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下人们齐声应下,悄无声息两波人请来。
  在道观里躲清静的皇帝本来不想来的,可太后的人着实催的紧,他没法子来了,结果,看到两位太医顿时就脸黑下来。
  殊不知,两位太医心中也叫苦不迭呢,原本以为是太后身体不适,看到皇帝来瞬间明白,这是让他们给皇上看诊。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连带他俩,太医院上下几十位太医,前前后后给皇帝看过不下几百次,愣是没看出个一二三来。
  他们私底下也讨论过,觉得皇帝身体是肯定没问题的,甚至于还给宫里所有宫妃请过脉,也没有问题,最后,只能归咎于,缘分未到。
  寻常人家这也说的过去,可皇家压根就不是个讲道理的地方。
  能生,为什么迟迟没有好消息,不能生,为何他们诊断不出来。
  总而言之,不管结果是何,对他们都是两难的大难题。
  -
  张太医、齐太医与皇上脸上如出一辙的严肃脸,叫人心中也沉甸甸的。
  启禀皇上、太后,臣等才疏学浅,皇上龙体安康,无任何异样。
  不出意外,这一次的检查结果依旧与以往没有任何不同。
  皇帝的神色愈显阴沉,母后,如无其他事,朕就先走了。
  说完不等回答,略带薄气的挥了挥衣袖,大步离开。
  身后,太后与两位太医面面相觑,其余下人皆是死死低着头。
  你们真的没有诊断出异常?太后还是有点不相信,怀疑他们是担心皇帝的情绪故意隐瞒,皇上不在了,有什么情况同哀家说也是一样的,哀家保你们全家安全。
  张太医和齐太医一起跪下,启禀太后,我们实在看不出来问题。两人相视一眼,不由得苦笑。
  要是隐瞒还好,起码能查出原因,可现在压根一点问题瞧不出来,更别提治疗了。
  太后无法,让人退下,继续自个郁闷。
  另一厢,冉佳怡却全然没有这幅烦恼。
  几个孩子里,最大的那个且不论,另外几个年纪都还小,她便是想要培养一个继承人,也是来得及的。
  是的,冉佳怡没有想过真的自己上位,而想择一位好苗子好好培养。说白了,皇帝与伍家再如何可恨,大靖朝几万万百姓没有错,不论在原主哪种选择里,大靖朝看着起码还能安生延续一两代,总不能她来就坑害了人家,那罪过可就大了。
  只是,选择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她却是可以从中动一点手脚的。
  于是乎,皇宫中,皇帝继续一心修道,不理俗物,太后忙着压服几个不安分的太妃,另不间断四处寻求名义给皇上诊脉,只是一直没有起色。
  只冉佳怡一个,忙的热火朝天之余,不忘记给几位小侄子灌输一些后世的理论,力求从小培养。
  尽管几个孩子被接进宫,可与宫外亲父母的联系也没有切断,一个月能回去个一天,至于这么短时间能教导什么、培养多深厚的感情就全凭个人能力了。
  除此外,伍家的事也让她颇为为难。
  近段时间,随着秋天来临,边关时有小摩擦,伍家一个个心急的不行,一次次进宫来请求回去,奈何皇上不开口,冉佳怡也只得压着,伍家跟她诉苦,她也反过来诉说自己的无奈,总之,说归说,回边关是不可能回去的。
  时间这般慢慢到了深秋,也是往年戎族进犯的日子。
  许是打听到伍家父子不在边关的消息,戎族这一次纠集了比往常多一半的队伍,希冀干一票大的。
  但边关也不是真的没有将领,只是以前伍父作为头脑,带领大家一起上,如今群龙无首,显得有些散漫。
  京城的几名小将到底有几分本事,虽则经验欠缺,可也勉强带领手下人将戎族拦在了关外。
  边关没有险境,伍父回去的理由自然也不成立,心中焦急不已的同时,忍不住暗忖,到底是哪里的安排出了问题。
  伍父虽则是个武将,可不是全无头脑,在皇帝召唤的时候,就提前预料了一切,因此,他特意叮嘱几个手下信得过的将领,待戎族来犯,可以稍微示弱,将局势弄的紧张些,届时他才好回来。
  谁知,竟然没有起到预想的结果。
  --------------------
  第492章 第三十三个故事
  一开始, 伍将军并没有察觉到不对。
  每年戎族来犯的时间也不固定,有时早、有时晚,若不是粮食非常紧缺的时候, 什么时候来则全看他们的心情。
  因此, 迟迟没有收到消息, 吴将军只当近年来的迟了一点,可等时间慢慢流逝,秋天即将过去, 冬天到了伍将军这才发现了不对劲。
