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说完,就带着丫鬟离开了安寿堂。
  “墨香,”沈安安偏头吩咐,“去厨房看看饭好了没,好了就吩咐人给娘和祖母的院子都送来。”
  “是。”
  “我不饿。”老夫人摆了摆手,“本是想着让他们父子俩吃完了饭再走,不想竟是晚了,也没能吃上。”
  “祖母不是常说身体是本钱吗。”她起身走到沈老夫人身边,握着她的手说,“如今爹和大哥前程未卜,我们务必要养好身子才行。”
  一刻钟后,墨香提着食盒回来,老夫人在沈安安的劝解下勉强用了一些。
  “安安,”沈老夫人用了碗粥,放下勺子说,“这会儿我们沈家怕是很难度过这场难关了,你心中要有数,若是情况不对,就立即带你娘离开京城吧。”
  “祖母,你不是说我们一家人都不走吗。”
  “傻孩子。”老夫人抚摸着她的头,叹口气,“多个人留下不过是多赔条命进去,两个翻不起什么浪花的女眷,皇上不会追究的,我们沈家不能半点血脉都不留下啊。”
  “不过你放心,若是皇上不赶尽杀绝,你姑母之过最多牵连你父兄革职流放,要不了命的。”
  沈安安唇角浮上一丝冷笑,“可就怕,他疑心深重,不会对我父兄手下留情。”
  老夫人拍了拍她的背,“好了,时间不早了,先睡吧,等明日我们再商量对策。”
  沈安安点头,她本是想宿在安寿堂,陪着祖母的,可老夫人怎么说都不肯,愣是将她给赶走了。
  沈安安无奈,只能离开了安寿堂。
  “老夫人,大姑娘已经走远了。”嬷嬷端着一碗黑漆漆的汤药递给老夫人。
  “怎么又该喝药了,苦的很。”抱怨了几句,她还是昂头喝了下去,这个时候,她一定要好好的,不能让安安发觉。
  “老夫人,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啊,要不咱们还是……”
  沈老夫人抬手,打断了嬷嬷没说完的话,“年过古稀,身子都埋进土里了,若是能用一条残命救下子孙,也算值得。”
  第104章 屈打成招
  ——往日府中早就人来人往,热闹起来了,今日日上三竿,府中却依旧寂静的可怕,丫鬟小厮们走路都放的很轻,就怕行差踏错,惹了主子不悦。
  沈安安一早起来就站在了院子里,雾气朦胧,直到太阳彻底洒下来,才慢慢驱散了浓雾。
  她身上也结了一层薄薄的水珠。
  墨香拿了披风给她系上,“姑娘,您已经站了一个时辰了,外面冷,还是回屋里去吧。”
  “娘和祖母怎么样了?”她第三次开口,说的依旧是这一句话。
  “都好,夫人昨日喝了安神汤,这会儿还睡着,老夫人也刚起,姑娘放心。”
  “嗯。”她指尖凉的很,几乎没有任何温度,墨染拿来了手炉塞进她手里暖着。
  “姑娘。”看门的婆子急匆匆跑了进来。
  沈安安准备回屋的身子立即转了回来,急声问,“可是四皇子有什么消息递来?”
  婆子愣了愣,摇摇头,“角门来了一位书生。说是姑娘的旧识,不日即将离京,有些话想同姑娘说。”
  沈安安蹙了蹙眉,看向了墨香。
  这个时候,什么旧识会来寻她。
  “来人可说了叫什么名字?”墨香问。
  “不知全名,说是姓张,后日就要赶往江南上任了,故才想见一见姑娘。”
  “不见,让他走吧。”沈安安拧着眉直接拒绝,抬步回了屋子。
  婆子还呆立在院子里,墨香催促她,“愣着干什么,姑娘不都说了不见,还不赶紧去回话。”
  婆子离开,墨香才抬步进了屋子。
  火炉在屋中烧的噼里啪啦作响,将沈安安冻僵了的身子一点点暖了回来。
  墨香去衣柜里拿了套干爽的衣裙,服侍她换上,“当初老爷发话,张公子在京中留了这么久,如今却突然要离京了。”
  沈家这些日子忙得很,还没有功夫顾上他,如今突然离开,估摸着是吏部官员眼瞧着父亲即将失势,想赶紧撇清关系的缘故。
  “那个县是萧渊特意拨给他的,听说极容易做出政绩,走了也是好事。”
  她如今焦头烂额,哪有闲工夫听他告别叙旧。
  收拾妥当,墨染又给她重新换了手炉,沈安安再也坐不住,起身说,“走,去祖母院子里坐坐。”
  她到时,沈老夫人正在用饭,瞧见她来招了招手,“还没用饭吧,来,坐下吃一些。”
  她没什么胃口,可还是勉强陪着老夫人用了一些,
