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不过虽然大体上定下来了,具体的事宜也要再商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二龙山基本已经扩张到极限,上战场的兵将近两万。
这数量听着不多,像史书中记载的两军对垒,动不动就数十万,但这些人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任何装备武器的贫民,还有负责后勤的、军队内的仆从工匠,古代管这些人叫食粮军,经常占据一支军队的大部分。
但二龙山这两万人都是训练有素,个个身手不凡的精兵,再加上铠甲兵器的加成,只要指挥得当,保守一点说横扫山东、河北等地应该不成问题。
这次攻打密州莱州赵淳楣打算亲自领兵,原本以为这个决定会遭到众人反对,谁知大家只是稍作劝说便同意了。对此赵淳楣有些惊讶,不过仔细一想倒也不奇怪。
自己在二龙山有着绝对的权威,
手下都是聪明人,明白既然她已经这般决定,那只能尽量完成。况且大家本就是当贼的,成日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山匪头子又不是皇帝老爷,哪有那么多礼仪规定,得知赵淳楣要带兵跟人干架,不光不劝阻反而颇为欣赏。
因为密州莱州都离得很近,不用太考虑补给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于是赵淳楣打算以闪电战快速攻下两地府衙,待到控制好州府后再慢慢扩散全境。
说是两州,其实真要打的只有密州。像莱州,这些年与二龙山往来密切,当地知府的亲戚还在赵淳楣手里拿到了白糖经营权,只不过实在不好直接倒戈,双方便约定做做样子。只要赵淳楣领兵到城下,莱州知府立刻以“不忍伤害城中百姓”为由打开城门。终宋一朝,对士大夫都是很优待的,像这种情况,他说不定连贬官都不用,罚两年俸就轻轻揭过了。
而赵淳楣给他的那些好处,怕是二十年俸禄都赶不上,所以怎么选择很清楚。
剩下的密州狮子大开口,几次下来都没谈拢,如此便只能动武了。
密州知府虽然昏庸,但也知道防患于未然,提前布置了守军严加巡视。
但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纸老虎。宋军的兵力全部集中在中央,哪怕是一州之地,能调动的最多也不超过两千人。这两千还基本都是些战斗力低下的残兵,对上二龙山的上万大军想都没想就直接投降了。
密州知府一看不妙,干脆紧闭城门想要以此来拖延时间,等待朝廷救援。
见此情此景,赵淳楣但笑不语,给了时迁五十个人,让混进城中与早就策反成功的守备汇合,不过一天时间,城门便被打开了。
赵淳楣领着大军进入,面对惴惴不安的百姓,张贴榜文,表示他们这次行动只为了对付官府,与百姓秋毫无犯,倘若有人违背军令,大家还可以积极举报。
百姓虽然免于劫难,但衙门那帮人可就没那么走运了,密州知府等人负隅顽抗,再加上平日里为人也不怎么样,直接便拖出去斩了。
余下的家产赵淳楣一分没留,全部分发给这次随军人员,如今已经是秋天,算是给大家过个好年了。
这次出证,虽然只是小范围的打了几仗,但对于赵淳楣个人而言意义却非常重大。不光是帮她熟悉了战场,同时通过对于战争前期的准备分析工作,也让她增长了见识。
怪不得都说打仗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情报工作马虎不得啊!
赵淳楣拿出小本子记录下来,回去后第一件事便是扩大情报机构。
二龙山这边顺风顺水,梁山那处却不好过。
宋江怎么也想不到,费心费力地攻打祝家庄,最后却被林冲捡了漏,想着当初的约定,谁杀了祝彪给晁盖报仇谁便是下任寨主,宋江不由沉下脸。
不光是他,就连手下其余的也都颇为不满。说白了这也是次站队,若是真失败跟错了大哥,以后在山上的日子就难过了。
眼看局势越来越紧张,最后还是林冲站出来表示,自己这次胜之不武,面对祝家的铜墙铁壁毫无办法,还是宋江更适合当寨主。知他心意的白胜等人无奈,只得捏着鼻子认输。
宋江松了口气,虽说赢了,但心中也不是个滋味,如此他始终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发现祝家财物少了许多,一怒之下命令众人屠村。
不光如此,他连隔壁的扈家庄李家庄也不打算放过,然而等到了却发现那两家早已人去楼空。宋江是个精细的,只略微一打探便知道这他们与赵淳楣勾搭上,再加上被救出的张顺陈述,立刻就觉得这是二龙山给设下的圈套,希望借自己之手侵吞独龙岗,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那张顺见大哥这般,也跟着骂道:“赵淳楣奸贼一个,也不知从哪儿听到我李俊兄弟的名号,说什么是故交,以此骗取我的信任,待下次见了我非要活剐了这毛头小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事人李俊见到这般言论却皱起了眉,疑惑道:“这倒是巧了,我曾经跟着长辈去京中做生意,还真知道个叫赵淳楣的商贾,听年龄模样什么都也能对的上,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李俊犹豫了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只不过那人……好像是个女的?”
