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顾华清。
看见这人的时候,阿颜觉得有点不对劲,现在桑云娘在给她当大厨不在家,这货也跑出来,所以他那几个月大的小侄子,一个人在家?
这顾华清,确实是没什么良心啊!
不像其他的那些年轻人都认不出皇帝,顾华清毕竟是作为尚书之子,宫宴还是参加过几次的。
“皇——”顾华清看清景治的脸的那一刻就差点脱口而出。
景治冷冷的目光扫过去,顾华清一下就哑火了。
阿颜好笑,真是欺软怕硬,这面对着皇帝,怎么一点傲气都没有了呢?
意识到皇帝和长公主这是微服私访,顾华清自然也不敢声张了。
只是刚才他那突兀的一声,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
顾华清只得硬着头皮,穿过人群,来到了景治兄妹身边,勉强行了个平辈礼。
“黄兄,你也来了。”
“嗯。”景治淡淡的点头。
见景治的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台上正在对诗的两个少年人身上,顾华清有些心急。
他把小侄子扔在家里来此,就是想看看能不能碰巧遇见几个在朝中说得上话的官员,好帮他催一催他顾家那没怎么进展的案件进度。
毕竟现在虽然司徒瀚落马,但他全家都还牢里面关着,这意外在诗会上看见了皇帝,他怎么可能忍住不求情。
“皇......黄兄,在下想与您说一些家父的事情。”
景治皱了皱眉,“安静。”
顾华清脸色一白,却不敢和皇帝叫板,只能按下心中的焦虑,陪着皇帝一起看人斗诗。
诗会上不止可以自行上台出题答题,在台下的人也可以随意的提问,点评别人的诗句。
自由的很,作为深宫中的皇帝,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场合,自然是很感兴趣。
只是看这台上两个人的斗诗,景治就已经提问了多次了。
许是他的问题都比较刁钻又太过吹毛求疵,引得好些个读书人不服气,当场就和景治辩论了起来。
对于这样敢和自己辩论的年轻人,皇帝同样感到稀奇,也没有生气。
而皇帝这样的态度也提醒了顾华清,他居然也跑上了台。
第51章
造反文里的长公主10
「真是太稀奇了。」
「哪里稀奇呀?」
「你记得原文里说的,顾华清这么有才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参加科举吗?」
「因为他实力太强了,皇城的老太傅说过,顾华清若参加科举,与他同场的都不配被称为读书人。」921乖巧的回答。
「是啊,所以顾华清就自诩清高的从来都没有下场过,他觉得自己只要想入仕,就随时都可以,完全没有必要去抢别的学子的机会。」
「可是他现在,就是明明白白的在抢别人的机会哦!」
其实阿颜一直都觉得因为不想和人争抢就放弃自己唾手可得的机会真的是相当白痴的行为。
要都是他这样的心理,现代那些学习厉害的人也就都别去参加高考了,因为对其他苦读的学生不公平嘛!
顾华清能够一直的高冷傲慢,不过是因为有人替他在前面遮风挡雨而已。
现在他要扛起全家人的重担,只能主动去做自己曾经看不上的,抛头露脸卖弄学识的行径。
不得不说,顾华清确实是很有才华,当他把自己当场所作诗句展现出来的时候,赢得了全场一致的喝彩声。
景治也在这一阵阵的喝彩中,看了一眼阿颜。
“一直听说他有多厉害,今日一见确实是不凡,你眼光不错。”
阿颜闻言心里寒了一下,诧异的看着景治,难道是看上他了?
这种只会过河拆桥的白眼狼可要不得啊!
“那个,哥啊,我觉得作为一个读书人,比起学识更重要的还是人品吧?”
景治挑了挑眉,“你个小丫头也知道人品?朕以为你只看脸。”
“哥......”知妹莫若兄啊。
“呵呵,放心,这家伙从你府上出去之后是个什么名声,朕不是不知道。”
“我朝有真才实学的人那么多,朕还犯不着用这种人。”
顾华清确实是卖弄了才学,也确实是让皇帝多看了他两眼,但是实则,屁用没有。
-------------------------------------
从诗会离开,皇帝景治收获不小,挺高兴的。
具体表现在,他又要给阿颜奖励了。
“朕今日见到了不少有才之士,现在朝中正值用人之际。”
“你算是帮皇兄发掘了不少人才,说吧,还想要些什么,朕尽量满足你。”
阿颜一时还真没有什么想要的。
“要不还是先欠着?”
