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秦明阻拦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花荣的背影远去。
等他走了,赵淳楣方才出现,秦明见她开口埋怨道:“你惹了事儿自己说就是,何苦让我得罪人。”
“我也想啊,但花将军气性太大,一副要吃人的模样,总得给他点时间平复一下。”赵淳楣摊手。
秦明在山寨两天,与众人吃了不少酒,如今相熟了许多,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无奈地将自己徒弟引荐给众人。
“赵寨主与众首领都是些好汉,他已跟我保证过,日后不会去劫掠过往行商以及穷困百姓,都是些苦命的,大家认识下吧。”
黄信行事向来以秦明为准,师父让他怎么做就怎么做,当场就与众人打了招呼。其实要不是中间出了纰漏,他与花荣的计策倒也还好,由花荣进去探听,黄信带着一帮武艺不错的在寨子外面接应,倘若顺利,直接将秦明捞出来不成问题,谁知……
“不过你是上哪儿找得那么多江湖人,知府相公送来的?”秦明好奇道。
“他?狗官不跟着添乱就不错了。”黄信怒骂一句,接着将自己这两天受到的冷落说了出来,“是师娘,在得知你失踪后急得团团转,卖了自己几样嫁妆凑了些钱在城里招募的。”
秦明听罢心中百转千回,也不知是为上官冷漠愤怒还是为妻子深情感动,最后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赵淳楣在此期间并未趁机落井下石,之前就说了她并不爱做赚人上山那档子事。等对方冷静些,自动将话题转到花荣身上,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询问可知对方喜欢什么东西,以后也可送些礼物过去。
“暂时还是别了,花知寨心情不好,”秦明苦笑,“他这段时间也是够不顺的,未婚妻子生生退了婚约。其实我知道点儿内幕,不过是因为人家爹娘觉得乡下地方太乱,担心跟着他日后吃苦,便将女儿嫁到京城去了。”
“原本这也没什么,好女百家求,散就散了。可也许是因为他平日得罪人太多,以致被编排女方是因为被人搭救移情,生生给扣上了绿帽子,弄得江湖人都对他指指点点的,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这也太倒霉了。”
赵淳楣听到这里,尴尬地笑了两声,“是啊,是挺倒霉的……”
第30章
秦明脚刚能动,便张罗着离开二龙山,他一个大宋军官,总混在匪窝里总不是个事儿,况且再不走,秦明担心手下这些在寨子里吃饱喝足的士兵们全叛变了。不过即便如此,最后跟着他的也只剩一半,余下的两百多都决定留在二龙山。
他们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二龙山人手不足的压力,并且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败军无论洗澡剃头还是跑操,完全没有怨言,甚至比原寨众更加积极。后世心理学给这种现象起名“皈依者狂热”,并给出了诸多解释。
赵淳楣个学理工的,也不懂这么多,来了便一视同仁,并决定观察两个月,假如表现好就让这些人也把家人接上来,总之山寨越热闹越好。
与此同时,犹豫再三后,她还是给清风寨的花荣寄了道歉信。虽说被退婚什么的跟自己没啥关系,但回想之前说的一些话也够扎心窝子的,再加上出言骗了对方,花荣毕竟是个高手,又同属青州界面,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还是不要闹得太僵……
赵淳楣想得挺好,不光写信还送了些礼物,结果最后都被花荣退了回来,不过她也不在意,每隔几天接续送,迟早磨到对方没脾气。
除了这些小事儿,赵淳楣此时还面临另一个非常棘手的i问题——秋收的时间到了。
青州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总体上多山,能耕种的天地不是很多,主要是收城里以及过往商户的钱。不过嘛,再不济好歹是坐落在齐鲁大地上,这里自古就是农耕发达地区,天灾相对较少,百姓们不仅种田技艺高超,对土地的情感也很深。所以哪怕是二龙山这样偏僻的地方,周围开垦出的田地也有一些。
赵淳楣特意在秋收开始前清点了下山上库存,因为多来了几百人,现在的食物虽然能熬过冬天,但来年开春还是要想办法,如此的话这个秋收对于二龙山而言至关重要。
二龙山才刚打赢了官府,此时正是气焰嚣张的时候,这一仗不光收获了物资,还彻底在江湖上打出了名头。毕竟这年头落草的人有许多,但真敢跟着朝廷拼刺刀最后还大获全胜的却也没几个。所以现如今,无数双眼睛都盯着他们,想看看赵淳楣这个当债主的下一步要做什么。
是扩大地盘?广招好汉?亦或者……拿下州府?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二龙山打完这一仗后便继续关门不出,只自己在山寨内忙活,甚至还派人跟官府谈判去了!
