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并且李邦彦连地点都选好了,既然赵佶要去江南,那新老官家撞上总归不好,未免皇帝不自在,最好逃亡地点偏西一些,像襄阳城就很不错,易守难攻,经济也算富足。
  赵桓一听,这么好那还等什么啊,赶紧撒腿跑吧!
  旁边的李纲听不下去了,当即对着官家表示,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您,您却打算弃而去之,这还像话吗?
  赵桓被说得有些尴尬,于是低头不说话。
  这时候李邦彦焦急道:“你说得轻巧,金人灭辽只用一两年,打我们不是易如反掌,守城谈何容易!”
  “哼,原来宰相也知道不易,”李纲冷笑,“现在放弃开封,相当于放弃了整个北方,金人未能得偿所愿,定会一直追着官家。你想着逃到襄阳,可这天下的城池哪个能有都城坚固?而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怎能丢掉!今日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到来才是万全啊!”
  赵桓是个耳根子软没主意的,听到李纲这般说,一时间又有些犹豫,吞吞吐吐道:“留在这儿……也不是不行,只不过童贯跟着太上皇去江南了,如今谁来当主帅?”
  李纲趁着其余两人没开口,立刻接话道:“禀陛下,咱们左右丞相虽然未必熟悉军事,然而身为百官之首,抚慰将士,抵抗金兵,乃是他们俩人的本分,我看他们俩就行。”
  白时中和李邦彦惊了一身冷汗,指着李纲气急败坏道:“胡说八道!你自己要守城,莫非不能自己率兵出战吗!”
  赵桓也知道这俩人靠不住,于是只能眼巴巴地看向李纲。
  李纲俯身跪拜,神色坚定道:“陛下不嫌臣无能,臣愿以死相报!”
  “好!”赵桓赞叹,口头上给了李纲几句奖励,命其负责保卫东京,抵抗金军。
  李纲领命,原以为事情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剩下只要治兵御敌,撑到救援来的时候,然而他毕竟之前只在地方任命过,对皇帝、朝中大臣都缺乏了解。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国之君答应的事还会反悔。
  是的,赵桓回到寝宫,被宰相、后宫这么一劝,又打算跑了……
  这回他打算避开李纲,第二日一早就动身。谁知就是这么巧,李纲头次独掌大权,激动得一晚上没怎么睡觉,想出几条还不错的计谋,天还未亮就打算进宫与皇帝商议,然而走进一看傻眼了。
  才到午门,却见禁卫军整装待发,皇上的乘舆也准备好了。
  李纲知道皇帝还想跑,这回他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李纲一咬牙,闯进禁军里大喊道:“都是京城人,跟着官家跑了,自己活命,金人残暴,留着一家老小在城里受苦受难,你们当真忍心吗!”
  士兵们本就心中愤懑,听到李纲的话后更是红了眼眶,齐声道:“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死守京城!”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很快,在大殿内准备动身的赵桓也听到了,得知李纲当着他的面煽动禁军,说不愤怒是不可能的。但赵桓还是有些理智,知道现在这个情形,自己是走不了了。强迫士兵们出走,万一中途四散回家,自己在野外就傻了。
  于是只能装出一副大度的样子,不计前嫌,同时跟外面禁军表示,也愿意留守京城。
  士兵们高呼万岁,如此倒是令死气沉沉的东京士气高昂了些。
  同一时间的金人已经到了开封附近,领兵的完颜宗望并未着急攻城,而是来到首都不远处的一个叫牟驼冈的地方。牟驼冈是宋军特意圈来养马的,因为燕云十六州的缺失,最早的大宋确实没有什么草场。不过连赵淳楣这样的小土匪都能寻到庐州用来养马,朝廷自己也有别的办法。
  牟驼冈建设了三十年,共有两万匹军马和大批草料,现在都落入金军手中。
  完颜宗望心满意足地看着手上的名册。金国国内的情形其实有些特殊,自打太、祖阿骨打死后,朝堂一直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态势。
  阿骨打带领一众武将大杀四方,灭辽慑宋,他虽然死了,但其他开国大将都还在,一个个军功赫赫,完全不听调度。女真族的继位传统是兄终弟及,现在的太宗皇帝没有别的本事,却投了个好胎,乃是阿骨打的弟弟,于是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当了皇帝。
  这位皇帝既无实权,又无天威,这次出兵,他其实是不赞成的。原因也很简单,就算是现在把宋灭了,他这个帝王也得不到什么,功劳好处全被前线将士们瓜分。
  但以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为首的金国将领们却非常想打,而现在完颜宗翰的西路军被太原城挡住,完
  颜宗望自己领兵来到汴京城,这所有的一切,不就都归他完颜宗望了!
