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老人们口里讲的寓意,余礼是有些信的,特别是跟钱财有关的,是半点不愿犯忌讳的。
饺子打了汤,热乎乎的两大碗,晌午和晚上都吃饺子就成,大部分的馅还是韭菜鸡蛋的,咸淡适中,也很好吃。
这日还要做些炸豆腐,平常买豆腐都是买的嫩豆腐,炖汤和烧鸡蛋都好吃,但若是要做炸豆腐,就得买老豆腐。
豆腐是李铭川去买的,天气冷,两人也没有事事都一起做。买回来后,余礼手一挥全倒进了油锅里,噼里啪啦炸了起来。
炸豆腐不难,只注意火候时间就成,炸到金黄色余礼一块块夹起来,倒进些辣椒面和炸过的油,又倒了些芝麻进去,拌匀了香的很。
李铭川很喜欢,辣辣的冬日里吃着也合适,但余礼自己只觉得还成,调味是喜欢的,但他不爱吃老豆腐,偏爱嫩些的口感。
到小寒和大寒时,倒没下雪,但冷气积久了,给人感觉更冷些,晚上睡觉余礼的手脚怎么也睡不发热,还是李铭川上床后,贴着他才好些。
先前做地瓜粥没去换的干桂圆,李铭川还是提了几个蛋去找人换了,因为余礼要做腊八粥了。
腊八粥不难,就是东西要的多,稻谷精米黍米大豆绿豆红豆红枣桂圆八样食材呢。家里本只桂圆没有,但红豆做糕点用的多,也用光了,李铭川一齐换了一点过来。
换东西就是这样,拿自家有的去换别家有的,一次换不了多的,就能换一餐。
李铭川把东西递给余礼,道:“够咱们吃腊八粥了吧?红豆家里既用的多,开了春咱们就去镇上再买些。”
余礼看一眼,说:“够了,干桂圆还有多的,还能留着下次炖汤喝,不行泡茶也是好的。”
各种豆子谷子洗干净后,得在水里泡上一阵子才能煮,不然煮出的粥里头豆子会硬硬的,跟吃石子似的。
好的腊八粥定是豆子煮出来了沙,谷子煮出来了油的,抿一口都觉着软糯顺滑,余礼喜欢这种软烂的口感,一次喝了两大碗,难得的撑的不愿意动,李铭川边笑话他小馋猫,边去收拾了灶房和碗。
这段时日桥西村的河面上都结了冰,有不少调皮的小汉子都偷偷在冰上玩,若是被家里人发现了,定是屁股都要开花的,姑娘夫郎都秀气多了,哪怕出了门玩,也绝不到结了冰的河上去,只远远看着。
余礼数错了日子,在腊八节前就和李铭川吃了腊八粥,等到腊八当日,闻着了村里全是腊八粥的香味,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他同李铭川说起这件事,李铭川是向来不在意这个的,但见余礼有些闷闷的,便绞尽脑汁逗人高兴。
余礼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若是没记错日子,那也能赶上腊八节的热闹了,但他转念一想,对李铭川道:“要不咱们做些腊八豆吧。”
腊八豆余礼很爱吃,豆子软烂又入味,还能做得辣辣的,简直哪哪都合他的口味。
其实这腊八豆最好是立冬便开始做,需得腌上两个多月,到腊八这天便可直接吃了,如今腌上,便是春分那会才能打开吃。但好歹今日记起来了这事,早做一日便能早吃一日。
周氏不会做腊八豆,但李铭川是吃过伯娘做的,确实好吃,若是余礼做,定是更好吃,高兴应了,巴巴地跟着人打算在边上看人做。
见余礼把豆子泡上后没动静了,还问了几嘴,被余礼拍着头笑话了。
“你不会是想着我今日便可做好明日就能吃吧?”
