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当然,她现在手头的种子还不够多,也不到推广的时候,因为,只是吩咐下面人保存好种子,待来年再扩大规模继续种植。
  赶在冬天到来之前,常年驻守边关的伍将军终于得以被批准回京一趟,见女儿进宫前的最后一面以及安排。
  一家人久别重逢,自是喜不自胜,只是女儿要进宫,生生冲淡了这份欢喜。
  只有伍家嫡系的大厅,伍父一脸严肃交代着后续安排,他千里迢迢赶出来也不过能在家待半个月,等不及女儿大婚就要启程赶往边关,以防冬日边境动乱,因而时间格外紧迫。
  这么关键的节骨眼上,外面不知多少人家盯着,伍父要求家里接下来紧闭门户、约束好下人,无事不得外出,交代完一长串,伍父才将目光放在这个女儿身上。
  盈盈,听说你前阵子满京城跑?
  冉佳怡并没否认,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事情,嗯,我想着进宫后就没了机会,才多跑几趟,以后不会了。
  伍父闻言没再说什么,只是叮嘱:你的身份不必拘束什么,只是外面到底不安全,就是出去也得带足下人知道吗?还有,你办的那个慈幼院不错,以后可以继续办下去,要是银钱不凑手,就找你娘要。
  这也就是客气话,她如今手头的资产比不上伍家族中所有,可却绝对远超伍母手中的资产。
  她依旧乖巧点头,从始至终,都是一副谦逊顺从的模样,叫伍父也有点担心,忍不住老妈子一般多操心几句。
  有些话你娘肯定说过多遍,但我还得再说几句,你仔细听着。
  咱家是武将,可你自小是当文官家闺女教养的,进宫后不能任性,要做好一国之母的典范,对待皇上,是你的夫君、更是一国之君,要懂得分寸......
  接下来絮絮叨叨一堆,也是伍母的老生常谈,过去一年听多了,冉佳怡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全然不放在心上,这幅模样又是惹得伍父深深叹气。
  伍家局势堪忧,女儿却还如此懵懂,只是到底外嫁女,说得太过总是不好,只能边走边看了。
  --------------------
  竹里:其实已经暗搓搓想到了好几版结局,但是好多故事想写,现在纠结留着以后有机会另开再写,还是干脆一篇写完(目测源源不尽的脑洞)
  第473章 第三十三个故事
  纵是凌冽的寒风也没得拦住伍父外出的脚步, 难得回来一趟,很是忙碌,家中的事只占据了他很小一部分心神, 更多时间则花在了与京中官员走动。
  往常原主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可冉佳怡瞧着却有点奇怪, 按理皇帝对伍家的不顺眼朝中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只是无处下手,兼之边关需要, 这才勉强容忍。
  这样的情况下,若伍家毫无其他心思,应当安分守己待在家中, 避免与其他朝臣联络,当一个一心只有边关战事的武将, 以免加深皇帝的怀疑, 毕竟笼络朝廷官员的罪名对一个武官来说着实严重。
  在这一点上,伍父看起来着实不像一个毫无异心的将军,那么,他又想做什么呢?
  再好奇,有了伍父的叮嘱, 伍母这里得不到更多消息,冉佳怡只得将疑惑压在心底, 总归,一个个都不似表面上那么简单。
  她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慈幼院上,若是其他官家千金做, 保不准会得一个营造好名声的目的, 可冉佳怡已经是准皇后, 做这些不过锦上添花, 反倒为她增添了些好名声,如今京中普通老百姓谁不说未来皇后是一个有善心的。
  老百姓们不晓得朝堂上的争斗,不知道皇帝老儿对伍家的提防,也不知道伍家是好是坏,那些离他们都太远了,但是,他们看在眼中的也会记在心里。
  街角哪家的孩子命苦没了爹妈,巷尾哪户人家儿女不孝老人没了依靠,但凡真有困难的,寻到慈幼院总能吃个饱饭,若有一技之长,还能有一个可靠的活计。
  冉佳怡办慈幼院也不是全无准备,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一人手头的银子终究有限,再有心又能帮多少呢,教会了这些无依无靠的人技能,靠自己双手自食其力,才是长远之道。
  于是,她的摊子也就扩得愈发大了,请了绣娘教女子和小孩们绣花,绣出来的东西总得有铺子兜售,教会了孩子和老人们做木匠、编竹篾,也得有专门的杂货铺,教会了人厨艺,还得开一间茶楼、客栈。
  ......
