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 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 第10节

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 第10节

  许笛可不敢说什么以后恢复高考的事情,她得捂好自己的马甲,夹着尾巴做人,不能露出马脚。
  任何时候,都有脑子好使的人,她一个智商平平的人,就不要妄想做出什么大事件了。
  好不容易重来一回,要好好的苟着,享受平凡的人生,健康,快乐活到老,不要早早的没了性命。
  许笛的生活就这么学校,家两点一线的过着。
  白天,在学校努力学习。
  晚上,吃完饭,早早的进屋休息,借机进入空间种地。
  经过许笛不懈的努力,空间的土地,三分之二被种上了种子。而且,最开始种的已经长出苗了,许笛也放心了,这片黑土地是可以种庄稼的。
  再努力几天,把剩下的地种上玉米,到时候等玉米长高点了,她再买一些鸡仔放进空间里养。
  她试过了,空间可以养活物。
  七十年代,鸡蛋,可是通行的货币。
  城里,每家每个月就那么点鸡蛋票,想多买,没有。
  农村,家家户户养鸡的数量是固定的,一家那么三两只,也缺鸡蛋。
  至于鸡崽子去哪买,许笛目前还不知道。
  等到了十月一的前几天,许笛空间里的作物已经有一尺多高了,许笛也估算出来了,空间的流速大概是外面的三倍。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玉米从种到成熟大概需要一百天左右。那空间里,只需要三十多天就能成熟。
  许笛半个月前种的玉米,已经长到和她一般高了,一棵植株上结了两个玉米棒,而且个头都不小。
  许笛知道七十年代的庄稼产量都不高,不像几十年以后的高产种子。
  不是种子的原因,那就是这土地肥力足,所以产量才可能高。
  许笛在心里默默感谢九重天的仙女们,给她留下这么一个宝贝。
  粮食长起来了,但是她的小鸡崽还没有着落呢。
  城里的种苗厂,买鸡仔需要介绍信,不然,人家不卖你,许笛上哪去找介绍信啊?
  农村母鸡抱窝都在春天,现在都秋天了,哪有鸡仔啊?
  实在不行,许笛打算买一些鸡蛋,自己在空间里孵化,原理她是知道的。
  许笛的空间,主打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12章
  许笛空间的作物成熟前,学校放秋收假了。其实也不算什么正经八百的秋收假,这时候叫学农。
  她们高二能来上课的学生也不多了,有门路的,都走了。
  剩下的这些,就是混着日子,看看有没有机会找一份工作,能留在城里。
  下乡,除了那些实在没办法的,还有像杨大妮这种不知人间疾苦的才会向往,嚷嚷着去支援农村建设,去发光发热。
  其实,农村人对这帮知青嫌弃的要死。
  所以,学农,她们高二没有统一安排,而是自行解决。
  杨家,杨大妮正在和父母说要去乡下的事情。
  “你同桌,哪个同桌?”
  杨母一脸担心,自己的闺女什么性格自己知道,说好听了,是单纯,说难听了,就是缺心眼。
  家里就这么一个闺女,一家人都宠着,养的有点太天真了。
  “就是许笛,她奶奶家在乡下。我不是想毕业了去下乡吗,许笛说让我先去乡下看看,干几天农活,看看能不能适应,我们不能给农民兄弟添麻烦不是吗?”
  杨母一听这话,知道这个叫许笛的孩子是想让自家的傻姑娘知难而退。
  要是真成了,她得好好谢谢这姑娘。她家大妮看着好说话却有点轴,自己决定的事情,谁说也不管用,除了她自己想明白。
  “那行,你们明天什么时候走,我送你去。”
  “妈,我都十六了,又不是小孩,哪用你送啊?”
  杨大妮觉得自己长大了,妈妈不能把她当成小孩了。
  “我知道你长大了,但是你去人家,不得带着口粮吗,你自己能拿动啊?”
  杨母不看许笛一眼,心里还是不放心的。
  “也是,粮票他们也用不上。”
  杨大妮被说服了,她真的没什么力气。
  第二天,许笛在学校门口等到了杨大妮母女。
  “许笛,这是我妈妈,她帮我拿了口粮。”
  “妈妈,这是许笛,还有她弟弟许军。”
  “阿姨好,我是杨大妮同桌许笛,家是红星机械厂的。”
  许笛赶紧打招呼,顺带自我介绍。自己不报家门,人家父母不得担心啊?