李铭川慢慢回过味来,道:“我没想那么多,还寻思等着晚上吃,热几个馒头便是一餐饱饭呢。”
“等开了春吃,第一口就给你吃,少不了你的。”
李铭川抱着夫郎,道:“你吃你吃,我只吃第二口,绝不吃第一口。”
第二日,余礼把豆子煮熟了,不能煮的太烂,不然后面豆子都化了,没了形。
余礼又沥掉了豆子里头的水分,趁热包进了纱布里,放在暖和些的地方让它自己发酵。余礼干脆就放在柴房了,放了一两天,剥开里头的豆子就生了一层白色的粘粘的东西,这便是发好了。
这个时候往里头放调料调味就成,余礼放了姜蒜末和辣椒面,再放了盐,搅拌好,就能装坛封起,等着到了时日吃就成。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余礼也张罗起做牛舌饼的事了。
牛舌饼叫这名,但不是牛舌做的,只是样子像牛舌。
做牛舌饼前,是要炸葱油的,余礼切了葱段,炸到焦黄微微发黑了再捞出来,这葱油留着擀了面条拌着吃也特别香。
熬好了葱油,便要炒熟芝麻和花生,这花生还是大伯娘家种的,给他们送了些。炒熟的花生要磨成粉,在家里是磨不了的,需得拿去村里的石磨那磨。
磨好后把花生粉混上白面,又揉了些葱油进去,加了些糖、盐和花椒粒磨的粉,还磕了几个鸡蛋进去,又倒了足足的熟芝麻粒,混匀后就可以擀了,这都得带去余家烤,余礼想着干脆一盆子全带去余家,到那再擀小。
李铭川看着他折腾麻烦,同他说:“要不咱们也砌个窑炉,你爱做这些总得要的。”
余礼心念一动,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这做炉子不是一日两日,两人还是先去余家烤这一回。
付清听他说了,忙洗手帮他一起擀,余雪也在边上凑热闹。他们擀得扁平,现在看着还不像牛舌,但若是烤熟了,上了些颜色,会好看很多。
烤好后自得让家里人试试味道的,烤出来的牛舌饼因着有鸡蛋和红糖的颜色,色泽比金黄色暗点,看着特别有胃口,大家一看都知定是好卖的。
等一吃更是停不下来,里头放了足足的油,咬一口酥的掉渣,在嘴里嚼两下又融进了嘴巴里,虽说放了糖又放了盐,但吃着是咸口的,还不腻人。
因为油多,若是镇上油水多的人家,怕是吃几块就吃不下了,但农户人家是不会有这样的,只有舍不得吃的。
只定价有些问题,这里头油面都多,各种成本都不低,而且这种饼子不像糕点,糕点能一块一块卖,这种饼子多是一盒一盒卖的,但家里没那么些的盒子。
余家的余厨子、余风和付清在吃这方面都说得上是见多识广,给余礼出了主意。
“看看能不能找个什么包一包,四块一包的十个铜板,八块一包的十八个铜板,这东西是用来过年都好吃的,应是有人舍得花钱买的。”
过年是许多人捏不紧钱袋的日子,要充脸面要犒劳自个儿,都舍得在这时候买东西,余厨子从前就是这样的。
现下的问题就是拿什么包了,余礼道:“家里还有不少玉米杆子,能搓成细绳,只是光用绳子也包不了,这饼子油多,拎着会沾满手的油,这都好说,若是路上掉了,更是大问题。”
几人商量了半天,没有很好的办法,李铭川都准备明日去镇上买些油纸了,但那价格昂贵,在村里卖不合算,余礼最后还是决定,用叶子包。
家里还有些玉米叶,但包一包要两三片,还是在余家又拿了些囤着的箬竹叶,才看着够。
余家不大的堂屋里大家一起动手,不管妇人哥儿还是汉子,包的包,搓绳的搓绳,绑的绑,边做边说说笑,热闹极了。
第29章 年前
卖牛舌饼自是不用这么些人出马的, 余礼给余家留了两大包,又给大伯家送了两大包, 自家也得留个两大包,其实能卖的也就十来包大的了。
余礼专门留了几块没包,就等着若是有人想试试味道,掰一些给人尝尝呢。
李铭川给余礼裹得严严实实的,才陪着人出了门,这饼子不像糕点,糕点能当早食, 这就是个零嘴, 卖得必是比先前慢的。
余礼本有些许着急了, 这个花的本钱多, 若是卖不出去要亏不少。
李铭川安慰他:“卖不出去就咱们自己吃,我可爱吃呢。”
余礼想想也是,不少人过年还买酒买啥的,自家多吃些饼子也没啥。
这么一想也不急了, 但两人还是卖力吆喝着。
路过村长家时,村长媳妇推了门过来问他们:“川子,礼哥儿, 今日是卖的什么?”
余礼拿了一块给她试:“婶子试试,是牛舌饼呢,过年在家吃和送礼都好呢。”
村长媳妇吃了一口,当下就拍了拍手上的油,道:“怎么卖的?给我拿两包。”
村长家人丁兴旺, 过年往来也多,定是各种吃食都要备一些的。
余礼和李铭川对视一眼,道:“婶子喜欢拿去就是了, 之前帮了家里那么多忙,这点小吃食哪能让婶子出钱。”
不是他谄媚,确实是村长一家帮了他们许多,再一个以后在村子里生活,定是要仰仗村长的。
但村长能被推举成村长,一管就是十几年,大家都服他,也正是因为他家里人从不主动占人便宜。
村长媳妇忙说:“这可不行,你们既是出来做生意就没有不收钱的道理,别说天气这么冷,你们受了这些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