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事,竟就在李铭川和赵雨梅的商讨中定了下来。
日子还是之前看的日子,收稻时。到时候,家家户户的田地里都长着黄黄绿绿的稻子,是个好日子。
两家都需要一些时日来缓缓,距婚期还有三四个月,到时得布置一下新房,扯喜布给礼哥儿做衣裳,还得摆宴席。虽说摆宴席能收回点银钱,但也先得出去,更别说还欠着李大伯的钱。
李铭川歪头看了看在堂屋里偷看他的余礼,舌头抵了抵牙齿,心道:还是得多赚些,不能委屈礼哥儿进家过跟着他过还债的日子。
余家还赶着去镇上还钱,李铭川没多留,同赵雨梅道了别。又回过头对余礼说:“礼哥儿,我明日再来。”
余礼道:“等一下。王媒婆现还在家中等我的意思,她为我是操了心的,我们一路去同她道个谢,再跟她说清楚。”
他手中拿了几个铜板,同李铭川一起出了门。就算这次不是王媒婆替他说的亲,但她这两日是下了功夫的,怎么也得给上几文钱以作感谢。
村里人见他们俩并排走在路上,都怀疑自己看错了,左看右看,跟之前偷偷看的动作不一样了,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他俩。
确认不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错后,坐在一起说话闲聊的婶子夫郎,蹲在河边洗衣的婶子夫郎,都炸开了锅,想来这阵时日,又要瞎猜他们两家的事情。
王媒婆也是惊讶得很,听他们说了前因后果,也替他们觉得高兴,哪怕这一次不是她说的,得不到那些说亲钱,可之前是得过一次的,两个孩子性子都好,都勤快能干,也能称得上相配了。
她将两人的手握在一起,道:“无需理会那些长舌的,婶子看啊,你们日后定是会过好日子的。”
两人道了谢,待要出门时,余礼本要去摸身上揣的铜板给王媒婆,李铭川捏住了他的手,自己递了几个铜板给她。
道:“我和礼哥儿的事,真真是麻烦婶子了,一点小心意给孩子买几块糖。”
王媒婆也高兴地接了,将两人送了出去。
出了王媒婆家,两人回家的路就不同了。
李铭川帮余礼拨了下头发,道:“礼哥儿,别忧心,我能赚钱,以后绝不委屈了你,你爹也会没事的。”
余礼这些日子不好过,本已做好打算草草嫁人,今日竟又像是绝境逢生了,只是不知他爹的情况。
他摇摇头,道:“没事,你……你也要注意身子。”
李铭川轻笑了下,附近有人,两人没多聊,各自回家了。
余风和赵雨梅打算一起去镇上,余风酒楼里的事不能再耽搁了,这差事是万万不能丢的。赵雨梅也要去医馆守在余厨子身边。
医馆能有个地方让赵雨梅夜里睡一睡,但是是没有东西给她吃的。
余礼知道娘在镇上怕是舍不得买吃食,在灶房蒸了几个白面馒头,烙了几个玉米饼子,摊了几个红薯面饼,并拿了一坛子泡萝卜,让赵雨梅带上。现在天气还没热起来,能勉强先吃个几天。
余礼对赵雨梅道:“我和小妹在家看家,过几日我去镇上给你送饭。”
赵雨梅点点头,现如今是需要省钱的时候,只是她这一走,家里的活计竟都落在了余礼和余雪身上,她有些心酸,偏过头不再说话。
余礼和余雪目送两人出发,站在门口看了许久,余礼才说:“走吧,咱们先把自己顾好,免得让娘和哥哥担忧。”
这屋子本是算不得大的,可如今,竟显得空荡荡的。
李铭川一大早赶去了镇上置办东西,他不知余礼家的蛋又送又吃,已耗得差不多了,心里还在盘算。
礼哥儿家养了鸡鸭,今日就不买蛋了,买吊肉,并些红糖,再扯匹喜布。
他娘从前是织布的好手,上次提到余家的两匹布,就是他娘织的。
桥西村的人多穿白色灰色的麻布,便宜耐造,更有那些穷苦人家,穿的是树皮布。他娘平日里也织麻布多,但送给余家的,是他娘自己都穿的少的绢布,绢布更为细腻些,镇上的小哥儿和姑娘有余钱的就会买绢布。
家里还有他娘先前织的三四匹麻布,但这喜布是需得在镇上买的。
喜布是红色的,价格更是比那些素色的绢布还要贵些,按习俗,婚服多是姑娘夫郎自己扯布自己绣制的,喜被则该是娘家准备的嫁妆。
但李铭川知道余家后面手头会紧,便昨日跟余礼说了,他今日先来扯上一匹。
路过糕点铺时,李铭川犹豫了一下,想着礼哥儿怕是会舍不得吃,还是买些更中用的吧,便转身进了旁边的粮米店。
这边的人田地里多种稻米,但粮米店里有不少北边来的东西。李铭川买了些白面,又挑了点黍,掌柜的说,别看这东西小小的,黄黄的,比稻米要更滋补一些呢。
李铭川便提着篮子回村了,去余家前,又回家里拿了两匹布,一同装了进去。
篮子鼓鼓囊囊的,李铭川想着,哪怕礼哥儿家这段时日没有进项,也够他们吃上一小段时间了。
余礼知道李铭川今日是要来的,辰时起来后便马不停蹄忙活着。
家中只他和余雪,两人起床就简单吃了点米粥,泡萝卜剩的也不多了,后面还得泡点别的好下饭。
余礼和余雪都是做惯了事情的,余礼煮粥,余雪便洗碗。余礼剁鸡草喂鸡,余雪就赶鸭子。余礼去地里转了一圈,拔了些杂草,余雪则拿扫帚把家里拾掇得干干净净。
快晌午时,李铭川才过来。
余礼接过篮子一看,道:“怎得买了这么多?怕是手里也不剩多少了吧?”
