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慕容彦达松了口气,大喜,连忙想请郭京进去休息,表示自己已经布好宴席。
  郭京想着也差不多了,便故作矜持地推脱了一番,接着刚要同意,却听身后传来道声音。
  “且慢。”
  众人回头,只见人群中走出位俊秀郎君,身后跟着四五大汉。
  慕容彦达一看他腿都软了,心道这煞星最近不是一直在四州来回往返吗,怎么今日进城来了!
  连忙丢下郭京上前,顾不得周围有人看着,低声下气道:“赵寨……赵公子,您怎么来了?”
  对上赵淳楣的目光,打了个激灵,赶紧把郭京拉过来,“这位郭大师,是能人,有通晓阴阳之能啊,下官这也是,为了百姓、对,为了百姓。”
  赵淳楣似笑非笑地看了看他,也不废话,直接对郭京道:“这位道长,能否借下桃木剑,赵某想观赏一番。”
  郭京面色微变,他虽不知道眼前这位具体是做什么的,但见知府这么大的官都对其毕恭毕敬,多少也猜出些。顿时吓得冷汗都冒出来,勉强维持住镇静,摇头道:“这剑刚除鬼,沾染上了邪煞,普通人碰了怕是肠穿肚烂,死后永世不得超生!”
  “这么严重?”赵淳楣惊讶挑眉,接着与鲁智深道:“既然如此,那和尚碰总行了吧,鲁大师麻烦你了。”
  鲁智深早就见那装神弄鬼的东西不顺眼,狞笑一声,如同捉小鸡子一般将郭京提在手里,不顾对方惨叫,夺过桃木剑扔给赵淳楣。
  赵淳楣检查了下剑身,果然在上面发现了两个机关,剑柄上有暗门,可以将储存在剑内的钠和红色颜料放进术中。钠遇水产生氢气和大量的热,如此才能燃烧。
  这些都是古代江湖术士的常用伎俩,明朝就有人总结了这些骗术编纂《骗经》,只不过古人迷信,往往经常上当。而此时朝廷上的皇帝赵佶非常信奉道教,下面人有样学样,导致道士们在民间也很吃得开。
  见自己被拆穿,郭京立刻扭转态度,声泪齐下地买起惨来,只希望官老爷们饶自己一命。
  慕容彦达气急败坏地让手下将其关进牢房,之后又没好气地轰散了围观群众。等一切最好后,方小心翼翼地看向赵淳楣。
  赵淳楣把玩着木剑,不知在思索些什么,半天,冷不丁开口:“慕容知府,你很闲?”
  “不、不是,”慕容彦达吓得汗毛都立起来了,赶紧摇头,接着见赵淳楣神色微变,又飞快转移话头,“是!是!下官闲得不行,正想找些事情做!”
  赵淳楣笑了笑,“那敢情好,我这儿有个任务,刚好给你。”
  第50章
  东京,不同于山东河北等地的,此时的开封府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至于为什么,其实也很简单,脱离汉地一百多年的幽州,终于在当今圣上的英明领导下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这件事目前还只有京城一带知道,倒不是赵淳楣的消息有多滞后,实在是前线战况实在瞬息万变。
  之前说过,宋军被去捡便宜结果被三万辽国兵马打得屁滚尿流,结果还没等他们清点残局,那边北辽刚立的皇帝耶律淳暴毙了。如此对于这个才建立的小朝廷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丞相李处温一合计,觉得也别打了,这个样子说明天亡大辽,于是偷偷写信联络童贯等人,寻思着不行就投降吧。
  结果被大臣萧干听到,一怒之下处死了李处温。听名字也能听出来,李处温是个在辽国当官的汉人。如此一来,北辽上层都觉得汉人不可信,但问题是,现在掌管着北辽唯一一只军队的将领郭药师也是汉人。他一见李处温都死了顿时慌了,担心汉人在辽国过不下去,于是带着两州投降了宋朝。
  再加上金人这时候也缓过劲来,领了一小支人马攻打幽州。五天,幽州城破,辽国高层死得死,逃得逃,再也威胁不到宋人了。
  就这样,大宋明明惨败,结果最后却莫名其妙赢了。
  消息传到汴京,朝野上下都沸腾了。
  不去管之前死了多少士兵,自打石敬瑭献上燕云十六州,至此已经过了小两百年,宋朝几代君臣的努力,今日实现了!
  皇帝赵佶甚至已经幻想起自己青史留名,被后世敬仰的样子,有不少臣子甚至拍马屁请求官家去泰山封禅,以彰大宋国威!
