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康熙一怔,随即哈哈笑着看向大哥儿:“这是你编的,还是谁编的?”
大哥儿站起来,笑嘻嘻说:“皇玛法,这是外头传唱歌谣啊,阿玛上次回来教我的。”
又指向门口:“他说的不对,我这个才是对。”
跪在地上的恭亲王赶紧附和:“皇上,臣就说满都护读书少,背个歌谣都背不明白,还不如一个小娃娃。”
康熙看了石静一眼,这才让恭亲王起身,笑着招呼大哥儿到自己身边来,问恭亲王:“咱们大哥儿是一般的小娃娃吗?”
恭亲王闻音知雅:“像太子小时候一样聪明!”
歌功颂德的时候怎么能少了裕亲王,福全很快接过话头,把太子大夸特夸了一顿。
刚才还觉得大仇得报满都护脸拉得比驴都长,他不过想报个仇,结果仇没报成,反而被当众羞辱,说他比不上一个小奶娃。
特别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是他嫡亲阿玛!
想站起来为自己证明,抬眼对上大阿哥警告目光,只得默默认栽。
大阿哥坐在宴会厅中段,看向皇上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扫到石静那桌。只见她小口小口地吃着桌案上早已凉掉的饭菜,也不知肠胃受不受得住。
石静桌案上的饭食才不是冷,与皇上面前一样,都是温热的,吃起来正好。
皇上的膳食是御膳房准备的,太子也是,不管什么时候,雷打不动。除非九族都活腻了,御膳房怎么敢给天底下最尊贵的两个男人吃冷饭。
宴会厅里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毕竟御膳房只伺候皇上和太子,再加上太后,已然忙得脚不沾地,哪有经历伺候旁人。
其他人膳食则是由大膳房,也叫外膳房烹饪,色香味只追求色。摆盘好看就行,谁管好不好吃,也没人管凉热。
宫宴散去之后还有赏月活动,太后有春秋,生活作息规律耐不得困,与皇上说过便要离开。
胤礽不在,石静也没有那个风花雪月兴致,服侍太后告辞。
“额娘,我想跟你一起走!”出乾清门,石静吩咐人先将大哥儿抱回毓庆宫,大哥儿不愿意。
想起宫宴上那个可疑小宫女,石静直觉事完没还,她不想带着大哥儿涉险。
她抱了抱大哥儿,含笑对他说:“小孩子过了时辰不睡觉长不高,你不想长得和你阿玛一样高了?”
尽管李格格逢人便说大哥儿长得像胤礽,其实只有鼻子以下像。他长得也不像李格格,可能随了外家的人也未可知。
不仅容貌像,身高可能也像,李格格身量高挑,胤礽身高也很优越,奈何大哥儿就是不长个儿。
平时没有对比还不显,今日与大阿哥那三个闺女比起来,就矮得有些不像话。
听说睡眠影响长个儿,大哥儿立刻不哭也不闹了,乖乖伏在保姆怀里,眼巴巴看着石静:“额娘,我听话,你早点回来,好不好?”
石静答应他早回去,大哥儿又提出今晚想跟她睡。夜风凉怕让太后久等,石静姑且点了点头。
伺候太后歇下,石静深吸了一口气,走出慈仁宫大门。
如果有事,只可能在回去路上。
之前送大哥儿回去,石静怕有事,分了一半多人跟去。此时她身边只有芳芷,两个宫女和两个内侍,其中内侍和宫女在前后提灯。
走到东夹巷的时候,忽然有黑影从夹巷中闪出来,石静一颗心落地,却把前头提灯两个内侍吓够呛。
等看清来人是谁,两人赶忙上前行礼:“大千岁万福。”
灯光照亮胤褆俊朗的面容和含笑的眼,他随意挥了挥手,想让两个提灯内侍退下。
两个内侍不为所动,回头看石静。
今日石静带出来都是毓庆宫被清洗后换进来的新人,人虽然新,礼数却周全,关键知道谁是主子,明白应该听谁的话。
石静对两个内侍表现非常满意,但她更想知道胤褆见她所为何事。
“你们去后边吧。”拉开些距离便好,不然月黑风高,孤男寡女,要传出闲话的。
石静想知道胤褆目的,却不会将自己置于舆论漩涡。
两个内侍这才应是,齐齐朝后走去,提着灯笼远远缀着。
胤褆挑了挑眉,看向站在石静身边芳芷,一副要与她密谈的样子。
“大千岁有话请讲。”石静也看了芳芷一眼,不为所动,“大哥儿还在毓庆宫等着我,我得回去了。”
胤褆知道跟在石静身边这个宫女是她的陪嫁,也是心腹,开口道:“从小一起长大,你何必跟我客气。”
与陌生人一样喊他大千岁。
他爱听别人喊大千岁,拉开他与其他阿哥之间的距离,但听石静这样喊,莫名感觉生疏。
方才在乾清宫剑拔弩张,如今又跑来跟她叙旧,石静心里腻歪得很:“大伯有话请讲,我快到了。”
大伯晚上找弟媳说话,吞吞吐吐像什么样子。
“今晚月色很美,你怎么提前走?”胤褆也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只是看石静离开,就追出来想陪她走一段路说几句话。
胤褆是丹凤眼,胤礽是桃花眼,单从外表看,胤褆长相比胤礽更冷峻,可他说话比胤礽好听多了。
在宫里的人缘也比胤礽好。
可石静就是觉得他啰嗦,半天说不到重点,浪费时间:“云太多了,几乎看不见月亮,哪里能看出美来。”
如果是单纯的聊骚,恕她不能奉陪。
石静加快脚步,却被人拦住了:“掌珠,你非要如此和我说话么?”
