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88节
贾珩道:“圣上,如今贼寇入境,各地驰援,只会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以臣愚见,或可属意擅知兵事的枢相、阁臣,总督河北、山东、山西诸军,筹建北面行营,与敌相持、周旋,情报往来于长安、行营之间,军机枢要汇总于圣上案头,只向圣上负责,俟一地有警,调集重兵相援,或可阻挡北虏兵锋。”
面对兵锋锋锐的东虏,陈汉目前这种一盘散沙的防守策略,根本不行,最好是联防。
在前世明末,曾经出现一个官职,叫做五省军务总理。
当然,那是国内义军风起云涌,流寇辗转各地,糜烂数省,单凭一省之力,会出现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病,而为了提升指挥效能所设。
“在如今陈汉兵制的基础上,辗转腾挪的空间其实非常小,想办法提高军事运转效率,对边事才有些用,一旦内阁阁臣总督军务,筹建行营,指挥效能将会大大提高……想来,如果按着原著,九省都统制王子腾,后来应也是入了阁的。但王子腾才具不足,也震慑不住各地的总兵、镇将,最终也死得蹊跷。”
崇平帝面色微动,就明白了贾珩的意思,也隐有几分动心,默然片刻,说道:“子钰此议可行,只是兹事体大,涉及方方面面,朕还需和内阁商议。”
问题在于,派哪位阁臣总督一方?
谁愿意离开中枢,去前方都督一方,一旦兵败,这都是责任。
崇平帝心头盘算着,本来他也有此念,属意了王子腾,但从目前来看,王子腾为京营节度尚可,想要入阁,还不足以服众。
最终心头闪过一人,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李瓒,此卿善知兵事,但有没有这个意愿,坐镇一方,他还不确定。
贾珩面色沉静,心头忆起原著的记载。
如贾雨村这样的人,最后都能任兵部大司马(尚书),也可以看出陈汉在军国之才的储备上,是十分匮乏的。
至于王子腾,从九省都点检,到内阁大学士,可见武勋集团的腐朽。
崇平帝思忖已定,抬眸看向对面的少年,说道:“你提调果勇营时,对京营军卒如何看?”
贾珩沉吟道:“京营久疏战阵,军纪废弛,不经整顿,恐难堪大用。”
这也是他对京营一以贯之的看法,别看剿匪有声有色,但这本来就是二线部队的水准。
而剿匪在他之前,可是屡战屡败,连二线部队都不如。
崇平帝沉声道:“朕欲以你都督果勇营,整军经武。”
整顿京营和编练新军,可以说在这位天子心头同等看重,对前者,只是认为京营还有救,后者纯属是被贾珩的一番新旧体制之论说动。
贾珩面色默然,沉吟道:“这……以臣之功勋和资历,恐怕不足以服众,况臣如今提点五城兵马司,已是战战兢兢,唯恐才具不足,难堪其任,况京营乎?”
崇平帝笑了笑,目光幽邃几分,说道:“五城兵马司,可以交给五城指挥分责治事,你总揽其事,想来也无大碍,关要在于,如以你都督京营,你能否压服诸将?”
说来,也是他方才的突发奇想,果勇营都督牛继宗已被勒令闭门思过,那么果勇营就暂且无都督任事,如能以贾珩检校都督,提点军务,似也并无不妥。
当然,所要面临的阻力,主要来自五军都督府。
那么,先不委任其为都督,而派其为钦差,掌天子剑,提调果勇营剿捕三辅治下贼盗,俟京畿三辅为之一靖,功成归来,就可顺理成章,都督果勇营。
此之谓,暗渡陈仓!
崇平帝目光深深,心头定下计来。
可以说崇平帝此举就是以皇权,借京畿三辅贼寇肆虐事,绕开五军都督府的掣肘,为贾珩上位铺路。
按说此举是要为文官集团大皱其眉的,但还是那句话,因是对兵权的调整,再加上崇平帝对文官集团的掌控力度,内阁一些明眼人,纵使看出门道,也只会沉默以对。
至于五军都督府是否有非议,理由都是现成的,珩擅剿寇、神京咸知……
其实,经过三河帮一事,珩擅剿寇的印象,已然逐渐深入人心。
只要不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倒也没什么。
贾珩闻言,慨然道:“臣虽不才,但也不惧!”
