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要知道,先前因为过于担心,她总是担心饭菜里有毒,会让自己生产时悄无声息的死去,连睡觉都是噩梦连连,人猛然消瘦也是因为此。
好在,暂时有了保障,只希望皇后能一直这么给力。
-
冉佳怡的动作自然给力,她不仅自己派了人,还分别请太后与骆贵妃处一同派人照看,这两人不知内情,也就不会做多余的手脚,多方掣肘,皇帝也会有所顾忌。
这一举动没有引来旁人的怀疑,后宫的人心眼多,向来走一步看十步,即使没有坏心,也得多防备着点,保不齐什么时候屎盆子就扣上来了。
其他人都满意了,皇帝却是万分不满。
原本板上钉钉的事情,在外人插手后变得困难,担心做得过了,会惹人怀疑、更怕曹贵人狗急跳墙,暴露真相,这件事上,皇帝是一丁点风险都冒不得。
曹贵人处如冉佳怡所料般平静下来,日子一天天过去,肚子也一天天适时间鼓起来,同正常孕妇一般无二。
与此同时,冉佳怡也清楚,皇帝在皇城根脚下的一处私宅足足豢养了十来个孕妇,力保能够产下一名女婴。
子嗣事关重大,皇帝的心神被牵绊住,别的事上难免耽搁一二。
在不知道自己不能生育前,皇帝满心的踌躇壮志欲要施展,力求成为跟先祖一样的开明仁德之君,受后代子孙敬仰,甚至计算好了全盘的计划。
奈何,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断在那些难缠的官员、世家身上,而是折戟在生育这道坎,真是莫大的讽刺。
皇帝的志向没有变化,却也有了轻重缓急,不说子孙敬仰,起码不能惹得祖宗后代唾弃吧。
不能生,只要一想到这个名头会跟随自己千百年,皇帝就觉得喘不过气,所以哪怕一个女孩也好,他一定会将其当做掌上明珠疼爱,告诉天下人,即使他没能生出儿子,也是毫不心虚的,如此,唯一的公主才愈加珍贵。
皇帝分神的功夫,冉佳怡也没闲着,这一世发展轨迹不同,可前世皇帝对于伍家的筹谋还历历在目,她总得做些什么。
她可不是为了保全伍家,事实上,伍家现在已经是烈火烹油,仗着自家是唯一能够抗住边关戎族的大将,做起事来好不讲究,伍家本家人虽然严格要求自身,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可同气连枝的族人们恶事却没少干。
古代讲究一个连坐,伍将军是伍氏一族族长,自然肩负着约束族内的重任。
族人犯错、同族背责在这个时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既享受了宗族的庇佑,自然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危机,这也是古代皇权约束百姓的一大利器。
冉佳怡作为伍家女,对伍家的态度就比较难办,既不能打压太过,否则她的皇后之位也不稳当,可也不能任其发展,否则火迟早有一天要烧到自己身上。
-
伍家族人的事情到底好办,她虽则已经是出嫁的女子,可到底有一层皇后的身份,训斥不听话的族人,既占据着身份之尊,也有着大义,无论如何都在理。
面对伍家人可能的反应,冉佳怡也有话说,皇帝就是天然的背锅侠,只要借口皇帝不满,伍家人就得乖乖听训。
难办的是伍家那边,朝中武将几乎没有能与伍家匹肩的,如此大的优势自然短时间内无法抹平,这也是皇帝着急的原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如今换冉佳怡也只能徐徐图之。
万幸两人中间还夹杂着皇帝这么一个敌人,利用好了,完全可以片叶不沾身的培养起属于自己的势力。
皇帝的部署她知道个大概,套用起来很是方便,趁着对方分神的空档,冉佳怡先一步找到了朝中几名年轻的官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进入伍家军认真培养为诱饵,引得他们站在自己这边。
她有自知之明,断时间肯定没法让对方真的宣誓效忠,万幸暂时也不需要,只要他们能练出一身真本事,合力能压下伍家的势头即可。
几名年轻小将答应的时候也很是狐疑,可没有多长时间,皇帝的人也找上门要,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他们就彻底没了怀疑,只当皇后是替皇帝来打头阵的。
至于为什么皇后身为伍家女,却要挖自家的墙角,这就不属于他们的考虑范围了。
