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余礼是下不得地一点的,李铭川不想每日被压得太紧,便依照余礼的吩咐找了短工,找的还是先前那汉子。
  那汉子听说他们家要找短工,高高兴兴得上门来问了,他到现在都记得在李家做工时的伙食,好得很呢。
  有一个手脚快的短工帮忙,李铭川收稻的速度就快多了。
  近几日天气不好,没有去年那样大的太阳,虽还未下雨,但让人看着心里慌,李铭川便更是同那汉子加快了速度,在霜降前,就收完了。
  这堆起来的稻谷山,何尝不是金山银山。
  第43章 安睡
  李铭川在刷自己的鞋, 地里的活计已经没多少了,就等着到时候去卖粮了, 去镇上肯定还是要拾掇拾掇的。
  余礼站在堂屋门口看他,道:“去镇上买两匹好些的布吧,我给孩子做几件衣裳。”
  他现在还记得绢布的价格,贵得很,现下家里自是没有那个条件给孩买绢布的,但软一些稍贵一点的麻布或棉布,也还是能买的。
  李铭川应了好, 道:“这谷子晒好后, 留些咱们自己吃的, 约莫能卖个七八两。”
  有地的人家就是这样, 只要勤劳肯干,家底慢慢就能攒起来。但不是家家户户都能有这个收成,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有个一半都很好了。
  余礼问:“那明年开春还要再买地吗?”
  李铭川说:“我回头托村长问问, 若是有合适的也能买,若是没有这钱咱就留着,回头生娃也要钱呢。”
  农户人家养个孩子, 是花不了太多钱的,吃不起羊奶的,米糊也能养活,瘦弱些罢了,还小的时候也就是多双筷子, 七八岁就能帮着干活了。
  但若想养得精细自是有另一种养法,夏日的瓜果,冬日的厚袄, 哪哪都要有银子的。
  李铭川自己从小就干活,是受了不少劳作的苦的。不管余礼肚子里的是汉子还是哥儿,他都是不希望孩子和自己当年一样的。
  到寒露时,余礼的害喜已好了不少,许是近日吃得清淡养好了,看着脸蛋又红润了许多。
  这日李铭川要和余风终于借到了村长家的牛车,准备去镇上卖粮了。
  一路上李铭川都在想,等地买多了,雇个长工,还要攒攒银子买个牛车才好。牛比猪要贵,后头还要让木工打造结实的木车,用价不菲,因此牛车昂贵,比买地都要贵不少。
  但若是买了牛车,地里的活计也能轻松不少,且来去镇上要方便许多,卖粮这种事也终于不用等这么久了。
  若不是他们的米好,等到了现在,许多米铺都买好了米,就很难卖了。
  他们的粮食重,牛是借的村长家的,是要爱惜的,不能一次就让牛拉完,得多跑两趟。两人是没有坐在牛车上的,在后头扶着推着,余风和李铭川都有力气,帮忙在后头推着,牛的脚程会快点。
  余礼就在家里等着,他今日趁着李铭川出去了,在拾掇菜园。他的肚子还未显怀,蹲下来还不吃力,便想趁想着把菜园里的菜再种种。先前种的丝瓜和玉米都已收了,现在再种,便是为冬日里的粮食做打算了。
  余礼也没种别的,就种了些南瓜和地瓜,冬日里能蒸了烤了做早食吃。
  南瓜还能做南瓜饼,蒸着吃煎着吃都好吃,颜色也金灿灿的好看。
  也能煮粥喝,余礼心想,等收了南瓜还要和黍米一起煮了试试,一定香甜好吃。
  李铭川一直到夜里才回家。
  余礼先前只给他备了晌午吃的饼子,不知道他回来这么晚,问:“晚饭吃过了吗?”
  李铭川答:“在镇上吃了两个包子,可还有剩饭?今日力气用得多,饿得快。”
  剩饭是没有的,余礼今晚给自己煮了碗阳春面,他爱吃面,一根多的都没剩。
  “我去擀面,给你煮面条可好?你歇着去。”余礼便洗了手准备给李铭川也煮完面条。
  李铭川也没去歇息,跟着余礼屁股后面跟他说话:“卖了七两六钱,又买了两匹棉布,我不大懂,但摸着很舒服,掌柜说镇上不少人家给刚出生的孩子做衣裳都用的这种布,比麻布贵,共花了一钱银子。把你吩咐我买的那些盐啊酱啊都买到了,还按你说的买了猪板油。”
  余礼正在和面,道:“好,你先把银子放箱子里去吧,给自己身上留些,别全放了。”
  李铭川道:“好,那棉布我放床头吧?”
