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撤了便撤了吧。”康熙不以为意。
  作者有话要说:
  苏麻喇姑:把梁九功干女儿退回去,真的好吗?
  石静:好不好,等等看就知道了。
  第64章 解心结
  与此同时,在毓庆宫,苏麻喇姑和石静正在大眼瞪小眼地僵持着。
  苏麻喇姑看向石静,见她坐在炕上喝茶,悠闲自得,忍不住先开了口:“素心是梁九功干女儿,把她退回内务府,太子妃就不怕有人在皇上面前告状?”
  也不知是梁九功疏忽还是怎样,居然只在后殿安插了一个人,通常这种情况都是成双成对地来。
  如果一个人被退回,可能是意外。若两人一起被退,便是对方有所觉察,故意为之。
  进可攻,退可守。
  石静亲自给苏麻喇姑斟了茶,推过去:“不急不急,等等不就知道了。若人仍旧被送回来,我收下便是,只说误伤。”
  苏麻喇姑觉得有道理,端起茶碗喝下一口:“梁九功聪明了半辈子,难得出纰漏就被人抓住,实在可怜。”
  又看石静:“万一皇上怪罪下来,太子妃不怕梁九功怀恨在心?”
  在宫里敢得罪梁九功没有几个,便是当年元后见了他,都要称一声梁公公。
  没想到太子妃年纪不大竟有如此胆色。
  石静笑着安慰苏麻喇姑:“梁公公再记仇,也是为皇上办差不是。”
  若皇上不追究,他何必记恨自己。
  胤礽为了避开皇权中心,都跑到无定河边去,皇上派人盯着她一个深宫妇人做什么。
  但对石静来说,卧榻之侧容不得他人酣睡。只要一想到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有一双眼睛在暗中盯着,她心里就不舒服。
  “前殿那四个人呢,太子妃打算如何处置?”后殿里眼线被拔干净了,苏麻喇姑说话都觉得畅快不少。
  石静放下茶碗:“前殿是太子地盘,不归我管。”
  若是把前殿也拔了,不光梁九功要记恨她,恐怕皇上都不放心。
  苏麻喇姑在心里长出一口气,站起身向石静辞行:“太子妃的人情奴婢完还了,也该回慈宁宫给太皇太后看屋子去了。”
  石静下炕挽留:“慈宁宫后罩房地龙才铺好,炕还没搭完,您回去也没地方住。不如在这里多待几日,等那边晾晒好了再说。”
  说着朝芳芷使了一个眼色,芳芷会意,借口退下。
  苏麻喇姑才搬进毓庆宫的时候,直夸后罩房外间的大炕住着敞亮。她不过随口一提,没想到太子妃便记在心上,当真派人去慈宁宫修炕。
  不但修了炕,还给铺上了地龙。
  今年太和殿在修缮,内务府营造司肯定很忙,哪里腾得出手给慈宁宫修炕铺地龙。
  多半是太子妃私下拿了银子贴补,这才给安排上。
  苏麻喇姑承了太子妃情,却不想在毓庆宫住下去,坚持要走。
  说话间,大哥儿被保姆抱进来,眼泪汪汪看着苏麻喇姑:“是不是我昨天的大字写得不好,您生气了才要搬走?您搬走了,谁来给我启蒙!”
  一边说一边落下金豆子,挣扎着要苏麻喇姑抱。
  苏麻喇姑刚才还严肃的一张脸,看见大哥儿之后立刻软和下来,哎呦哎呦将大哥儿接过来,抱在怀中。
  “阿哥别哭了,仔细眼睛肿了。奴婢不走了,留下给阿哥启蒙就是。”拗不过大哥儿眼泪,苏麻喇姑还是留了下来。
  “太子妃用了什么法子把苏麻喇姑留下?”那可是康熙亲自去请都请不出来的人物,中元节那日忽然出关,之后一头扎进毓庆宫就不出来了。
  说是太皇太后给她托梦,让她协助太子妃整顿内务。如今乾清宫眼线都被踢出来一个,毓庆宫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怎么苏麻喇姑反而住下了?
  皇上日理万机,注意不到细节梁九功都看在眼中。
  “苏麻喇姑刚住进毓庆宫的时候夸后罩房大炕敞亮,太子妃便派人去内务府,自己贴了银子给慈宁宫后罩房修了炕还铺了地龙。内务府营造司的精力全在修缮太和殿上头,拿了银子答应给修,工期却有些慢。眼下地龙铺完了,炕还没修好,估么着得过颁金节才能住人。”他笑道。
  “难为她想得周到,也不枉苏麻喇姑替她得罪一回人。”康熙叹道,没有要管的意思。
  毓庆宫从来都是群雄逐鹿地方,搞清洗不知会得罪多少人,太子妃不方便自己来,正好由苏麻喇姑代劳。
  等把人得罪完了,苏麻喇姑往慈宁宫后罩房一猫,谁还敢破门而入去找麻烦。
  再说慈宁宫后罩房委实破败了一些,他有心想修,却请不动苏麻喇姑。太子妃此举,正好全他的心意,也算一举两得。
  “这边的内务都整顿完了,苏麻喇姑怎么还不走?”
