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德妃与万琉哈氏一起进宫,从前都是宫女,如今德妃已位列四妃,万琉哈氏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石静不知这个脸万琉哈氏能不能拉得下来。
  谁知万琉哈氏没有半点为难,目露惊喜道:“对呀,永和宫偏殿还空着呢,嫔妾怎么就没想到呢?”
  一副醍醐灌顶模样。
  听人劝吃饱饭,不内耗自己只外耗别人,果然是长寿的秘诀。
  石静对万琉哈氏反应非常满意。
  从宫女到妃位,德妃看起来像尊菩萨,又怎么可能真的不入红尘,怎么可能是个简单的人物。
  据石静所知,撷芳殿和毓庆宫都有德妃眼线,人数还不少呢。
  不是想装菩萨作壁上观吗,石静偏偏不如她的意,非要拉她下场。
  记得万琉哈氏在慈仁宫哭诉的时候,德妃全程垂着眼不看人,一副事不关己模样。
  宜妃和惠妃对上时,她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却在自己开口偏帮万琉哈氏的时候看过来,笑了笑。
  那一眼,自己看到了,宜妃也看到了。
  以宜妃小心眼儿程度,德妃朝自己笑的那一下,就已经把她给得罪了。
  若万琉哈氏再求上门去,德妃想不下场都难。
  石静要抢班夺权,就不能让四妃抱成一团,必须分而化之个个击破。
  可在慈仁宫,石静也看到了什么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最开始宜妃针对万琉哈氏,惠妃针对宜妃,宜妃见势不对把九阿哥锅甩到了十阿哥身上。
  正好惠妃也想踢十阿哥出局,然后形势一转,变成了宜妃和惠妃联手讨伐十阿哥,欺负没娘孩子。
  德妃不一样,她物伤其类同情万琉哈氏。若她收下万琉哈氏,就等于向宜妃宣战,不死不休。
  石静觉得德妃应该没那么傻,或者说现阶段不打算得罪宜妃,在慈仁宫没忍住看她那一眼估计都是意外,回去指不定怎么后悔呢。
  但正如万琉哈氏所说,四妃当中只有永和宫偏殿是空着的,无人居住。
  十二阿哥出这样的事,皇上知道内情之后多半既惊讶又内疚。
  惊讶于自己失察,同时对十二阿哥遭遇感到内疚。
  内疚之后便会彻查,查到九阿哥和十阿哥身上。
  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宜妃和惠妃能够同仇敌忾地把锅甩到十阿哥身上,企图混淆视听,提前将十阿哥踢出局。
  可乾清宫人也不是吃素,只要皇上想查,必然能查出谁是真凶,谁是帮凶。
  九阿哥是宜妃宝贝,以皇上的明察秋毫,肯定会想到万琉哈氏不适合继续住在翊坤宫。
  皇上妃妾众多,东西六宫拥挤不堪,不让万琉哈氏住在翊坤宫,还能搬去哪里住呢?
  这时候听说万琉哈氏曾经去永和宫求过德妃,而永和宫偏殿正好空着,多半会将万琉哈氏安置在那里。
  即使万琉哈氏这回去求德妃,德妃没有收留她,消息传到乾清宫,皇上也会考虑的。
  相比宜妃,德妃就显得温和宽厚多了。
  毕竟德妃这个封号,便是乌雅氏在皇上心里投射,或者说是她在皇上面前给自己捏的人设。
  于是在石静操持下,黄院正向皇上据实禀明了十二阿哥伤情,万琉哈氏一边照顾十二阿哥养伤,一边去永和宫求德妃收留,双管齐下。
  事情的发展与石静料想得大差不差。
  皇上先罚了太医院诸人,该流放的流放,该革职革职,该罚俸罚俸。
  其中黄院正有失察之责,罚俸半年。
  雷厉风行地罚过太医院,立刻点人彻查,很快查到了九阿哥和十阿哥。
  九阿哥因长期霸凌十二阿哥,领了十廷杖,同时罚抄书。
  刑不上大夫,廷杖同样没上过皇阿哥,这回也算了开了先河。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十阿哥受九阿哥教唆,没有挨板子,只接受额外批评教育。
  独独把住在翊坤宫万琉哈氏给忘了。
  九阿哥挨了板子,趴在床上疼得嗷嗷直叫。宜妃抹着眼泪,心里恨毒石静和万琉哈氏。
  随便寻了一个由头,罚万琉哈氏在大太阳底下跪着,宜妃气不过,起身去毓庆宫找石静算账。
  石静料到她会来找自己,早想好了说辞:“宜妃娘娘也知道,我出面照拂十二阿哥是受了太后娘娘所托。这是嫁进宫之后,太后交给我的第一件差事,我自然不敢马虎。”
  言下之意是,我也是听命办事,有本事找太后去。
  皇上以仁孝治天下,奉养太后如亲母,给宜妃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去慈仁宫寻太后晦气。
  只能把气撒在石静这个小辈头上:“太后是说让太子妃照拂十二阿哥,可没说让太子妃指使太医院告九阿哥状啊!”
