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忙活半日得了一钱多的银子,余礼很是满足,虽说有成本,但其实成本没有旁人想象的那么高,去掉成本也能赚上快一钱的银子了。只是这糕点就得偶尔卖上一次才有效果,村里能常常买糕点吃的实在是少。
等他回家时,过了晌午,快到家时在路上碰见了来接他的李铭川。
他见四下无人,得意地冲李铭川扬起了手中的钱袋,就等着李铭川开口夸他。
李铭川哪有不如他心意的,扯着他的脸蛋亲了两口,道:“我的礼哥儿干半天够我干上好几天了,怎么这么厉害呀。”
两人高高兴兴回了家,今天中午吃些米糕填肚子就好,绿豆糕和枣泥糕自然也是很好吃的,但吃多了容易腻,再一个也精贵些,没人会拿来当饭吃。
过了几日,玉米面拿去磨好了,余礼兴致勃勃地在心里盘算能用来做些什么。
玉米面是黄色的,他取出一小碗玉米面,用刚烧好的水烫熟了,放凉后磕了一个鸡蛋进去,又放了些白面、酵面和红糖,用温水拌匀了,表面撒上些红枣碎,上锅一蒸,就是玉米面发糕。这个方子比杂面做的发糕好吃,甜甜糯糯的,还不黏牙。
发糕是甜的,适合做早食,晌午和晚上的主食,余礼就做的玉米饼子,加一点点油和盐,在锅里一煎会是香喷喷的,但余礼想省些油,饼子压好后,上锅蒸熟的,也好吃。他还在饼子里加了点新鲜的玉米粒,玉米粒被切碎了,在温软的饼子里咬到是另一种惊喜。
这玉米面日后还能做窝窝头,混些野菜也能做菜团子,就是想要包饺子,都还能做饺子面皮,用处多得很。
余礼在磨玉米面前本想着给余家和大伯家都送些,但家里的菜地本就只有一半种的玉米,晒干后一磨,出粉不多,余礼便没有送玉米面,只做好后分别送了几个发糕过去。
再过两日便是处暑了,桥西村的秋意越来越浓,虽白天还是热,但晚上已有些凉意了。
处暑不算大日子,但有的人家也会好好过一过,富裕的会用新米去祭祭祖,吃吃鸭子,不富裕的也盼着这时候鱼塘主开渔了买上两天解解肉馋。
李铭川已在地里忙着施肥除草了,余礼定是要给他买上两条肥美的鱼吃吃的。余礼自己吃鱼,是喜欢吃肉细嫩些的,但想着李铭川在地里忙碌,吃些带鱼油的养养膘也不错。
鱼是比猪肉便宜一些的,但越大的越贵,这鱼塘主自己平常已住在了镇上,但开渔头几天是会在村里待的,他的夫郎是个会做生意的哥儿,见着村里说得上名字的人都会少算一两或少收两个铜板。
处暑当日,来买鱼的人多得很,一只鸭子要三四十文了,一条鱼十几个铜板能拿下,大多数人都是想着买鱼呢。
余礼在买鱼的人群里看见了余雪,余雪也瞧见了他,隔得远,人多,便没喊,只踮起脚尖冲他挥着手。
余礼本想买两条大的,但挑来挑去最后买了条大的买了条小的,他付了铜板,拎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鲫鱼回了家。
大的今日红烧了吃,小的还能养两日,到时候还是买了豆腐一起打汤喝。
红烧鲫鱼余礼是喜欢在底下垫上一层大豆的,黄黄的豆子沾满了焖酱,软糯下饭。
回了家余礼就开始泡上了豆子。
过两天要去伯娘家摇桂花的,最近伯娘家的桂花开得特别好,虽说因为品种原因,没有特别香,但颜色很好看。
余家院子里也是有棵树的,是一棵石榴树,近日也结了不少果子。从前赵雨梅还同余礼说过,余家从前人丁不旺,余厨子和赵雨梅成亲时种下的这树,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赵雨梅就生下了三个孩子。
余礼想到这,心里有些痒,怎么看都觉得自家院子里少了些什么,一边做饭一边在心里想。
柿子树不错,事事如意,结了柿子也好吃,还能做柿饼走亲访友送些也有面。
枇杷树也好,秋天冬天开的花好看,来年春夏结了果,能熬酱泡水,小孩咳嗽喝些很是又用。
杏子橘子枣子样样都好,就是院子里光秃秃的不好。
他心里有了打算,只等着李铭川回来同他商量商量了。
这树苗比菜种要贵不少,但若是养的好,有的一年便可结果,有的三五年,最迟的也有八九年的。结了果这本钱就很容易回来了。养起来,只头两月多加看顾,后面比种菜要省心多了。
李铭川回来,见着红烧鱼,胃口大开,吃饭时余礼同他说起这事,他也上了心,两人一道商量着种什么好,最后定的枣树。