“胤褆,你有事说事。”石静最烦被人纠缠,冷笑一声,“按照宫里规矩,你和我最好不要在月黑风高晚上遇见。”
大伯和弟媳在市井人家都要避嫌,更不要说皇宫。
想起太皇太后病重那日,他听见的对话,胤褆觉得自己不当面问一问,心里像猫抓似的。
“七年前,在太皇太后面前你说你对胤礽无意,那你对谁有意?”毓庆宫近在眼前,他犹豫再三,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
石静简直无语,还以为他有什么后招,敢情真是撩骚,一时竟没接上话。
等她想好准备开口的时候,毓庆宫大门忽然打开。
胤礽似笑非笑地从里面走出来,径直走到胤褆跟前,猝不及防挥拳。
胤褆偏头,拳风错开鼻梁,打在侧脸上,发出闷闷地一声。
不等胤褆站稳,胤礽再次挥拳,却被石静抱住了腰,听她低低道:“放他走,别把事情闹大。”
闹大了,对谁都没好处。
用长子制衡太子,是皇上走的一步棋,就像用明党制衡索党那样。
两边互相攻讦,明枪暗箭,势力此消彼长那是制衡,是皇上想要的结果。若太子和大阿哥赤膊上阵,扭打作一团,便是兄弟阋墙,违背了皇上对皇子们兄友弟恭要求。
谁也落不到好去。
好比一废太子时,大阿哥可以在皇上面前告太子状,说太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在巡幸塞外路上,走一路告一路,皇上都没听烦。
不但没烦,还都相信了。
这便是制衡。
可等大阿哥找到皇上,表示不用皇上动手,自己可以代为除掉太子的时候,皇上就想将他一巴掌拍死了。
最后的结局也是如此,大阿哥被圈禁至死。
两边势力的制衡,随便招呼,牺牲别人可以,但兄弟之间赤膊上阵不行。
大阿哥纠缠自己,太子记在心里,找人揪大阿哥羽毛便好,却不能自己上场动他本人。
胤褆被打了,怎能平白吃亏,见石静抱住胤礽,挥拳反击。
石静抱住胤礽的腰,眼睛一直盯着胤褆反应,见他果然挥拳,胤礽却傻站着不躲,忙用尽全身力气推了他一下。
拳风扫过,擦到了胤礽下巴,顿时红肿起来。
这点伤满够了,见胤褆再次挥拳,而胤礽还是傻站着不动,石静急急喊了一声李德福。
说时迟那时快,太子走出来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会动手,更没想到大阿哥被打了还敢还手。
李德福跟在太子身后都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太子脸上已然挂了彩。这会儿听见太子妃喊他,想都没想闪身挡在了太子面前,鼻梁上结结实实挨了大阿哥一拳。
当时就见血。
毓庆宫侍卫听见这一声,很快赶到,将太子和太子妃团团护住。
大阿哥看了一眼对面下巴红肿太子,和口鼻流血的毓庆宫首领太监李德福,顿觉不妙。
太子先动手是太子不对,可他反击打伤太子,和太子身边的人,形势瞬间倒转。
他从前一直忍让太子,为什么今天还了手?
大约是太子出现,截断了掌珠回答,让他血气上涌。
那个问题在他心里盘桓了整整七年,好不容易找到机会问了出来,马上要得到答案,忽然被人搅黄。
这七年,他一遍一遍地问自己,如果早点知晓掌珠的心意,他敢不敢与太子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