  “早上寒气重,莫在外面久待,要当心身子。”沈老夫人叮嘱。
  “心里烦躁,在外面待着能静下心些,”沈安安放下筷子,长呼了一口气。
  她难受于这种什么都帮不上忙的无力感,让她觉得,她这些日子的忙碌筹划,甚至重生,都是一场笑话。
  沈老夫人轻拍了拍她的手,“还未到绝境,不必担忧害怕。”
  她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往日那些世交,爹的朋友,都躲得远远的,就连定了亲的林家都不敢沾染半分,她们指望不上任何人,唯有自救。
  “祖母,我想去趟四皇子府探探消息。”
  “也好,”沈老夫人没有反对,“放眼京城,能拉我们一把的也只有四皇子了,你去问上一问,若是为难也莫勉强,皇上春秋正盛,便是四皇子也要敛着些锋芒。”
  “祖母放心,孙女心里有数。”
  她起身离开了安寿堂,吩咐墨香备马车,准备去往四皇子府。
  “老夫人,大姑娘寻四皇子能想到办法吗?”老夫人身边的婆子不放心的问。
  老夫人摇了摇头,半阖上眼睛没有说话。
  皇上铁了心要收拾沈家,除非撕破了脸,否则四皇子开口,也只是惹怒圣上罢了。
  “你把我的诰命服取来。”
  “老夫人。”嬷嬷拧着眉,“这个时候,皇上怕是不会见您的。”
  “现在不去,”沈老夫人清丽的眸子看向窗外,语气幽幽,“我们再等等。”
  ——沈安安被庆安一路迎进了萧渊的书房。
  窗棂半开着,站在院中能瞧见书房中男人挺直的脊背,正垂头书写着什么。
  这一幕,上一世她看了无数次。
  冷风凌厉,直往人骨头缝子里钻,沈安安拢了拢披风,抬步正打算往里走,不期而遇上男子偏头看来的视线。
  蹙了蹙眉,他放下笔墨,立即起身走了出来。
  沈安安站在院子里没动,努力压抑着心中悲意,却还是带上了几丝鼻音,“昨日夜里,我爹和大哥被周允风带走了。”
  萧渊心颤了颤,薄唇紧抿,走过去,给她挡下了大部分冷风,轻声说,“我知晓,我派了人盯着,沈大人和沈公子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
  暂时?也就是说如今没事,往后如何,并不知晓。
  “你也救不了他们吗?”她抬头,清凌凌的杏眸不自觉染上湿意。
  他心尖微疼,抬手想给她擦掉眼睫上的雾气,又蜷缩了手指,最终收了回来。
  “外面冷,先进去再说吧。”
  不用吩咐,庆安立即合上窗子,去准备暖炉搬进书房。
  她在暖炉旁坐了好一会儿,身上才渐渐有了些温度。
  萧渊目光从她轻颤的指尖上移开,轻声说,“皇上称病,免了这两日的早朝,如今所有人都见不到他,宁妃一案,交由了二皇子审理。”
  说是为了劝慰二皇子丧母之痛,其实是怕交予旁人手中,拿捏不了他和沈家罢了,若说京城最希望沈家倒台的,绝对非萧泽莫属。
  皇上,是要置沈家于死地!!!!
  沈安安长舒了一口气,如今不是难受的时候,她勉强提了提神,问,“宁妃的尸首在哪?还有这个案子的卷宗,我可以看看吗?”
  “可以。”萧渊从桌子上抽出了几个折子,递给了她,“这是昨日送来的,我看过了,人证物证具在,已经…具备了定案的条件。”
  沈安安翻了翻,目光突然定格在了凶器上,是一支簪子,簪尾十分锋利,卷宗上描述,是直接贯穿了宁妃脖颈。
  “沈贵妃就是再蠢,也不会拿自己的簪子杀人,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萧渊点头,目光从她小脸上移开,“我也怀疑是陷害,可…沈贵妃已经认罪了,我让人偷偷去见她,她也什么都不肯说。”
  沈贵妃认了,这案子,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死罪了,宁妃毕竟生育了二皇子,牵连三族也是有可能的。
  爹和大哥几乎没有了出来的可能,如今不过是在等着上头的命令,定下罪责罢了。
  “她疯了,毒杀孕有皇嗣的嫔妃,她认了?”沈安安不可置信。
  虽暖炉就在身旁,可她却如置身冰天雪地,手脚冰凉,红唇泛着青白。
  她眼圈发红,好似随时都会碎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