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我是苏北小渔村长大的姑娘,整个村子都以打渔为生,除去危险了些,日子尚算不错。我姓崔,崔双喜,家里二子二女,我是二女儿,虽不受宠,在八十年代也不缺衣少食地长到七八岁。
  我八岁那一年,村里的青壮年们一切组队出去打渔,我的父亲也在其中。
  本是预报无风无雨的其后,结果,意外遇上暴风雨,几艘船在风雨飘摇中被打散,最后别说收获,甚至有几人因此而丧命,庆幸的是,我父亲不在其中,悲哀的是,他背上了另外一人的性命。
  有人因为救他死了?冉佳怡问。
  是,同村陈婶子家的伯伯救了他,一生一死。
  冉佳怡叹气,那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年轻女子惨然一笑:因为,我是那个被用来报恩的女儿啊。不等冉佳怡询问,她继续道:陈家就一家三口,陈婶子一直体弱,干不得重活,家中唯一的儿子年纪还小,正在上小学,一家子眼看撑不下去,所以我被推了出来,做了黄家的童养媳。
  冉佳怡听着,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愤懑之意来,童养媳的日子本就难过,更别说委托者这还背负上了恩情的名义,更是反抗不的,恐怕日子也不好过。
  多好的算盘啊,牺牲我一个,崔家还清了陈家的恩情,陈家再次有了一个可以随便使唤的劳动力,只是从来没人问过我愿不愿意。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多说,冉佳怡都可以猜测到,无非是委托者在陈家做牛做马,供养恩人的儿子上学读书,然后在对方成功后被抛弃嫌弃,无家可归。
  无意再继续揭人伤疤,女子却不在意般继续诉说,或许从未有人认真倾听过她的话。
  从八岁到十八岁,陈家的儿子从十二岁到二十二岁,成功从大学毕业,留在了大城市,所谓的童养媳、所谓的婚姻自然也不作数,其实这些我无所谓的,我只是不想再留在陈家了。
  我以为这样就算报完恩了,想要离开,可陈家又改口说把我当亲生女儿,只要我表露丁点要离开的意思,陈婶子就要死要活,说自己一个人活不下去。所有人都知道,崔家欠了陈家的,所有人都知道,我就是被送来报恩的。
  我走不掉,一辈子也走不掉。
  说到最后,语气里浓浓的怨气,任是谁都能听出她的不甘心。
  冉佳怡问:那么,你的心愿是什么呢?
  女子自己也茫然了,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愿是什么。
  我不想被送到陈家报恩,也不想在陈家做牛做马、更不想一辈子都无法离开,我想跟他们一样上学,读书认字,出去看看,我想为了自己而活!
  越说越流畅,甚至于她的眼睛都明亮了起来,似是对那样的生活饱含希望,显然,她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好的,如你所愿。冉佳怡微笑。
  -
  双方签订了契约,将情绪有些激动的崔双喜者送进休息室,冉佳怡才有空思考这一次的任务。
  任务本身的难度并不高,最难的是,如何推掉崔家和陈家共同施加在原主身上的所谓报恩名义。
  虽然这名头在冉佳怡看来只觉可笑,原主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又不是金银,凭什么要被人摆布,说送就送,可同时,她也清楚,报恩的大义下,原主一个孩子的意愿实在无足轻重。
  既然是救了崔父的命,自然该整个崔家来报恩,没道理逮着原主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姑娘薅不是。冉佳怡自言自语中有了主意。
  对付那些冠冕堂皇之人,唯有用更高的大义去压服才对。
  这么想着,她选择进入了任务世界。
  她来的时机很是巧妙,渔船已经出海两天,今晚就会遇到危机,八十年代的现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可以联络,她只能安然等待悲剧的到来。
  果不其然,夜里一家人已经熄灯睡下,半夜,屋外传来呼啦啦的风声,伴随噼里啪啦的雨水撞击声,叫村里很多人一下子惊醒了。
  冉佳怡是被煤油灯晃晃悠悠的灯光给映醒的,崔母靠在床沿一副担忧的模样,旁边崔大姐正悉心安慰,至于一对兄弟还在呼呼大睡。
  屋内的气氛很是沉闷,一。夜无眠,到得天亮,外面的风雨终于停歇,顾不得早饭,崔母连忙去村中其他人家打听,可渔船一点消息没有,叫人等得愈发焦心。