  封禅的事情先放在一边,眼下还有最重要的要解决。
  虽然幽州城打下来了,但有些尴尬的是,并非宋这边打下的,此时宋廷想起了之前被搁置在一边的盟约,便厚着脸皮去跟金人索要。
  金人都要被气笑了,好嘛,拿我们当傻子耍。但是,让此时的金国才刚成立几年,他们只懂打仗,不懂治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没事儿的时候还要帮家里放羊。辽国的疆土太大了,西北边还有许多残存势力,包括辽国的皇帝天祚帝也没抓到,所以留着幽州其实也没什么用,但又不甘心就这样送过去。于是便提出宋朝要用钱来买,每年交岁币一百万贯。
  这个金额不算低,但宋朝这边依旧捏着鼻子答应了,如此幽州才算彻底回归宋土。
  赵佶高兴坏了,整整几日大摆宴席,甚至连上早朝都勤快了许多,只为多听一听臣子们的马屁。
  当然了,以蔡京为首的奸臣们也并未让其失望,对着赵佶简直要夸出花来。
  不过,高兴归高兴,朝廷再烂,也总还有做事的人,老将军种师道某日突然上书,表示山东、江南等地流寇四起,更有赵淳楣、宋江、方腊三股较大的势力,都杀了不少朝廷命官,如今既然从北方战事腾出手来,应该尽早处理才是。
  赵佶正在兴头上,冷不丁被泼了头凉水,脸色顿时冷了下来,看着底下垂垂老矣的种师道,阴阳怪气道:“种将军不是致仕退休了,怎么如今还在朝堂上?”
  种师道今
  年已经七十二了,出身名门,这相当于在众人面前抽他耳光,周围有相识的已经纷纷别过脸不忍再看。
  种师道沉默不语,半天,开口道:“国家有急,臣等处理完手上的政务,立刻就回家养老。”
  赵佶也知道太苛责名臣传出去不好听,于是漫不经心地转头对文武百官询问意见。
  北宋虽然起义不断,但其实都没怎么成气候,因为宋朝掌握着独门法宝——招安。
  哪怕只是几十个人,扛着锄头闹事,宋朝一般也不杀他们,而是将他们弄进军队,好吃好喝供应着。所以眼下的这三股势力,如果按照宋的一贯手法,应该也是把首领封个小官,其余的打散混入各地。
  但他们杀了朝廷命官,那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了,再窝囊的朝廷也有底线,面对这种匪徒,除非是对面强到不行,一般都是要打一打的。更何况大宋刚刚收回幽州,自诩武德充沛得爆棚,信心非常足,就算三个同时打不现实,但最起码可以拿下一个!
  大家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将目标锁定在梁山上。此举主要有三点,第一,虽然同为山东,但赵淳楣所占据的地盘主要集中在半岛,而方腊更是只在江南一地作乱。这两处都不像济州,身处中原,距开封不过几日马程,从自身安全的角度,也是梁山更紧要。
  其次,抛去刚有苗头,还不太成气候的方腊,二龙山虽然杀了几个朝廷命官,但今年的赋税却还正常上交,这就给了宋廷一种“还可以谈”的感觉,而梁山素来凶恶,一出手就是下死手,相这种穷凶极恶之徒,想要招安怕是要费些力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朝堂上的蔡京、高俅等高官都与梁山有些私人恩怨在里面,比如高俅就知道梁山上二把手是自己当年追杀了一路的林冲,秉着斩草除根的理念,梁山也不能活。
  期间宿元景宿太尉曾经跟梁山打过交道,还收了他们的谢礼,对梁山印象不错,原本有心为他们说话,结果最近不知道从哪儿流传出一首歌谣,说他宿元景跟梁山好汉们一见如故,已经结为异姓兄弟。为了避险,他只能低头不再言语。
  最终事情敲定,朝廷派出几员大将,点好人们马等天再暖些便正是出兵!
  ……
  花荣最近一段时间很烦。
  也不知怎么,山上好多人突然对寨主的婚事伤了心,杨志这个憨货天天跑到扈家献殷勤,武松负责捣乱,鲁智深逢人就讲赵淳楣要跟自己出家。
  他不希望赵淳楣出家,也不想对方成亲。
  鬼使神差的,他再次想起了那个赵淳楣是女人的荒谬传言。
  对于这件事,花荣知道的要比山上其他人更早些。
  他与宋江是过命的交情,只不过自打几年前宋江在二龙山众人面前尊严扫地,自己又选择跟着赵淳楣后双方就很少联系了。
  前段时间,他冷不丁收到了宋江的来信。原本花荣还挺高兴,然而等打开信看到里面写的什么,面容瞬间便冷下来了。
  一言不发地将信烧毁,并嘱咐管事花福,以后再有梁山送来的信不要经人手,直接送到他这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