  “啊?”石静闻言故作惊讶,挑着眉梢道,“宜妃娘娘说话可要有凭据,不能乱讲啊!什么叫我指使太医院?我才嫁进宫,又只是一个深宫妇人,如何能指使得动太医院?”
  放眼整个皇宫,能指使动太医院有且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上。
  如果随便谁都能指使动太医院,那皇宫岂不乱套了?
  听她这样说,宜妃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黄院正年纪大了,等闲根本请不动,又怎会平白听太子妃的话。
  况且几次在慈仁宫见面,她都对太子妃表现出了友好,太子妃也很买她的账。
  前几日在慈仁宫对质,惠妃跳出来跟她对着干,太子妃始终未发一言,明显是保持中立的意思。
  即便后来照拂万琉哈氏,那也是受太后所托。
  初来乍到,没站稳脚跟先树敌,并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太子妃没有针对她的理由,到底是谁请动了黄院正给十二阿哥验伤的呢?
  她派人去太医院问过,那边只说太子妃请了擅长跌打损伤太医去给十二阿哥治腿。黄院正是谁请去,太医院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
  也不怪宜妃查不出来,石静确实只派人去太医院请了擅长跌打损伤太医,没说验伤,只说给十二阿哥治腿。
  至于黄院正……是她送信给苏麻喇姑,让苏麻喇姑拿了太皇太后特意留给她的名牌才请动的。
  这里边还有个小故事。
  苏麻喇姑是虔诚的佛教徒,受佛教观念影响,认为身体的病痛是修为中的磨难或业障,需要通过修行和忍耐化解,而不能依靠药物。
  所以苏麻喇姑生病从不吃药,都是硬生生挺过来的。
  太皇太后也信佛礼佛,却不信所谓的苦修,病重那段时间赏了苏麻喇姑名牌,叮嘱她病重的时候用。
  不知苏麻喇姑自己用过没有,如今却用在十二阿哥身上。
  苏麻喇姑用太皇太后名牌不合规矩,太医院知情人并不多,派人去打听的话,多半会得到一些语焉不详回复。
  即便打听出实情,那也是苏麻喇姑所为,打死宜妃也不敢去慈宁宫刨根问底。
  但明珠次子揆叙与黄院正的小儿子是好友,经常在一起小聚,请托黄院正办事方便许多。
  而明珠又是惠妃叔叔,大阿哥外叔祖,关系套关系便有了指向性。
  惠妃与宜妃只是暂时的盟友,姐妹情比塑料还脆,背后捅刀子,也不是没可能。
  石静相信宜妃心细如发,大约能找出这一层关系,从而有所联想。
  宜妃自知失言,又开始对着石静胡搅蛮缠,单纯发泄不满:“皇上派人去调查的时候,太子妃也该帮忙遮掩一二,怎么能坐视不理?”
  “宜妃娘娘把我太子妃当成什么人了,娘娘贴身的宫女还是嬷嬷?”话音未落,胤礽大步从外面走进来。
  宜妃吓了一跳,有心要避,却不知应该避到何处。
  后知后觉地发现这里是毓庆宫,太子寝宫,她根本就不该来。
  “是,是我说错了话,还请太子见谅。”在石静面前,宜妃敢摆一摆长辈谱儿,对上太子就只有认错份儿了。
  胤礽走进来,看了石静一眼,见她脸上没有愠色,这才笑道:“宜妃娘娘既然问起,我来替太子妃回答。小十二那一身伤,便是最好的凭证,太子妃又不是神仙,如何替他抹去?”
  满意地看着宜妃脸色由红变紫,又发白,胤礽道:“九阿哥,十阿哥欺负十二阿哥事,皇上早就知道。”
  “宜妃娘娘不用这样看我,翊坤宫银子能收买十二身边服侍的,能收买太医,却收买不了教骑射内谙达。”
  胤礽老神在在给宜妃解惑:“他们都是御前侍卫出身。”
  见宜妃还是一脸茫然,顿时没了耐心:“宜妃娘娘不信我,还是准备留下用午膳啊?”
  宜妃脸又白了一层,匆忙告辞离开。
  算着日子,胤礽也该回来。
  无定河就在京城南边,离皇宫不算太远,骑马一个多时辰能回来。可自从他奉旨赈灾,一次都没回宫,硬是在外头住了半个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