皇帝的圣旨一下,几名小将立即收拾行李奔赴边关,怀抱满满的雄心壮志。
在前面两世,因着伍家的防备,其实他们顶多也只学了一个皮毛,所谓学成归来根本就是个笑话,而这一次,冉佳怡左右欺瞒,为的就是给他们一个机会。
权利会滋生欲。望,任何权利,若独掌于一人之手,都不是一件好事,她的计划里,不会完全断绝伍家的仕途,可也会死死压着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不可或缺的。
边关,伍家,看着几名年轻人,伍家人的眼中满是敌意,自家人拼死奋战,可有人要来摘现成的桃子,这如何能忍,真把人教会了,是不是就是自家上断头台之日。
种种顾虑下,伍家人将几人如同大佛一般供了起来,既不得罪、也不笼络,好吃好喝伺候着,总归就是不交代正经事。
但很快,随之而来的一封信改变了他们的主意。
信是宫里的皇后寄过来的,信中完全站在伍家人的角度,阐述了皇帝的险恶用心,所言与他们猜测的一模一样。
正是看得气愤之时,话头一转,转而劝说起来,皇帝对伍家已经有了杀心,与其苦苦死撑,倒不如顺流而下,方可保全伍氏,又说自己已经稍微笼络了几人,伍家若是待人好些,不愁不能将人拉到自己的阵营。
信中还没忘提及自己整治伍家的举动,声称都是为了伍家全族着想。
不论是在伍家,还是边关,伍将军都是一言堂,女儿的信,他看了将信将疑,既不敢全信、也不敢一点不听。
说白了,女儿是伍家人,可嫁进皇家,就是皇家人,这心朝着哪边,谁也说不好。
这也就是冉佳怡的困境了,明明她什么也没做,可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可等到信翻过一页又一页,伍将军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边关与京都相距遥远,重要的消息自然有人手快马加鞭送过来,可似皇帝无法生育这种无稽之谈,尚且处于苏有人都在议论却没法证实的阶段,也不值得为此大费周章,后来辟谣更不用送信。
所以,边关的伍家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女儿的信中却信誓旦旦皇帝难以生育,其中纠葛叫伍将军想想都觉触目惊心。
--------------------
竹里:一般有人给我投营养液,尤其十瓶以上的,我就知道,到月底了哈哈哈
第479章 第三十三个故事
一个无法生育的皇帝, 威胁性无疑大大降低。
说实话,伍将军着实有些蠢蠢欲动,一开始, 伍家也是想要兢兢业业守好大靖朝国门, 做一个忠君报国的好臣子。
可是人心思变, 贪欲永无止境,时局发展到如今,究竟是皇帝掌控欲太盛, 还是伍家恃宠而骄,早已说不清楚谁对谁错。
但叫伍将军真揭竿而起他是不敢的,大靖朝发展正盛, 真做了什么,伍家九族皆沦为乱臣贼子, 代价太大, 且也不一定成功,没这个必要。
尤其在如今局势有所改变的情况下,伍家也有了生存的空间。
但对于女儿的那些话,伍将军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一向强势的他将自己的四个儿子喊到跟前。
待四人接连看过信, 方才问道:你们看了信,怎么说?
伍家大哥作为伍家继承人培养, 在父亲面前很是有几分发言权,此时第一个发言:爹,小妹的话, 不能全信, 咱们可以先试探下那几人的反应。
伍将军点头, 他也这么想的, 但是难得和缓局势的机会,也不能轻易错过。
伍家二哥性子比较冲,当即反驳:小妹有什么不能信的,爹、大哥你们是不是想太多了。
爹,我们也相信小妹。伍家三哥、四哥异口同声,他们前阵子刚来边关,此时不敢多说,只是在京都时间最久、与小妹的关系也最是亲近,内心也是赞同二哥的。
伍将军看看四个儿子,有些感慨,对这样的回答还是满意的。
兄弟姐妹间互相友爱自然是他一个做父亲乐于看到的,可大儿子作为未来伍家的掌权者,理智重过感情,也是对的,全看个人立场罢了。
罢了,这事且不着急,再看看吧。伍将军将信重新收回,另外商量起其他的事情。
今年气候好,想来戎族那边日子也好过,边关也因此安宁了很多,可这对于驻守边关的战士并不全是好事。
不用打仗,意味着不会有伤亡,可同时也不会有军功和充足的粮草供应,他们就得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