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他装了二十个蛋,另装了不少红糖和红枣,家里有的全给装上了。桥西村坐月子就讲究一个红糖炖蛋呢,能补补。
  另外又去屋里把他先前给孩子做的肚兜拿了出来,虽比不上镇上买的,但也是他花了心思的。
  他专门叫上了李铭川,李铭川虽不能进屋里看,但就是看着卫猎户的照顾,也定是要去露个脸的。
  余礼和李铭川到卫家时,卫夫郎正抱着娃娃喂羊奶呢,有的人家不喜欢娶小哥儿就是这样,虽说哥儿干活比姑娘强些,但生娃难,生下来了要花铜板买羊奶。
  卫家自己是养了羊的,卫猎户从前猎到了一头母羊,本是打算去镇上卖的,但想着自己有个小哥儿,以后怕是有用的上的时候,便留了下来。
  卫夫郎是笑得合不拢嘴了,卫芪相公是入赘的,这小外孙对他们来说就是大孙子,也跟着姓卫的,除了还有些心疼卫芪,其他哪哪都舒心。
  “礼哥儿来了?快来坐,芪哥儿睡着呢,他相公在里头陪着,来看看这臭小子,闹了他小爹很久才生下来呢。”
  余礼上前去看,小汉子看着红红的皱皱的,包得很严实,露出来的脸上看着很是有肉,他听他娘说过,刚生下来的孩子都是不大好看的,但寻常人家刚生下来的有许多是瘦瘦小小的,这孩子一看就是在卫芪肚子里的时候,吃得好,才胖。
  余礼把带来的东西放在了地上,对卫夫郎道:“这孩子长得真好,家里没什么值钱的,随意带了些给芪哥儿补补身子。”
  卫夫郎笑眯眯道:“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你这孩子,就是太讲礼了。”
  余礼笑了笑,李铭川在院子里和卫猎户说话,他本是想看看卫芪的,但因着卫芪在休息,没进屋去打扰,只和卫夫郎闲聊了一会。
  “卫小叔,孩子取名了吗?”
  “取了取了。”说到这个卫夫郎笑意更深,道:“你卫叔在镇上有个关系不错的大夫,人是念过书的,芪哥儿的名字从前就是他取的,前些日在芪哥儿生之前我们就去问了,说要是生的是个汉子的话,就叫卫聿。”
  余礼是没念过书的,不知道是什么聿字,但他跟着念了几遍,道:“卫聿,真好听。”
  “是吧?我也是说呢,听那大夫说,这名字是个读书人的名字,以后怕是要送我们聿小子去读书的。”
  卫家在桥西村条件算得上很不错了,先前卫芪小的时候还没这样好的条件,一家子都大字不识一个,现下他们也是想等着以后,把这小孙儿送去读书的,那可不就得有个读书人的名字嘛,不然要被同窗笑话的。
  卫家现下还有不少事,余礼也没多打扰,和李铭川携手回去了。
  先前余礼和李铭川谈过生娃的事,两人都不急,现下见和他成亲时间差不多的卫芪孩子都生了,余礼才觉出这时日过得飞快。不过想想也是,再过两个月,地里的早稻都要收了。
  李铭川还要去地里忙活,地里现下在施肥了,农家的土肥味道都难闻得很,就算不会泼到身上,也定是会熏上味道的。
  施肥前两日,李铭川日日要先洗了才愿意离余礼近些,连换下来的脏衣裳都不愿意让余礼洗,怕惹了他那爱干净的小夫郎的嫌弃。
  但余礼很认真地跟他说:“你身上那是为着咱们家才染上的味道,我自是不嫌弃的,我明日便和你一起去地里,咱们也一起臭一臭,谁也别嫌弃谁。”
  李铭川心里涨涨的,他的夫郎是这样的好,但他也有自己的执拗,这些脏活是不愿意余礼碰的,最后两人商量半天,李铭川还是忙完了回来就洗,但换下来的衣裳,还是余礼去洗。
  也因着这个,李铭川晌午回家也不进屋了,就在院子里吃,吃完就去地里接着忙,晚上就早点回家。
  余礼的小菜园也跟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又种了些玉米,另还种了一半丝瓜。
  余礼和李铭川都爱吃玉米面,比杂面好吃,又省了许多买白面的钱,自是要继续种的。而丝瓜就适合打汤了,春日里种下的,七八月最热时就能收。
  夏天常热得人没胃口,有时一碗冷饭配个热的丝瓜蛋汤,或是冷汤配热饭,都能解决一餐。
  天气热起来了,他便又做了些凉菜。凉菜跟酸菜不一样,无需在坛子里等上那些时日,泡个一两天,入味了就能吃了。
  最常做的凉菜就是泡萝卜了,余礼自个儿没种,但大伯家和他自己娘家都会给他匀一些,够他们俩人吃了。
