一丝愁绪,两个丫鬟连忙开解。
知秋说:小姐,您进宫可就是一朝皇后, 且放宽心,以后一定顺顺利利。
梅香道:咱们老爷是大靖朝的英雄, 便是不看别的,您以后的日子也差不了。
两人未必不知道皇帝的用心以及进宫后的艰难局势,可是已成定局, 开心总好过一直不开心。
冉佳怡噗嗤一声笑了, 笑得两人莫名其妙, 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
行了, 小姐我可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脆弱,既然接了圣旨,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当好这个皇后的。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冉佳怡心中想的却是最好能好到力压皇帝。
伍家人看不到的闺阁中,冉佳怡正常休息了一。夜,第二日清晨,天光未亮,就找了一个烂俗的借口,声称自己在梦中梦到了跟随大靖朝大江山的先祖,得以被赐下仙种,可解大靖朝几千万人的口粮。
可怜知秋、梅香硬生生为主子担忧了一。夜没睡好,一觉醒来听见主子的胡言乱语,险些以为主子是伤心之下呆傻了,要不是冉佳怡及时从无变有拿出了所谓的粮食种子,恐怕自己就要被当成神经病看待了。
小姐,你没说胡话?知秋如临大敌般看着突然出现的奇怪作物,一个劲的揉眼睛。
而梅香见此一幕已然相信了自家小姐的所作所为,高兴道:小姐,这可真是祖宗保佑,我去报给老爷夫人,他们也一定会高兴的。
冉佳怡急忙将人拦住:虽说这是先祖托梦,可是真是假也无从分辨,不如等我证实了再说,也免得爹娘空欢喜一场。
实则她压根信不过伍家,把东西献上去只有两个结局,一是伍家将东西进献皇帝,这只会引得皇帝更加忌惮,二就是自己留下偷偷使用,届时恐怕野心压都压不下来。
不管哪一种,结局都不会有自己使用更好的了。
好在她婚事已定,作为未来的皇后,未来一年在伍家的地位只会更高,且皇家内务府准备的聘礼不日就到,伍家的嫁妆也紧随其后,也就是说,她很快就有自己的资产,金银玉器、田庄铺子,以及独属于她的仆人。
别看府中主子那么多,可除去贴身伺候的,大多下人都是公中的,压根不能尽信。
等待的时候冉佳怡也没闲着,为免误解了伍家人,她还多次试探过原主的母亲。
作为伍将军的枕边人,伍母自然清楚丈夫的忧虑,即使这样她才会更加哀伤,对着唯一的女儿也无法说出全部。
自家与皇家的恩怨,远非一门婚事可解决的,过往不知多少伍家男丁死在了前线,又有多少是死于皇族倾轧,便是自家愿意重归于好,上面那位又岂能放过。
盈盈,你要记住,进宫了你就不仅是伍家女,更是一宫之母,谨言慎行,做好你该做的,知道吗?
冉佳怡点点头,表示明白,娘,你放心,我一定会成为一个让你和爹、伍家乃至天下百姓都满意的皇后。
虽然觉得女儿这话有点夸大,可根源总是好的,一入宫门深似海,暂且让她轻快一阵也是好的,这么想着,伍母也就没有反驳,这也令得以后的她每每想起总是万分的遗憾。
定了亲,还是皇家的婚事,冉佳怡准皇后的身份一下子在伍家拔高起来,几个哥嫂遇见了不行礼也得多敬重几分,生动权势了什么叫做夫荣妻贵。
冉佳怡并不在意,身份高些她也好办事,起码再出去没人敢阻拦。
大摇大摆带着几个丫鬟仆从出门,伺候的下人小厮无不小心翼翼,冉佳怡美其名曰挑选首饰、顺带逛逛京都,以免一年后进宫再无出来的机会,伍母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并不阻止。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冉佳怡上午在家中绣绣嫁衣、陪伍母说说话,下午就四处闲逛,一开始关注的人还比较多,尤其那些家中有女子在宫中的人家,可时日久了,众人也就清楚这纯粹是小姑娘无聊,并没什么可盯的,也就放松了。
冉佳怡这才得以清闲下来,要知道,每日里在京城闲逛也是一件着实累人的活计。
也就在这时,内务府的人送来了单子,皇后的聘礼自然不可小觑,正好好几页的单子,其上资产、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堪称奢华,饶是见惯大场面的伍母也不由咂舌。
不过也从侧面印证了伍家的地位,毕竟皇家也是会看人下菜碟的。
一般人家的彩礼,娘家少不得扣下几分,可皇后的聘礼却没人敢动分毫,不仅不能动,还得大手笔添上,务必让这门婚事办得体面风光,才不堕了皇家的威风。
于是,冉佳怡的嫁妆格外丰盛起来,十里红妆也不夸张,面对这些,冉佳怡欣然接受,按照她的计划,未来需要用到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名下有了属于自己的资产,冉佳怡的行动也可以正式实施起来了。
最重要的就是她名下的几处庄子,原先是皇庄,赐下来后便属于她,连带里面下人们的卖身契也给了她,几个庄子加在一起几百号人手,可惜不能尽信。
故而,冉佳怡只是另外买了一批人放进去,让两边形成焦灼之势,表面看是两波人的争斗,谁又想得到浑水中摸进了多少鱼。
种子下地,只待收获,这总急不得,冉佳怡便开始准备其他。
她要做大就必须得有自己的人手,不过女子能做的到底有限,冉佳怡用自己的私房建了一个慈幼院,转门收养京城无家可归的孤儿以及老人,其实她的重点还是培养训练孤儿,老人只是顺带着好不那么显眼。
如她所料,一切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便是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家,也不过一句伍家女想博个好名声罢了。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表面上她还是那个乖顺听话的乖女儿,叫伍母怜惜得紧,恨不得日子再过得慢一点,实则暗地里,她的势力也在慢慢增强,虽则微小到不被人看在眼里,但总有发展壮大的一天。
时间一天天过去,春去秋来,地里的农作物也到了收割的季节,冉佳怡并不担心产量,这三种可是在后世傲视其他农作物的存在,即使到了古代也足以令人大吃一惊。
事实也的确如此,后世动辄亩产一千公斤的作物,到了肥料与种植方法极其落后的古代,也有了亩产六百斤的亮眼成绩。
别看与后世相比大打折扣,可这时候人口也少啊,整个大靖王朝几乎一样面积的土地,不过五六千万的人数,可以说,只要顺利推广开来,不遇到天灾人祸,整个大靖王朝老百姓的口粮都有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