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思宁,可好些了。思宁是原主的闺名,除去父母兄嫂,很少有人会这么称呼,就连丈夫也只是道一声夫人。
  好多了。极力忍住喉咙里的干意,她请求道:娘,我想把两个孩子送回去请爹教导。
  瞎说,等你好了再带他们回来,几个孩子都想和他们一起顽呢。赵母明白她的意思,正是明白,才愈加不能接受,一贯宠爱的女儿竟然要走在自己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叫她如何不心痛如绞。
  知晓母亲心疼自己,可冉佳怡更清楚,这件事要在自己走之前定下,遂也舍了那些面子:
  我的身体自己清楚,约莫也就这样了,还请娘不要伤心,总归都是命数。这么多年承蒙爹娘教诲疼爱,已是思宁的幸事,现在唯二放心不下的就是爹娘和两个孩子。
  爹娘有兄嫂照看我好歹放心,可两个孩子还小,这府里虽说没有姨娘妾氏,可通房又何曾少过,夫君又是个只知花用不理事的,叫我怎么放心。
  赵母眼中已泪光闪闪,听到后面一句话,还是下意识眼神一厉,可是女婿做什么了?只想着女儿已经病重,若女婿还要做什么幺蛾子,自己一定不会放过他。
  冉佳怡苦笑摇头:就是因为他什么都不做,我才更担心。
  赵母闻言一愣,你这是何意。
  娘,我这两天细细想过,约莫我死后,他也不会再娶,但后院总得有位主事的,到时候恐府里会乱起来,我也是担心。说着垂眸,似是极为担心的模样。
  可是女婿跟你说的?若是,赵母对女婿的印象倒是要改好一点了。
  不是,我猜的。他混了一辈子才混了个五品官,这辈子恐也就这样了,赵家势大,若再娶这门姻亲也相当于断了,他应当不会,只是,后院里的莺莺燕燕和庶出子女总是少不得的。
  唉,难为你病着还想这么多,你放心,到时候,到时候我就将两个接回去,你两个兄嫂都是好的,定会当做自己孩子般对待。
  咳咳,实在忍不住,冉佳怡拿帕子掩口,娘,这些我都知晓,可两个孩子到底是李家血脉,住一两年尚可,可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不知要花费多少银钱和精力,精力我也就愧领了,只是银钱万万不能叫兄嫂吃了心。
  赵母打断:难道家里还缺这点不成。
  娘,你听我说,即使兄嫂不在意,可几个庶兄庶弟怎么想,姐妹们又怎么想。左右这些钱财也是留给他们的,早用晚用都一样,你们给我的嫁妆那么多,到他们娶妻生子也尽够了。
  赵母拿女儿无奈,既不能指责就只能答应:好,你说的我应了。
  冉佳怡又道:这是其一,其二,两个孩子不在府上,我想把我的嫁妆封起来。
  这倒是常规操作,女子嫁妆本为私产,死后本就留给亲生子女,赵母点头,只是李家又有所不同,全家都靠着女儿嫁妆过活,这一封问题可不小。
  真的并不是女婿做什么了?
  不是,只是夫妻一场,我了解他罢了,若不封起来,也不知能留几分给孩子们。
  唉。赵母又是一声叹息,特意让女儿低嫁,可这麻烦事一点没少,女子这一生何其艰难。
  好,这一桩我也应了。
  冉佳怡不好意思笑笑,娘,还有一件事请您帮我拿个主意。
  赵母斜眼看了女儿一眼,对她的小心思看破不说破。
  后院里也有好几个通房丫头,往常没人提给他们名份,我也就装傻,可这早晚的事,我想着索性我做一回好人,给他们都拔上来,也叫他们承我一回情。
  赵母无奈:看来你对女婿是真无情谊,或许当初就不该......