  “许笛啊,大妮就麻烦你了,这孩子没吃过苦,啥都不会做。你帮阿姨教教她,可不能给农民兄弟添负担去啊。”
  “明白,阿姨你放心。”
  杨大妮和许军没听出来两个人话外之音,还一起讨论去哪抓麻雀,烤着吃呢。
  杨母看许笛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了,把东西递给她们。
  “阿姨,我们去郊区的牛坊大队,这是大队部的电话,有事你打这个电话,找许会计就行了,那是我爷爷。”
  许笛把事先写好纸条递给杨母,才带着杨大妮和许军去坐车。
  “这孩子,真的很明白事,她家大妮,什么时候能长大,赶上这孩子一半就行。”
  许笛可不知道杨母的心里话,她只不过是同理心。前世,她儿子想和同学出去,她也是各种的不放心。
  “许笛,我妈总把我当小孩,干什么都不放。你看,你出门,你妈就不会来送你。”
  杨大妮觉得没面子,她妈把她当小孩了。
  “大妮,我是去我奶奶家,我妈当然不用来送我。你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父母肯定不放心啊。”
  许笛劝慰着这个急于长大的孩子,因为她还不知道长大的代价。
  杨大妮想了想,觉得许笛说的有道理,又开心了。
  一路颠簸到了牛坊大队,杨大妮一下车就吐了。
  “呕……呕……”
  这时候的汽车可没有超员一说,挤的很,跟装豆包似的,一个挤一个,车里不只有人,还有活的鸡鸭,那味道,可想而知。
  “许笛,这车里怎么还有活鸡,还拉粑粑啊?”
  “乡下汽车,已经不错了。很多地方根本不通汽车,出门要么走路,要么坐牛车。我爷爷家这里算是郊区,比一般的农村强多了。”
  现在很多农村是不通电的,也没有汽车。
  “是吗?”
  杨大妮一脸迷茫的跟着许笛进了村子。
  “许笛回来了,放假了?”
  “放假了,回来看看我爷爷奶奶他们。”
  许笛和认识的婶子大娘打招呼,杨大妮看着拿着镰刀的人,皮肤晒得很黑,瘦瘦的,脸上,手上还有小口子。
  “奶奶,我回来了。”
  许军率先跑进院子,也不知道他奶奶在不在家。
  “许笛回来了,这是带同学过来了?”
  “奶,这是我同学杨大妮,过来学农的。这是她的口粮,你收下。”
  许笛交代清楚,她奶好心里有数,这时候上门做客,都要带口粮的。
  “行,我知道了,让她和你一个屋。正好这几天收苞米,你们跟着一起。”
  “知道了,奶,我们下午就下地。”
  许笛带着杨大妮去了自己的房间,她在这一直有自己的房间。
  “你爷爷家院子真大,真宽敞。”
  “嗯,我爷爷家人口少,房子也是这几年新盖的。大多数人家都是一家子十多口人,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房间的。
  我姐姐写信回来了说,她们在云省,都是二十多人住一间宿舍,其他地方的知青,也是几个人住一间房子的。”
  许笛随意的说着,杨大妮脑子里想着二十几人住一屋的画面,有点接受不了。
  中午吃了一顿简单的窝窝头,许笛带着换好衣服的杨大妮下地了。
  “大妮,像这样,把苞米棒子掰下来,扔进背筐里。背筐装满了,再背出去。”
  许笛给杨大妮做示范,她咔咔的掰着苞米棒子,杨大妮两手一起上,使出吃奶的劲,也没把苞米棒子掰下来。
  干了一下午,总共掰了两背筐的苞米棒子,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疼得眼泪汪汪的。
  晚上,吃的还是玉米面的窝窝头,炖的豆角也没放肉。
  “大妮,手还疼吗?”
  “疼,钻心的疼。许笛,农村都是这样吗?”
  “对啊,一年四季没有闲着的时候。”
  许笛知道杨大妮有点打退堂鼓了,下乡,真的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美好。
  “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秋收,没有闲着的时候。农忙的时候,天不亮就要下地,干到天黑才能下工回家
  回家以后,男人伺候自留地,女人做饭,洗衣服,喂鸡鸭,忙到睡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