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1981节

红楼之挽天倾 第1981节

  贾珩剑眉之下,凝眸看着无头尸身在马鞍上晃悠了下,就栽倒在地的鳌拜,目中也有几许感慨。
  时至今日,直接或间接死于他手下的满清贵族高层不知凡凡,鳌拜相比而言,还算是一个小角色。
  多铎、岳讬、杜度、豪格……
  这一个个名字,也标志着女真国势衰弱趋势大显,灭亡俨然只是时间问题。
  而随着鳌拜的身陨,其身旁随行的八旗护卫,也在汉军骑士的围剿下,数量不断减少,渐至彻底败亡。
  “都督,城头已经换旗了。”
  这时,锦衣亲卫副千户李述在一旁叙说道。
  贾珩转头看去,只见刺目的日光之下,身后的王京城中,原本的朝鲜伪旗已经变成了大汉的赤焰旗。
  此刻旗帜上的火焰,团团而燃,恍若云锦。
  贾珩收回目光,面色沉静,吩咐道:“将鳌拜的头颅,用布巾包起来,咱们回王京城。”
  至此,朝鲜王京之战彻底落下帷幕,而鳌拜被他手刃,已算上圆满落幕。
  李述应命一声,吩咐着手下的锦衣亲卫,操持善后事宜。
  ……
  ……
  而此刻,朝鲜的王京城,杀声四起,一片嘈杂。
  汉军的士卒冲入其内,自四门迅速涌入,大批汉军士卒与朝鲜军将,联合绞杀着城中的女真兵卒。
  至于朝鲜兵卒,早已在铺天盖地的“缴械不杀,朝鲜人不打朝鲜人”的声音中,放下了军械,向着朝鲜兵马输诚。
  朝鲜大将李裳、朴重威,几位朝鲜大将,率领手下一众亲兵将校,进入城中,这一刻,无疑与前些时日被女真兵马与伪朝联军打得落花流水的三将,判若两人。
  东平郡王世子穆胜,此刻正在督促着手下兵马,有条不紊地接管朝鲜的王京城的防务,清剿着城内的抵抗力量。
  这些对东平郡王世子穆胜而已,并不是一桩难事。
  随后,杀声渐渐平息下来,汉军与朝鲜军将士卒开始进城,而整个朝鲜王京城也重新回到大汉和李氏一族的手中。
  当城门楼上的旗帜被换上“汉”字旗帜之时,汉军已经陆陆续续肃清残敌。
  穆胜此刻来到城门楼,问着一旁的亲卫将校,说道:“卫国公还没回来。”
  就在这时,说曹操,曹操到。
  一个身形微高的锦衣府卫,沿着马道楼梯跑将上来,朝着穆胜拱手说道:“卫国公已从西城门入城,进入议政府,锦衣府通传,让穆提督过去。”
  穆胜闻言,面上见着喜色,说道:“走,去看看。”
  说着间,领着一众扈从,前往王京城的议政府官衙。
  这座衙门,大抵有五间青砖黛瓦的屋子,前后两重,两侧都是跨院,此刻已经完全被汉军和锦衣府卫接管,作为贾珩的办公官署。
  贾珩此刻进入议政府,坐在一张条案之后,手中拿着军卒递上的朝鲜王京城。
  随着时间过去,各处的伤亡汇总也递送过来。
  女真被歼灭六千余兵卒,剩下的兵卒则是出了朝鲜王京城,而汉军正在出城追击。
  贾珩正在翻阅着簿册,其内记载着朝鲜的资料。
  朝鲜自立国以来,在十几代国君的治理下,王京城内的人口也近百万,分布在各处坊邑中,而朝鲜国内贵族上层虽然同样骄奢淫逸,但经过一番治理,其实比原先未经一系列改革的大汉要强一些。
  不大一会儿,穆胜在几个侍卫的扈从下,进入殿中厅堂,面上带着欣然的笑意,说道:“子钰。”
  贾珩笑了笑,唤道:“穆兄,你来了,情况怎么样?”
  穆胜看向那蟒服少年,道:“城中的女真鞑子已经肃清,朝鲜兵卒正在打扫城池。”
  说着,落座下来,问道:“城中主将,鳌拜可曾成擒诛杀?”
  贾珩轻声说道:“首级已经取回,鳌拜既死,其他的将校,倒是不怎么重要了。”
  鳌拜的那些兄弟,他也不知道先前斩杀了几人,至于别的,虽是猛将,但不足为虑。
  穆胜点了点头,语气轻快说道:“这几天,朝鲜咸镜、平安、黄海诸道的叛军,几乎可传檄可定了。”
  贾珩道:“我正打算吩咐人来操持此事。”
  说着,唤着一旁经历司的文吏,吩咐道:“写十来份招降檄文,派人以快马递送朝鲜咸镜诸道,此外,再起草一份安民告示,安抚城内的军民和百姓。”
  那经历司的文吏拱手应是。
  贾珩看向穆胜,轻声说道:“这两天就下榻在此地,将城内事务梳理一番,明。”
  穆胜点了点头,大抵明白贾珩的意思。
  因为朝鲜问题解决之后,贾珩又要重新返京,筹备平辽事宜。
  而后,又有锦衣府卫进来禀告,说道:“朝鲜议政金堉进入城中,想要求见卫国公。”
  贾珩沉吟说道:“让他来议政府。”
  这位金议政来的正好,接下来就是谈判朝鲜王京城的驻军问题。
  王京城肯定是要驻军的,兵马不多,也就三四万人,后续要调拨兵马过来,而一应军费则仍由朝鲜供给。
  贾珩看向一旁的穆胜,沉吟道:“等清点完伤亡,你我联名向朝廷递送报捷的军报。”
  穆胜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其他。
  不大一会儿,朝鲜领议政金堉在仆从的陪同下进来厅堂,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苍老面容上陪着笑,说道:“老朽见过卫国公。”
  贾珩点了点头,轻声说道:“金议政,请坐。”
  金堉一边落座,一边笑着说道:“卫国公,贵国大军将士勇猛无敌,女真鞑子节节败退,我王京终于收复。”
  这个时候,这位朝鲜的议政,可是极尽溢美之词。
  贾珩也没有将这漂亮话放在心头,他谋求的是切切实实的利益。
  “如今城中乃至整个朝鲜,都有败兵,我大汉为保藩国不为女真所侵扰,同时以为平灭辽东所计,现要于女真驻兵,金议政以为如何?”贾珩朗声道。
  金堉心头“咯噔”一下,但面上笑意不减分毫,说道:“这是应有之意,贵国平灭女真乃是国策,只是,我国在其中能否做些什么?”