  按照原计划,他们该在明晚前靠岸,可也不知现在情况如何,如无意外,今天应该会尽力赶回来。
  时值八月,这时还没有所谓休渔期的规定,眼见家中的孩子就要开学,加上最近的气候预报很好,此行去的村人不少,只期待有点收获换钱,好将孩子的学费等一应凑齐。
  渔船的设施简陋,兼之天气变化着实突然,众人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群人焦心等待,几乎是轮流到海边观看,直到中午,才终于见到了两三艘船,两日的收获早就没了,船上几人也都灰头土脸,可平安回来就是幸运,亲人们几乎喜极而泣。
  一下午,不停有船载人回来,只是越往后情况越惨,但好歹都还活着,等到傍晚仍有三艘没有回来,大家都知道情况不容乐观。
  崔母一天下来早已精疲力竭,却还坚持守在海边,亟待看见熟悉的声影,另外还有几三家也是一样,冉佳怡就看见陈家母子俩在一旁小声啜泣。
  此时她没有任何指责的心思,因为在这时候,他们都只是担忧亲人的普通人,而非日后将这份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嫁到原主身上的所谓施暴者。
  等到月上中天,只能依靠远光依稀瞧见海上的情景,终于,随着一声惊呼,众人惊喜发现,有两艘船颤颤巍巍向岸边靠近。
  及至跟前,岸边等待的亲人如同见到最后的救赎,一股脑全部扑了上去,在其中找寻亲人的身影。
  很快,冉佳怡见到了原主的父亲,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一身黝黑的皮肤,此时看来脸色有些苍白,带着意外之后的惶恐不安。
  亲人尚存活的崔家人自然满心欢喜,可失去亲人的顿时失声痛苦。
  崔家四个孩子围靠在父母身边,只听得崔父小声同崔母道:是陈老三救了我一命,他自己却去了。
  --------------------
  第495章 第三十四个故事
  随着崔父的话, 众人的视线不由得朝着陈家那边看去,只见陈家婶子已经哭成了泪人,她身旁十来岁的小少年也默默流泪, 孤儿寡母甚是可怜, 另还有两家也在这次出海失去了家人, 俱伤心不已。
  崔父也顾不得多安慰家人,起身走过去,弟妹, 你节哀顺变。
  陈婶子此时从他人口中已经听到了前因后果,知晓自家男人是为了救人才殒命,见着眼前同样狼狈的男人, 心中忽的生出一股愤怒,他凭什么活着, 死的为什么不是他。
  她恨不得扑上去骂他、打他、从他身上咬住一层血肉, 可她不能。
  男人已经走了,可还有孩子,她一个人根本养不活,以后只能依仗别人,欠自己一条命的崔家是最好的选择。
  本就是你们欠我的, 她这么想着,哭得愈发伤心。
  崔父有些尴尬, 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还是过了一会儿, 边上其他村人帮着一起将人抬回家。
  一路上, 陈婶子一直在哭, 哭的众人心有戚戚然, 冉佳怡几人跟在后面,听见有人说:老崔,陈老三救了你一命,他家人可要好好照顾。
  这是当然,以后陈家弟妹就是我亲弟妹,小志就是我亲儿子。崔父说的情真意切,不管以后如何,此时他是真的感激,刚刚死里逃生,正式感激之情最深的时候,此刻他也后怕呢,自家四个孩子,若今日没的是自己,只会更加可怜,如今报恩本也应该。
  接下来的一切,冉佳怡作为一个小孩子,并没有太多参与的空间,只看着崔父崔母成日里往陈家跑,帮着办理丧事、照顾老小。
  这一次出海,村里总共三户人家挂上了白幡,这之后的一个月里,村里没有人再提出海的事情,等到一个月之后,该出海的出海、该生活的生活,一切如同往常一般,只除三户失去了顶梁柱的男丁。
  尽管刚经历过生死的波折。但崔父还是依旧跟着村人一起去出海,没有办法,家里一家六口人的生计,还有孩子上学的费用,一笔笔支出压的人只能低下头,生命有时无比沉重,有时却又如此轻飘飘。
  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崔父果真做到了他承诺的一般。
  只要出海去,但凡有什么收获,总会给陈家一份,秋日里开学陈志的学费也是崔家帮忙交的。
  陈母身子骨弱,压根就做不了什么,更别提养活自己和儿子,家里但凡有点什么事情,缺柴火了、要打水了,诸多琐事都要崔父出面帮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