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
  盛二妹仍旧气呼呼,“反正谁说我坏话都不行,不带她们了!”
  盛二郎笑道,“好好好,不带就不带,咱们带别人。”
  “嗯。”
  棉娘与盛三妹紧抿嘴角,不说话。
  碎嘴子,棉娘也不喜欢。
  背后说人闲话的,确实令人讨厌。
  于是,盛二郎绕了一圈路,出了桃花村。
  特意绕开了刚才盛二妹说的人家。
  一路上都是赶集的人,因为位置有限,也只能是遇上谁就搭谁,男人不搭,老弱幼什么的,能搭上就搭上,满了就算了。
  车上人多了,聊天时间就晃得快。
  坐了盛家的免费牛车,自然是说盛家的好话。
  夸了新娶的三郎媳妇,生得好看娴静,得知棉娘是去卖草药的,更是夸她能干。
  又夸了盛二妹越长大越水灵。
  又夸盛三妹可爱,说起以前盛老三两口子仁义。
  最后提到了被抓壮丁的几个郎君,又想起自家被抓走的儿孙,集体长叹一声,骂这狗日的世道。
  就这样,聊着聊着,就到了市集。
  各自拿了自己的货物去找地方摆摊了。
  盛家人就把牛车停在路边上,一样开始摆起摊来。
  皮子之类的贵重物品,就放在车上。
  棉娘把自己的草药就搬下车,用大麻布铺了,再一一摆放在麻布上。
  她们是吃过早饭来的,市集有些迟了,不过,人也仍旧很多。
  盛二妹拉着盛三妹去逛市集了,三妹说不去,但架不住盛二妹给她允许了买串糖葫芦,棉娘也同意了让三妹去玩,她在这里与盛老爷子他们摆摊,一时半会子也卖不完的。
  三妹才去了。
  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问她们的货了。
  盛老爷子拿出来的山货,都是上品,特别是那几张皮子,十分惹人眼,价格也略贵,好多人问了价,买不起就离开了。
  倒是棉娘这边的草药,价格不贵,好几家的草药行掌柜都过来看她的货了。
  “这草药炮制的法子不错,品相好,又干燥,还干净……”
  “是的,这些都是野生的,年份也足,难得难得。”
  没过一会儿,棉娘的摊位上,就卖了一半了。
  而盛老爷子摊位上的普通山货也被扫得差不多了,但是贵重的还是没人买得起。
  就在市集上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棉娘的摊位面前,来了一位大的主顾。
  将棉娘摊位上的草药都包圆了。
  全部一口价买了去。
  棉娘瞧其衣着打扮,便问道,“贵客是哪家草药行的老板?瞧贵客爽快大气,下次,要是还需要草药的话,我可以直接炮制好了,就送上门去。”
  大主顾是个矮胖的中年男人。
  着墨绿色缎子长袍,“我是县城四季春堂的管事……”
  棉娘一听,就有谱了。
  “可是那个咱们省城里最有名气的那个四季堂?在咱们金门县也有分店的那个四季堂?”
  那管事没想到乡下村妇这么有见识,便骄傲地抬起下巴,“正是。”
  棉娘知道来者实力非凡了,“原来真是四季堂的管事,失敬失敬!下次,我要是再制好了草药,我就直接送去四季堂,管事可得给我一个好价格。”
  第39章
  可遇不可求
  那管事道,“只要都像今天这个品质,量大的话,价格从优。”
  棉娘又趁机给盛老爷子的摊位的好东西推销,“谢谢管事。对了,大管事,我阿爷这里也有些好货卖,您看看,收不收?”
  “什么好货?皮子之类的,我们四季堂不收的,只收草药相关的。”
  棉娘道,“皮子按理来说,有的也可以入药,但是,要特殊的皮子,我们自然是懂的,我说的是这几样,虎骨,牛角,鹿角这几样,都是极好的入药材料,你看看?”
