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好在此时岳飞杨志接连请愿,希望能跟随宗泽一并去看住金人。岳飞自然不必说,一心忠君爱国,杨志从小就梦想着为国效命,重振祖辈荣光,去边关也算求仁得仁了。有他二人帮着分担些,赵淳楣也能放心不少,于是便痛快的答应了。
  拿下燕云十六州只是个开始,这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领土,各级官员是不是要重新分配。要知道之前的燕云十六州一直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现在要重新规划,又得费许多心血。
  不过嘛,赵淳楣虽然伤脑筋,但底线官员可就乐了,这都是机会啊!于是立刻有人上书,要朝廷广开恩科,加大进士录取人数。
  赵淳楣看后都要气笑了,宋朝本身就冗官,每年光是俸禄都是一大笔,现在这个问题被金国物理解决了。北上许多官吏身死,不得不从各地调上来,如此倒是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算是短暂解决了这个问题。赵淳楣原本还在庆幸,结果突然冒出这一出。
  扩招是不可能扩招了,不光不扩招,她还将进士取士的一百五十人改为一百人,足足少了三分之一。此举一出,别说是官员,读书人先沸腾起来了,太学学生们又要到宫门口下跪。
  但赵淳楣对此却早有准备,虽然进士人数削减了,但其实宋朝的科举科目还包括明经科、明法科和明算科。明经科考的是儒家经典,考中后一般担任地方基层官吏或者进入教育系统培养人才;明法科顾名思义,进入大理寺刑部等司法机构;最后的明算科是最惨的,如果说前面两者只是在就业上没有进士那么吃香,行业天花板不高,那么明算科这几年都直接荒废了。尤其是宋徽宗上位后,由于更喜欢琴棋书画,对这些小道极为厌恶,连开都不想开,真缺人手直接从官员系统内部选择。
  经法算这三科为整个宋朝的教育司法财政等领域提供了非常多的人才,有了他们国家机器才得以运转,然而社会却没有给其应有的重视。其实当年王安石变法,曾经试图提升这些务实科目的地位,但随着变法的失败,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赵淳楣在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逐年增加这几科录取人数,并且优化考试内容。如此一来,士人们自然没话说了。中了进士做官,中了经法算也做官,不是每个人都在策论上有天赋,也不是每个人当官都为了出将入相,即便有些专攻进士的学生不满,但最终还是拗不过群众的意见。
  科举改革是件大事儿,赵家老祖宗可是放出话,要跟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至少到现在,士大夫这一块都是赵家江山的基本盘,当皇帝若是基本盘都稳不住,那下场可想而知。为了使政策平稳落地,赵淳楣不得不小心再小心,召集了许多官吏,一起商讨了近半年才搬出一套还算可行的方案。
  首次尝试还算成功,最起码选出来的人才赵淳楣还算满意。原本她觉得总算可以稍微歇一歇了,突然,一些官员跳出来表示,赵淳楣当皇帝这几年王师所向,逆虏溃散,四海晏然,狱空无讼,堪称“仁如尧舜,功迈汉唐”,理应效仿真宗皇帝,去泰山封禅!
  赵淳楣被这些马屁拍得直起鸡皮疙瘩,连忙摆手拒绝,开玩笑,她这才哪儿到哪儿,还封禅?宋真宗就因为封禅这个事儿被笑话了一千多年,自己可不去,于是连忙以铺张浪费为由拒绝。
  但没想到的是,她越拒绝官员们越坚持,最后连闻焕章都加入其中。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赵淳楣当年登基典礼就办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完全没有皇帝的样子,这个时代对于“礼”还是非常重视的,她身为皇帝,更是应该给百姓做榜样。另外收复燕云十六州
  本身就是个大功绩,怎么着也要告诉祖宗天地。
  赵淳楣被闹到没办法,勉强点头答应了,不过封禅什么的还是拒绝,祭天祭祖就算了结了,至于地点就定在京城南郊。
  原本以为办个仪式庆祝下没什么大不了,结果真操作起来赵淳楣才发现说道如此多,她自己提前三日就要在大庆殿斋戒,其余高级官员们也得在尚书省斋所净心。
  等到了那天,赵淳楣乘坐御撵,率领万骑仪仗,在百官的拥护下走出宣德门,沿途禁卫肃清,百姓们焚香迎驾。
  戴着通天冠,穿着绛纱袍,赵淳楣一步步走向祭坛的最高点,在礼乐中行明堂礼,之后以酒水浇灌地面,迎接祖灵。
  旁边的礼官开始陈述当今天子所取得的功绩,这种事儿其实历代皇帝都做过,不过相较于之前皇帝的夸大,赵淳楣这份就详实多了。
  读到最后,就连周围官员都开始啧啧称奇,今上才登基几年,竟然干了这么多事儿吗?