  这时候,再谴人去边关打探消息也已经晚了,实则也根本不用去遥远的边关, 便是在这京都稍作打听就能知道,今年边关的形势一片大好。
  戎族照旧来犯, 或许是因为攻势不强的原因, 这一次大靖朝的回击很是凶猛,硬生生将戎族打了出去,硬是一点便宜没叫人占到,这是以往几乎没有过的。
  伍将军是个武将不假,可他也是有脑子的, 戎族年年来闹事固然有他们本性凶残、爱招惹是非的缘故,可根源还是在于秋冬季节粮食不足, 难以饱腹。
  所以过去两边打仗归打仗,他却从来没有真的下过狠手,唯恐将这群雄狼饿狠了, 照死里打, 甚至有时候会暗中稍微退避一二, 让些粮食衣物过去, 双方偶有小摩擦,却并不伤筋动骨,也不会伤及无辜百姓。
  总言之,伍将军不想把对方惹恼,而对方也没有真的往死里拼的架势,勉强维持着旗鼓相当的假象。
  但是现在一切都毁了,伍将军甚至不知道该为自己着急多一点,还是为边关的局势安危着急多一点。
  这一次可能是戎族准备不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下一次呢,戎族战士向来勇猛,又是天生的马上将军,若是较真,本朝将士还真不一定撑得住,到时候的伤亡损失又得有多少。
  但这些话他谁也不能说,过去做的那些,彼此心知肚明,说起来也算是保护了边关百姓的安危,可若真说出来,他恐怕就要成为大靖朝的罪人了。
  天高地远的,伍将军再着急也没有办法,更何况他现在根本出不去,只能在府上干着急,甚至于在其他人为此消息高兴的场景下,还得尽力维持一个体面的微笑,赞扬小将军们领军有方,实则心里都要怄死。
  时间一晃眼来到了年关,算下来,伍将军已经很久没有在经常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了,与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让他短暂忘记了边关可能会有的危机。
  而等他再次担忧之时,边关却又突兀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可置信的消息。
  边关重开两边交易集市了,大靖朝开国之初,与戎族还是有着正常的交易往来,能够靠着交易获取足够的粮食和过冬物资,那时的戎族不像现在这样每年都来捣乱。
  可后来某一任皇帝突然下令封了集市,戎族即使能有些好东西,可没有足够过寒的粮食和物资,便不得不来抢夺。
  作为被抢掠的一方,大靖朝自是受到了不小的干扰,可戎族都吃不饱饭了,指责他们没有礼义廉耻也是完全没必要的。
  此时,重来集市的消息一经传出,伍将军登时明白了前前后后的一切。
  他的那些小心思其实未尝没有人看不明白,可边关困苦压根没有好处可捞,过去也无人在意,可现在明显皇帝看重,边关的位置也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而,这一次的胜仗就是皇帝手底下的将士送的投名状,而宫里,靠着这投名状,成功敲开了集市的大门。
  -
  后面无需他亲自打听,陆陆续续也有消息不停过来。
  听说,今秋戎族大雪,天寒地冻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因而来打秋风的日子比以往还要早些,本以为好歹能顺些东西回去,结果,却如落水狗一般遭遇一顿暴击。
  战败事小,没能拿到粮食,族里几千号战士、并他们家的妇孺老小,都得跟着挨饿,不知有多少人会被饿死在寒冬腊月。
  就在戎族纠结了残兵败将准备再次进攻的时候,大靖朝竟然派人来谈判,这可是近几十年从来没有过的。
  准确点说,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两方除了打仗就没有过正常的沟通与交流。
  你们小皇帝到底想干什么?满脑袋胡子的戎族将领,仔细探寻对面年轻小将时的神色,试图打听些什么出来。
  周小将也丝毫不慌,笑嘻嘻仿佛之前跟自己打仗的不是他们一样。
  安将军勿恼,此次我也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欲与安将军谈一桩买卖。
  我们能有什么买卖?
  周小将神秘兮兮开口:皇上欲重开两边集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