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44节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44节

  但至今为止,他也没有找到自己期待的“明主”,反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看清了民生疾苦、藩镇跋扈、朝廷昏昧。
  安西军和天兵的消息传到荆州,王建几乎是立刻就决定要到西域来看看,肯定也是有点想法的。
  现在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他又怎么会拒绝?
  王建甚至怀疑李贺是故意的。要不然,怎么想都不可能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带人来地里干活。
  所以,当李贺笑着朝他拱手请战时,王建也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那在下就献丑了。”
  有天兵递来铅笔和硬壳小本子,王建拿在手里,有些不适应,不过观察了一下周围其他人,也就迅速掌握了新的握笔方式。
  毕竟是写乐府出身的,而且他的乐府诗本来就融合了不少民歌特色,所以这种创作,完全是在王建的舒适区内,因此很快,他就写完了第一首。
  抬头一看,李贺也刚好从小本子上撕下写好的诗,递给一旁的天兵。
  王建便也照做。
  两位天兵拿走诗作,没一会儿,旁边的百姓就齐声唱了起来——歌谣都是依照固定的曲调来创作,所以不需要现学,开口就能唱。
  王建和李贺对视一眼,一边留心听对方的作品,一边在脑海里构思第二首。
  一首又一首,两人都被激起了斗志,直写到尽兴方才罢休。
  数量上倒是没有见出区别,不过最终还是王建的作品赢得了更多百姓的喜爱。
  这倒无关才华高低,只是王建那种以俗语入诗和大量运用叠字的写法,使得句子更加明白容易、朗朗上口。相较而言,李贺的选字炼句都有意求奇,突用怪语,时常造成一种阅读和理解上的隔阂。
  虽然这也是李贺“当时无能效者”的根本原因,但这一局,是王建赢了。
  ……
  “总算快到了!”严小乙擦了一把汗,遥望着不远处的城池,“这就是古代的北京吗?”
  “好像不是。”章立早说,“虽然幽州一度被叫做范阳郡,但是治所是在蓟县,那个才是北京吧。安史之乱后范阳这个名字犯忌讳,就改回幽州了,然后又把范阳县和周边其他的几个县一起分出去,另外搞了个涿州。”
  “好家伙,看出来这心理阴影挺重了。”众人都很懂地笑了起来。
  应该说,安史之乱后的一百五十年,这片阴影都始终悬在整个大唐头上,从未散去过。
  毕竟中晚唐真正的心腹大患——藩镇,就是安史之乱的遗留。
  当时朝廷为了安抚安史之乱的降将,干脆将他们就地分封,这些人领着自己的旧部、管理着自己的旧地,名义上还是大唐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独立的小朝廷,时不时还搞个叛乱自立。
  各地藩镇纷纷向老大哥看齐,各自为政,以至于到了晚唐,朝廷政令根本出不了京畿地区。
  既然范阳不是北京城,几人也就对它失去了热情,连城都没进,直接将最后一位护送对象送回了他的家所在的村子。
  然而这里几经战乱,县城都被打破过不止一次,更遑论是周边的村子?
