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最后两方推拒了几回,三十个铜板给村长媳妇拿了两大包。
  她也很高兴,这半日在外头走动,逢人就说礼哥儿这牛舌饼有多好吃,竟也堪堪卖完了。
  在村子里卖东西都得是薄利多销的,能卖完就有的赚,余礼和李铭川都不是贪心之人,在家数铜板也很是高兴。
  下午余礼准备炸地瓜块了。炸地瓜块说得上是家家户户在过年时都要吃的了,若是有家里不会做的,便还会找亲戚帮忙。
  余礼炸这个也拿手,其实他平日里做炸物少,但比起旁的人,他算是很有经验的,有的可能把地瓜块炸糊炸黑,但余礼炸这东西时心细,毕竟一步不差地盯着。
  地瓜洗净削皮后切片,这片得切得薄薄的,越薄炸了就越脆,若是切厚了,吃起来会硬许多,费牙。
  切好后的地瓜片要把外头那层薯粉洗干净,不然炸的时候容易糊。这活容易,余礼叫了李铭川做,他自己去烧了锅水。
  再把洗好后的地瓜片倒进热水里头烫上一会,捞出过凉水,等地瓜片凉了,便要摊开等它变干,干了之后才能炸,不然热油会溅一身,烫一身的泡,疼的要命,还一不小心就破相了。
  天气冷,这晾个一时半会都不能干,余礼便盖了一层布,也能吸吸水,等晚上再来看看。
  晚饭两人就吃的地瓜,余礼把多留的地瓜蒸熟压成了泥,啥也不用放,就是简单一餐。两个人吃饭就是能凑合,之前李铭川日日要下地做工时自是不能吃简单了,但这日日在家歇息,年前肉也吃了不少回了,一餐两餐敷衍些就没啥事。
  到了晚上地瓜片还有些潮,余礼拿布巾细细擦了,热了油后倒进去炸。这炸地瓜的油得用多些,但自是用了还能用来炒菜的,农户人家没那么讲究。
  除了油大,炸地瓜片还得火大,地瓜片下进去炸到金黄就要捞出来,火大了能一次炸脆,若是火太小,炸出来不脆,是还得炸第二回的。
  炸好的地瓜片装起来就成,有人往里头加盐,有的加糖,多是加白芝麻的,余礼什么也没加,就吃地瓜本身的味道就好,酥脆又微甜,去年余礼吃着停不下来,过两日下巴上长了好几个火疮,被余风笑话了好些天。
  李铭川也爱吃,这东西不会甜的腻人,又脆脆的,还带些油水,得余礼盯着,他才能不伸手去抓着吃。
  到了床上,两人都还在聊吃的。
  余礼道:“明日咱擀面条吃吧?煎两个鸡蛋,煮几根菜,猪油打面汤,可鲜了。”
  面条李铭川自然是吃过的,不只吃过,还帮着周氏擀过,只是他擀的少,擀饺子皮还凑合,擀面条就粗的粗细的细,不大好吃。但余礼的手艺他是清楚的,听他一说,马上就咽了口水。
  第二日两人没多赖床,从前余礼起来后事多,早食一般不会花太多的心思,但现在李铭川在家,不少活儿都是李铭川去做的,余礼便也愿意多在灶房折腾了。
  擀面条最怕粘手,余礼和面是多次少量加的水,慢慢把白面搅和成棉絮似的样子,再来上手擀。案板上和手上都得沾些干粉,才好上手。
  将面团揉光后擀成薄片,余礼又往上撒了些玉米面,把面皮折起来之后切成细条就好。
  余礼取了猪油抹在锅底,打了两个鸡蛋进去,这煎出来的蛋香的很,煎好后往里倒入热水煮着,再把切好的面条丢进锅里,最后加两片野菜就好。
  余礼另又在碗里挑了一筷子猪油,倒了些豆酱和盐,等面条煮好了,便用面汤烫过碗里的油,再把所有的料都挑进碗里。
  昨日晚上吃的不多,面条端上桌时,别说李铭川,余礼肚子都咕咕在叫,不闻到香味都还好,热猪油的香味太霸道了,把人肚子里的馋虫都能勾出来。
  两人坐在小凳上,顾不得烫,吹几口就迫不及待吞进去,都是平常食材,自是说不上多夸张的好吃,但吃着让人特别满足。
  余礼其实很喜欢吃面食,但这东西费功夫,也要用不少白面,做的确实少,今日一吃,便还想连着晌午和晚上都吃,但又怕吃太多了李铭川觉着腻,便作罢了。
  今年年过的晚,马上都立春了,都还没过年。
  这几日天气没那么冷了,也有些太阳出来了。冬日里这样的阳光特别宝贵,今日出门溜达走动的人有不少。
  待到立了春便没多少雪要下了,不少先前没备够柴的人,趁现在还又去山上砍柴,虽柴还是潮潮的,但先砍了运回家再说。
  余礼和李铭川今日也上山来碰运气了,他们在家无事可做,见今日天气好,便想看看立了春山上有没有野菜能摘摘的。