心思电转,自是明了崇平帝的意图。
这才是视若子侄的真正待遇,为了提拔你,想方设法给你铺路,而且身上派的差事都是好几个。
如乾隆宠臣和珅,身兼多职,什么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只差一个常务副皇帝。
这一千多万两银子,花的太值了!
崇平帝闻言,看着对面的少年,目带嘉许,笑了笑道:“这才像少年郎的蓬勃朝气!好了,今儿个先到这里罢,你也去将东城那摊子事儿尽快了了。”
贾珩闻言,拱手一礼道:“臣告退。”
待贾珩离去,崇平帝重又回到御案之后,拿着手中的簿册,掀开翻阅,倏而,目光阴冷,脸色铁青,对着一旁的戴权,沉喝道:“着人召齐王速速进宫!”
至于召见内阁阁臣议事,先问过了齐王再说,一千三百多万两,他要凑个整儿!
戴权心头一震,应了一声,就派内监去了。
齐王府·晌午时分
书房之中,仍是那间密室,齐王肥硕的身躯,挤在那张梨花木制的太师椅上,胖乎乎的脸盘儿上,满是惊怒:“三河帮竟一夜覆灭,李金柱、潘坚,一群废物!还有贾珩小儿,动作怎么这般迅速,天影为何没有提前察觉?”
他这几天闭门读书到深夜,白天则是一觉睡到晌午,然而,今天半晌午在两个侍妾的被窝里,就被王府长史窦荣从外间唤醒,得知这一噩耗。
窦荣叹了一口气,解释道:“王爷,最近内厂的密探盯得愈发紧,天影只得蛰伏起来。王爷,三河帮现在已被贾珩扫灭,只怕和王府的来往账目,也会暴露出来,还有那潘坚……他手中应是掌握了一笔贿赂官员的名册,现在也不知所踪。”
天影是齐王建立起来的一支密谍力量,至于名字,还是齐王福至心灵下所起,谓之:苍天晴日下的黑影。
至于为何不唤苍影……嗯,当然只是一种代号,并无诛仙、弑神的中二意蕴。
齐王闻言,面色微变,惊怒道:“不会落在那贾珩小儿手上了吧?”
窦荣摇了摇头说道:“这就非老朽所知了,不过潘坚手下还有不少密探,身份隐秘,潜伏很深,王爷,这些人,我们应该接管过来的,只是贾珩骤起雷霆,猝不及防……”
齐王脸色变幻,沉声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
窦荣默然了下,说道:“王爷,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圣上垂问。”
齐王先是一愣,而后惊讶道:“父皇会问本王?”
“王爷以为三河帮会为王爷保守秘密?只怕此刻圣上已从贾珩那里,将王爷历年以来从三河帮所得利银之数,掌控得七七八八!”窦荣目光现出担忧,开口道。
齐王胖乎乎脸上的横肉跳了跳,急声道:“这……坏了!一旦父皇知道,势必要向本王索要。”
知子莫若父,知父也莫若子,他父皇什么性子,他怎么不知道?
窦荣皱了皱眉,说道:“王爷该如何应对圣上?”
齐王想了想,问道:“先生,可有一言教我?”
窦荣道:“王爷这些年的银子用在何处,我等心知肚明,这是万万不可透露一个字出来的!需得提前想好分说言辞。”
银子去了何处?