  如此这般,冉佳怡的触角遍布各行各业,当然,都是些简单小成本的行业,像是青。楼、盐茶这些过于敏。感的行当,她是不会去碰的,否则免不了落一个与民争利的坏名声,还可能引人怀疑。
  一开始自然是亏本的,可时日稍微久些,能做活的都安排了力所能及的活计,慈幼院勉强也能收支平衡,甚至略有富余,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本着出于做善事的名义,冉佳怡的这些行动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甚至于她还借此吸纳了不少想要做善事的官员家眷,当然也不排除是出于讨好她的心思。
  但做好事就无需去想背后的目的了,总归是实打实的好事。
  伍父难得忙里抽闲,还跟着她一起来慈幼院看过一遭,很是夸赞。
  -
  伍父并没能在家中停留太久,约莫在家中待了半个月,等不及年关,就要急匆匆返程回边关,若不是女儿大婚,他压根没有回来的机会,因此虽然有遗憾,可对于此行的收获还是满意的。
  皇帝的心思并不难猜测,无非拿女儿做人质罢了,只要两边还维持着明面上的和谐,女儿就不会有事,但若争端闹到了明面上,后宫后宅的女人们都插不上手,所以自己在边关足够给力,想来皇帝也做不了什么。
  临走前的最后一。夜,伍将军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儿,仍止不住心中的感伤。
  伍家男丁生来就背负了保卫大靖边关的使命,从会走、会跑开始,就要加入武将的训练,只有女儿,尤其这个嫡出女儿,他却是下了几分功夫疼的,可谓掌上明珠也不为过。
  可惜命不好,被皇帝看中了,否则嫁入其他人家,只要伍家不倒,定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可惜,该来的到底来了,嫁入皇家,注定一辈子如履薄冰。
  在这一刻,伍将军感觉自己诡异得分为了两个人,一个身为女儿的父亲,自是满心疼惜和遗憾,另一个作为伍家的家主,又不得不冷心冷肺分析一切利弊。
  很多话,他一个父亲不好跟女儿多说,可该说的,他都跟妻子说了,等自己走了,妻子自然会将这些话转达,享受了该享受的,自然要承受该承受的。
  最后,他也只说了一句,进了宫一切小心。
  女儿明白,爹爹你也一路小心。冉佳怡颔首应下,她定会谨言慎行,不给人挑刺的把柄,再一击必中。
  伍将军甫一离开,原本热闹的将军府登时沉寂下来,宁静中又蕴含着什么不可言说的风暴。
  伍家三哥四哥愈加群学苦练,伍母说,两人大了,明年这个时候恐怕也要前往边关,叫冉佳怡心中很是不好受,可想到原主的遭遇,这股子难受就消失了。
  除去这些,伍母这阵子还跟她说了很多很多,关于前朝与后宫,京城与边关,皇帝与伍家,种种相关都说了一遍,一副大婚前对女儿倾囊相授的样子,冉佳怡却很明白听出了其中的夹带私货。
  言语间,一副伍家劳苦功高,皇帝却犯了疑心病的模样,只是到底是亲生女儿,其中对女儿的担忧不是假的。
  娘,只要爹守卫好大靖国土,咱们一家也安安分分,想必皇上会看见咱们的忠心,女儿在宫中也就不愁了。说这话时,冉佳怡语气轻松,还不忘偷觑伍母的神色变化,虽只是一瞬间,她却可以肯定伍母有一丝不自在。
  如此,也更加深了她心中的猜测,想必皇帝和伍家,谁也不无辜。
  说不清谁先动的心思,伍家和皇族相互辅佐传承几代,也或许不是这一代才起的心思,局势发展到如今,已无法扭转,只能论一个成王败寇。
  既然哪一方成了她都少不的一个悲惨的解决,那何不她成为这个王。
  -
  伍家的这个春节格外热闹,有着伍父前阵子的左右逢源,作为未来的外戚,虽然明眼人眼里这个皇后的位置就如那烫手的山芋,可保不齐成了儿女亲家就能冰释前嫌,少不得先讨好一二,加上不知情的讨好巴结,伍家门前门庭若市,却再次招了皇帝的眼。
  皇帝如今刚过二十,是先皇手把手教导长大的嫡长子,虽则上面有几位庶出皇兄,可作为中宫嫡出,天然占据了正统,兼之资质聪慧,上位一路顺风。
  先帝是一位明君,在位期间大靖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给儿子留下了一个丰盈富足的江山,继任者也有了足够折腾的资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