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所以,迁都必须马上进行。”
  李纲气得直哆嗦,与一帮人共同驳斥,从迁都难度到民族气节,其间伴随各种人身攻击,现在赵淳楣在他们眼中甚至比投降派还可恶!
  赵淳楣就那么听着,心中十分无奈。就像之前说的,北宋的党争已经到了一个魔怔的地步。
  迁都,只不过是一个抵御金人的战略问题,可以李纲为首的一批人出于党争和自我道德成就的双重观念,硬是把其变成一个忠义问题。
  如赵淳楣这样的“抗金名士”,提了南迁,也逃不开被攻击的境况。
  而主和派,要是打仗前提南迁那还有不少人答应,可现在金人都退兵了!南迁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北方大量的资源背景,重新去南方讨生活,如此自然不愿意。于是,他们也不表态。
  赵桓倒是有些意动,只不过见官员们齐声反对,最终也只能再议。
  赵淳楣冲着最前方的种师道使了个眼色,表示自己不是不出力啊,想出来的计谋人家都不采纳。
  种师道因为手握重兵,在朝上不能轻易表态,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好的计划泡汤,心中不知多少郁闷。
  不光如此,宰相李邦彦见主战派那边内讧,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看赵淳楣手下精锐这么能打,应该留下来保护皇上,这样还能送更多人去西北帮忙,一举两得。
  从赵佶到赵桓,大宋天子想要二龙山的兵已经近乎摆在台面上,而因着赵淳楣刚才得罪了主站主和两派,导致现在只剩种师道有心帮忙。
  结果可想而知,赵桓一纸令下,要求赵淳楣交出身边的两万人。
  赵淳楣表面上答应,实际回去后便命人收拾东西跑路回二龙山。
  说起来也不知朝廷是精是傻,就这样明着要兵,然而赵淳楣只要想走,这薄薄的大宋都城哪里拦得住她。
  临行前赵淳楣再次看了眼汴京,微微叹了口气。
  她已经做了所有自认为该做的,希望城里的百姓得以在浩劫中保全吧……
  第65章
  二龙山此等操作,属于是公然抗旨,这时候朝廷若是不公开表态,以后面对地方势力就很难再硬气起来。所以哪怕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得派人象征性地追一追。
  对此赵淳楣其实心中有数,考虑到现掌管兵马到是种师道,为了不让老人家为难,她特意命令军队快速前进,争取别让双方遇到。
  然而即便如此,中间还是出了差错。
  马军可以飞奔,但后方还有辎重部队,赵淳楣思索了下,便让杨志领着他们走小道,翻过几个山坡到大名府汇合。结果杨志带队,恰好与朝廷追来的人撞了个正着。
  对面打头的是种师道身边的心腹偏将,二龙山一伙还与其吃过酒,他本来也想着放赵淳楣一马,所以带着两万军队绕远,等风波过去就回京城复命,没料到双方想到一块去了。
  杨志与偏将面面相觑,皆有些尴尬,后面这么多人看着,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好,最后还是对面一咬牙,划了自己两刀,算是给朝廷一个交代。杨志过意不去,将辎重留给对方一小部分,好歹让大部队吃点好的。
  听完报告众人也有些无语了,秦明性子直,忍不住开口道:“虽然那边也绕道了,但你说这一路小道这么多,咋就能碰上呢,老杨你真应该去拜拜,这家伙也太背了!”
