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00节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00节

  天兵混在人群之中,跟百姓一起说笑忙碌,关系显然十分亲近。
  俱文珍虽然是宦官,但当过许多次的监军,久经行伍、颇熟军事。他见过的军营不知凡几,却没有一个像是眼前这样的……安宁,没有半点肃杀之气。
  这可是在秦州城下、吐蕃境内,他们却比长安城更加安闲。
  是笃定了敌人不敢来攻,还是别有手段?
  一行人往里走的功夫,已经有收到消息的天兵和百姓陆续赶过来看热闹了,也都是行止有度,并未哄闹不休。
  俱文珍心内一叹。
  人心思唐,是因为外面的日子不好过,现在这些人在外面的日子过的是这样的日子,等回了家乡,真的是他们安顿下来,而不是将更多的百姓带回西域吗?
  进了城,雁来道,“义父长途跋涉,身体不适,便没有来迎接天使。”
  俱文珍忙说,“郭帅忠君体国,保全西域四十二载,宫中提起来,谁不钦佩?本也该是老奴前去拜见,岂敢劳动相迎?”
  顿了顿,又道,“今次使团出京,除了宣慰抚民,也是为陛下探望雁帅和郭帅,因此邓王殿下才是正使。只是殿下身份贵重,不可轻易涉险,因此老奴斗胆,请殿下暂留陇州,使团其他人也皆在彼处,恐怕还要请安西军遣一队人前往迎接。”
  雁来说,“应该的。”招手叫来跟在一旁的付指挥,吩咐下去。
  等她转回头,正对上俱文珍的视线。
  两人对视一笑,都知道对方有所保留,又都对此早有预料,竟有些见鬼的默契。
  等安顿好了俱文珍,雁来回到郭昕这边,提起那位邓王殿下,第一反应是,“皇帝不会是想用这种方式来离间我和郭氏的关系吧?”
  如果是要表示亲近和拉拢,怎么想都应该让郭贵妃所出的三皇子出面。
  但真要是离间,这种手段又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不过雁来倒也没有太在意,反正她跟郭家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别说她,就是郭昕,跟现在的郭家关系也不会很亲近,毕竟他熟悉的父辈和同辈大都已经去世,小辈们没几个认得的。
  所以她也只是随口一说,结果旁边的白真珠忽然道,“说不定他是想联姻?”
  “什么东西?”雁来被这句话一吓,险些跳起来。
  白真珠皱着眉,显然也不喜欢这个推测,但还是认真分析道,“我听天兵说,这位皇长子今年十六岁,与雁帅年纪相当,既然是皇帝的儿子,长相该也不差,他们又这种非分之想,也并非不可能。”
  郭昕听得好笑,还在一旁加了一把火,“公主之子再尚公主,公主之女嫁入皇家,的确都是国家故事。”
  “义父您就别凑热闹了。”雁来头痛不已,连忙抓住重点,“而且等一下,这辈分有点不对吧?按理说我跟皇帝才是一辈的。”
  “郭贵妃之母升平公主,亦是代宗之女。”
  雁来掰着手指算了一下。
  代宗,德宗,顺宗,宪宗。郭子仪,郭暧,郭贵妃。
  所以郭贵妃也是皇帝的亲姑妈。
  啊……这……那……就……雁来“阿巴阿巴”了几下,最终无话可说。
  果然乱还是皇室最乱。
  皇帝也真是敢想,看来是吃的教训还不够。
  雁来本来还在犹豫呢,把复活点直接开皇宫大门口会不会不太合适,现在觉得也没什么不好。
  不就是恶心人吗,好像谁不会似的。
  ……
  不过等见到邓王李宁,雁来又有些不确定了。
  因为这位看起来斯文俊秀,也没什么天潢贵胄的傲气的皇子,开口就是,“宁拜见表姑姑,让您费心了。”
  一句话就把辈分摆出来了。
  是皇帝没有那种心思,还是他本人不愿意接受这种联姻?
  不过雁来本也没打算对这大侄子怎么样。冤有头债有主,就算是皇子,这种事情他也做不了主,雁来肯定是直接找能做主的。
  所以她纠结片刻,开口说的却是,“表姑就行,叠字有点幼稚了。”
  主要是怕玩家听到“姑姑”这俩字,产生什么奇怪的联想,回头别再磕起cp来,那她真的会想死。
  至于称呼的问题,她倒不是很介意。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喊阿姨,会感觉把自己喊老了,但是既然有血缘关系,别说李宁是十六岁,就算是六十岁,她也当得起。
  李宁似乎是笑了一下,迅速低下头去,乖乖改口道,“是,表姑。”
  “一路辛苦了,先歇着吧。”雁来看了看他那跟李贺不相上下的小身板,又体贴地说。
  想想这孩子明年被立为太子,大后年人就无了,其中固然可能有人在搞事情,但他的身体应该也是真的不太行。
  不过李宁还是又去拜见了郭昕,这才回了给他准备的房间。
  一进门,暖意扑面而来,身上的裘衣就有些穿不住了,随行的内侍连忙上来替他换衣裳。
  出门在外,纵是皇子,也要一切从简,所以李宁只带了两个内侍照料起居,其他都是神策军安排的人。
  这两人没有跟着去见雁来,一早就被安排过来了,已经将屋子全都检查了一遍,这会儿便都叹道,“宫中和王府里也有地龙,但没有这样暖。”
  “听说所有的屋子都一样,连那些百姓住的地方也如此,也不知要耗费多少薪柴。”
  “不过也有好处,说是为了烧这暖气,营地里白天黑夜都生着火,所以热水管够,只是要自己去提。要不让神策军的人去提两桶,殿下泡了去去乏?”
