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要知道,这里每一个都是经过二龙山训练调、教过的,不光识文断字,而且纪律严明,对赵淳楣忠心耿耿,在兵痞遍地的大宋,毫不夸张的说,能称得上王师了。
赵淳楣也从未将他们当成战争消耗品炮灰什么的,所以每次战斗之后看战报都非常心痛。但是没办法,为了增加实战经验,扫平一切障碍,不打肯定是不行的。万幸的是,不光是寨众,如花荣、秦明一般的将领也在飞速成长,除了最开始死得人多一些,现在已经好多了。
当然了,除了战力的提升,工具的优化更新也少不了。经过不断的挑选协商,赵淳楣终于成功在庐州买了一大块地养马。同时重金请了几个草原人看着,大宋境内的外国人并不少,宋辽之间来往更加频繁。这些草原人严格来说并非辽民,而是来自依附辽国的部落,因为反抗辽被打败沦为奴隶。
大宋相较于前朝虽然是一个对奴仆相对友好的朝代,但这种友好并未惠及到外族,像各大城市有不少买卖草原人、党项人、甚至色目人的地方。
这几个外族赵淳楣曾经当面考核过,心思还是相对单纯的,留他们在庐州照顾马匹还算靠得住。一匹马的寿命大概不到四十岁,养到三岁的时候就差不多能上战场了。到时候就算达不到战马标准,卖了也不亏。
除此之外,还有费
劲的兵工厂,采用了赵淳楣提供的炒钢法后,果然产量大增。不过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便是武器的质量都比较差。
当然了,这并非是二龙山独有的,而是大宋现在军队中的常见现象。打从唐朝灭亡后,许多锻造武器的方法都已失传,再加上本朝重文轻武,对待军备并不怎么上心,长久下来,刀剑盔甲明显不够看了。
倘若要只是将敌人锁定在宋军,这些东西是完全够用的,毕竟我烂你也烂,拼刺刀而已,完全不怕。但赵淳楣设定的假想敌一直是金人,这个时候的金人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成长于山林之间,每个战斗力都爆表。
既然兵员素质拼不过,那武器上就一定要比他们强!
赵淳楣这般想着,恰好费劲在工作上也是个精益求精的性子,于是双方研究了许久,都各自给出解决方案。
费劲通过观察四周,决定利用山内瀑布河水的便利,涉及了一种水利槌锻来提升锻造强度。中原江南等地区虽然大规模运用水车水排,却从未想过发展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的水力锤锻,他这也算是开创性发明了。
而赵淳楣想得更超前一些。她毕竟是穿越来的,站在后世的肩膀上知道中国虽然不怎么缺铁,但铁矿石的质量其实并不好。然而碰巧的是国内的煤炭同样也是高磷高硫,两相叠加,致使武器问题愈发严重。
对此赵淳楣决定改煤炭为木炭,在砍伐树木的同时也让组织山寨大规模植树造林,左右他们如今还不满万人,周围倒也还承受得起。
如此双管齐下,二龙山武器的质量堪称突飞猛进,甚至有些懂行的商户看到在巡逻的寨众,追着询问刀剑卖不卖。
虽然这行利润可观,但他们自己都不够,自然不可能卖给别人。只是这样一来,二龙山在旁人眼中的形象便愈发高大神秘。
一支战斗力爆表的军队,掌握着传说中的“圣药”和神兵利器,除此之外还纪律严明,乐于跟商户们做生意,价格也公道。
当二龙山同时满足这几点,在很多人心里是黑是白已经不重要了。
上面说的基本都是武力层面的,关于经济,最大的好消息便是第三批甜菜已经成熟了。
跟预想中的一样,此时的甜菜与后世那种产糖神物还是不能比,但对于北方而言,已经是难得的经济作物了。
当第一批白糖流入市场的时候,所有人都疯了!
这并不是夸张,这时候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吃的基本都是红糖,甚至许多小的作坊,根本没有掌握固体糖的制作技术,产出的还是糖浆。价格昂贵不说,储存起来也颇不方便。
宋人嗜甜,尤其是东京,赵淳楣当年在开封就是因为吃不惯甜口菜颇为苦恼,不过现在这种爱好倒成全了她。
别看宋朝现在内忧外患,起义不断。但事实上,凭借着国家强大的财政能力,这些东西暂时还可以压住。毕竟老百姓只要能勉强活下去轻易是不会造反的,倘若没有北边外族势力威胁,北宋再延续个一百年不成问题。
所以也正因为此点,官员以及大地主甚至有点小钱的普通人,在衣食上都很舍得花钱,可想而知,当甜度纯净,洁白如雪的固体糖流入市场,会引起多大的波澜。许多与二龙山有过贸易往来,建立了良好商人都拼了命想要进货甚至拿下某地的“代理”,为此不惜动手!