李铭川挠挠头,坐在余雪给他搬来的小凳上,道:“总归我明日就又要做工了,银子没了还能再赚。”
余礼拿出喜布,在上面摸了摸,比他身上穿的舒服多了。
李铭川见他喜欢,问:“家里可还有彩线?”
余礼道:“有呢,之前正巧碰到的货郎买,备着的呢。”
赵雨梅不善绣活,连带着余礼和余雪刺绣的手艺也不好,缝补衣裳足够,绣出好看的花样是还得多练练的。
余礼没同李铭川说这些,笑了笑把篮子提了进去,给他端了茶水出来,留他吃晌午饭。
李铭川笑一声应了,他还从来没有吃过余礼做的饭。
余礼进灶房备菜,余雪在一边生火,李铭川跟着他进了灶房,对余雪道:“雪姐儿去歇着吧,我来生就好。”
他对于余雪来说,还只算的上是家里的客人,不大敢真把这事让他做。
余礼沉默了一瞬,对余雪说:“没事,你去吧。”
余雪这才起身往外走,走出灶房前还回头看了一眼。余礼正站着低头切菜,李铭川蹲着往里添柴,竟像是本就该如此。
第6章 厚积
自余厨子出事后,村里是有不少人提了东西来看的。
豆婶子端了一板豆腐,卫猎户和夫郎逮了两只兔子,有些乡亲提了些地里的菜,塘里的鱼。
桥西村多是水田,有些人家的稻田里是有鱼的,更是有专门的鱼塘,主人家已是住到镇上,只佣着人打理,李铭川也时不时去那找点活计。
记着他爱吃鱼,余礼便切了块豆腐,打算炖个鲫鱼豆腐汤。他麻利地将鲫鱼处理好,热油下锅煎到两面金黄,加入水和嫩豆腐,炖到汤汁发白,最后加了一点盐。奶白的鲫鱼豆腐汤就出锅了。
又叫余雪去菜园子里摘了棵卷心菜,余家的菜园就是小小的一块菜地,平日里多是赵雨梅在打理,只种了几种青菜。
余礼将卷心菜一片一片剥好后切断,下水煮至断生后又捞起来,这菜可以凉拌了吃,最是清爽。放些醋,再放些辣子,闻着味道都让人流口水。
余礼自小便爱吃些凉菜,李铭川倒是吃的少,周氏大部分时日都是在纺布的,少有琢磨这些吃食的时候。
三个人就围在堂屋里就着这两道菜,难得的吃撑了。
李铭川明天才去镇上做活,家里的地也是大伯一家在操持,吃完晌午饭竟觉出一丝没事做的惶恐来。便问起余礼今日还有什么打算,看看能不能帮上点什么忙。
余礼笑了笑,道:“马上就要清明了,等会要去寻些野地菜,菜园里有些辣韭菜,清明包这两种味道的饺子吃,你到时候可回村里?来家里吃些饺子。”
清明时的地菜最是鲜美,清炒、煮汤、调馅儿都好吃,余雪也馋这一口,早早的就跟余礼提了。
清明也不过就是两日了,李铭川本是不打算回来的,听他一说,又有些心痒,道:“成,那我清明晚上过来吃饺子。”
李铭川见余礼像是喜欢摆弄这些吃食和野菜的,又想起来了另一件事。
桥西村家家都有个小菜地,平日里种点应季的蔬菜,李家也有。但他娘往年都是春耕那会儿种些菜种,今年自是没顾得上,他在那之后又总是不在家,现在菜地荒废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