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对于开会,二龙山上下已经很熟悉了。赵淳楣只吩咐了一句,身为大总管的郑柳便迅速布置起来,前后只用了一个时辰,山上所有首领便都出现在会议厅。
  在得知汴京被围,向赵淳楣请求支援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看着下方各怀心事的众人,赵淳楣叹了口气,有些无奈道:“行了,都是自家兄弟,想到什么尽管讲吧,这么大的事儿,总不能就我一人做出决定。”
  早就按捺不住的朱武见此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精通阵法,非常有谋略,曾经在少华山落草,因与史进有交情特来投奔。到了二龙山后,成日跟在闻焕章身边,对其学识才华无比佩服,连带着也十分尊敬赵淳楣这个寨主。他虽然读过书,可由于从小就受官府的压迫,对宋廷没什么好感,自然是反对。
  不过嘛,朱武到底是个聪明人,知道话说得太死难免惹人反驳,于是十分婉转道:“贼势正锐,依我见,不若驻军沂水稍微停留,以谋万全之策。”
  此言乍一听有理,但仔细分析一下便发现,此时的沂水就在青州、密州边上,说白了就是让大家管好自己,不要掺和进去了,武松周通等人也都同意他的观点。
  然而另一边,像秦明、杨志这些朝廷的旧军官却觉得十分不自在。毕竟大宋不同其他大一统王朝,外部矛盾异常尖锐,武人们从小就已经将保家卫国,对抗异族的观念刻在脑子里。现在金人入侵,说不愤怒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们试图从赵淳楣与大宋刚建立关系,理论上还是一家人的角度劝二龙山出兵。
  但对于此事,朱武却有另一番说法,他觉得朝廷本不怀好意,招安什么的不过是**手段。自己要是战后实力弱了,那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被清算。
  双方吵作一团,赵淳楣平静地看着,在脑海里不断模拟各种选择导致的结果。
  半天过去,依旧没个决断,此时她注意到前排的鲁智深始终低着头没说话,于是主动开口询问对方的看法。
  鲁智深突然被点名,怔了怔,之后摸了摸光滑的脑袋,憨笑道:“俺觉得朱武朱军师说得更有道理。”
  “哦?此话怎讲?”这倒有些出乎赵淳楣的预料。
  鲁大师细细解释道:“俺听闻那金人西路被堵在太原城,只靠东路几万骑兵,是不可能拿下开封的,咱们这些人,即便不去也影响不大,去了反而暴露二龙山虚实,只是……”
  “只是什么?”
  鲁智深有些不好意思,面色微红道:“只是希望寨主给俺放个假,咱们可以不去,但老种经略相公肯定要去,俺曾经在其帐下效力,实在不放心那老头儿,俺过去帮帮他,等完事儿了速速归来。”
  二龙山众听他说完,皆是一愣,之后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
  他们也都是凡人,虽说落草与朝廷为敌,但在这俗世间不可能没有至亲好友。诚然在这场战事里,二龙山可以明哲保身,可其余人呢?会不会如种师道一般被卷进去,那么面对受苦受难的同胞,自己能做到袖手旁观吗?
  赵淳楣听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决断,起身于众人道:“诸位,金兵南下,我等若偏居一隅,也不过片刻安稳,但华夏沦丧,百姓流离,岂能独善其身。今当共赴国难,以尽微薄之力。”
  她已经决定,其余也不再反驳,纷纷鞠躬道:“愿听寨主调令。”
  赵淳楣环视四下,面色凝重,点头道:“既然如此,召集人马,咱们三日后启程,兵发东京!”
  “是!”
  ……
  三天的时间看似不短,但实际上用来准备后勤是远远不够的。像朝廷行军,有甚者筹备半年之久。不过好在秋收已经结束,二龙山治下各州府仓库都是满的,再加上这些年的调、教,手下做事勤勉,行政效率比较高,当整个半岛都运转起来,速度是非常快的。
  如今二龙山上有作战力的兵差不多三万人,这次随军一共两万,虽说看似不多,不过大多数都是骑兵。金人那边本就以马军为主,若是以步军相对,胜算不大。反倒是他们走后需要大量步军守城,如此一来,许多步军首领,除了鲁智深便都被留下主持大局。而像秦明、花荣等一路随军。
  除了这两万人,赵淳楣还带了三千的后勤人员,这里面既包含医疗食宿的,也有解珍解宝的山地小分队,如今他们不光是勘测地形,挖战壕、做机关也都很熟练。
  在出发前,赵淳楣在所有将士前做了最后的动员,也许一些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赵淳楣清楚自己手下的兵,他们不是浑浑噩噩,毫无纪律的人,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每个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开战之前,一定要跟他们说清是为何而战。
  果然,在听完后,二龙山全体士气高昂,还未开打就已经抱有拼死的准备。
  赵淳楣自己带兵,以闻焕章、朱武为军师,秦明、花荣为左右将军,三日一到,正式发兵!
