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他也煞有其事地把那几个铜板收进了衣裳里面,对余礼道:“那可不还了,这得当我的护身符呢。”
  到春分了,白天慢慢长了,前几日夜里常打雷,余礼睡得浅,被惊吓了几次,心疼得李铭川睡前总要捂着他的耳朵,但用处不大,幸好这两日没打了,看着天气晴了不少。
  春耕已是开始了一阵,有的人家地里播种早,已长了不少秧苗,这时就需得煮些没有馅的团子,好黏住雀儿的嘴,叫这些调皮的鸟儿不会吃了庄稼。
  李铭川也已在地里劳作十来天了,他这些日也在把浸好的种子移进地里,所以余礼也在做团子。
  这团子得用精米做,容易得很,只需蒸熟后捣成泥揉成团变好,这精米泥黏手,还好无需做得太规整,余礼做了两碟子,自家地里和卫家地里各放了一些。
  喂完鸡捡蛋时余礼发现这些鸡生蛋比冬日里勤多了,日日都能捡几个,这样下去改日就要去镇上卖蛋了。
  其实村里也有人会要买的,不是家家户户都愿意日日去剁鸡草喂的,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愿意天天把后院的鸡粪清扫干净的。
  有懒的,就有要买的,鸡蛋比肉便宜,又很补,不能天天买肉的,也会常常买蛋。
  但村子里毕竟不少人家养着鸡,还是去镇上卖的多些,左右摊位钱也不贵。
  山上的野菜也有不少能摘了,先前秋冬两季常摘的有不少都没了,但春日里可吃的也多呢。
  余礼和余雪、付清各提了两个篮子去山上摘野菜,摘了一篮子的野艾蒿和一篮子的野荠菜。
  野艾蒿能做青团,能炒鸡蛋,还能打汤。其实,按余礼的经验来说,所有能吃的野菜都能炒鸡蛋,不会难吃到哪去的。
  这艾蒿就是清明节前后能摘的,但清明节前摘的能嫩些,今日他们摘的就很好,做青团很是合适。
  青团定是要做的,但不是现在,今日余礼便想做艾蒿馍馍。
  他把艾蒿煮了遍水,趁热夹出来捣成了泥,这泥得加些水来捣,捣得稀一些,然后直接趁着还热乎,往里面加混好了酵面的白面,这时候还得用筷子在里头搅,搅匀了才好揉。
  揉好后分成小剂子便在温水上等着发,发好后上锅蒸便是了。说到底,这艾蒿馍馍也就是另一种口味的馒头,但是余礼喜欢这样顺应时节的生活。
  天上的神仙送给他们什么,他们便做什么吃什么。
  晌午吃的自然就是艾蒿馍馍,余礼也没再做别的,同李铭川道:“晚上咱们吃饺子,我摘了好些荠菜呢,我们就吃荠菜馅的。这时日吃鲜着呢。”
  李铭川喜欢吃饺子,什么馅的都吃,至少余礼做的东西他都不挑,当下便道:“那你等我回来做,我来擀面。”
  “好。”余礼答应了,说:“那我便先调了馅,等你回来再包。”
  他们俩人吃的要不了多少,自家包的饺子个头大,余礼就能吃十来个,加上李铭川的一餐包三十多个便够了,馅调好后包起来很快,无须着急。
  春耕开始后李铭川上午和下午就都不在家了,余礼在家里的活计一般上午就都能做完,有时下午没什么事做,便会做做针线活。他现在的针线活也好了不少,虽不能像付清那样绣了帕子去镇上卖,但绣绣自己的东西也能拿得出手了。
  前两日他就把那新的发带做好了,这两日都扎的新的,上午付清和余雪看见的时候,都夸了好看呢。
  他近日不打算再动那剩下的布,便想着日后还得找些事做。这两日便算了,过三日便要去陈家操持席面呢,不急在这一时。
  英姐儿嫁过来后两人就见过一回,堂哥带着人来还成亲借的东西时介绍着认识了,余礼瞧着她性子也是腼腆温和的。
  今日做了艾蒿馍馍,余礼便想着给伯娘家送些,付清和余雪也都摘了,他就无需再跑趟余家。
  余礼拿食盒装了八个,够他们一人吃两个呢,热一热晚上就能吃。
  他到时李铭顺和李大伯都在地里忙,不在家,伯娘在打扫堂屋,英姐儿在一边绣着帕子和伯娘说话。
  英姐儿娘家是种桑养蚕的,这些活计多少都懂,见着余礼来了忙去给人泡茶。
  伯娘一眼就见着了余礼手上的食盒,笑着道:“礼哥儿,又来送好吃的了是不是?”