  待余礼点点头,李铭川就去把买来的东西都归置了。
  李铭川把盐、酱和猪板油往灶房里头放时,余礼皱了皱眉,道:“先把猪板油拿出去吧,闻不得味。”
  余礼的害喜本已好多了,但闻到这种肥腻的味道还是不舒服。李铭川又大步往外走,准备拿个盆先倒扣收着这猪板油。
  他一路走,一路还在嗅闻,味道肯定是有的,但不明显不冲人,也不知道余礼鼻子怎么这么灵。但夫郎不喜欢这味,左右他地里的活计也做完了,明日他来熬油就是了。
  猪板油放好后,李铭川还拿了肥珠子洗了手,就怕手上着油腻的味道也让余礼不舒服了。
  余礼给李铭川的面里头,磕了一个鸡蛋,又煮了一筷子野菜。余礼之前的鸡已是年纪大了,现在已经不大生蛋了,幸好之前买鸡时买了只公鸡,前段时日敷了几只小鸡出来了,就死了一只,现在也都叽叽喳喳叫着了。
  余礼叫李铭川自己进来端,面汤是用猪油调的,余礼现在不喜那些生的荤腥的气味,但对已经熬熟了的猪油是没那么抗拒的。
  面条很香,李铭川端在手里时就在流口水了,余礼自己吃饱了,但也坐在一边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
  “我这两日在想,去年咱是熏了腊野鸡和腊兔子,都是卫叔给的,今年咱们就多熏几只腊□□?正好家里的几只鸡都不大生蛋了。”余礼跟李铭川商量着过冬的腊味。
  李铭川吸溜一口面条,道:“没事儿,我去找卫叔买就成,这家是咱们自己养的老母鸡,还是炖汤给你补身子好。”
  桥西村的妇人夫郎生孩子后,是要坐月子的,在坐月子的时候,家里条件好的,是一定会寻些老母鸡来给人炖汤喝,滋补。
  余礼从小算吃过好东西的,不大喜欢喝老母鸡炖的汤,总觉得炖汤这鸡肉就柴了,一点都不细嫩,便道:“留个两三只炖汤就成,我不爱吃呢,其他的都可以熏了算了。”
  李铭川便又道:“这腊味你也不大爱吃呢,要我说熏个两只便够了,其他的便先养着,什么时候乐意炖鸡汤了再宰吧,回头你大嫂生了,咱是不是也得提上两只老母鸡去看看?过年咱们有事要送礼时是不是也提只鸡有面?”
  这倒是真的,赵雨梅虽也养了鸡,但她的老母鸡也卖,家里是没那么多自己吃的,虽说付清有了身子,赵雨梅肯定也会留几只给他补补,但自己已嫁出来了,回娘家看大嫂侄子时,也得提上两只才好。
  余礼想想李铭川说得有道理,便没再多说。
  他有了身子后有些贪嘴,本来已经吃饱了,但见李铭川吃得香,又想再吃一口,便要去抢李铭川的筷子。
  “给我留一口,我也想吃。”
  李铭川愣了,问:“你晚上还没吃吗?”
  余礼道:“吃了,但还想吃。”
  李铭川就挑了一筷子面去喂夫郎,道:“那你怎么不早说,我就给你多留些,要不我再去擀些面,再煮一些给你吃?”
  余礼吃了一口,道:“够了,饱的,就是馋。”
  李铭川见人是真不打算再吃第二口了,就拿了桌上干净的布巾给他的小夫郎擦了嘴,自己再把剩的最后几根吃完,又咕嘟几口把面汤喝了个干净。
  喝完他对余礼说:“你先去屋里坐着,看看布成不成,不成我明日去换,我洗了碗就给你打水泡脚。”
  余礼就见着人忙活了一天,回来又蜜蜂似的到处转,叫人先坐着歇着,道:“我去洗吧,锅里还有煮了面条的水呢,是热的,我不用凉水洗。”
  不等他说完,李铭川就已经走进了灶房洗碗了。
  算了,也就他自己吃了面条的锅和碗,余礼没再管他,回屋一眼就见着了床上一白一灰的两匹棉布。
  余礼肚子里的孩子还不知是汉子还是哥儿,李铭川出门前他就专门叮嘱了,挑布匹时得挑着小汉子和小哥儿都能穿的颜色,别到时候穿出去闹了笑话。
  李铭川记着了,挑的这里匹就挺好。余礼细细摸了摸,挺软又暖和的,孩子生出来会是春日,还未入夏,小娃娃又比大人怕冷,得做几件暖和些的衣裳呢。
  余礼还没做过小娃娃的衣裳,许多农户人家刚出生的孩子,是拿襁褓裹着的,一裹就是几个月,孩子的手脚伸展不开呢。
  襁褓赵雨梅和伯娘都跟余礼说了她们做,余礼自己便还是想给孩子做衣裳,特别是夏日里,孩子穿着衣裳便能不裹起来,自在些。
  具体如何做,得问问付清和卫芪,余礼没打算今日就动手,左右冬日长着呢。但确认了布匹没问题,余礼就放了心,收起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