自是豢养死士、结交官员、培植党羽,以及……个人享乐。
齐王小眼睛骨碌碌转了下,心头有了计较,叹了一口气,道:“孤出宫开府之后,因是独立门户,各处用银,糜费无度,孤又是大手大脚、向来不知俭省的,衣食起居惯是讲究排场,唉,孤愧对父皇教诲啊。”
窦荣沉吟了下,目光一亮,道:“王爷此言甚善,可圣上若执意追缴赃银呢。”
齐王心思急剧转动,想了想,道:“都被孤花光了,嗯,孤平日就喜欢收集古董字画,金石器玩,所居必是陈设精美,所用必是金银器皿,所穿必是锦绣华服……还有给王妃她们裁剪锦衣华服、购置金银首饰……如父皇执意追问,大不了,将古玩字画、金银器皿,家具陈设,王妃的金银首饰,一同典当、折卖,再将府中婢女发卖出去,还了这赃银就是了。”
窦荣:“……”
这位王爷,还真有一股浑不吝的架势,如此一来,圣上想要追回银两,都张不开口。
把儿媳妇的金银首饰典当了?
还要不要皇家脸面了?
窦荣默然片刻,道:“王爷,不能真的一两不出,圣上震怒起来……祸福难料。”
真一毛不拔,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恶了圣上,后果不堪设想。
齐王闻言,脑海中也是闪过一张阴沉、冷硬的脸,心头打了一個突儿,也觉得有些不妥,肉痛道:“那就上缴一百万两银子罢,再多,孤是一两都没有了。”
第217章 回宁国府
不提齐王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应对崇平帝的询问,却说贾珩离了大明宫,已是未时,回五城兵马司刚刚坐了一会儿,就是见了锦衣府过来汇报抄检一事的纪英田。
纪英田面颊红润,满面春风,一进入官厅,就笑道:“大人,三河帮帮众尽数成擒,各头目家资,已抄检完毕,计可得银一千三百多万两。”
贾珩点了点头,道:“纪同知辛苦了。”
“大人,当将此银向宫中禀告圣上才是。”纪英田面色激动,急声说道。
贾珩道:“本官刚从宫中回来。”
纪英田:“……”
贾珩道:“昨晚本官以天子剑,提调京营骁卒封锁东城,这般大的动静,总要陈奏于圣上,恰逢五城兵马司将抄检簿册都已汇总过来,就过去禀告圣上。”
纪英田闻言,强自笑了笑,言不由衷道:“贾大人心思缜密,下官佩服。”
特娘的,大意了,他应该提前一步入宫面圣,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是了,尚方宝剑!
习惯性过来奏事。
实际上,这就是锦衣卫作为天子家奴的长期环境熏陶下,一旦臣服皇权,就养成的习惯性服从。
纪英田懊恼片刻,眸光闪烁了下,转念一想,“就算抢先一步报信也没用,人家的指挥调度之功也抹杀不了,反而急吼吼的过去,就有夺功、献宝之嫌。”
贾珩道:“纪同知,你也是老锦衣了,抄检之事,务必做到手脚干净,这笔银子,已在圣上心中有了数,谁敢乱动,本官就杀谁!”
纪英田面色一滞,笑道:“大人放心,我等锦衣为天子鹰犬爪牙,断不会让这等监守自盗之事出现。”
贾珩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锦衣副千户曲朗,说道:“曲副千户,你让南镇抚司的赵千户,过来派人至各处盯着。”
纪英田:“……”
贾珩道:“不是本官不信任谁,而是国库因边事入不敷出,上上下下焦头烂额,这笔银子,关乎朝廷社稷,本官需得盯着紧一些。”
他从来都是未雨绸缪,丑话说前头。
纪英田拱手道:“大人所言甚是。”
贾珩说完,道:“好了,纪大人,此次锦衣府出力甚多,待事后叙功,本官也会具实以禀。”
纪英田闻言,心头一动,暗道,要不要事后给这姓贾的送点银子?由其在宫里美言几句?
就在纪英田思量之时,就听外面传来一阵嘈杂之音,锦衣府的陆敬尧以及几位千户,京营的都督同知车铮、都督佥事陆合领着几个参将进入官厅。
蔡权赫然也在其列。
“哗啦啦”众人一起见礼,这见礼自是冲着天子剑。
贾珩沉声道:“车同知,东城现在可还安定,未有人闹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