第48章
拿下莱州、密州府衙只是第一步,剩下还有好多路要走。毕竟一个州里少说也有七八个县城,想要将命令扩散到全境,怎么也得费一番功夫。像青、潍二地,赵淳楣耗时三年多才彻底消化,但好在她准备工作做得还算可以。
托之前攒的人品,各地县令大体都知道二龙山很少去为难当地官员,不光如此,每年都赋税也按时上交给朝廷,只不过以后的日子没办法当土皇帝徇私枉法,但不管怎样,性命还是能保住的。
赵淳楣赶在秋收前动手,也是希望当地百姓能过个好年,有自己这边看着,官吏们也不好太过分。只有人口兴旺了,接下来的计划才好实行。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反抗的,莱州有几个大户,为害乡里让不少人家破人亡,根据经验来看迟早要挨收拾,于是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与当地山匪联合起来,想要偷袭二龙山驻守在此地的人再偷偷献给朝廷。
然而经历了这么多,一支成熟的军队岂是那些歪瓜裂枣能动得了的,还未行动就被尽数捕获。赵淳楣有心威慑,把这帮人全砍了,脑袋挂在城门上时中,一时间两地民心惶惶。
扈家、李家这时候站了出来,一一拜见莱州、密州大户,以同为地主的角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算是将人安抚下来。
不过嘛,赵淳楣知道,仅是这样还不够,她叫来了扈三娘。
扈三娘这段时间过得还不错,虽然换了个环境,旁人对自己不像之前那般众星捧月,但暂时摆脱了婚姻的束缚,再加上这二龙山事事新奇,她每天来回闲逛都来不及。
见赵淳楣来找,她有些不安,毕竟之前自己对其说话可没好气。
“怎么样?这段时间可还住得习惯?”赵淳楣温声道。
“还、还好。”扈三娘有些不自在地回答。她虽娇蛮,但也不是傻子,在二龙山目睹了这一切,知道赵淳楣乃是父亲都要敬重有加的大人物,自是不敢如曾经那样。
知其心中所想,赵淳楣特意多与她说了会儿闲话,直到扈三娘放松了些,方才进入主题,“这次来找你,不为别的,主要是想委托你个任务。”
“我?”扈三娘微愣,指着自己再三确认。
赵淳楣点头,简单明了地告知道:“棉花你知道吧,二龙山这些年没少在周围推广,算起来已经收获了第二批,留下种子后便可以进入纺织阶段了,我打算在沿海等地建纺织厂,大量招募女工。不过机器的生产以及房屋修建、人员培训都需要一定时间,为了能赶得上,这个冬天也不打算闲着。不过这样嘛,就需要有人在那里帮我看着,如此就劳烦三娘子走一趟。”
打从穿越的最开始,赵淳楣便一直在观察所处时代女性们的生活,最后得出结论,哪怕是在妇女地位相对较高的宋代,女人的日子依旧不是人过的。如果说普通百姓在贪官地主们的压迫下活不下去了尚且能落草为寇,那么普通百姓的妻女连这条路都没有。
赵淳楣作为一寨之主,确实可以约束手下,让他们学着尊重女性,甚至让山寨中的妇孺参与到各种工作
中来,但二龙山之外呢?还有千千万万的女人,她怎么顾及得过来吗?更恐怖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之后妇女的地位与日俱下,被日益保守的风气进一步迫害。
赵淳楣上辈子并未看过太多两性社会方面的书籍,对此也没什么研究,但她却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要提高女子地位,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开放的环境,那么只有让更多女性参与到社会劳动中。退一万步讲,哪怕以后历史还是如原来那般,但有技术有钱财的人总会活得更自在些。
她是这般想着,但扈三娘却完全不知,面对此等重任,少女有些不知所措,“可是,我什么都不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