  余礼答:“今日刚摘的艾蒿,做了些艾蒿馍馍,伯娘试试看吃不吃的惯。”
  伯娘接过来闻了闻味道,说:“这好呢,从前我们都从不知道捣鼓这些吃食,也是享了咱礼哥儿的福了。”
  英姐儿好奇地往食盒里看了看,伯娘便干脆递给了她,让她收进了灶房,拉着余礼坐下同人说些家常。
  晚上李铭川回来时,余礼刚调好馅,荠菜有股特别的味道,他没放太多,不然盖住了肉味就得不偿失了。
  李铭川从上次帮着擀了面后,对这类的活很有兴致,其实若是要他一个人做给自己吃,可能又不一定有这样的兴头了,但跟着余礼一起忙活,他很是乐意。
  余礼手又巧又快,于是大部分时日是余礼很快包完后坐在一边等李铭川擀好下一张皮子,他一点都不急,不会开口去催他,只和人聊着闲话。
  李铭川擀着面,同余礼说起来了另一件事:“我今日回来时,在路上碰见赵屠夫一家子了。”
  余礼眼皮都没抬,问:“怎么的?”
  李铭川接着说:“那新妇像是刚被骂过,眼圈还红着呢,跟在最后头走着,那赵二是屁都没放一个同赵夫郎走一起呢。”
  余礼道:“本就花了十两娶回来的,赵家在外威风,怕是心里都肉疼呢,加上马上交税钱银子了,把人嫁过来了,怕是觉得人姑娘卖给了他们家呢。”
  李铭川道:“先前那赵大的媳妇不是跟赵夫郎处得不错吗,我还以为这第二个也能处好呢。”
  “这你就不懂了吧。”余礼得意道:“这妯娌可是天底下最难处的呢,这一家子家产就这么多,赵大媳妇本就小心眼,定是日日要在背后说人不是的。”
  他继续说着:“我早看明白了,那赵二就是个不中用的窝囊废,连自己媳妇都护不住的……”
  他滔滔不绝说着,直到半天没等到李铭川递过来的面皮子,抬头看去,才发现面剂子都擀完了,李铭川正撑着脸含笑看着他呢。
  余礼嗔怪地看着他,道:“怎么擀完了也不说一声。”
  李铭川便道:“我就喜欢听你说他家的不好,别人说不说都无所谓,只想听你说。”
  余礼轻哼一声,懒得理这人,下饺子去了。
  李铭川知道,过日子过好自己的就行了,无需同他人比,也不能同他人比。但他总忍不住看那赵家的笑话,笑话越多,当初余礼嫁给他的决定就越好。
  第34章 清明
  桥西村在清明前的一长段时间天气不怎么好, 先是雨憋了好一阵子都没有落下来,让整个桥西村都湿漉漉的, 闷得很,走路一不小心就打滑摔了个狗吃屎,老人都说,这是回南天到了。
  这天气不招人喜欢,甚至是让许多人讨厌的。每天早晚都得把窗子关严实了,不然家里就要进水气,到处都漫着一层水珠子。
  这种天气时, 是没人洗衣裳的, 衣裳洗了会很难干, 也容易发黑霉发臭, 连带着洗澡擦身子的人都少了。
  余礼早晨去割鸡草的时候都差点摔了一跤,站稳后一阵后怕,他手里拿着镰刀,若是摔了这刀是很有可能把他割伤的, 想到这个他都没敢跟李铭川提这事,怕人替他担心,又不让他往外跑了。
  回南天持续了好几天, 好不容易感觉没那么多水气了,紧接着又是好一阵的雨天。雨倒是都下得不大,但断断续续没好生停过,敲着人心里不舒坦。
  因着近日这天气,什么活计都很不好做, 特别是地里的,李铭川每天回家都是一身的狼狈。
  衣裳脏,但又不好洗, 李铭川便每日回家另换一身在家歇息,余礼就拿布巾给他擦擦脏衣裳,第二日再凑合着穿。
  余礼边擦边道:“这几日怕是那些腿脚不好的人不好过。”
  他这话是想到了余厨子,这种天气余厨子的腿定是更难熬的。
  李铭川也道:“往年这个时候,我娘的腰都胀得很,怎么动都难受。”
  周氏纺布是常要坐着或者弯腰调线的,腰也是老毛病。
  两人叹叹气,盼着天气快些好。
  到了清明,雨总算是不那么下了,若是还不停下着,怕是今日上坟的都要少不少人。
  余礼和李铭川定是要去上坟的,不消带其他的,余礼前一天泡了艾蒿,就预备着今日一早做青团吃,也带去坟上给李铭川爹娘吃吃。
  做青团要些功夫,早食他便做了枣糕,前些天去陈家做席面时,陈夫郎又给他装了一袋子红枣,现下家里还有不少,够吃了。
  余礼今日做的枣糕里面还放了鸡蛋和芝麻粒,香香甜甜的,李铭川平日里不爱吃甜的,今天也吃了几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