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宋婆子听到动静了,赶过来一看,就要把张成凤赶出去。
张成凤死也不出门,嚷着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她回不去了,她只能将错就错,当宋家妇了。
正闹腾间,就听到屋子外面有人哭叫的声音。
“老天爷啊!抓壮丁的来了!”
“救命啊!我们家就只有一个儿子,才十五岁,等着他传宗接代的呀,官老爷,行行好……”
村里乱成了一锅粥。
几个官兵闯入了宋家,看到宋兴宁这个成年男丁就要抓走。
宋兴宁亮出了他的秀才身份,那官兵把他放了,转身就去了隔壁抓人。
隔壁住得是宋婆子的娘家兄弟一家人。
宋婆子赶紧拉着儿子过去说情……
张成凤脸皮厚,以新妇的身份过去帮忙,还十分会做人,为了亲戚左右邻居,她拿出私房钱给官兵,让官兵通融一二,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这一闹腾,闹到了天亮时分。
张成凤已经被邻居们都认识了,宋家想要天亮退货,也退不回去了。
***
盛家的鸡打鸣的时候,棉娘就醒了。
盛三郎再也没有回来过,应该是已经被抓走了。
她将身上穿了一夜的新娘衣裳换下,穿上了如常的旧衣。
等到天亮了,出去看情况。
就看到院子里,坐着两个七八岁大的孩子,脸上带着泪珠儿,眼睛都哭得红肿了。
小男孩虎头虎脑的,小姑娘清秀可人。
棉娘不由得想起了前世她惨死的一双儿女。
心不由地抽痛了一下。
“你们叫什么名字?”
正伤心的两兄妹,发现棉娘出门来。
两人连忙抹干了泪。
男孩子道,“三嫂,我叫盛石山,我是盛家五郎。”
小姑娘哽咽回道,“三嫂,我叫盛佳慧,是盛家三妹……”
棉娘点头。
“你们别难过了,你们哥哥是不在家了吗?”
昨晚上,这两个孩子给她端了一大碗水饺,和她的逸儿与韵儿一样善良。
“嗯,三嫂,祖父说了,让你醒了过去他屋里一趟。”两个孩子哽咽道。
“那我们就去吧。”
五郎与三妹在前面带路。
盛家有三重的院子。
虽然不豪华,以简朴结实为主,但在乡下来说,算是大户人家了。
棉娘跟着两个孩子走了一圈,就知道盛家的房屋布局了。
盛家前院最大,所以大房与二房住在前院里。
盛老爷子住中院,中院稍小一些。
后院最小,只有两间正屋,其它都是耳房杂物房晾晒区,盛家三房人最少,所以住在后院里。
很快来到了中院里,盛老爷子坐在堂屋中间,在等她了。
棉娘过去见了礼,“问祖父安。”
盛老爷子大约六旬左右,身材高大,背脊挺得笔直,若不是满头白发,还以为是个中年男子。
他手里拿着一根烟杆,正皱眉抽烟。
“好孩子,你坐下说话。”
棉娘依言坐下。
“你们张家人送错了花轿,三郎他现在被抓了壮丁上战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你要不收拾一下,我们家派人送你回张家去?”盛老爷子道。
棉娘顿时起身,“祖父,我不想回去,我已经进了盛家的门,与三郎拜过堂了,便是盛家的媳妇,三郎去了战场,不管什么时候回来,我都等他。”
盛老爷子看着棉娘的眼睛,瞧她说得坚定。
他又抽了一口烟。
“成,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盛家也认你这个媳妇。”
“多谢祖父。”
棉娘道了谢。
在一旁的两个孩子,也破涕为笑。
亲哥不在家了,现在嫂子愿意留下来,也是好事。
至少以后三房有个大人了。
棉娘不走,盛老爷子就将全家人叫到中堂来了。
给棉娘依次介绍了一下。
认识了全家人。
盛老爷子有三子,分别是盛老大,盛老二,盛老三。
盛老大多年前去世了,大房现在有盛大婶子,大郎已成亲,夫妻带一双儿女,以及未出嫁的盛二妹。
盛大婶子就是上次去张家提亲的那位体面婶子。
……
二房盛老二两口子健在,生有盛二郎,盛四郎两个儿子,盛二郎已经成亲,盛四郎才十六,未成亲。