枣树养个三五年能结果,结了果新鲜的吃起来又甜又脆,收的多了晒成了红枣更是受人欢迎,妇人哥儿坐月子,小孩生了病,都会想着买些红枣补补。这枣树种在院子里也好看,季季都看着不同,春天有嫩芽,夏天遮浓荫,秋季里结果,只冬天稍单调些,但也能看看枣树的枝桠。
不止好吃又好看,枣树还有旁的好处,它耐旱又耐涝,算是很好活的树了,李铭川和余礼都没种过树,定是要考虑这一点的。
李铭川道:“我托大伯去问问,看看哪里有靠谱的能买棵枣树苗,别买了那病秧子,买回来活不了两月钱打水漂了。”
余礼点点头:“很是,咱们多看多问,也不急着这一两天。”
余礼很高兴,李家原先日子过得不错,屋子建的不小,但周氏多是织布赚钱,家里许多东西是没有的,自他和李铭川成亲后,虽时日还不久,但慢慢的有了不少变化,菜园、鸡圈、灶房,现下院子里不久后还要添置枣树,他心里很是满足。
大伯速度很快,过了两日便找了人买了树苗来家里栽上了,余礼日日忙碌,菜园里又种下了先前买的茄子种,去余家摘了一篮子石榴,又同赵雨梅买了二十个鸭蛋,本打算回家吃了晌午饭下午便去大伯家摇桂花,一进门发现大伯带着人在院子里栽枣树。
余礼高兴得做了玉米菜团子答谢,这菜团子里除了些绿叶菜,是还放了些炒熟的鸭蛋的,味道比一般的菜团子好吃不少。同人结了账,又留大伯吃饭,大伯拒绝了他便给大伯塞了两个石榴。
当天的晌午饭,就是两人坐在院子里看着树苗吃菜团子。
李铭川从前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菜团子,一连吃了三个,边吃边夸,夸得让余礼后悔没再多做几个。
吃完饭后余礼指挥着李铭川剥了个石榴,这石榴结得好,外皮只一点青色,其它都是红的,里头的果实饱满清甜,籽也很小。李铭川嫌吃这东西吐籽麻烦,嚼巴了两口就打算都留给余礼吃,余礼便让他捣碎一些泡水喝,喝的时候嘴巴抿着,把籽留在杯底就好。
第19章 巧果
今日是七夕,余礼站在门口,桥西村还有不少夏天的余热。
对于他和李铭川而言,七夕是平常生活中平常的一日,那些刚定了亲还未成亲的要重视些。
但余礼是日日都要想做些什么吃的,今日便趁着这七夕,做些巧果吃。
巧果做起来不难,其实跟馒头都差不了太多,只多放些糖,调一下白面和酵面的多少就好,许多小姑娘小哥儿在这天都会做巧果。手巧的能做出各种样式来,蝴蝶的、鱼的、老虎的,但大部分人做得多的都是花的,且大多又都是桃花的,寓意好,又算是比较简单的,不要模子,手捏一捏木刀压一压,都能做。
巧果是甜口,讲究的人家还会往里面放鸡蛋和牛乳,但余礼和李铭川都是口味比较重,喜欢吃辣的,余礼便只打算简单做三四个,尝尝味道就成。
他取了白面和酵面,用温水化开,又少放了些红糖,只添了点点颜色上去。余礼边揉面边想起来了自己小时候刚学做糕点那会,面和水总放不对量,手上黏哒哒一团,现在已经很熟练,多揉几下就是漂亮光滑的面团子了,余礼就分了四个小剂子,本想全捏成桃花的样子,但等他上手就止不住的捏出其他花样,到最后四个全都不一样,一个桃花的,一个鱼的,一个金元宝的,还有一个他捏了个枣子样的,不大好看,但能看出是什么。
这东西其实也是拿炉子烤出来最漂亮,余礼用锅烙熟的,颜色会深些,他没提前尝,这东西和李铭川一起吃寓意才好。
李铭川今日回来稍晚一点,他回来时,竟有些扭捏,双手背在后头,等余礼纳闷问他做什么呢,他才把手一送,手里是一捧野草扎出来的花。
野花有五六种,颜色各异,余礼认识不少野菜,但这些野花有不少是说不出名字的,他只认得一个红色的地榆,还有个紫色的野豌豆的花。
他接过花,喜欢的很,又看向李铭川。
李铭川挠挠头,道:“今日不是七夕嘛,做完工见着一个哥儿头上插了花,便想着你也该是喜欢的,去摘了些。”
余礼眼睛都弯了起来,道:“真好看。”又凑过去闻了闻,见没什么香味,又抱在眼前左看右看。
李铭川看着余礼满足的样子,喉头滚了滚,把人拉进怀里抱着,沉声道:“礼哥儿,和我成亲你是受了委屈又受了累的,我现在没本事给你买那些金银首饰,但日后一定都给你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