  看来汉廷对朝鲜的态度有些模糊。
  朝鲜经过一番虏乱,地方门阀与中央世家势力被瓦解,正是虚弱的时候,极容易被汉廷加强控制,难免金堉担心汉廷请神容易送神难。
  贾珩道:“贵国如果有意,也可以一同出兵夹攻辽东,以为牵制女真在北方的兵马。”
  金堉道:“待世子还于王京,老朽向世子禀明,定然倾朝鲜全国之兵,拣选精锐,为大汉平灭辽东奔走。”
  贾珩默然片刻,说道:“金议政,你我稍后去祭拜一下城中的前代朝鲜大君,孝宗忠尚节义,令人唏嘘。”
  其实,朝鲜王朝的孝宗李淏,在平行时空就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一生都在致力于“北伐”,多次收留明朝的遗民,与满清也虚以为蛇,只是生不逢时,历史大势难以违背。
  金堉闻言,苍老面容之上的喜色也敛去几分,苍声道:“卫国公说的是。”
  贾珩转而又吩咐说道:“李述,你派人去看看那位朝鲜的伪君抓住了没有。”
  李述应了一声,然后吩咐着军卒向着外间而去,前往原本在城中的伪君桂嗣哲一家。
  ……
  ……
  王京,桂府
  在城破以后,这位朝鲜伪君的家族也收到了危局,原本收拾了金银细软的桂家,则是乘坐马车,向着城外逃去。
  只是刚刚转过街口,就被朝鲜士卒拦住。
  显然城中的反正军将,已经将朝鲜伪君桂嗣哲一家当作了奇货可居,打算向汉军邀功请赏,顺便恕罪。
  没有多大一会儿,锦衣府卫副千户李述去而复返,看向那蟒服少年,说道:“都督,桂家以及相关家族子嗣,都已经控制起来了。”
  贾珩放下手中的毛笔,说道:“金议政,要不要见见你的老朋友。”
  而一旁品茗等候的金堉,苍老面容上现出思索之色,说道:“卫国公说的是,老朽也想见见这位前朝元老。”
  贾珩看向李述,道:“去将人带过来。”
  “是。”
  李述抱拳应了一声,转身而去。
  金堉点了点头,清声道:“桂嗣哲也是两朝元老,侍奉过三任国君。”
  贾珩道:“金议政信不信,这位桂老先生,会以都是忍辱负重,为了王京城中百姓,为自己的投敌之罪开托。”
  金堉诧异了下,震惊道:“卫国公何以如此笃定?”
  贾珩笑了笑,说道:“金议政,不信可以继续往下看。”
  少顷,就见桂嗣哲在几个锦衣府卫的押解下,进入厅堂之中,其人头发灰白,面容苍老,一进厅堂,冷声道:“卫国公,你总算是来了,我等翘首以望,如盼甘霖。”
  贾珩冷冷看向桂嗣哲,说道:“大胆逆贼,投敌叛变,背叛我大汉,还敢在此巧言令色,大言炎炎。”
  桂嗣哲沉吟片刻,说道:“卫国公,老朽都是忍辱负重,不得已才与鞑子虚以为蛇。”
  一旁的金堉闻言,苍老面容上就有几许诧异,而后目光投向那蟒服少年。
  这位卫国公,料事如神,真是神人也。
  并未见过桂嗣哲,竟能准确预知桂嗣哲在说什么?
  贾珩目光冷冷地看向桂嗣哲,讥讽说道:“如此一说,我大汉还要感谢桂老先生了?”
  桂嗣哲面上就有些不自然之色,朗声说道:“卫国公,老朽忍辱负重,不仅是为了朝鲜百姓,同样也是心怀义愤……”
  贾珩目光凌厉,沉喝一声,说道:“皓髯老贼,无耻之尤!”
  桂嗣哲被吓得一哆嗦,面如土色,体若筛糠。
  贾珩道:“金议政,以朝鲜法度,似如此叛国之臣,该当何罪?”
  “叛国之臣,僭越称帝,应交予义禁府审讯,而后夷灭三族。”金堉目中冷色涌动,杀气凛然说道。
  而下方跪着的桂嗣哲,已是瘫软在地,心头只有四个字。
  夷灭三族!
  从此桂家将在朝鲜连根拔起,荡然无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