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每年这时候,都要安排战士们开垦田地种植粮食,收获的勉强供给战士们几个月的伙食,等到冬天边关若是来犯,反而日子好过些。
是以,虽然有点对不起国家,可边关的战士们其实内心都期盼戎族能有点小动作,也不要动真章,闹出点动静给朝堂那群站着不腰疼的文官们看看就行。
粮草时不时的克扣,让边关将士们对朝堂颇有些埋怨,而愿意掏出自家财产接济军中的伍将军,则是战士们心中的光与追寻的对象。
两相对比之下,军中对伍家的支持自然鼎盛,远超天高地远的皇帝。
在伍将军不着痕迹试探新来几名小将反应的时候,另外一边,久久没有收到边关回信,冉佳怡大概知道了结果,暂时并不着急,她的希望本来就不完全放在那几个小将身上。
-
曹贵人的肚子如鼓了气般一日日大了起来,很快,十月怀胎,到了瓜熟蒂落之时,整个宫里都霎时紧张起来。
这是宫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几位大佬小心翼翼守护,宫妃知道重要性,即使心下羡慕嫉妒,也不敢真的动手脚,只得咬着小手帕暗暗期盼一切不顺。
可曹贵人这一胎,简直生得不太太顺利,几乎是在发动一个时辰,宫殿里便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接生婆抱着怀中的襁褓喜气盈盈出来讨赏:恭喜娘娘,贺喜娘娘,曹贵人添了一位小公主。
这下子,焦急等待的宫妃们眼睛瞬时亮了,公主好啊,多好啊。
原本绷紧的情绪骤然放松,看着那个吵闹的小婴儿都有了几分逗弄的情绪,一个个交口夸赞,仿佛从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身上能看出什么美丑似的。
冉佳怡也凑近看了看小婴儿,其实看不出什么,只能认出的确是刚出生的小婴儿,想来皇帝应当是提前算好的日子,倒也真是难为他如此算计了。
若说皇帝有什么不满意,那就是曹贵人还活着这件事,可手下人来报信实在没找到下手的机会,谁叫太后皇后身边都派了人,暴露倒不是大事,可要是暴露了根本解释不通,一个男人怎么会动手杀害好不容易为自己孕育子嗣的女人呢。
作为皇宫第一个皇嗣,小公主的到来给宫里带来了极大的轻松,不仅是皇帝松了一口气,就连太后也是满意的,先开花后结果嘛。
满意之下,对曹贵人以及小公主的上次也似流水一般,不几天便摆满了宫殿的库房,曹贵人抱着怀中的小婴儿,尽管不是自己亲生的,可只要有这个孩子,她的后半辈子稳了。
宫里之前颓丧的气氛一扫而空,妃嫔们重新恢复对侍寝的强烈热情,虽说目前看来皇帝子嗣艰难,可只要能生就行,皇嗣啊,只要生下一个孩子,不论男女,就有了指望。
重新变成宫妃眼中的香饽饽,皇帝却兴致缺缺,他算是看明白了,这群女人没有一个真心的。
冉佳怡要是知道他的想法,定会嗤笑一声,谁还不是呢,难不成皇帝会对后宫的哪位妃子有真心不成,不过也是作为后院的女人、和平衡前朝的工具罢了。
皇帝不仅是对后宫没了兴趣,对于前朝权利的斗争,都没以前那么有干劲了,倒不是不干正事,毕竟屁。股下的皇位还是很香的,可到底没以前那么积极主动。
为了不引人怀疑,皇帝还要装作关心的模样,时不时去看看生育有功的曹贵人、和备受宠爱的小公主。
每当看着那个不是自己血脉的小婴儿,却还要装作亲身孩子一般宠爱,他的内心就油然而生一种愤怒和怨憎,怨到恨不得亲手掐死那个孩子,可他不能,千辛万苦换进来的孩子,还得留着安安生生长大成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
皇帝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但坐在这个职位上的人本就随意,多的是前半辈子勤奋肯干、后半辈子昏庸无道的,如今皇帝只是稍微不那么奋斗了,大臣们表示接受良好。
况且,这对于他们也是有好处的,皇帝若有上进心,下面的臣子就得缩着尾巴做人,反之,大臣们则相对自由。
该贪污受贿的继续,该笼络官员的接着笼络,混吃等死的更是整日摸鱼,一时间,前朝后宫竟呈现出难得的和谐之态。
就在此时,朝堂上,皇后的一则消息则震惊了所有人。
早朝的皇帝本懒散地靠坐在龙椅上,此时一双锐利的凤眸微眯,如同盯住猎物的恶狼:你刚才说什么?