  冬日被摘得差不多的野菜,迎着寒风长了些,但不多,两人只随意摘了些。
  回家路上,余礼提起做春饼和春卷的事:“春日里还是得做些春饼或是春卷,过年去给爹娘扫墓时也得带几块去呢。”
  说到扫墓,李铭川倒是想起来了什么,桥西村过年扫墓一般是大年初一,不知道那时候雪化没化,去扫墓的路都是又陡又窄的,怕是要是雪没化他得提前去看看,扫一扫,免得余礼去时因着湿滑摔倒。
  其实不怪他平日里想不起来,也就一十七岁的少年,从前都是爹娘操心这些事,今年头一次自己做,定是有想不起来不周到的时候。
  幸得余礼心细,事事都在心里念着,也能提醒他。
  两人立春当日做了春饼,余礼本是想春饼春卷都做些,但后来细想了下,春卷需得用油炸,这段时日炸物吃的多,不说炸地瓜块,就是牛舌饼都有不少油,一下子吃多了不好,也是要省些油用,便还是只做了春饼。
  春饼外头就是家家户户都能摊的薄面饼,里头夹些春日里的时蔬。余礼夹了萝卜黄瓜切成的条,还塞了些鸡蛋块进去,能更好吃些。
  去年在余家做的春饼里头还放了两片肉,但现在家里没有新鲜猪肉吃了,腊肉放这里不如新鲜的好吃,余礼才炒了蛋放进去。
  春饼的味道是普通平常的,但农户人家都很看重春日,那难捱的冷天慢慢过去了,就家家户户都要做些春饼,一是“咬春”,二是“迎春”。有些实在穷的,在这一日吃不上春饼,都会拿生萝卜啃两口,表示个意思。
  余礼给春饼配了辣酱,两人沾着吃,李铭川吃得大口,两口便能吃掉一个,余礼刚吃完第一个,他已经吃了三个了。
  两人刚吃完春饼,外头就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这是那赵屠夫的二儿子今日成亲的热闹。
  其实桥西村,甚至这周围所有村子和镇上,冬日里成亲的都少,因着冬日穿的衣裳多,喜服也不好绣,都是找的天气暖和些了的好日子。但赵屠夫这二儿子年纪不小了,比李铭川还大个两岁,再加上那姑娘家虽是在镇上,但家里手头紧,不然也不会十两银子把他嫁到村里来,现下为了少些开了年的人头税,竟是刚刚立春,就成了亲。
  余礼和李铭川是不会去凑热闹的,就是余家和李大伯家都没人去吃席,同他们家都没什么好话说,也没什么来往的必要了。
  第30章 除夕
  终于到了除夕, 这天是一年下来桥西村最重要的日子,就是懒汉早上也不会赖床太久。
  这天必定是得好好收拾打扮一番的, 余礼和李铭川都穿着新袄子,余礼还想把小妹送的发带扎头上,他看不见,便叫着李铭川帮忙扎,李铭川手笨,折腾好些时候才给他扎个能看的样子出来。
  李铭川放下手讨好道:“好看,这颜色衬得你更白了, 我的夫郎怎样都好看。”
  家里没铜镜, 余礼用手细细摸着头上的发带, 感觉到了有些歪, 但李铭川给他扎的,他不嫌弃。
  有的人家是从早食起就是年饭,有的人家是到了晚上才会吃年饭,余礼和桥西村大部分人一样, 都是吃午年饭的。
  虽说不吃早年饭,但除夕当日每餐都不能敷衍,余礼又擀了面条做早食。
  在他做早食时, 李铭川就在外头贴春联,红布是花钱买的,上头的字还是请先前找他做工的秀才写的。桥西村没出秀才,村里不少人也都是去隔壁村找人写的,还有在镇上买现成的。
  春联要贴上去是要用米饭的, 水和了米饭粘在春联后头,就能贴到门上。李铭川准备了两幅春联,院子们贴一幅, 堂屋门贴一幅,贴好后他叫余礼出来看。
  余礼看了觉着喜庆,很喜欢,但他不识字,问李铭川上头写的什么。
  李铭川也不识字,对联是前几日写的了,当时问了秀才,但到今日哪还记得那工整又复杂的两句话。
  他又不愿在夫郎面前丢面子,含糊道:“就是说咱家宅安定禽畜……额……禽畜丰收的。”
  余礼觉着这话听着有些怪,但没多想也没多问,夸了两句就进去煮面条了,留下李铭川长呼一口气。
  吃完早食就该备菜了,年夜饭多是备十道菜的,自然也有人家没有那个条件,但就是多放几碟馒头也要凑齐十个,为着个十全十美的好兆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