造成如此大反响,赵淳楣其实也没想到,虽然由于二龙山武力值过高,自己的最初定价也比较便宜,以至于暂时还没有人过来为难,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看着脑浆子都要打飞的各方势力,她觉得自己得重新想想办法了……
……
今年的夏日温度不高,许是因为青州最近的集市越来越红火,往来商户太多,如此周边食肆酒肆接连开了起来。
“等下来人,你别说话,只让我来。”
齐州,某家茶水摊内,一面目英挺的少年与身边女子道,在他们身后,站着三四十手持朴刀的壮汉。
那少女长得千娇百媚,堪得是玉雪肌肤,芙蓉模样。头戴凤钗,身穿锦衣,看着家境颇丰。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富贵小姐,腰间却挂着双刀,眉眼处也尽是煞气。
听到未婚夫的嘱托,女子翻了个白眼,有些不耐道:“行了行了,我知道,啰嗦死了。”
见她如此,少年眼中阴鸷一闪而过,但转头看见对方如海棠花一般的身段,怒气又消散了些。
二人话不投机,只坐在一旁饮茶,期间时不时有车队行人来歇脚,路过他们,皆被周围气势所迫,害怕得躲得远远的。
少年见此颇为自得,然而这种情绪持续没多久便被打碎,因为从远处走来队比他们规模更大的人马。
为首的是个中年男人,见了他们热情地上前道:“二位便是祝家庄祝三郎君和扈家庄大娘子?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祝彪微微一笑,也与对方打了招呼。
与之前说的李家庄、费家庄类似,祝家庄也同样是由封建大地主统领的地方。不过作为济州府最大的势力之一,其规模远不是前两者能比。祝家庄建立在独龙岗上,里面不光是有世代经营的万亩良田,甚至士兵战马武器一应俱全。
可以说就是很明显的黑恶势力,然而与二龙山这些明面上的山匪不同,祝家庄因为多年的经营,在官场也有人背书,所以自由度更高。
在祝家庄附近,还有扈家庄、李家庄两户,三姓同气连枝守望相助,为了使结盟更加紧密,前些日子扈家庄的女儿与祝家庄的三儿子还订了婚。原打算过几个月找个日子成亲,但白糖的诞生却打乱了一切。
作为济州的土皇帝之一,像利润这么大的产业,祝家庄不可能无动于衷,尤其是依照二龙山的习惯,本身就偏向寻找代理人,如此的话祝家庄必然要掺和一脚。
但事情也没这么简单,毕竟整个济州有财力的不止祝家庄,像眼前这位大商户,同样在官府里有关系,同样腰缠万贯,对白糖生意也是势在必得。
于是在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双方打算议和,共同瓜济州的白糖生意。祝彪马上就要成亲了,家里有心培养他,便让其先来主持商谈试试,同样为了做给亲家看,也把扈三娘带了过去。
然而祝彪本人能力有限,跟对面谈生意明显不是对手,三两下就被完全拿捏,看得一边的扈三娘干着急,忍不住道:“今日到此为止,剩下的改天让祝家父兄来与你商议。”如此方才将祝彪从漩涡里解救出来。
煮熟的鸭子飞跑了,商人自然十分遗憾,对着祝彪阴阳怪气道:“早听闻‘一丈青’扈三娘巾帼不让须眉,武艺了得,现在看来,就连心智也极为出众,也难怪在外能做的了主,只可惜小郎君不顶事,罢了罢了,既然如此那咱们找时间再说吧。”言罢带着人马离开。
祝彪如此狼狈的一面与人瞧见,再加上被商人损得抬不起头,火气顿时就上来了,对着未婚妻怒道:“不是说了让你别插嘴的吗!好好的事情都是你这无知妇人给败坏了!”
扈三娘向来泼辣,哪里受得了这份委屈,当即破口大骂,直教祝彪在光天化日之下颜面尽失,最后实在受不了,带着祝家庄的一半人直接掉头,与未婚妻分道扬镳。
见其落荒而逃,扈三娘还是不解恨,坐在椅子上又是一通输出,引得旁边桌的两个青年禁不住笑出声来。
少女怒目而视,见他们穿衣一红一白,打扮异于常人,便开口嘲讽道:“唱曲的不老老实实待在戏台上,偷听人说话不害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