  甚至因为河北地多人少,这座村落根本没有人回来重建,入目所见,皆是一片荒芜。
  章立早他们这支队伍一路走来,也见过了不少满目疮痍的景象,但是整个村子都没了,连个能询问情况的人都没有,这还是第一次。
  被护送的是个老兵,他没有在西域成家,一心只想回家。没想到千辛万苦回到家乡,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顿时老泪纵横,哭得直接晕厥过去。
  吓得玩家赶紧把人抬上车,一番急救。
  醒来的老兵一脸木楞,整个人的精气神似乎都没了,看得玩家胆战心惊,生怕他想不开,于是团团围坐在他身边,说了许多干巴巴的安慰的话语。
  不过看起来没什么效果。
  “怎么办?”严小乙有些慌张地问。
  “回头去县城问问有没有相关的记录,说不定村子里的人有活下来的,可以打听一下他家人情况。”章立早想了想,说。
  众人都点头,一个女玩家道,“那我们悄悄去打听,先别告诉他。”
  免得生出了希望,回头又失望。
  女玩家又说,“要不劝他去祭拜一下祖坟?也算是个心理安慰。”
  章立早点头,几人又是好一番劝说,总算说动了这个老兵,陪着他一起去找祖坟。好在这山村的野坟想也知道没什么陪葬品,倒也没有被人破坏,只是坟堆上长满了野草和荆棘,十分荒凉。
  于是一行人又动手帮忙割了草、培了土,将这一片整治得勉强能看了,然后又取出食物祭奠。
  没有香蜡纸烛,只能点了一个小火堆。
  玩家还特意走远了一些,好让老兵能跟家人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但他只是怔怔地在坟前坐着,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看着火堆烧成灰烬。
  之后他们才进了城,将老兵安顿在旅店里,去县衙打探消息。
  结果这边的管理乱得要命,活下来的人都未必有人管,更何况是这种没了人的村子,所以什么都没找到。
  几人沉默地从县衙走出来,半晌才有人强打精神道,“往好处想,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万一打听到他全家都不在了,那确实是不如没有消息,哪怕渺茫,至少仍有一线希望。
  继续沉默着走回旅店,才有人问,“接下来我们干什么?”
  “还能怎么办,回去呗!”
  “先不回去。”章立早突然开口。
  “怎么说,老大你有想法了?”众人连忙追问。
  章立早说,“之前不是跟你们说过,我有一个想法,本来还想着慢慢来,现在感觉不能再慢了。”
  虽然是玩家,但是这么长时间,大家对这个世界也都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如今亲眼看到那么多民不聊生的景象,章立早这样的热血大学生,自然生出了几分责任感。
  不管自己能做成什么样,至少先行动起来。
  众人连忙追问,章立早正要详细解说自己的想法,耳边忽然响起了提示音,是论坛收到了私信。因为游戏内不能私聊,所以在玩家的强烈建议下,官方添加了游戏内的消息提醒功能。
  章立早打开一看,发信人是一个陌生玩家,但是对方发来的消息,却让他眼睛一亮。
  之前章立早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皇帝给参加于阗之战的所有玩家都发了钱。他突发奇想,寻思自己反正要对付河北藩镇,要是能让皇帝出钱出力,不是能省很多事吗?就回帖说自己要搞一支雇佣军,结果还真招募到了不少人。
  不过因为他目前还在路上,所以暂时还没有下一步的计划。
  但他在宫里也没什么人脉,空口白话的估计效果也不好,怎么也得闹出点动静来,才好跟皇帝讲价。
  但现在,这个发来消息的玩家表示,对他的雇佣军计划很感兴趣,可以替他跟皇帝那边搭上线。
  第159章 只要轻飘飘的“不听”两个字。
  长安,曲江池,杏园。
  每年皇帝都会亲临此地数次,大宴群臣,偶尔私底下也会过来游幸一番。
  不过这一回,李纯并不是来玩的。
  前两天,李吉甫建议他招募天兵,为自己所用。这种事,当然是不方便以朝廷的名义去跟雁来交涉的,只能私底下办。今日,就是来见那有心接这个任务的天兵。
  其实李纯是不太想见天兵的,因为每次见到他们,准没好事。
  但这种事,他不可能完全放心交给李吉甫去办。李纯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好处,涉及到军队的调动,还有可能要支付大笔钱财,不亲自到场他不放心。
  好在这个叫胡某人的天兵的态度好得出奇,不仅提前到杏园外等候,见了他也是礼仪周全、十分恭敬,让李纯心下好受了一些。
  寒暄完毕,就要进入正题了。
  虽然心知肚明这是一桩生意,但李纯身为皇帝,还是要脸的,平常收钱,那都是下面的人非要进奉,他勉为其难收下而已。如今要跟人讨价还价,他当然不方便开口,因此只是坐在一旁,听李吉甫跟天兵交涉。
  李吉甫深谙皇帝的心思,因此没有一上来就直接问价,而是先问起天兵的打算,为何会想要接受皇帝的雇佣——他虽然跟皇帝提了建议,但消息暂时没有宣扬出去,是天兵拿着郗士美的推荐信主动找上门来,说是愿意为皇帝分忧,解决成德之事。
  对此,李吉甫倒是没有怀疑,毕竟成德的消息,长安城已经传遍了,何况还有不少天兵正在河北一带出没,他们知道得恐怕比宫中更早。
  多此一问,其实是给皇帝听的。
  毕竟这事实在太巧,显得他像是天兵的说客,又是要从皇帝的私库掏钱,就算现在皇帝不怀疑,事后只怕也会多想,不如先说清楚。
  胡某人虽然温文有礼,但一开口,也是天兵式的直白,“我等在大唐境内行动,难免要与各方势力打交道,若是能顺便替陛下分忧,何乐而不为?”