  确实,这几年大家都在二龙山同吃同住,也算是互相有一定了解。杨志这人,武艺高强做事严谨,同僚们对其十分信任,但有一点,就是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倒霉,哪怕是平日里巡逻,似乎他带队遇到流寇的概率总是要更高一点。
  赵淳楣本身是不信这些的,但想到之前的“杨志快递,使命必丢”,一时间也有些绷不住了,可见杨志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是安慰道:“无妨,也是我没考虑周到,东西丢便丢了,左右都得在大名府修整一段,到时候再补就是了。”
  杨志只能点头,众人一路向北,总算是彻底甩开了追兵,来到了相对熟悉的大名府。
  北宋时期的大名府又叫北京,乃是东京城的陪都,仁宗皇帝时期不光在此增建了城墙百宫,还修了水关,增添了不少兵马。所以金人让郭药师带着常胜军驻守于此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来能对大名府起到一个威慑作用,令此地军队没那么容易进京勤王,二来倘若前方征讨不利,也可以就近救援。
  赵淳楣在此地驻扎本身也是有一定风险的,但考虑到补给需要个比较大的城市,所以还是停留了。为了以防万一,特意让花荣多加了两队守卫,同时要求所有靠近营地的人都要重点排查。
  事实上,说虽然这么说,赵淳楣却不过是想做个保障,毕竟他们这几万人凶神恶煞的站在这,哪有宵小敢靠近。
  然而第二日清晨,她才刚洗漱完准备换衣服,便听外面传来阵阵喧哗声,仔细一问才知道,花荣带领巡逻的守卫抓到一个农妇,并发现此人正鬼鬼祟祟地打探他们寨主,立刻抓住问话。
  赵淳楣眉头微皱,暗道这大名府胆子也太大了,就这么大咧咧的派人来?当即便出去打算审问一番。
  待到了营帐,才发现几乎大部分首领都在,围着中间某个被绑起来的身影讨论。赵淳楣凑近打量,发现那农妇身形健壮,虽然皮肤黝黑但掩饰不住眉眼的精致美丽,想来也正因如此才被发现的。
  不紧不慢找了把椅子坐下,之后跟花荣打听具体是怎么回事。
  花荣面色阴沉,冷冷地与那农妇道:“是自己说还是要我帮你说。”
  回忆起对方的身手,妇人打了个激灵,陪笑道:“我说我说,军爷莫要生气。”
  此言一出,赵淳楣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无他,只因那美貌农妇嘴里发出的,赫然是一个男人的声音!
  她不由看向周围,其他人也俱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赵淳楣纠结了下,挥手示意对方继续说。
  那人也机灵,知道自己这副模样令人不自在,干脆讨了盆热水,用湿巾将脸上的妆容擦了,露出本来面目。
  只见他中等身材,二十出头,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光看长相完全是个风流公子。
  卸下伪装后,男人冲着赵淳楣跪了下去,态度诚恳道:“并非有意冒犯宗姬,只不过事态紧急,小的实在没办法,得罪之处,给您赔礼了。”
  接着,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道了出来。
  根据男人所言,他姓燕,单名一个青字,北京大名人氏,自幼父母双亡,被大名府一户姓卢的人家收养,成了家主卢俊义的心腹。
  卢家五代在北京城,堪称本地一等一的豪门,卢俊义不光家财万贯,而且武艺超群,号称“河北玉麒麟”,整个中原武林基本都听过他的大名。
  这样的人物,原本应该一生顺遂,无奈天有不测风云,宋金开打了。
  在赵淳楣来此之前,郭药师代表金人领着常胜军就驻扎在大名府门口,大名府上下人心惶惶,生怕对方哪天直接攻城。就在这危急关头,卢俊义主动站了出来。希望从城里调动一批兵马,主动去将敌人打跑。
  此时大名府掌权的是梁中书,他本人乃蔡京的女婿,说来与梁山二龙山关系都挺有缘,梁山的启动资金,杨志运送的生辰纲,正是他给老丈人的贺礼。这些年蔡家起起伏伏,他过得也没有往日风光,万一再让贼寇打进大名府,估计仕途也到头了。
  所以面对卢俊义的主动请缨,梁中书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光从官府调了五千人马,还亲自去游说本地富户,最终勉勉强强凑了一万人,让卢俊义去偷袭。
  卢俊义的武艺,毫不夸张的说,放眼整个大宋无人能敌,然而打仗并非只是单纯的比武,郭药师也是能正面跟金人掰手腕的一代名将,对于战事人心都把控极为精准,再加上已经知道卢俊义大名,早就设下陷阱防着他。
  最终费了一番力气才将卢俊义生擒,因为爱惜其人才,郭药师并未杀了他,只不过将其关在俘虏营。一些侥幸逃脱的散兵为了免去处罚,便说主将投靠了金人。
  这时候卢俊义的管家妻子在府中搜出来卢员外与金人的密信,罪名便彻底做实了。
  二龙山打败了郭药师,因着当时着急进京勤王,便随意释放了俘虏,卢俊义得以保全性命,结果回到家中却立刻被捉拿,随即送到衙门屈打成招。
  “小人卑微,四下奔走却无法将主人救出,得知宗姬率军在此歇息,只能前来求援,您与常胜军正面交锋过,定然清楚我家主人没有叛逃,还望宗姬能出面为他证明,小人做牛做马也不忘您的大恩大德。”
  听到燕青与卢俊义的名字,赵淳楣并没有什么反应,事实上,她早就过了对原著人物觉得惊奇的阶段。不过她虽然大致清楚对面的情况,其他人却是不知。
  秦明等人听得云里雾里觉得有些奇怪,于是开口道:“既然那卢员外未曾叛逃,那家里金人密信是从哪儿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