……
三房盛老三夫妻都不在了,有两子一女,盛三郎,八岁的盛五郎,七岁的盛三妹。
现在三房都有男丁被抓壮丁走了。
大房被抓走的是盛大郎盛金山,二房被抓走的是盛四郎盛青山,三房就是棉娘的新婚夫婿三郎盛寒山了。
都是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这样一下子去了三人,各房的人心里都惶恐不安的。
所以,错嫁进来一个新媳妇这样荒唐的事情,也没人多说什么。
嫁都嫁进来了,堂也拜了,老爷子也认了。
她们多说也无益。
棉娘给老爷子和几位长辈们敬了晚辈孝敬茶,盛老爷子给棉娘新人见面礼。
给了她一个银手镯,分量不轻,应有二两左右。
棉娘有些受宠若惊,说不要,太贵重了。
盛老爷子让她拿着。
盛家娶新妇,人人都有的。
棉娘再看其他人,也没有露出别的不满的神色,她就先收下来了。
没过一会儿。
就开始摆早饭。
盛家的饭食都是在老爷子的中院里的厨房做的,也在中院摆饭。
今天是大房的人做饭。
棉娘跟随众人来到饭堂里。
一张长方形大桌子,桌子上摆着一竹簸箕的杂面窝头,一大盆子的现菜,这应该是昨晚上摆酒席剩下的,还有一盘新炒的素菜,一碟黄豆酱,一碟腌萝卜。
还有一大盆稀饭。
盛家现在加棉娘,有十三口人,这桌上的早食份量足够她们人人吃饱了。
并且,也不用分饭。
每个人愿意吃多少,就吃多少。
这又让棉娘略吃了一惊。
第11章
这姑娘就是个嘴没把门的
要知道现在这世道日子不好过,一般门户家里都穷,都是当家人分食制。
每个人每天每顿饭该有多少的份例,由当家人分发,比如儿子一顿两个窝头,媳妇与孩子一顿一个窝头什么的……
都是精打细算过的饭量。
在盛家,这自己想吃多少拿多少,还真是少见。
只有足够富余的人家才会这般。
棉娘前世在张家是每顿饭都吃不饱,嫁去宋家,也是宋婆子分饭,还是吃不饱。
现在嫁到盛家来了,进门有结实的好房子住,还有银手镯的见面礼,还能吃上饱饭,这真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日子。
盛家人厚道,她就先踏实在盛家过日子。
盛家没分男女,都是一同吃的。
五郎与三妹两人坐在棉娘的身边,三妹佳慧给棉娘盛了一大碗的稀饭,五郎石山给棉娘拿了两个大窝头。
“三嫂,你吃,吃完了再拿。”
十分照顾棉娘。
棉娘哭笑不得,这两好孩子……
“这窝头大,一个就够了。”
三妹又道,“哥,光吃窝头不好咽,你给三嫂夹些菜放里头……”
棉娘老脸一红,“我自己来。”
她哪里需要两个孩子来照顾她……
好在其他人没有怎么多关注棉娘她们这边。
都各自垂头丧气地吃饭,有的还默默地抹眼泪。
吃到一半,盛大郎媳妇祝氏垂泪道,“祖父,大郎走了,以后我们孤儿寡母的日子要怎生过?”
盛老爷子面色一沉。
不待他发话,盛大婶子便正色道,“金山不在家里了,家里还有这么多人,难道还会短你们母子吃喝不成?再说了,金山他们打完仗不就回来了,你这样哭哭啼啼多不吉利?你要是吃不下,你就下去,别让你祖父忧心。”
祝氏赶紧抹干泪水。
不敢再说话,只是将自家的一双儿女搂在怀里。
小孩子见大人哭,他们俩也忍不住哭开了。
二房几人也露出悲泣之色来。
五郎与三妹两人,也都红了眼眶。
棉娘初来乍到,她是眼观鼻,鼻观心。
盛老爷子将碗重重地在桌子上一搁,“不过是金山他们三兄弟出去打仗了,他们不在,家里的日子咱们苦一点,也照样过得,只要有我老头子一口气在,这个家就散不了,都打起精神来,女人的活计每天该干什么干什么!男人的活计还有我与老二,二郎也在,实在忙不过来,到时候花钱去村里雇人干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老爷子发了话,众人似乎找到了主心骨,心里的惶恐散去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