  是能顺便赚钱,何乐而不为吧?李纯下意识地想。
  不过也对,以天兵的行事,一旦到了地方上,很容易跟那些骄横跋扈的藩镇起冲突,所谓替他办事,确实只是顺便。
  一瞬间,李纯甚至有点后悔,觉得这笔钱也不是一定要花。
  不过这念头只是一闪而逝,他很快就冷静下来,这钱买的并不是天兵的行动,而是一个名义。这种事情,如果是天兵自发去做,那即便藩镇服膺、百姓归心,也与朝廷没有任何干系。
  他花钱,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天兵是在为他办事。
  李纯这样想着,不由得看向李吉甫,希望他能记得确认这一点。
  李吉甫也没有让他失望,立刻问道,“既是为陛下分忧,诸位行事就须得时时顾忌朝廷的脸面、陛下的威仪了,不可肆意妄为,这一点,不知胡娘子可能保证?”
  不仅说破了李纯的担心,还更进一步,要求天兵在代表朝廷行事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胡某人笑道,“既然收了钱,自然要客户至上。我们的信誉,陛下和李相公可以放心。这些条款,都可以体现在契约上。”
  话说得直白,但李纯和李吉甫确实放心不少。
  尤其是李纯,想到年年给藩镇拨那么多的军费,可是每每朝廷有命,他们还是阳奉阴违,战斗的时候百般推诿,要钱的时候倒是有无数理由。这么一比较,天兵这种拿钱办事的态度,就让人舒服多了。
  见他微微点头,李吉甫就又问道,“胡娘子如此胸有成竹,莫非已经想好了如何为陛下分忧?”
  李纯闻言,也好奇地看了过来。
  胡某人自信点头,“我有三策,皆能为陛下分忧,端看陛下如何选择了。”
  “不知是哪三策?”李纯没忍住,主动开口询问。
  “这第一策,便是陛下选定新任的成德节度使,我们会护送他到成德赴任,解决整个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麻烦,直到他坐稳这个节度使的位置。”
  李吉甫立刻问,“如何判断他坐稳了节度使的位置?”
  “自然是麾下军队皆如臂使指。”胡某人知道他问的是万一玩家走了,军队又有反复怎么办,因此直接道,“若是现在的军队不听话,那就打散了重组。”
  李吉甫闻言,心情有些复杂。
  这样的力量本该归属于朝廷的,如今却还要向安西军去借。反过来说,安西军若是能随意打散成德军重建,那么这支军队就算再好用,对上他们的时候也不会有用了。
  李吉甫竭力控制着自己不去深想,脑子里却还是情不自禁地浮起了一句圣人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不过他旋即又在心里自嘲,即便没有安西军,如今的朝廷也没有自己能用的军队,只能“以藩制藩”,同样是隐患重重。
  只是与此同时,李吉甫又如此强烈地意识到,安西军跟普通的藩镇是不一样的。
  上面那句话的后续是,“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如今这样的局面,大唐,又还能延续几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