一字一顿,仿佛在压着巨大的火气。
来汇报的太监有些害怕,但黄后娘娘吩咐的事情不能不办,且皇后保证了,他来通报的是一件大喜事,皇帝只会嘉奖、不会处罚。
于是,他颤颤巍巍哆嗦着再次禀告:回禀皇上,皇后娘娘言在庄子上培育了高产作物,最高可亩产千斤,特让奴婢前来禀告这个好消息。
好消息吗?当然是好消息,亩产千斤,几乎意味着整个大靖朝百姓都能吃得饱饭,不至于灾荒年间节衣缩食、卖儿卖女,可由皇后做出来就不是那么好了。
小太监还不明白这一点,看着皇帝猩红的双眼,愈加害怕,本是跪下的身体此时直接趴伏在地上,连声磕起了头来。
额头撞击地面的生意框框作响,很快拉回了皇帝逐渐跑远的思绪与危险的眼眸。
环视了下周围大臣怪异的视线,皇帝收回眼中的不干,装出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样,抚掌道:别磕了,皇后娘娘说的可是事实,这可真是太好了,我大靖朝百姓有福了。
其余大臣这时也如同刚反应过来一般,齐齐跪下,高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里满是欣喜愉悦,从高台的殿堂传出去,一直传到很远很远。
此番消息实在过于重大,皇帝及大臣们也顾不得刚才讨论的鸡毛蒜皮,询问起了更多的事项,可小太监就是来传个话,此时吓得胆子都快破了,别说什么都不知道,即使知道此时怕也说不清楚。
下面便有那心系百姓的大臣斗胆提议;皇上,可否请皇后娘娘过来细讲一番。
此言一出,立即有人反驳:不可,女子怎能来朝堂。
就是,宫妃就该好好待在后宫,掺和朝政可是重罪。
皇后所为功在千秋社稷,破例一回又如何?
......
......
眼睁睁看着下面大臣七嘴八舌的争吵,一个个气得脸红脖子粗,皇帝怒喝:好了,成何体统。
大臣们这才意识行为过激,纷纷跪下行礼,有那性子耿直的,请完罪后依旧不依不饶,皇上,这般大事,还请酌情考虑,让皇后娘娘与我等详细说明。
一句话,将皇帝已经到了嗓子眼的话给咽了回去。
那句话是,待朕回去问过皇后,再与尔等商议。
再拒绝也是无法,皇帝只得故作大方道:皇后所言若为真,想来诸位大臣也与朕一般欢喜,那些繁文缛节也就不必在意了。
说着,果真让人去请皇后过来,下面臣子们互相交换眼神,三三两两凑到一起,商量着如何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重磅消息。
高产粮食作物,这可是改变整个大靖朝的存在,综观历史,前面那些朝代是如何走向灭亡的,还不是因为天灾人祸老百姓饿到吃不起饭。
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天下百姓人人均能饱腹,大靖朝岂不是真能千秋百代永远传承下去。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0章 第三十三个故事
小太监领着皇帝的贴身太监福贵总管过来的时候, 冉佳怡正施施然坐在自己的宫殿,任由宫女用凤仙花汁涂抹着粉。嫩的指甲,那模样好不悠闲自在, 全然不像刚刚捅出偌大窟窿的始作俑者。
福贵跟随皇帝几十年, 对后宫了如指掌, 前朝事耳濡目染的多了,也大概懂得几分,故而此时面对这位皇后的态度也有所变化。
他不敢保证这位皇后以后一定会受宠, 可敢拿项上人头保证,皇后的位置一定稳稳妥妥、一生无忧,毫不夸张的说, 这一项功绩甚至远超几代帝皇,当然, 这话众人心里都清楚, 可没人知道。
听着福贵小心讨好的声音,冉佳怡的指甲也终于涂好,轻轻呼了口气,她才起身回屋收拾着装。
在自己的宫殿,她穿着的一直是皇后的常服, 虽说也是皇后的规制,可到底不够正式, 去前朝众多大臣面前,还是正装比较好。
丫鬟们小心侍候着娘娘穿戴上皇后的朝服,在要给自己戴上那足有七八斤重的头面时, 连忙制止。
今日要耽搁的时间估摸不断, 这要戴上去, 威严有了, 可她的脖子也别想要了。
另挑选一套头面戴上,确认自己浑身上下无懈可击,冉佳怡这才坐上前往前殿的轿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