  不说别的,光是这两万匹战马,便不白来这一趟!
  完颜宗望非常高兴,刚想派使者去宋皇帝那儿敲一笔,便见手下副将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不好了!将军,听闻郭药师的常胜军在大名府被人埋伏,现在情况不妙啊!”
  完颜宗望有些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是大名府守备小小地偷袭了一下,也没太往心里去,随意开口道:“哦?那他们战况如何啊?郭药师那汉贼,要是还出工不出力等我回去就宰了他!”
  副将低头,颇为苦涩道:“怕是等不到这天了,郭药师战死,常胜军……”
  “全灭。”
  第61章
  战事进展得如此顺利,赵淳楣其实也没想到。毕竟常胜军那边光是能作战的士兵就超过四万,余下还有些杂七杂八的,说是三倍兵力与自己也不为过。
  但数量上的碾压无法代表一切,这些常胜军本就是燕山一带的流民,辽国将他们收编,之后跟着郭药师打了几场仗,就这样成了士兵。这些人其实没怎么受过太正统的训练,同时也没有什么必胜的信念,纪律性服从性都非常差劲。与二龙山一对上,几乎是摧枯拉朽般被击败。
  郭药师本人倒是很有军师素养,在战场上身先士卒,非常勇猛,无奈势必人强,几波冲击下来,与其同行的士兵就已溃不成军,有些甚至偷偷转身逃跑。如此一来,他身边无人,在战场上就非常显眼了,花荣趁着这个档口,一箭正中其要害!
  这位在辽、宋、金之间反复横跳,搅得整个北方不得安宁的一代猛将,就这般结束了自己荒诞又传奇的一生。
  将军都死了,底下的小兵自然也没有再抵抗的必要,纷纷丢下武器投降。
  最后清点战场,二龙山这边损失不重,至于常胜军,排除那些逃跑死亡的,余下还剩两万多人。一些跟随郭药师身边的高级军官跑到赵淳楣眼前献殷勤,表示愿意收拢残部,之后唯宗姬马首是瞻。
  赵淳楣听到此番言论一下子就笑了,她打量了几眼这帮人,突然开口道:“辽国对你们怎么样?”
  军官们微愣,思索片刻,小心翼翼地给出了个答案:“甚厚。”
  “那宋皇金人对你们怎样?”
  “尤厚。”
  “那不对啊,”赵淳楣一拍大腿,表现得忧心忡忡道:“辽国对你们好,你们反辽,大宋对你们好,你们反宋,金人也对你们好,你们现在又反金。我对你们,可是连好都说不上啊!”
  军官们吓得肝胆俱裂,纷纷僵在原地不能言语。
  赵淳楣冷着脸对左右一摆手,很快,便有一行护卫将他们拖了下去,当着所以人面斩首示众。
  如此倒不是赵淳楣刻意杀降,只是这帮人下限实在低到令人发指。就拿大宋来说,宋廷虽然许多操作令人脑溢血,但对郭药师与常胜军,绝对是够意思了。当时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朝廷都尽量供给,常胜军跑到宋境内的各州做生意,赚取钱财,又召集天祚帝的工匠制造各种珍奇之物结交权贵。这些宋廷不是不知道,但也都忍了。
  如此优待,这帮人还是说反就反。这样无原则,在乱世中绝对是个祸害,所以这些军官绝对不能留。
  至于剩下的两万多人,原本赵淳楣想着就地解散,然而考虑到两万多青年也不算少,就这么放着很容易造成流民盗贼,给附近城市造成治安压力,于是还是决定亲自将他们押送回青州。经过简单的规训后,打散分配给治下所有地方。两万人分摊到整个山东半岛,倒也不算太多。
  虽然现在是冬天,但赵淳楣治下五州依旧有许多工程要做,能多添些人帮忙也好。
  如此的话,大军行进就慢了许多,原本定下的勤王计划怕是要耽搁。不过赵淳楣却也不着急,自己算是切断了金兵的后路,只要朝廷那边脑子正常,都知道金人已经陷入绝境,到时候就算打不赢,谈判的时候也有底气了。
  这般想着,赵淳楣拿出纸笔,亲自写了封信,阐明了她这边的情况,然后让人快马加鞭送到东京。
  此时闻焕章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也过来了,见了赵淳楣忍不住笑道:“这常胜军本事没多少,身上的好东西到不少,缴获的这些粮草铠甲,差不多够用到下次行军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