  放纵之后又被人敲了一次窗提醒,胤礽有些忍不了:“是不是她不搬,你不好意思说,没事儿我去说。这种过河拆桥事,交给我。”
  石静望着男人憋狠却欲求不满的样子,轻笑出声:“你别,人可是我留下。”
  “你留她做什么?”胤礽理解无能,“夫家没有婆婆,你却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祖宗回来,到底是怎么想的!”
  人住在后罩房,平时不出来走动,胤礽可以当她不存在。奈何每次他回来,憋得眼冒蓝光恨不得长在媳妇身上的时候,天降祖宗,过来敲窗,真的很扫兴。
  石静留下苏麻喇姑当然不止是为了给大哥儿启蒙,还想让苏麻喇姑再次发挥余热,将她从幕后推到前台,把协理六宫权柄拿到手中。
  这事少不了胤礽支持,石静告诉他自己的打算。胤礽本来想趴在她身上,闻言又支棱起来,居高临下道:“后宫水有多深你知道吗?别人躲都来不及,你偏要往上凑,图什么!”
  “图一个安稳。”石静勾着他的脖子,把人放倒在自己身上,咬着耳朵对他说,“你是储君,为了避开皇上的锋芒退去治理河道,我却不能退。若是我们都退了,就真成聋子瞎子。”
  后宫与前朝密不可分,掌握了后宫权柄,便能多了解一些前朝动向。
  表面上的动向,石静不稀罕,她真正重视的是表面之下波谲云诡。
  “你喜欢我,愿意嫁给我,就够了。我怎么能自己躲开,把你推出去冲锋陷阵?”胤礽此时情。欲全无,只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这才让掌珠为他操心。
  石静抱着他,感受了一会儿对方胸膛里剧烈的心跳,这才笑着说:“治理河道有多辛苦,不用你说,我也知道。那不是逃避,而是真正造福一方百姓的大好事,你做得很好。可你是人不是神,没有三头六臂。治理河道已经很辛苦了,我怎么忍心让你蜡烛两头烧。”
  胤礽想说话,被石静按住腰窝,抢先道:“我们以后要做长长久久夫妻,你可不能把自己累垮了。眼下我们还得抓紧要个孩子,不然东西六宫那群人总有话说。我要堵上她们的嘴!”
  提到孩子,石静真有些拿不准。她占了历史上太子妃石氏身子,若子嗣缘分跟她一样浅,这辈子可能只有一个女儿。
  这个女儿后年才能出生。
  从前穿越若干个世界,虽然苦,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肯付出,不怕吃苦,总能心想事成。
  生孩子不一样,真的讲缘分,不是耕耘就会有收获。
  成亲半年,椒房独宠,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别说着急抱嫡孙皇上,便是石静都有坐不住了。
  如果她当真如历史上那般子孙缘浅,她也有准备。
  比如将大哥儿记在自己名下。
  嫡子和庶子区别,不用她说,相信李氏也能想明白,并且愿意。
  听石静如此说,胤礽心里暖暖的,觉得还是掌珠最心疼自己。
  他拉着石静手,摸上自己的腰窝,忽然进入,引来一声低呼。
  “你叫得小声些。”胤礽居高临下望着石静。
  石静张口欲言,又一声轻。吟出口。
  罢了,丢脸也是为了孩子。
  就在石静厚着脸皮努力造小人的时候,石家出事,准确点说是石家的二房出事。
  “二房闹分家,老太爷和岳父都不同意。不知谁想一个昏招,居然在外头放起印子钱,并以此威胁,不分家就一起身败名裂。”
  胤礽在颁金节前赶回来,告诉石静:“揆叙乳母一家放印子钱背上人命判了斩监候。放印子钱这事可大可小。”
  在嫁进宫之前,石静已然铺垫好,让长房和二房分家,把包袱扔出去。前段时间听说在闹分家,她还以为是长房提出来的,二房不愿意,谁知正好相反。
  “长房为什么不同意分家?”就算有“父母在不分家”的说法,二房坏事做尽,石静想不出长房拦着分家理由。
  哪怕阿玛有些愚孝,不愿分家,黎百玉呢?以她能耐不会一味顺从,连个家都分不成。
  出嫁之前,她向黎百玉明确表示,二房已经成为长房包袱,根本带不动,这个家必须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