景治刮了刮她的鼻尖,“不说的话,过期不候!”
“哎?别啊。”
兄妹俩一路谈笑打闹着,和民间普通的兄妹相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另一边,忙完了要紧的事,大理寺总算是审理到了顾家的案子。
顾家会入狱全是因为司徒瀚的陷害,倒也确实不怕被查。
所以在案件调查清楚之后,顾尚书很快被释放。
皇宫。
景治对顾尚书的态度很友善。
表示了对顾尚书遭受无妄之灾都遗憾。
“爱卿这些时日受苦了,朕特地挑选了一些药材已经送到了爱卿的府上,等顾爱卿调养好身体,再回到朝堂之上不迟。”
顾尚书连忙各种感动不已,“多谢陛下挂念,老臣无碍。”
“早就听闻顾尚书有一子,颇具才华,这些时日朕也有幸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景治的声音很平淡,但却吓得顾尚书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不知犬子在外犯了何事,还请陛下饶恕!”
第52章
造反文里的长公主11
顾尚书虽然洗清了罪名,也得到了皇帝以补偿之名给的不少赏赐,但是整个人却并没有一点开心之色。
就连路过的官员对他表示恭贺,这位顾尚书也是失魂落魄的,没有半点反应。
他的儿子,他这一生视为骄傲的,不管是样貌还是才学,全都顶尖的唯一嫡长子,在皇帝那里得到了一个“不堪重用”的评价。
就算是顾尚书还有其他的儿子,他不至于真的后继无人。
但是顾华清,这个被顾家耗费了无数资源培养起来的顾大公子,就这样彻底的废了。
被皇帝这样评价过的顾华清,以后别说是想要进入仕途,就算是只当个普通的老百姓,也都要小心翼翼的,不可以冒尖。
因为要是顾华清在任何一个地方得到了重用,岂不就是在说皇帝的评价是错的?是在打皇帝的脸啊。
顾华清,有着这个世界顶级的相貌和才情的男主,可以说已经废啦。
其实阿颜知道,皇帝之所以会当着顾尚书的面说那样的话,也是在给他这个妹妹打抱不平。
毕竟虽然景颜之前是看上了顾华清不假,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顾华清这种人在不当面首之后,就可以在外面抹黑自己妹妹的名声。
其实京城之中关于顾华清不要脸且没良心的传言之所以能传的那么快,不是没有皇帝在里面推波助澜的。
-------------------------------------
既然顾华清已倒。
那么他们此时最大的敌人,就只剩下一个宁王了。
宁王算是景治的堂兄。
原本以宁王的身份是得不了封王的,他的封号其实是凭着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出来的。
所以宁王一直都很心高气傲。
尤其是景治幼年登基,自身性格又稍显绵软,对朝堂的把控也不严密。
宁王便一直都很瞧不上景治。
所以就算是原文中的顾华清不帮忙,宁王也早晚会造反。
阿颜很庆幸这是一篇写的很详细的权谋文。
对于宁王能采取的行动,阿颜都能够推测出来。
就比如说,宁王曾经在与蛮夷人的战争中,放过一次他们的小王子。
当时宁王还是个热血青年。
而蛮夷的小王子也同样热血,两人有了点惺惺相惜之情。
所以在蛮夷小王子选择慷慨慷慨赴死的时候,宁王放过了他。
后来景国与蛮夷谈和。
这两人也就时常有来往,到如今,也算是相交已久的朋友了。
原文里面,宁王造反之初,就是与蛮夷那边里应外合,给景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等百姓对皇帝怨声载道之时,宁王一举出场,击退了蛮夷。
宁王凭着累累战功,成了百姓们心中的战神。
这时候,宁王突然起势,愣是没有受到民众的反对。
景国百姓都把宁王当成是救世主,巴不得他把这江山给易主了呢!
景治丢掉皇位,是从他一开始没有揪出贪官,失了民心就已经有预兆了。
现在虽然在阿颜的提醒之下,景治拿下了司徒瀚等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