  -
  娘,你不要伤心,女儿这一辈子过得很开心,没受过一点委屈,这一生是女儿不孝,将来不能尽孝膝前,若有来生,女儿还想做娘的女儿。
  我可怜的思宁,你说的我都应了,你好好的,放宽心比什么都强。赵母再也忍耐不住,泪水如珠串一般落下,少有得失了官妇夫人的气度。
  正经事有了定夺,冉佳怡止不住的咳嗽起来,那惊天动地的架势似是要心肝脾肺肾一起咳出来。
  丫鬟们又是递水、又是拍背,好不容易缓和下来,原本苍白的面色硬是咳地通红。
  娘,我想回一趟家。家说的是赵府,这同样是原主生前一件遗憾的事,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在她病重后就再也没能回去亲眼见一见。
  好,娘带你回家,你好好休息,明天娘就带你回家。
  嗯,娘,你真好。说着说着,冉佳怡逐渐精力不济,眼睛缓缓闭上,昏睡了过去。
  赵母不忍心打扰,替女儿盖好被子,命丫鬟尽心照看,这才出了外间。
  想了又想,她还是将女儿身边的丫鬟和府里的管事喊过来,这些大多都是赵府出来的老人,自是认得清形势。
  老夫人安。
  你们跟我说说府里的事情吧。
  下人们面面相觑,不知该从何说起,府里大小事情可不老少。
  也有那机灵的大概明白问的什么,遂将自己知道的一一道来,无非是一些老爷夫人如何相处,后院那几个通房和孩子如何老实等等。
  赵母听完跟女儿说的差不多,这才放心,她担心女儿报喜不报忧,想来也是,这李家如何敢欺负人。
  夫人的嫁妆如何了?
  帮着管理嫁妆私产的周管事当即站出来回答:回禀老夫人,府里一应开支都走夫人账上走,每个月的盈利不够,每每还要添点儿。这话也有点为夫人抱屈的意思,毕竟满京城也找不出几家用妻子嫁妆这么顺手的。
  你们老爷的俸禄呢?赵母皱眉,五品官员的俸禄能有多高,她自是看不上,只是想瞧瞧姓李的态度罢了。
  老爷的俸禄不多,每个月自己花用都不够,还经常从账上支取银子。
  得,她还真是高估了便宜女婿的面皮,也能看出,人是真不把自己女儿当回事,不然做个样子,也得将俸禄纳入府银再用才对。
  想到女儿说的三件事,赵母心下当即有了决断。
  若是能养好,自是最好,可她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也即女儿若是去了,两个外孙该怎么办。
  虽然自己说儿子儿媳会当做亲生般看待,可心中也清楚怎么可能,吃穿用度和教导上或许能一视同仁,但赵府的资产绝不可能有他们的份,如此他们能依靠的就只有女儿的嫁妆了。
  --------------------
  第512章 第三十六个故事
  当了几十年的当家夫人, 面对李府如今的处境,赵母心中自是有一杆秤。
  别看官员们口中说着银钱乃阿堵之物,嫌弃得不得了, 可实际上最看重银钱的也是他们, 打通上级、笼络下属, 疏通吏部,哪一桩不要钱。
  女儿走后,两个外孙就是没娘的孩子, 她这个当外祖母的自然要为其多考虑几分。
  转眼几年就到娶妻嫁人的年纪,这聘礼、嫁妆不都得靠女儿的嫁妆,总不能指望女婿。
  唉。想着赵母又是一声叹息, 外孙还好,只要有出息将来总归不愁出路, 外孙女就可怜了, 幸好已经准备带回去教养,将来不至于在礼仪规矩上被人说项。
  大概了解后,赵母便让人去开府库,说是府库,其实大多为女儿的嫁妆, 只有极少数才是真**上的公产。
  既然有心将嫁妆锁上,自然要分开存放。
  嫁妆当年都是赵母精心准备的, 其价值虽比不上王公贵族,可在京都一众官员千金也算得体,只她仔细一打量, 才发现管事刚才都是往轻了说。
  整个府库的价值恐怕都不如女儿当年的嫁妆, 满满当当六十四台如今恐怕已去了五分之二, 还有不少大件珍品、古籍不见, 想来应当是走礼用掉了。
  夫妻感情好也就罢,女儿女婿感情一般,赵母就觉得女儿吃了大亏,整理女儿嫁妆单子时,除去剩下的嫁妆,又将公中产业里的不少扒拉到了嫁妆一堆,价值还远远不及。
  忙活了一个下午,总算是清理干净,嫁妆重新列了单子全部用大锁锁上,此时,属于李府公中财产已经所剩无几,估计勉强能维系府中三两个月的运转。
  做完一切,赵母重新回去女儿房里,见女儿已经醒来,也未隐瞒,将自己的打算一一说出,这些恶事,娘替你做了,他若是问起就说是娘的主意,也省得他将来埋怨上你和两个孩子。
  冉佳怡感动,却也知这是最好的办法,到底是在李府,赵母再势大也拦不住所有人的口,李彦清迟早也会知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