  余家也就种了个萝卜和南瓜,南瓜这东西好,没米吃的也都有吃南瓜填肚子的。从前余礼他娘还跟他说起过隔壁村一个笑话,一个婆婆吝啬非常,儿媳生了孙子,还在月子里,连个南瓜都舍不得给人吃。那是婆婆不仁,但也能看出南瓜是个好东西了。
  不久后就是端午节了,余礼在缝自己和李铭川的香囊,如今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他也愿意花心思做些这种小东西。
  有的人家为着这端午节的香囊,还会去趟镇上,去医馆里头买些药材放进去。余礼自是不会花那个钱,他拿了周氏先前晒干了的艾叶,准备香囊里头就放这个。
  余礼自己很喜欢艾叶的气味,不管是新鲜的还是干的他都喜欢,就是烧了火,味道有些冲,他也喜欢。前阵子李铭川肩头上总是痒,还有些红肿。余礼是拿艾叶煮了水给他擦了几日,眼见着就好多了。
  他用的香囊布就是两人先前镇上买的那两匹布,各剪了一小块,做了两个粽子样子的。镇上卖的香囊下面会系上流苏,余礼不会做,便只在上头系了绳子,可以绑在身上就成。
  做完了香囊,余礼还想绑几支艾叶在门上,李铭川先前扎了几根,但余礼细看了下,他扎的应该是清明前余礼在山上带回来的野艾蒿,跟艾叶长得像,但不是一种东西。
  估计是家里没有艾叶了,但这个时节山上会有很多,余礼打算多砍些回来,多的晒干了留着用,总有用上的时候的。
  他拿了镰刀和篓子去余家,找人一起去,没有李铭川陪着的时候,他是愿意和付清余雪一起上山的。
  三人边走边聊,余雪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自在,现下落在后头两步摸边上各个颜色的野花。
  付清小声同余礼说着话:“芪哥儿那你去看了没?”
  余礼答:“看了,看过两回,看着那孩子长得很好呢。”
  付清也就是前几天和赵雨梅一起去了一趟,他在镇上长大的,许多东西比余礼要懂:“听说生了好久才生下来呢,镇上的大夫都说,若是孩子在肚子里吃太好了,生娃时就难生不少,好多妇人和夫郎生孩子时,都是孩子太胖了难产的呢。”
  余礼很惊讶,他从小听到的都是怀着孩子要多吃多补,生出来胖胖的才好,从没想过这一茬。
  第37章 一年
  端午节当天, 余礼在包粽子。
  包粽子这活他是近几年才会的,因为赵雨梅包不好, 包出来的粽子煮着总是会散,里头的精米全漏出来成了粥。而余厨子总耐不下那个心好好教他,也算得上是他自个儿试,试出来的。
  他只用做自己和李铭川吃的,天气热放不了多久,吃过了心口还会闷得慌,想吐, 他便只做了一吊。
  本是打算做几个给余家送去, 前几天听付清说了他也会做, 便打消了念头。
  余礼调了两种馅, 每种能包个四个,白米粽就只用放米,煮出来后沾上红糖吃就成,好吃。他还切了小块腊肉, 拌进米里煮成腊肉粽,剥开粽叶里头冒着油光,很香。余礼见过别人包腊肉粽, 是先放米,最后在上头压一块腊肉,但他觉得那样的肉香不均匀,没那么好吃。
  外头也有做鲜肉馅的,余礼想想就觉得应该也好吃, 但近日家里没买鲜肉,等明年再吃吧。还有做枣子红豆馅的,但那个是甜口, 余礼不爱吃,李铭川也定然不爱。
  洗净的叶子里头填好馅料,是要用草绳绑牢的,这是粽子会不会散开的关键,草绳是李铭川提前一天搓的,他力气大,搓出来的草绳更结实,绑着更方便。
  包完后还要再仔细看看,怕是有会漏米的地方,若是有还要再盖上一层粽叶。
  包好的粽子要煮上一个多时辰,必须一次煮透了,有一年赵雨梅煮的粽子没熟透,后头再怎么煮,里面生的那些米,怎么也煮不熟了。
  余礼煮好后捞到了干净的竹篓子里等着凉一会,不烫人了拿剪子剪断草绳,当天做的粽子,当天吃是最好吃的。
  李铭川晌午回来后,两人就坐在一起吃粽子。
  粽子李铭川自是吃过的,他娘会包,味道也不错,今日吃了余礼做的,自然也是好吃的。
  余礼给他拿了四个,只一个白米的,三个都是腊肉的。
  道:“你肯定更爱吃腊肉的,白米粽就沾点红糖试试味道。”
  家里的红糖其实也就剩了个底,给卫芪那送了不少,得什么时候去镇上再买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