  这乱七八糟的忙活完,时间也渐渐到了傍晚。
  就在准备返程的时候,突然,不知谁轻声呼唤了句,“快看天边!”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晚霞咋夕阳的照射下梦幻多姿,呈现出或粉或紫的漂亮颜色,同时天上掉落了几滴雨点,想来晚上过不了多久就有一场大雨。
  “紫气东来!此圣主临朝之兆啊!”
  “是啊!官家神武,故天降甘露!”
  赵淳楣微窘,下意识看向“白鹿哥”闻焕章。
  闻焕章老脸一红,连连摇头,官家也太看得起他了,操纵云雨都来了,更何况赵淳楣现在皇位已经坐稳,根本不需要这些了啊。不过凭借着过硬的官僚素质,他还是迅速反应过来,站出来大声道:“有君德合天地,实乃大宋之幸,臣等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以恭吾皇万岁!”
  在他开口后,其他官员也都站出来,齐声高呼“万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响彻云霄。
  冰凉的雨点打在脸上,赵淳楣突然有些恍惚。穿越至今,经历的每一件事飞速从眼前闪过,从阳谷县的小丫鬟,到京城里的大商户,从二龙山的贼头子,到九五之尊的真龙天子。金钱、权势、朋友、爱人……她好像一株野草,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并逐渐长大,拥有了一切。有些时候,赵淳楣自己都觉得这是不是仅仅为南柯一梦,
  然而当赵淳楣低头,再次看向一张张熟悉的脸时,目光变得坚定。
  这不是梦,她站在这里,她属于这里!
  空悬着的一颗心渐渐回落,赵淳楣平静地开口:
  “众卿平身。”
  ———正文完———
  第100章 番外一 公主归京
  五年后,汴京。
  天才刚蒙蒙亮,城门口便排起了长队,本身开封就繁华,这些年赵淳楣又接连开放了几个港口,国家的商业活动愈发频繁。这一大早的,就在人群中看见不少番商。
  赵福金掀开车帘,凝视着这座巍峨壮丽的城池,神色复杂。
  “帝、娘子,已经进城了,您先在此等候,小的们前去官府通知。”几个护卫打扮的男子恭敬道。
  赵福金点了点头,然而他们走后,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突然萌生出一股强烈的想要出去看看的念头,不顾周围劝阻,独自下了马车。
  当脚踩土地的那一刻,她不由发出一声长叹。离家近十载,终于回归故里。拭去眼泪,赵金福努力平复下情绪,等彻底冷静下来了,方才观察起周围。
  说实话,与记忆中的东京不同,此时的外城似乎变了许多。
  当年汴京虽然繁华,但因着小摊位太多,到处都是做买卖的人,难免给人一种拥挤纷乱的感觉,现在虽然商贩也不少,大多却很守规矩。最重要的是,两边道路宽了不少,尤其是主干道,平坦笔直,上面似乎是用灰黑色的石头铺过,半点灰尘都没有,道两边也栽种了花草点缀。
  “这东西叫水泥,最近修城修路都用它,结实得很,也不用担心下雨一脚泥了。”旁边的护卫跟着解释道。
  “水泥……”赵福金喃喃自语,接着笑道:“又是官家弄出来的吧,真厉害。”
  “那是自然,早些时候青州就用上了,这两年京城也开始,想来以后出行能越来越便利!”护卫颇为自豪,看上去对此与有荣焉。
  一个小吏,提起当今天子都如此,看来那人是真的很得民心。
  赵福金神色复杂,刚想开口询问什么,就听身后突然响起道清脆的女声。
  “五姐!”
  回头看去,只见十七八岁,个子高挑的少女快步跑来。少女激动地抓住她的手,“总算见到了!打从听闻你要回来,我就一直派人留心着,还好还好,今日没当差,才能这么快出来接你!”
  赵福金眯起眼睛,努力分辨了下,半天,迟疑道:“是佛宝吗?”
  少女激动地点了点头。
  赵福金恍然,当年那个性格激进要强的瘦小妹妹,如今已经长这么大了。
  是的,赵福金就是那个以美貌闻名的茂德帝姬,在皇室都被送回经金国的时候,宋徽宗赵佶为了跟完颜晟拉关系,舍弃了这个女儿,将其嫁给金国皇帝。这么多年过去了,朝廷一直在努力跟金人商谈。终于,去年的时候,完颜晟病逝,新君要忙着整合国内势力,没工夫跟宋人扯皮,况且留着个公主也没什么用,便将赵福金送回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