  “哦?”那矮胖管事看向牛车之上。
  盛老爷子与二郎赶紧把摆在牛车里面的几块骨头拿了出来。
  这些东西,他们每次摆摊都拿出来卖,不过很少有人买,价格贵是一个方面,一般人买不起,买去了也不会用。
  再一个,按他们的想法,好东西就得有好位置,就没有摆地上,而是摆在牛车上后一排,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忽略过去。
  矮胖管事拿过去,看了看,又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
  “什么价格?合适的话就要了。”正好省城那边正在寻找至阳方面的药材,据说有个病人得了寒证,要用至阳之物压制。
  这虎骨就是极少的至阳之物。
  盛老爷子忙道,“一看大管事就是厚道之人,我们乡野小民,也不知道卖多少合适,您看着给价吧。”
  短胖管事掂量了一下手里的东西。
  虎骨不多,也就一两斤的样子。
  其它更少了。
  一起给了五十两银子。
  盛老爷子再三感谢。
  “大管事当真是厚道人,中中中……”
  那矮胖管事又问,“这虎骨还有吗?”
  盛老爷子摇头。
  “这东西可遇不可求,没有了,就偶尔得了这么一点点。”
  还是前几年的事情了。
  大野山里闹大虫,吃了好几个人了,镇衙门悬赏去打虎,他亲自带着盛家几个儿孙去山里转悠了半个月,终于把大虫弄死了,抬去镇衙门复命,解了百姓之苦。
  只留下被三郎斩断的半条虎腿,他们收集了起来。
  那老虎尸体被镇衙门当作功劳,又献到了县衙门,后面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那矮胖管事甚觉可惜,压低声音道,“下次还有这种狠货,还是上县城里去找我们四季堂,我姓张,找我老张就行。”
  “哎,好的,好的。”
  送走了张管事。
  棉娘清点今天收获,她所有的草药加起来,一共卖了大略八九两银子。
  辛苦进山采了小半个月的时间。
  虽然赚得多,但都是辛苦钱。
  而盛老爷子他们卖了大几十两,因为光虎骨都卖了这么多。
  盛二郎很是高兴,“三弟妹,得亏你推荐,要不然,咱们今天卖不了这么多银钱。对了,三弟妹,你咋会知道省城里的四季堂的?”
  棉娘微微一笑,“我听镇上草心堂的古郎中说的,古郎中说,有时候他店里没有草药了,都是找四季堂拿的货……”
  盛老爷子点点头。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没有多问了。
  今天收获不错。
  都拿着银子去买东西了。
  盛老爷子他们自然买的是米面等粮食方面的,以及腊肉,猪油,砂糖,以及一些家里的日常用品。
  棉娘给三妹买了一串糖葫芦,三妹欢喜得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还假装客套,“不要,三嫂,我这么大了,我不要。”
  最后被棉娘塞入嘴里的时候,一个劲儿说真甜。
  说只吃一颗,剩下的给五哥带回去。
  这样,棉娘又买了三串,盛五郎一串,大房里的盛童学与盛童霜两孩子,各一串。
  家里的东西,公中都出银子买了。
  她采药的钱也想交一点给盛老爷子的。
  盛老爷子道,“家里的男丁挣了银钱要上交,你们是儿媳,好不容易挣来点,就的银钱不用交了,留着自己小用。等家里真困难了,到时候再说。”
  棉娘其实早就从五郎三妹嘴里得知了盛家的这个规矩。
  只是她这次收入的银子不少,盛老爷子他们都看见了。
  八九两呢。
  这搁一个正常农家,全年收入都可能没有这么多。
  所以,她就问了一嘴。
  没想到盛老爷子真不要。
  再想想她前世,她但凡做什么挣一点银钱,都被宋婆子盯在眼里,全部没收。
  盛家与宋家比,真正是高低立判了。
  棉娘细声道,“那我拿银子再去药店里买些药,我打算给二婶子治病,采到的药,能用得上的都留下来了,还差一些采不到的药。”
  盛老爷子闻言,“大约要多少银钱,公中给出,不要你掏钱,你自己挣得辛苦钱自己留着。”
  说着,让盛二郎跟棉娘去了药铺子。
  棉娘买药,盛二郎付钱。
  原本她只打算买一次治疗的药,盛二郎听说要治好需要几个治疗疗程,就一次性的买了三次的药份。
  一共花了一二十两。
  “我娘她很苦,如果真能治好她,三弟妹,你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我记下你的大恩情。”
  “一家人不说这话,我尽力而为。”
  所以,棉娘的银子,还是她自己的。
  后面去接盛二妹,她在选新布头,棉娘跟着看了看。
  给三妹买了红头绳,给盛五郎买了几双鞋面子,打算给他做几双鞋,男孩子整天上窜下跳的费鞋,夏天穿草鞋,入了秋,穿草鞋就冷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