说是谈判也不准确,确切地说,是交税。
宋代田赋主要实行两税法,分夏、秋两次缴纳,夏税六月开征,税额以钱计,秋税十月开征,税额以米计。虽然有规定的品种,但是官府可以根据当地需要来变换征收物件,此之所谓“折变”。
折变本意是让当地能够更加灵活地征税,但落实下去就成为了官府利用物价波动搜括
民财的一种手段。就比如羊肉最早的时候八十文一斤,收税要求每户上交五斤羊肉,后来肉价上涨,变成一百二十文一斤,依旧让上交五斤肉。长此以往,百姓自然不堪重负。
按理说二龙山跟青州州府已经撕破脸,按照正常的土匪流程应该走上打土豪收小弟的道路,结果现在赵淳楣却提出要帮着二龙山附近两个村子的所有村民交田税,不过那什么折变在他们这儿自然不算数,二龙山交税只交银钱。
知府慕容彦达收到消息后简直惊呆了,再三询问没出差错连忙点头应下,并且十分殷勤的与赵淳楣拉关系。
是了,一个知府,要跟贼首攀交情,听起来十分荒谬,但慕容彦达也是没办法。青州战无不胜的将军秦明翻车了,像二龙山这么小的山头,朝廷也不可能派大军过来,自己手下无人,万一对方真想进城,怕是根本抵抗不住。
想到这里,慕容彦达不由埋怨起秦明,觉得要不是他没本事打不赢贼寇,自己也不必如此卑躬屈膝,自此之后对其严声厉色,没有半点好态度。
且不说秦明如何,赵淳楣这边帮四周农户交了税,便开始名正言顺地收粮。二龙山不光态度温和,还表示要是有多余的也完全可以送上来,他们按市场价格收购。
往年农户们除了交田税,还有些支移和脚钱,也就是运费之类的,杂七杂八算下来又是一大笔,现在不光税少了,还不用受商户小吏层层剥削,哪怕是穷苦一些的人家都觉得生活有了奔头,最起码能过上个好年。
……
费太公最近过得很不好。
作为浊水村最大的富户,他平日虽说有些吝啬,但为人还算和善,并未像隔壁的李太公那样为祸乡里,也正因为这点浊水村的村民过得比旁边清泉村好好上一些。
作为紧邻着土匪窝的村庄,费太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自打几年前邓龙落了草,他几乎第一时间便送上贺礼,同时逢年过节也从未缺席。邓龙是个眼皮子浅的,只要自己有钱就不在乎旁的,费太公的家产也得以保全。
然而今年夏天,二龙山易了主,费太公送的东西被退回来后,他顿时觉得不妙。
果然,没些日子就听闻李太公一家被劫,李老头与大儿子被杀,剩下的亲眷也纷纷搬离。
费太公当晚吓得头发都白了一片,连忙打算出售房屋田地,全家搬到城内生活。
对此小儿子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表示自己有朋友在清泉村,得知二龙山上的好汉非但没有滥杀无辜,反而给百姓分发粮食,自己家又没伤天害理,怕些什么!
“哎呦!没脑子的东西!”费太公气得直拍大。腿,“那些穷鬼肚子里刮不出二两荤油,当然放过他们,咱们是什么人家!你以为人人都像你那么傻啊!”
然而小儿子却铁了心要不走,费太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办法只能跟着留下,同时疯狂加固自家庄园。
果然,跟他预料的一样,那二龙山就不是个省心的。打赢了官府之后,马上就搞什么代收田税。当一个个梳着青皮头,模样凶神恶煞的青年来到村里,村民们吓得噤若寒蝉。
费太公特意让小儿子出面与这帮人交涉,目的就是希望能让其意识到,山贼到底又多可怕。然而结果却令人惊掉下巴,二龙山的贼寇虽然长相凶恶,说起话来却极为文气,态度也非常温和。在收粮过程中,不光没有缺斤少两,甚至连搬运工作都不用百姓出力。
不光如此,在收完粮食后,这些人还带来了个好消息。从今以后,二龙山免费为清泉村浊水村提供猪苗,等他们养大后按市价收购,同时村里要是有什么特产,二龙山也全都包圆了。
一头猪出栏时间少说也要六七个月,放在曾经农户自己都吃不饱,能腾出功夫养的其实不多。但今年手上有些闲钱,还不用自己买猪崽,里里外外算下来几乎是纯赚,于是不少人都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