  李宁微微迟疑,还是摇头道,“罢了,不要劳动他们,你们去提一桶来,省着些用便是。”
  两人对视一眼,也没有多劝。殿下一向都是这般谨小慎微,本以为出京了可以松快一些,看来还是不行。
  换好衣裳,两个内侍出去了,李宁在屋子里逛了一遍,心下颇为惊奇。
  这房间看着既不轩敞,也不奢华,却意外地舒适。
  就像那位表姑,本以为安西军的女主会是英姿飒爽、雷厉风行的个性,没想到如此随性。
  不过安西军好像整体氛围都很宽松,没有半点军纪严明的样子,天兵更是散漫至极。能带出这样的兵,她也应该是这样的性情。
  现下看来,安西军还有恭顺之心,只希望宫中也能再退一步,不要真的起了干戈才好……
  怔怔地想了半晌,直到两个内侍打了水回来,李宁才回过神,不由自嘲一笑。
  他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
  虽说是来犒民,但是使团并未在此停留太久,甚至都没等到后续的物资送到,就催促着雁来等人动身入京。
  理由也是现成的,皇帝正望眼欲穿地等着他们呢。
  雁来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有一件事,她没提,俱文珍就像是也忘记了一样——朝廷并未同意让这些百姓进入大唐境内度过新年。
  就连让玩家护送百姓还乡的申请,皇帝也是既不答应,也不拒绝,而是直接用使团前来慰劳的事,暂时将之冲淡。
  应该是想用拖字诀了。
  既然如此,她再说什么也没用,等到了长安,再当面跟皇帝提,看他还怎么敷衍。
  启程之前俱文珍还特意来问了她要带多少随行人员,名义上是要提前安排住处,实际上应该是怕她带太多天兵进城。
  这也不单是防她,所有的藩镇都是一样待遇。
  雁来干脆就只带了五个由玩家充任的亲兵,人数少到俱文珍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可不知道,雁来已经打定主意要在长安城开复活点了,自然没必要带着那么多人赶路。
  从陇州到长安,快马一日夜便可至。
  使团走得慢一些,第三日也到了长安城外。
  雁来去过一次西安,所以此刻坐在马上,遥望远处那座雄城,情绪也不免有些激荡。
  大唐,长安。
  如果说玉门关是所有心怀抱负的人想要的功业、是所有远离家国的游子思乡的寄托,那么长安城,就是无数人梦中的精神故乡,是已经镌刻在所有华夏人基因中的追想与眷恋。
  有一种说法是,人一生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身体的死亡,一次是名字的消亡。
  按照这个理论,长安城必然会在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中永垂不朽。
  现在,她就要走进这座梦中的城市了。
  雁来没能感慨太久,因为被派来打探消息的使者到了,他们这才知道,皇帝对郭昕和雁来回京之事十分重视,已经命所有年长的皇子带领礼部官员在长安城外迎候。他本人也与文武百官一起,在宫中等待。
  如果只是雁来一个人回来,皇帝应该不会搞出那么大的阵仗。
  但这不是还有郭昕吗?
  这位铁血郡王可不只是在西域名声赫赫,他的事迹也同样在大唐流传。只是以前跟安西断绝往来,所以没人提罢了。自从天兵入城之后,郭昕当年单身出关、以及后来借道回鹘送回消息的事,坊间早就传遍了,连细节都编得有模有样。
  而对皇帝和朝廷来说,高调宣传郭昕,肯定比高调宣传雁来要好。
  所以功臣能给的待遇都给他加上。
  既然有人在等,那就不好再耽搁了,一行人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了长安城下。
  到这里才发现,沿路等待的不只是皇子和礼部的官员,还有无数民众。而且他们还主动迎出来很远,守候在道路两旁,比之前天兵进城的时候热情的多。
  雁来见状,立刻让队伍放慢了速度。
  百姓是特意来看他们的,马跑起来满地烟尘,太不友好了。
  不止如此,她还让所有人都揭开了马车的帘子,方便与外面的人互动。
  唯一有点可惜的是不方便换衣服。不过因为要进城,本来就穿得挺正式的,倒也不用特意更换。
  本来还要录像的,不过雁来已经看到占据有利地形准备拍视频和直播的玩家了,便也不再费心,有需要可以直接用玩家的素材。
  长安城的百姓看热闹的经验十分丰富,但这么配合他们,甚至连车帘都提前卷起来的队伍,这还是第一个。雁来更是直接骑马护卫在郭昕的马车旁,时不时朝着跟她对上视线的百姓点头致意。
  所以队伍从增加面前经过的时候,爆发出来的热情也更加强烈。
  终于,第一个人丢出了手里的帕子。
  雁来这时正侧头往另一边看,但就像是脑后也长了眼睛似的,忽然一伸手,就将帕子接住了。
  人群中发出一声喝彩,然后更多的东西被丢了过来。
  本来大家都准备了不少用来抛掷的绸花之类,但一时上头,还是没忍住解下身上的各种饰物,全都扔了出去,将雁来砸得手忙脚乱、狼狈不已。
  在这样的笑闹与互动之中,原本遥不可及的、高高在上的安西军的首领,似乎也变得亲近了。
  天兵虽然看着年轻,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数,仙人嘛,外表肯定是好看的,但实际年龄就不好说了。可雁来却是和亲公主的女儿,就算说是什么神女转世,那也是实打实的十六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