  由于开封位于青州的西南面,所以行军路线有两个选择,要么往下路过应天,要么往左路过开封。南边方腊起义浩浩荡荡,何况现在更是有大量富商百姓得知金人过来后携家逃离,应天附近怕是水泄不通。为了方便赶路,赵淳楣最终决定西进。
  二龙山现在名义上已经招安,赵淳楣又打着进京勤王的名号,路上倒是没遇到什么阻碍,只是在临近大名府之时,却见城门
  紧闭,周围严阵以待,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已经叛逃的郭药师,正领着自己的常胜军在驻扎在此处。
  领导东军的完颜宗望非常聪明,他知道自己孤军深入,万一有救援部队赶来怕是不好抽身,于是便让郭药师守在后方,倘若真被围困,便可靠着常胜军突袭杀出重围。最重要的是,宋廷这边如今恨透了带路党郭药师,他除了牢牢依靠自己没有其他路可走,所以对待金兵的安危,其自然十分看重,用着倒也放心。
  听到此处赵淳楣顿了下,与身旁的闻焕章对视了一眼,见他也冲自己点点头,心中有了计量。
  “通知下去,不西进了,咱们北上。”
  秦明有些不解,“寨主,咱们不是去救驾吗”
  “谁说救驾就一定要在跟前的,”赵淳楣笑了笑,接着看向郭药师驻军的方位,淡淡道:“岂有孤军深入别人境内而能顺利撤退的道理,把敌人都杀光,也是一种救驾,对吧?”
  左右将士们微愣,旋即被自家首领展现出的气魄勾得热血沸腾,大宋在异族手上吃了上百年亏,他们这些武人也跟着唯唯诺诺,何曾见过如此威风模样!恨不得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正当天下兵马因皇帝的一旨诏令急得团团转,纷纷准备往京城赶的时候,开封延和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此处乃是皇帝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如垂拱殿、大庆殿那般意义重大,却也十分尊贵,乃是皇权的象征。
  新帝赵桓仰靠在椅子上,手上拿着象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传国玉玺,面容阴沉。
  此时外面传来内侍的声音,说兵部侍郎李纲求见。
  “告诉他,不见。”赵桓有些不耐,说起来李纲请先帝退位也算是有从龙之功,赵桓登基后头件事便是给人升了官。此人性格虽然刚直,但现在正值用人之际,赵桓能忍也就忍了。
  事实上,让他心烦的不是李纲,而是通报的太监。
  赵桓身为太子,身边自然是有心腹内侍,然而当上皇帝后,他爹赵佶特意嘱咐宫里的人员暂时不要动,等他回来再说。不光如此,赵佶还带走了几位重臣,并且让朝中有什么大事都要通知他,遇到要事,自己会帮着做出决议。
  这简直像朝廷之外还有一个朝廷!
  对此赵桓内心愤懑,但表面上却不能有半点反应。世人皆知,与皇帝不同,太子不爱奢华女色,就喜欢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欣赏鱼缸里的鱼,一看就是一整天,对其他的事情全不关心。
  但他其实是有口难言,从小在深宫中长大,赵桓清楚自己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好大喜功,猜疑心重,但凡自己与朝中任何人有牵扯,怕是这位置都轮不到他。
  包括当日登基时候的晕厥,要是不这么做,恐怕以赵佶的性子,当场就得按谋逆罪将他绑了!
  眼下虽然顺利即位,但各种权力都不在自己手中,这个皇帝当着也没劲。
  “官家……”外面再次传来了宦官的声音。
  “不是说了不见吗!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赵桓大怒,厉声呵斥道。
  内侍吓得颤颤巍巍,连连讨饶道:“不是李侍郎,是、是前线的战报到了,金军已经全体渡过黄河,最迟后日,就要到开封城下了啊!”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猛然听此噩耗,赵桓还是一阵眩晕,他的胆量其实比老爹强不到哪儿去。堪堪稳住身形,连忙对外道:“快把左右丞相请来,还有李纲,把他也一并叫来!”
  很快,几位大臣便匆匆来到延和殿,因为赵佶将几个心腹都带走,时任宰相为白时中、李邦彦,这两人都是非常附和赵佶审美的官员,没什么能力,空有一副好皮囊,胆小怕事。所以才刚听到金人过来了,立刻便劝皇帝逃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